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風速儀,包括底座、殼體、風杯部件、線路板和轉速碼盤,所述殼體固設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線路板和轉速碼盤設于所述殼體內,所述線路板上設有傳感器恰可感應所述轉速碼盤的轉動;所述風杯部件活動設于所述殼體上方,所述風杯部件由三個風杯、三個連桿、回轉架和傳動軸構成,所述三個連桿一端分別呈120度固設于所述回轉架上,其另一端分別固連一個風杯,所述傳動軸固設于所述回轉架的軸心處,且所述風杯部件恰可帶動所述轉速碼盤相對所述殼體沿其傳動軸轉動,所述風杯部件的風杯、連桿和回轉架是通過壓鑄一體形成的。該風速儀不僅加工工藝簡單、安裝方便,而且精度高、動態平衡能力強,同時堅固耐用,使用壽命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風速儀。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的風速儀或風速傳感器,其風杯部件是采用組裝形成的,不僅制作工藝復雜,組裝繁瑣,而且動態平衡能力相對較弱,使用壽命也相對較短;另外,風杯部件的傳動軸和殼體的活動連接處是采用兩軸承間加一半徑較小的通孔,在殼體的內部加工軸承位置時需從通孔的上下兩邊加工,這就使兩軸承的同心度難以保證,加工工藝相對比較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風速儀,該風速儀不僅加工工藝簡單、安裝 方便,而且精度高、動態平衡能力強,同時堅固耐用,使用壽命長。本專利技術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風速儀,包括底座、殼體、風杯部件、線路板和轉速碼盤,所述殼體固設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線路板和轉速碼盤設于所述殼體內,所述線路板上設有傳感器恰可感應所述轉速碼盤的轉動;所述風杯部件活動設于所述殼體上方,所述風杯部件由三個風杯、三個連桿、回轉架和傳動軸構成,所述三個連桿一端分別呈120度固設于所述回轉架上,其另一端分別固連一個風杯,所述傳動軸固設于所述回轉架的軸心處,且所述風杯部件恰可帶動所述轉速碼盤相對所述殼體沿其傳動軸轉動,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杯部件的風杯、連桿和回轉架是通過壓鑄一體形成的。這樣,通過模具一體形成,不僅安裝方便,組裝工藝簡單,而且精度高,風杯的動態平衡能力強,同時堅固耐用,使用壽命長。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風杯部件的風杯、連桿、回轉架和傳動軸是通過壓鑄一體形成的。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風杯部件恰可帶動所述轉速碼盤相對所述殼體沿其傳動軸轉動的結構為所述回轉架的下方圍繞傳動軸形成一盲孔,在該盲孔的底部設有凹槽,所述殼體上端恰可置于該盲孔和凹槽內;所述殼體內從上到下依次形成第一、二、三通孔,且第二通孔比第一、三通孔的半徑小;所述傳動軸恰可穿過所述第一、二通孔置入到第三通孔內,且在第一通孔的傳動軸外圍從上到下依次設有與該第一通孔恰好接觸的第一軸承、彈簧擋圈、軸承定位套和第二軸承,所述轉速碼盤固設于位于第三通孔內的傳動軸的下端。安裝時,先依次把第二軸承、軸承定位套、彈簧擋圈和第一軸承置于第一通孔內,然后把風杯部件的傳動軸依次穿過第一軸承、彈簧擋圈、軸承定位套和第二軸承以及第二通孔到第三通孔內,然后用固定螺母8把傳動軸的下端和固定到轉速碼盤的中心,這樣,當有風吹動時,風杯轉動依次帶動回轉架、傳動軸和轉速碼盤相對殼體轉動。這樣,由于兩軸承均設有第一通孔內,同心度很容易保證。優選的,所述第一、二軸承為精密軸承。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第三通孔內的轉速碼盤的上方間隔設有PTC恒溫加熱片。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殼體內的第三通孔下方形成比第三通孔半徑大的第四通孔,所述線路板設于該第四通孔的最上端,另在該線路板的下方設有固定柱,固定柱的下端固設于底座上。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殼體為一體形成的。優選的,所述轉速碼盤為光電感應碼盤。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殼體與風杯部件接觸的外圍為柵格形,這樣可以阻擋灰塵進入風速儀內部。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桿的橫截面為橢圓形,且該連桿從回轉架一端到風杯一端逐漸變細。該連桿采用空氣動力學原理設計,更具流線性。 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風杯部件一體形成,動態平衡能力強,精度高,安裝方便,組裝工藝也簡單,同時堅固耐用,使用壽命長;兩軸承安裝在同一通孔內,并利用軸承定位套和彈簧擋圈來固定,不僅加工簡單,而且兩軸承的同心度容易控制,增加其動態平衡能力;另外,殼體也采用一體形成,加工工藝簡單,同時安裝方便,堅固耐用,防塵效果更好。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所述風杯部件結構示意圖。結合附圖,作以下說明I——底座2——殼體3—風杯部件4—線路板5——轉速碼盤6——PTC恒溫加熱片7——固定柱8——固定螺母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第三通孔24-第一軸承25——彈簧擋圈26——軸承定位套27——第二軸承28——第四通孔31-風杯32-連桿33——回轉架34——傳動軸35-盲孔36-凹槽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風速儀,包括底座I、殼體2、風杯部件3、線路板4和轉速碼盤5,所述殼體固設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線路板和轉速碼盤設于所述殼體內,所述線路板上設有傳感器恰可感應所述轉速碼盤的轉動;所述風杯部件活動設于所述殼體上方,所述風杯部件由三個風杯31、三個連桿32、回轉架33和傳動軸34構成,所述三個連桿一端分別呈120度固設于所述回轉架上,其另一端分別固連一個風杯,所述傳動軸固設于所述回轉架的軸心處,且所述風杯部件恰可帶動所述轉速碼盤相對所述殼體沿其傳動軸轉動,所述風杯部件的風杯、連桿和回轉架是通過壓鑄一體形成的。這樣,通過模具一體形成,不僅安裝方便,組裝工藝簡單,而且精度高,風杯的動態平衡能力強,同時堅固耐用,使用壽命長。上述風杯部件的風杯、連桿、回轉架和傳動軸也可通過壓鑄一體形成的。上述風杯部件恰可帶動所述轉速碼盤相對所述殼體沿其傳動軸轉動的結構為所述回轉架的下方圍繞傳動軸形成一盲孔35,在該盲孔的底部設有凹槽36,所述殼體上端恰可置于該盲孔和凹槽內;所述殼體內從上到下依次形成第一、二、三通孔21、22、23,且第二通孔比第一、三通孔的半徑小;所述傳動軸恰可穿過所述第一、二通孔置入到第三通孔內,且在第一通孔的傳動軸外圍從上到下依次設有與該第一通孔恰好接觸的第一軸承24、彈簧擋圈25、軸承定位套26和第二軸承27,所述轉速碼盤固設于位于第三通孔內的傳動軸的下端。安裝時,先依次把第二軸承、軸承定位套、彈簧擋圈和第一軸承置于第一通孔內,然后把風杯部件的傳動軸依次穿過第一軸承、彈簧擋圈、軸承定位套和第二軸承以及第二通孔到第三通孔內,然后用固定螺母8把傳動軸的下端和固定到轉速碼盤的中心,這樣,當有風吹動時,風杯轉動依次帶動回轉架、傳動軸和轉速碼盤相對殼體轉動。這樣,由于兩軸承均設有第一通孔內,同心度很容易保證。 上述第一、二軸承為精密軸承。在上述第三通孔內的轉速碼盤的上方間隔設有PTC恒溫加熱片6。在上述殼體內的第三通孔下方形成比第三通孔半徑大的第四通孔28,所述線路板設于該第四通孔的最上端,另在該線路板的下方設有固定柱7,固定柱的下端固設于底座上。上述殼體為一體形成的。上述轉速碼盤為光電感應碼盤。上述殼體與風杯部件接觸的外圍為柵格形,這樣可以阻擋灰塵進入風速儀內部。上述連桿的橫截面為橢圓形,且該連桿從回轉架一端到風杯一端逐漸變細。該連桿采用空氣動力學原理設計,更具流線性。權利要求1.一種風速儀,包括底座(I)、殼體(2)、風杯部件(3)、線路板(4)和轉速碼盤(5),所述殼體固設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線路板和轉速碼盤設于所述殼體內,所述線路板上設有傳感器恰可感應所述轉速碼盤的轉動;所述風杯部件活動設于所述殼體上方,所述風杯部件由三個風杯(31)、三個連桿(32)、回轉架(33)和傳動軸(34)構成,所述三個連桿一端分別呈120度固設于所述回轉架上,其另一端分別固連一個風杯,所述傳動軸固設于所述回轉架的軸心處,且所述風杯部件恰可帶動所述轉速碼盤相對所述殼體沿其傳動軸轉動,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杯部件的風杯、連桿和回轉架是通過壓鑄一體形成的。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風速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杯部件的風杯、連桿、回轉架和傳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風速儀,包括底座(1)、殼體(2)、風杯部件(3)、線路板(4)和轉速碼盤(5),所述殼體固設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線路板和轉速碼盤設于所述殼體內,所述線路板上設有傳感器恰可感應所述轉速碼盤的轉動;所述風杯部件活動設于所述殼體上方,所述風杯部件由三個風杯(31)、三個連桿(32)、回轉架(33)和傳動軸(34)構成,所述三個連桿一端分別呈120度固設于所述回轉架上,其另一端分別固連一個風杯,所述傳動軸固設于所述回轉架的軸心處,且所述風杯部件恰可帶動所述轉速碼盤相對所述殼體沿其傳動軸轉動,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杯部件的風杯、連桿和回轉架是通過壓鑄一體形成的。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景紅,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亨佳德豐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