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制動液冷卻裝置,包括液壓油箱和制動系統,制動系統包括制動器,設置在制動器前端的分流閥,設置在制動器后端的回油閥塊,分流閥與液壓油箱之間的進油管路上依次設置有齒輪泵、過濾器和流量調節閥,回油閥塊與液壓油箱之間的回油管路上依次設置有冷卻器和旁通閥,旁通閥設有卸油通路,回油通路、溢流通路以及與液壓油箱相接的回油總管,回油通路與冷卻器相接。本發明專利技術利用液壓油箱內溫度較低的液壓油置換制動器內溫度較高的制動液,并對制動液進行冷卻,達到了降低制動剎車片溫度的效果,同時,通過溢流支路的溢流和卸油管的卸油,提高了制動器的使用壽命,增加了制動器的可靠性,并且對液壓油箱的液壓油也有一定的冷卻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煤礦井下支架搬運車冷卻裝置,特別是一種制動液冷卻裝置。
技術介紹
支架搬運車工作于煤礦井下,由于路況惡劣,巷道狹小,光線不足,噪音較大,加之支架搬運車外形尺寸較大,工作時需要頻繁制動。而傳統的行車目前無獨立制動液冷卻裝置,其外掛濕式制動器,采用彈簧制動,液壓解除,制動器殼體內的制動液定期更換,自然散熱,制動液冷卻效果較差。因此很容易因剎車片摩擦生熱較大,引起制動液溫度較高,從而造成剎車片壽命降低和制動系統可靠性差,易產生因行車制動失效而造成人員傷亡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安全的,可提高制動系統可靠性的制動液冷卻裝置。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是實現的,一種制動液冷卻裝置,包括液壓油箱和制動系統,制動系統包括制動器、設置在制動器前端的分流閥以及設置在制動器后端的回油閥塊,其特點是分流閥與液壓油箱之間的進油管路上依次設置有齒輪泵、過濾器和流量調節閥,所述回油閥塊與液壓油箱之間的回油管路上依次設置有冷卻器和旁通閥,所述旁通閥設有卸油通路、回油通路、溢流通路以及與液壓油箱相接的回油總管,所述回油通路與冷卻器相接,所述溢流通路設有限壓閥,在分流閥與流量調節閥之間的油管上設有溢流支路,溢流支路與溢流通路相接,所述流量調節閥設有高壓卸流通道,高壓卸流通道通過卸油管與旁通閥的卸油通路相接。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冷卻器包括散熱器和與散熱器配合的冷卻風扇。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液壓油箱箱體上設有液位計。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液壓油箱箱體上部設有進氣口,進氣口處設有空氣濾清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利用液壓油箱內溫度較低的液壓油置換制動器內溫度較高的制動液,并對制動液進行冷卻,達到了降低制動剎車片溫度的效果。同時,通過溢流支路的溢流和卸油管的卸油,具有高壓保護的功能,保證了裝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制動器的使用壽命,并且對液壓油箱的液壓油也有一定的冷卻效果。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液壓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種制動液冷卻裝直,包括液壓油箱I和制動系統,制動系統包括制動器10,設直在制動器10前端的分流閥9,設置在制動器10后端的回油閥塊11,分流閥9與液壓油箱I之間的進油管路上依次設置有齒輪泵4、過濾器5和流量調節閥6,所述回油閥塊11與液壓油箱I之間的回油管路上依次設置有冷卻器12和旁通閥,所述旁通閥設有卸油通路15、回油通路17、溢流通路16以及與液壓油箱I相接的回油總管19,所述回油通路17與冷卻器12相接,所述溢流通路16設有限壓閥18,在分流閥9與流量調節閥6之間的油管上設有溢流支路8,溢流支路8與溢流通路16相接,所述流量調節閥6設有高壓卸流通道,高壓卸流通道通過卸油管7與旁通閥的卸油通路15相接。所述冷卻器12包括散熱器和與散熱器配合的冷卻風扇13 ;所述液壓油箱I箱體上設有液位計2 ;所述液壓油箱I箱體上部設有進氣口,進氣口處設有空氣濾清器3。本專利技術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齒輪泵4從液壓油箱I吸入溫度較低的液壓油打入制動器10的制動液中,并對溫度較高的制動液經冷卻器12冷卻再回液壓油箱1,其中流量調節閥6對制動液冷卻起到旁通溢流和高壓保護的作用。 所述齒輪泵4從液壓油箱I中吸入溫度較低的液壓油,經過濾器5后到流量調節閥6,再經過分流閥9分成四條油路分別進入后車的四個制動器10中,對制動液進行強制循環,從四個制動器10內流出的制動液經回油閥塊11匯流后到冷卻器12的散熱器內,在冷卻馬達14驅動下,冷卻風扇13對制動液進行冷卻散熱,制動液最后經旁通閥回到液壓油箱1,完成對制動液的冷卻。其中流量調節閥6和旁通閥對控制調節流量和壓力有重要作用,當齒輪泵4排出的流量過大時,可能造成制動器10殼體內壓力過高,當液壓油壓力達到制動器10的額定壓力值時會頂開旁通閥內溢流通路16的限壓閥18,部分液壓油直接回到液壓油箱I內而不經過制動器10,而其余液壓油進入制動器10中進行冷卻降溫,此時制動系統處于工作狀態;另一方面當齒輪泵4出口壓力過高時,流量調節閥6可以通過高壓卸流通道直接卸油,此時制動系統處于不工作狀態,這種旁路溢流和高壓保護的功能,保證了裝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權利要求1.一種制動液冷卻裝直,包括液壓油箱和制動系統,制動系統包括制動器、設直在制動器前端的分流閥以及設置在制動器后端的回油閥塊,其特征在于分流閥與液壓油箱之間的進油管路上依次設置有齒輪泵、過濾器和流量調節閥,所述回油閥塊與液壓油箱之間的回油管路上依次設置有冷卻器和旁通閥,所述旁通閥設有卸油通路、回油通路、溢流通路以及與液壓油箱相接的回油總管,所述回油通路與冷卻器相接,所述溢流通路設有限壓閥,在分流閥與流量調節閥之間的油管上設有溢流支路,溢流支路與溢流通路相接,所述流量調節閥設有高壓卸流通道,高壓卸流通道通過卸油管與旁通閥的卸油通路相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制動液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器包括散熱器和與散熱器配合的冷卻風扇。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制動液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油箱箱體上設有液位計。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制動液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油箱箱體上部設有進氣口,進氣口處設有空氣濾清器。全文摘要一種制動液冷卻裝置,包括液壓油箱和制動系統,制動系統包括制動器,設置在制動器前端的分流閥,設置在制動器后端的回油閥塊,分流閥與液壓油箱之間的進油管路上依次設置有齒輪泵、過濾器和流量調節閥,回油閥塊與液壓油箱之間的回油管路上依次設置有冷卻器和旁通閥,旁通閥設有卸油通路,回油通路、溢流通路以及與液壓油箱相接的回油總管,回油通路與冷卻器相接。本專利技術利用液壓油箱內溫度較低的液壓油置換制動器內溫度較高的制動液,并對制動液進行冷卻,達到了降低制動剎車片溫度的效果,同時,通過溢流支路的溢流和卸油管的卸油,提高了制動器的使用壽命,增加了制動器的可靠性,并且對液壓油箱的液壓油也有一定的冷卻效果。文檔編號F15B21/04GK102889271SQ20121043006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日專利技術者盧明立, 王磊 申請人:連云港天明裝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制動液冷卻裝置,包括液壓油箱和制動系統,制動系統包括制動器、設置在制動器前端的分流閥以及設置在制動器后端的回油閥塊,其特征在于:分流閥與液壓油箱之間的進油管路上依次設置有齒輪泵、過濾器和流量調節閥,所述回油閥塊與液壓油箱之間的回油管路上依次設置有冷卻器和旁通閥,所述旁通閥設有卸油通路、回油通路、溢流通路以及與液壓油箱相接的回油總管,所述回油通路與冷卻器相接,所述溢流通路設有限壓閥,在分流閥與流量調節閥之間的油管上設有溢流支路,溢流支路與溢流通路相接,所述流量調節閥設有高壓卸流通道,高壓卸流通道通過卸油管與旁通閥的卸油通路相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盧明立,王磊,
申請(專利權)人:連云港天明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