一種控制產品加工時間的裝置,包括一個第一管道和一個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截面均呈矩形,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并列設置,第一管道的長度方向與第二管道的長度方向平行,第一管道的入口與第二管道的出口相鄰,第一管道的入口前方設置有傳感器,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一個控制器連接,控制器的連接有報警元件。本發明專利技術利用管道存放需要等待的產品,產品在管道中行進,先滿足等待時間的產品可以進入下一工序,利用傳感器檢測相鄰兩個產品的時間間隔,利用控制器監視該時間間隔,可以幫助工作人員準確控制相鄰兩個產品之間的時間間隔,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無需較大的等待場地。?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生產線上的產品過程控制技術,特別是一種控制產品加工時間的裝置。
技術介紹
生產過程中,部分產品在一個工序后需要等待較長時間才能進行下一個工序,但是部分工廠場地狹小,不能提供更多的空間給等待中的產品。例如FPC油泵的控 制模塊需要進行正反兩面的表面涂覆,涂覆的膠水需要在常溫下15分鐘才能固化,在沒有達到固化要求的時候如果傾斜會有一定的流動性,所以在整個過程中需要保持產品的水平放置,并且要求每面的固化時間大于15分鐘。現有技術中,由操作人員按批將完成等待時間的產品移送到下一個工序中,但是,經常存在時間誤差,后完成上一工序的產品到達下一工序時經常沒有達到必須的等待時間。此外,還需要較大的場地,工作人員搬運產品所花費時間,工作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控制產品加工時間的裝置,所述的這種控制產品加工時間的裝置要解決現有技術中產品生產線上時間間隔控制不準確、所需場地大、工作效率低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這種控制產品加工時間的裝置,包括一個第一管道和一個第二管道,其中,所述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截面均呈矩形,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并列設置,第一管道的長度方向與第二管道的長度方向平行,第一管道的入口與第二管道的出口相鄰,第一管道的入口前方設置有傳感器,所述的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一個控制器連接,所述的控制器的連接有報警元件。進一步的,所述的報警元件是喇叭和指示燈。進一步的,所述的傳感器是光電傳感器,所述的光電傳感器包括一個發射端和一個接收端,所述的發射端和接收端位于同一條豎直直線上,所述的接收端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的控制器相連。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是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設置在生產設備的邊緣處,將該生產設備加工過的產品逐個放入第一管道的入口,并順序向第一管道的出口推動,傳感器檢測相鄰的兩個產品放入第一管道入口的時間間隔,在該時間間隔小于設定值時,由控制器輸出報警。第二管道用于延長產品的等待時間。并且在產品從第一管道的出口出來時,可以進行一些加工動作,例如翻轉后,再進入第二管道的入口。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長度之和=產品需要的等待時間/產品工時X產品的長度。本專利技術和已有技術相比較,其效果是積極和明顯的。本專利技術利用管道存放需要等待的產品,產品在管道中行進,先滿足等待時間的產品可以進入下一工序,利用傳感器檢測相鄰兩個產品的時間間隔,利用控制器監視該時間間隔,可以幫助工作人員準確控制相鄰兩個產品之間的時間間隔,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無需較大的等待場地。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控制產品加工時間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俯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如圖I和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控制產品加工時間的裝置,包括一個第一管道2和一個第二管道3,其中,所述的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的截面均呈矩形,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并列設置,第一管道2的長度方向與第二管道3的長度方向平行,第一管道2的入口與第二管道3的出口相鄰,第一管道2的入口前方設置有傳感器5,所述的傳感器5的信號輸 出端與一個控制器6連接,所述的控制器6的連接有報警元件7。進一步的,所述的報警元件7是喇叭和指示燈。進一步的,所述的傳感器5是光電傳感器5,所述的光電傳感器5包括一個發射端和一個接收端,所述的發射端和接收端位于同一條豎直直線上,所述的接收端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的控制器6相連。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是將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設置在生產設備I的邊緣處,將該生產設備I加工過的產品逐個放入第一管道2的入口,并順序向第一管道2的出口推動,傳感器5檢測相鄰的兩個產品放入第一管道2入口的時間間隔,在該時間間隔小于設定值時,由控制器6輸出報警。第二管道3用于延長產品的等待時間。并且在產品從第一管道2的出口出來時,可以進行一些加工動作,例如翻轉后,再進入第二管道3的入口。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的長度之和=產品需要的等待時間/產品工時X產品的長度。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FPC油泵的控制模塊需要正反兩面的表面涂覆,涂覆的膠水需要在常溫下15分鐘才能固化,在沒有達到固化要求的時候如果傾斜會有一定的流動性,所以在整個過程中需要保持產品的水平放置,并且要求每面的固化時間大于15分鐘。將第一面經過涂覆的產品放置在第一管道2的內部,傳感器5檢測到產品進入;經過一段時間,再將第二個產品放入到第一管道2的內部,這時第二個產品將第一個產品往前推一個位置,如果兩個產品放入到第一管道2的時間差小于設定值,控制器6報警,說明操作錯誤;如果兩個產品放入到第一管道2的時間差大于設定值,控制器6不報警,可繼續進行后續操作。產品在管道內一個推一個,最終就將第一個涂覆好的產品從第一管道2中推出;工作人員將其取出翻轉180度,進行另一面的涂覆工作,再放入第二管道3中。在這個實施例中,第一管道2或者第二管道3的長度=固化時間/產品工時*產品的長度,經過計算后的管道長度恰好可以滿足生產的需求;將產品進行第二面涂覆后,將其放置在相同長度的第二管道3內,產品在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中的流動如圖2中箭頭所示。權利要求1.一種控制產品加工時間的裝置,包括一個第一管道和一個第二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截面均呈矩形,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并列設置,第一管道的長度方向與第二管道的長度方向平行,第一管道的入口與第二管道的出口相鄰,第一管道的入口前方設置有傳感器,所述的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一個控制器連接,所述的控制器的連接有報警元件。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控制產品加工時間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報警元件是喇機和指不燈O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控制產品加工時間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感器是光電傳感器,所述的光電傳感器包括一個發射端和一個接收端,所述的發射端和接收端位于同一條豎直直線上,所述的接收端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的控制器相連。全文摘要一種控制產品加工時間的裝置,包括一個第一管道和一個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截面均呈矩形,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并列設置,第一管道的長度方向與第二管道的長度方向平行,第一管道的入口與第二管道的出口相鄰,第一管道的入口前方設置有傳感器,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一個控制器連接,控制器的連接有報警元件。本專利技術利用管道存放需要等待的產品,產品在管道中行進,先滿足等待時間的產品可以進入下一工序,利用傳感器檢測相鄰兩個產品的時間間隔,利用控制器監視該時間間隔,可以幫助工作人員準確控制相鄰兩個產品之間的時間間隔,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無需較大的等待場地。文檔編號G05B19/04GK102890454SQ20111020772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2日專利技術者趙永軍, 熊瓊 申請人:延鋒偉世通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控制產品加工時間的裝置,包括一個第一管道和一個第二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截面均呈矩形,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并列設置,第一管道的長度方向與第二管道的長度方向平行,第一管道的入口與第二管道的出口相鄰,第一管道的入口前方設置有傳感器,所述的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一個控制器連接,所述的控制器的連接有報警元件。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永軍,熊瓊,
申請(專利權)人:延鋒偉世通汽車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