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控制臂架變幅的液壓系統,包括變幅油缸、液壓泵、主閥和油箱,變幅油缸的無桿腔通過主閥與液壓泵連通,變幅油缸的有桿腔與油箱連通,其中主閥與無桿腔之間設置有第一減壓閥,以在變幅油缸落臂變幅時使得流經主閥的油液壓力恒定。本發明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基于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液壓系統的控制方法。以及一種使用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液壓系統的起重機。由于在變幅油缸的無桿腔和主閥之間設置有第一減壓閥,并通過該第一減壓閥保持流經主閥的油液的油壓恒定,因此變幅油缸的下降速度之和主閥的閥口開度相關,不受負載變化的影響,因此能夠在臂架落臂變幅作業時,不受越來越大的負載的影響,保持穩定的下落速度,安全性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臂架變幅的液壓控制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控制臂架變幅的液壓系統、控制方法和使用該液壓系統的起重機。
技術介紹
在工程機械的臂架變幅作業中,例如在汽車起重機中,驅動臂架變幅的通常為變幅油缸,在進行落臂變幅作業時,變幅油缸下放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基于比例閥和平衡閥的液壓驅動的下放方式,即需要對變幅油缸的有桿腔供給壓力油,此時則需要設置在無桿腔一側的平衡閥進行復雜設計,需要該平衡閥考慮補償負載變化所引起的匹配問題,這實現起來較為困難,并容易引起可靠性問題。另外,在變幅油缸下放過程中由于存在超越負載,即其方向和液壓驅動力的方向是同一方向的外負載,如起重臂上的重物所帶來的負載。·此時,則需要平衡閥來增設一定的背壓,這會造成系統的功率損失比較嚴重。另一種方式則采用自重下放的方式,靠臂架重力的作用實現變幅油缸下放,從而實現臂架的落臂變幅作業。此時,變幅油缸的有桿腔只需從油箱中進行補油以保證不吸空即可,而無桿腔一側的平衡閥則只起到安全鎖死和節流調速的作用。其中,由于臂架的下放角度不同,臂架對變幅油缸的重力力矩也會不同,臂架和水平面的角度越小,則對變幅油缸力矩越大。此時,下放速度的調節和和用于調速的平衡閥的節流口的大小線性度差,不能實現良好的調速特性,則必須需要操作者投入巨大的注意力,并很可能引發調速不及時造成的落臂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控制臂架變幅的液壓系統,該液壓系統能夠在臂架進行落臂變幅時,對變幅油缸進行穩定的調速,安全性能高。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控制臂架變幅的控制方法,該控制方法能夠控制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液壓系統,從而控制臂架在落臂變幅時,對變幅油缸進行穩定的調速、安全性會泛1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起重機,該起重機使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液壓系統對起重臂進行變幅控制。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控制臂架變幅的液壓系統,所述液壓系統包括變幅油缸、液壓泵、主閥和油箱,所述變幅油缸的無桿腔通過主閥與所述液壓泵連通,所述變幅油缸的有桿腔與油箱連通,其中,所述主閥與所述無桿腔之間設置有第一減壓閥,以在所述變幅油缸落臂變幅時使得流經所述主閥的油液壓力恒定。優選地,所述主閥為比例換向閥,該比例換向閥的內部流道設置有節流孔,所述第一減壓閥為定壓減壓閥,以使流經所述節流孔的回油油壓恒定。優選地,所述第一減壓閥為比例閥。優選地,所述液壓系統包括平衡閥,該平衡閥設置在所述無桿腔和所述第一減壓閥之間,以在所述變幅油缸的落臂變幅作業中,可選擇地對所述變幅油缸進行節流或鎖死。優選地,所述平衡閥為二位閥,該二位 閥包括位于兩個可切換的工作位的第二單向閥和節流閥,所述第二單向閥的安裝方向為允許所述液壓泵輸出的油液能夠供給到所述變幅油缸的無桿腔中。優選地,所述平衡閥為比例先導閥,并且包括控制先導油的先導模塊,所述液壓系統包括先導泵,該先導泵通過先導油路為所述平衡閥提供所述先導油,并且在所述先導油路上旁接有溢流閥。優選地,所述液壓系統包括并聯設置的背壓閥和第一單向閥,所述變幅油缸的有桿腔通過所述背壓閥和第一單向閥與所述油箱連通,其中,所述有桿腔通過所述背壓閥向所述油箱泄油,通過所述第一單向閥從所述油箱吸油。優選地,所述液壓系統還包括第二減壓閥,所述第二減壓閥設置在所述液壓泵和所述主閥之間,以保持所述主閥的進出口壓差恒定。優選地,所述主閥為換向閥,該換向閥的內部流道設置有節流孔,所述第二減壓閥為定差減壓閥,以保持所述節流孔的進出口壓差恒定。優選地,所述液壓泵為變量泵,該變量泵包括排量調節組件,該排量調節組件通過負載敏感閥根據負載壓力的變化控制所述變量泵的排量,以使所述變量泵的排量等于所述變幅油缸的所需流量。優選地,所述主閥為二位四通換向閥,該二位四通換向閥的第一油液口和第二油液口連通,其中所述第一油液口與所述無桿腔連通,所述第二油液口與所述負載敏感閥的控制油口連通。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控制臂架變幅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提供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液壓系統,并能夠控制該液壓系統進入用于控制臂架進行落臂變幅作業的第一工作狀態和第二工作狀態,并且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檢測步驟和控制步驟,在所述檢測步驟中,檢測所述臂架對所述變幅油缸的負載實時值,在所述控制步驟中,當所述負載實時值大于負載預設值時,控制所述液壓系統從所述第一工作狀態切換至所述第二工作狀態,其中,在所述第一工作狀態,使得所述第一減壓閥閥口全開,所述變幅油缸的有桿腔從所述油箱中吸油,無桿腔通過所述平衡閥和所述主閥回油,以通過該平衡閥和主閥對所述變幅油缸進行節流調速,在所述第二工作狀態,使得所述平衡閥閥口全開,所述變幅油缸的有桿腔從所述油箱中吸油,無桿腔通過所述第一減壓閥和所述主閥回油,以通過所述第一減壓閥和所述主閥進行節流調速。優選地,通過檢測所述變幅油缸的無桿腔的回油油壓值來獲得所述負載實時值,當該回油壓力值超過預設回油壓力值時,控制所述液壓系統從所述第一工作狀態進入所述第二工作狀態。優選地,通過檢測所述臂架對所述變幅油缸的負載扭矩值來獲得所述負載實時值,其中首先檢測所述臂架相對于水平面的傾角值,并根據該傾角值計算出所述負載扭矩值,當所述負載扭矩值大于預設扭矩值時,控制所述液壓系統從所述第一工作狀態進入所述第二工作狀態。優選地,在所述第二工作狀態下,所述控制方法還包括檢測所述主閥的回油口壓力值,當該回油口壓力值出現變化時,通過控制所述第一減壓閥的開度,使得流經所述主閥的油液的壓力恒定。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種起重機,該起重機包括起重臂,所述起重機包括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控制臂架變幅的液壓系統,其中,所述臂架為所述起重臂。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液壓系統及其控制方法中,由于在變幅油缸的無桿腔和主閥之間設置有第一減壓閥,并通過該第一減壓閥保持流經主閥的油液的油壓恒定,因此變幅油缸的下降速度之和主閥的閥口開度相關,不受負載變化的影響,因此能夠在臂架落臂變幅作業時,不受越來越大的負載的影響,保持穩定的下落速度,從而實現變幅油缸的穩定調速,安全性高。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I是本專利技術優選方式提供的液壓系統的液壓原理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方式中圖3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起重機的局部結構概略圖。附圖標記說明I 變幅油缸2 液壓泵3 主閥4 油箱5 臂架6 平衡閥7 第一減壓閥8 背壓閥9 第二減壓閥10 第一單向閥11 控制器12 檢測裝置13 溢流閥14 第三單向閥15 轉臺Ia 無桿腔Ib 有桿腔2a 變量泵2b 排量控制組件2c 服裝敏感閥2d 先導泵3a 節流孔6a 第二單向閥6b 節流閥6c 先導模塊12a第一壓力傳感器12b 傾角傳感器12c第二壓力傳感器12d 第三壓力傳感器A 第一工作油口 B 第二工作油口M 電機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在本專利技術中,將以起重機上的起重臂的變幅控制為例對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控制臂架變幅的液壓系統和以該液壓系統為基礎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控制臂架變幅的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系統包括變幅油缸(1)、液壓泵(2)、主閥(3)和油箱(4),所述變幅油缸(1)的無桿腔(1a)通過主閥(3)與所述液壓泵(2)連通,所述變幅油缸(1)的有桿腔(1b)與油箱(4)連通,其中,所述主閥(3)與所述無桿腔(1a)之間設置有第一減壓閥(7),以在所述變幅油缸(1)落臂變幅時使得流經所述主閥(3)的油液壓力恒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詹純新,劉權,李迎兵,劉偉,李英智,張建軍,
申請(專利權)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