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為一種可調吊鉤。它包括高度調節(jié)機構,該機構包括橫梁和支撐板,其每一端各通過一個螺栓連接,橫梁及支撐板的中至少一個與螺栓配合的孔為光孔,螺栓上旋有定位螺母;支撐板上固定有兩個帶有長孔的拉力板,長孔的縱向長度大于橫梁的高度,橫梁穿過兩拉力板上的長孔并與其動配合;立柱與支撐板連接。本發(fā)明專利技術能夠精確進行調節(jié),使各吊鉤的鉤板位于同一平面,并能防止吊裝過程中對變壓器的損傷,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另外,通過本發(fā)明專利技術設計的新型底座,還能夠使本發(fā)明專利技術針對不同的產品使用不同形式的鉤板,使其適用范圍更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為一種可調吊鉤。
技術介紹
在并聯(lián)電抗器的生產中,鐵芯柱和線圈需要用十字吊梁配四件獨立吊鉤來起吊。由于電抗器鐵芯餅和線圈種類繁多,因此所需吊鉤一般是每種規(guī)格配一套,造成吊鉤種類繁多儲存及使用不便。四個吊鉤長度及平面都存在制造誤差,因此四鉤板通常不在同一平面上,而鐵芯餅和線圈受力不均會引起變形,甚至導致鐵芯的餅與餅之間,線圈的內外層之間脫離損壞,存在產品安全和作業(yè)人員安全隱患。對于小容量電抗器來說,對鐵芯與線圈的同軸度等要求較低,因此采用了分段吊裝后再組裝成型的方式。但對于大容量電抗器,鐵芯和線圈的高度及重量較重,同時對鐵芯餅的同軸度要求高,因此原有分段吊裝后再組裝的方式不能滿足同軸度等較高的要求。為了更好的防護鐵芯餅避免與吊鉤的金屬部件接觸,·在工作面上加裝了防護型絕緣板,避免了對鐵芯餅膠層的碰損及金屬粉末的污染。本行業(yè)中的技術人員雖然對相關技術做了改進,但仍然沒有解決線圈鉤板不在統(tǒng)一平面以及鉤板不能通用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公開一種能夠解決線圈鉤板位于同一平面的問題、并進一步解決同一機構適應不同型號的變壓器組裝的可調吊鉤。本專利技術包括依次連接的高度調節(jié)機構、立柱及與立柱連接的底座,所述的高度調節(jié)機構包括橫梁和支撐板,其每一端各通過一個螺栓連接,橫梁及支撐板的中至少一個與螺栓配合的孔為光孔,螺栓上旋有定位螺母;支撐板上固定有兩個帶有長孔的拉力板,長孔的縱向長度大于橫梁的高度,橫梁穿過兩拉力板上的長孔并與其動配合;立柱與支撐板連接。使用時,一般是多個本專利技術同時使用,通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就能對這些吊鉤分別進行調節(jié),從而將各吊鉤上的鉤板調整在同一平面上,解決吊裝過程中防止對變壓器部件的損傷問題。對于本專利技術,底座部分也做相應改進,例如可以包括與立柱通過可拆裝方式連接的上底座和與上底座連接的活動鉤板,活動鉤板上設置有吊鉤。這樣,便可以在吊鉤上實現鉤板的更換,從而使適用于不同型號的產品的吊裝。在上述結構中,活動鉤板上設置有水平方向、上寬下窄的燕尾槽,與其截面形狀一致的吊鉤固定于其中,吊鉤的固定可采用螺栓連接、過盈配合等方式。為方便立柱加長或收藏,所述的立柱可以設置為可折疊結構。其結構可為多種公知的形式,也可以為下述形式所述的立柱為可折疊結構立柱由上立柱、下立柱和連接兩者的連接板,連接板兩端分別通過一個銷釘與上立柱和下立柱連接。為保證立柱的強度并便于操作,上立柱或下立柱與連接板對應的部分截面呈向后開口的U形結構,連接板位于U形結構內的部分的端部的表面為以與該端鄰近的銷釘為軸的圓弧面;立柱的其它部分為方管結構。采用可折疊結構后,為加強銷釘及與其連接處上下立柱的受力強度,上立柱和/或下立柱兩側可分別通過銷釘安裝有強度板。由于本專利技術在使用時,其立柱可能會觸及變壓器的相應部件而造成連電,最好在其相應部件加裝絕緣層,例如,在立柱由強度層和至少設置于其前側或者其所有側面的絕緣層組成,絕緣層通過螺釘固定在強度層上。根據需要可在立柱的其它表面甚至全部外表面設置絕緣層。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高度調節(jié)機構及折疊機構精確進行調節(jié),使各吊鉤的鉤板位于同一平面,并在立柱上增加了絕緣層,從而充分保證吊裝效果,防止吊裝過程中對變壓器的損傷,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另外,通過本專利技術設計的新型底座,還能夠使本專利技術針對不同的產品使用不同形式的鉤板,使其適用范圍更廣。附圖說明 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立體 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后視圖的部分剖視 圖3為圖2的左視圖的部分剖視 圖4為圖2的俯視圖的部分剖視 其中,I、高度調節(jié)機構,11、拉力板,12、橫梁,13、支撐板,14、螺母,15、螺栓,16、螺母;2、立柱,21、上立柱;22、螺釘,23、下立柱,24、強度層,25、絕緣層;3、折疊機構,31、強度板,32、銷釘,33、連接板,34、銷釘,35、強度板;4、底座,41、上底座,42、活動鉤板,43、吊鉤。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所示,本實施例包括高度調節(jié)機構I、立柱2和底座4。其中,高度調節(jié)機構I包括支撐板13,支撐板13的兩端帶有縱向的螺紋孔,并分別有螺栓15與之旋接。在支撐板13的上表面的中部,垂直固定有兩個縱向拉力板11,每個拉力板11的上部均帶有縱向的長孔。在支撐板13的上方,設置有橫梁12,其兩端帶有縱向的光孔。兩拉力板11上長孔的尺寸與橫梁截面尺寸相適應——其寬度略大于橫梁12的厚度,其長度大于橫梁12的高度。橫梁12穿過兩拉力板11的長孔,其厚度方向與長孔動配合,且能夠沿拉力板11的縱向沿長孔的長度方向移動。螺栓15穿過橫梁12兩端的光孔,其上部與螺母14旋接。支撐板13與橫梁12之間的螺栓15上旋有螺母16。螺母14和16均為橫梁12的定位螺母,并相互配合將橫梁12定位。本實施例的立柱2包括上立柱21、下立柱23以及連接兩者的折疊機構3。上立柱21的上端與支撐板13固定連接。上下立柱包括其強度層24和絕緣層25。下立柱23及上立柱21上部的強度層24由方管制成。上立柱21下部的強度層24截面呈向后開口的U形,折疊機構3的連接板33下端插入下立柱23內腔中,并通過銷釘34裝于其中。連接板33的上部位于上立柱21的U形部分中,并通過銷釘32與上立柱21連接。連接板33的上端呈以銷釘32為軸的圓弧面,呈連接板33能夠以銷釘32為軸轉動實現立柱的折疊。在兩個銷釘32、34兩端各有一強度板31、35通過兩銷釘32、24安裝在上立柱21和下立柱23的外偵U。本實施例的絕緣層25通過一組螺釘22固定在上下立柱強度層24的前側(吊鉤43突出的一側)。 本實施例的底座4包括與下立柱23下端固定連接的上底座41,上底座41通過螺栓連接活動鉤板42?;顒鱼^板42的下表面帶有水平方向、上寬下窄的燕尾槽,截面形狀與燕尾槽相適應的吊鉤43插入其中,并通過與其過盈配合而固定。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吊鉤,其特征是它包括依次連接的高度調節(jié)機構(I)、立柱及(2)與立柱(2)連接的底座(4),所述的高度調節(jié)機構(I)包括橫梁(12)和支撐板(13),其每一端各通過一個螺栓(15)連接,橫梁(12)及支撐板的中至少一個與螺栓(15)配合的孔為光孔,螺栓(15)上旋有定位螺母;支撐板(13)上固定有兩個帶有長孔的拉力板(11),長孔的縱向長度大于橫梁(12)的高度,橫梁穿過兩拉力板(11)上的長孔并與其動配合;立柱(2)與支撐板(13)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吊鉤,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座(4)包括與立柱(2)通過可拆裝方式連接的上底座(41)和與上底座(41)連接的活動鉤板(42),活動鉤板(42)上設置有吊鉤(43)。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調吊鉤,其特征是活動鉤板(42)上設置有水平方向、上寬下窄的燕尾槽,與其截面形狀一致的吊鉤(43)固定于其中。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可調吊鉤,其特征是所述的立柱(2)為可折疊結構,它由上立柱(21)、下立柱(23)和連接兩者的連接板(31),連接板(31)兩端分別通過一個銷釘(32)、(34)與上立柱(21)和下立柱(23)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調吊鉤,其特征是上立柱(21)或下立柱(23)與連接板(31)對應的部分截面呈向后開口的U形結構,連接板(31)位于U形結構內的部分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調吊鉤,其特征是:它包括依次連接的高度調節(jié)機構(1)、立柱及(2)與立柱(2)連接的底座(4),所述的高度調節(jié)機構(1)包括橫梁(12)和支撐板(13),其每一端各通過一個螺栓(15)連接,橫梁(12)及支撐板的中至少一個與螺栓(15)配合的孔為光孔,螺栓(15)上旋有定位螺母;支撐板(13)上固定有兩個帶有長孔的拉力板(11),長孔的縱向長度大于橫梁(12)的高度,橫梁穿過兩拉力板(11)上的長孔并與其動配合;立柱(2)與支撐板(13)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韓志偉,范忠雙,嚴子紅,禹云長,王磊,李學成,孫蓮,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電力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