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換熱器的制造工藝,目的是為了解決將換熱器翅片裝配到換熱器框架的操作效率低的問題。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換熱器的翅片側向裝配工裝,包括管固定器和導軌;相鄰的扁管與所述管固定器的至少一側具有能容納翅片通過的間隙;導軌的一端與所述管固定器相連,另一端與翅片架相連。換熱器的翅片側向裝配工裝的裝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先將組成換熱器的扁管固定在管固定器上,再將裝有換熱器翅片的翅片架與導軌連接,然后用推送排將翅片架內的翅片經導軌推送到換熱器框架內。本發明專利技術在完成扁管定位后通過翅片側向裝配工裝,將翅片一次性整體裝配到換熱器框架內,提高了換熱器翅片裝配過程的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換熱器的制造工藝,尤其是平行流換熱器制造中的翅片裝配工藝。
技術介紹
平行流換熱器由多孔扁管、散熱翅片和集流管組成。扁管兩端分別插入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利用設置在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上的隔板分隔而形成串連通道。翅片和集流管表面涂敷有釬料和釬劑,整個芯體用夾具夾持,通過釬焊爐整體焊接而成。平行流換熱器早期主要用于汽車空調,近年來在商用空調、家用空調、冷卻器等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平行流換熱器在加工過程中,要先將扁管、翅片和集流管進行裝配,然后進入釬焊·爐焊接。現有的一種裝配工藝是先裝配集流管再裝配翅片先將每根扁管逐一插入集流管上的插槽以組成框架,然后再將散熱翅片裝進扁管之間的空隙。由于扁管的間距與散熱翅片的高度大致相等,因此在向扁管之間的空隙裝入翅片時非常困難,裝配效率很低。有時還要利用扁管的彈性將管體向外側推開一定距離,以暫時擴大扁管之間的間距以便裝入翅片,這不僅操作困難,而且會帶來質量隱患。進一步地,隨著翅片裝配的進行,當大部分扁管之間已經裝入了翅片,要將剩下的管體推開就更難操作,也更容易發生質量問題?,F有的另一種改進的裝配生產工藝是先裝配翅片再裝配集流管先將每根扁管逐一插入帶有插槽的定位柱以組成框架,再將散熱翅片裝進扁管之間的空隙,然后取下兩側的定位柱并安裝集流管。這種裝配工藝,定位柱上的插槽間距可以略大于集流管上的插槽間距。相應地,插入扁管后的管間距也就略大于散熱翅片的高度,具有一定余量,因而較容易向扁管之間的空隙裝入散熱翅片。但在完成翅片裝配,取下兩側的定位柱后,要用工具將扁管和翅片壓緊,以消除扁管與翅片之間的間隙的余量,使扁管的間距與集流管的插槽間距相匹配,才能安裝集流管。而對于大型平行流換熱器,從前后兩側壓緊扁管和翅片時,壓力通過傳遞到翅片,鋁箔翅片的折疊彎曲結構使其在高度和長度方向受力后都會發生變形,因此前后兩側的扁管和翅片受力較大、變形較大、管間距小,而中間的扁管和翅片受力較小、變形較小、管間距大。多根扁管的位置與集流管的插槽會出現偏移,要將每根扁管都插入對應的插槽也非常困難,通常需要逐一調整。這兩種換熱器的裝配生產工藝,前者的翅片裝配效率極低,后者的翅片裝配效率有所提高,但仍然是將翅片逐條裝入扁管之間。一種改進的方案是,一次取出多條翅片,再逐一整理裝入扁管之間。為了提高換熱器的裝配效率,需要進一步改進生產工藝,將翅片一次性整體裝配到換熱器框架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將一組換熱器翅片整體裝配到換熱器框架內,以提高了換熱器翅片裝配過程的生產效率。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的一種換熱器的翅片側向裝配工裝,包括管固定器、導軌和翅片架,其特征在于I)換熱器的扁管裝在管固定器上;2)相鄰的扁管與所述管固定器的至少一側具有能容納翅片通過的間隙;3)所述導軌的一端與所述管固定器相連,另一端與所述翅片架相連。為了提高換熱器的裝配效率,將翅片一次性整體裝配到換熱器框架內,必須改變將翅片逐條從換熱器框架上方裝入的方式,使用導軌將翅片從換熱器框架的一側整體送入換熱器框架內,因此相鄰扁管與所述管固定器的至少一側具有能容納翅片通過的間隙。顯然,管間距Dt必然大于翅片高度df。 具體地說,當扁管厚度dt小于管固定器的厚度ds時,相鄰扁管與所述管固定器的間隙,是指如附圖2所示的相鄰兩個固定扁管的管固定器之間的最小間距Ds。相鄰的扁管與所述管固定器的至少一側具有能容納翅片通過的間隙,是指Ds大于翅片高度df。而當扁管厚度dt大于管固定器的厚度ds時,相鄰扁管與所述管固定器的間隙,是指如附圖3所示的相鄰兩根扁管之間的最小間距Dt。相鄰的扁管與所述管固定器的至少一側具有能容納翅片通過的間隙,是指Dt大于翅片高度df。特別地,當扁管與管固定器在翅片通過的一側交錯排列,相鄰扁管與所述管固定器的間隙,是指如附圖4所示的相鄰扁管與固定扁管的管固定器之間的最小間距Df。相鄰的扁管與所述管固定器的至少一側具有能容納翅片通過的間隙,是指Df大于翅片高度df。需要說明的是,如附圖2、附圖3和附圖4所示,本專利技術專利中所稱的管間距,以大寫字母Dt表示,是指相鄰兩根扁管之間的最小間距,不包括扁管本身的厚度;本專利技術專利中所稱的管距,以小寫字母dp表示,是指相鄰兩根扁管頂面的間距,包括了相鄰兩根扁管之間的間距和一根扁管的厚度,即dp = dt+Dt。需要說明的是,本專利技術專利中所稱的相鄰的扁管與所述管固定器的至少一側具有能容納翅片通過的間隙,是指在翅片從扁管和管固定器的一側送入時,在翅片所通過的高度范圍內的扁管與管固定器之間的間隙。在翅片所通過的軌跡高度之外的頂部或底部,如果扁管與管固定器之間的間隙小于翅片的高度df,并不影響翅片從扁管和管固定器的側向裝配。所述翅片架是容納一組換熱器翅片的托架;托架上設有分隔翅片的隔架,形成一組翅片槽;所述翅片槽的至少一側具有能容納翅片通過的間隙。換熱器翅片被裝在翅片槽中。所述導軌的一端與所述管固定器相連,另一端與翅片架相連。如附圖7所示,所述導軌與管固定器相連一端的間距等于所述扁管的管距dp,所述導軌與翅片架相連一端的間距等于所述翅片槽的槽距dg。當槽距dg與管距dt相等時,如附圖5所示,所述導軌是平行的。所述換熱器的翅片側向裝配工裝還包括將一組翅片從所述翅片架經所述導軌推送到換熱器框架內的推送排。當槽距dg與管距dp不相等時,推送排的葉片是活動的,葉片可以沿推送排的軸向滑動,以適應變徑導軌的寬度。一般地,可以在換熱器翅片從翅片成形機定形切斷時,將所加工的翅片收集裝入帶有翅片槽的翅片架內。翅片預裝在所述翅片架的翅片槽中,所述翅片槽的槽距與所述扁管的管距相等。為提高裝槽效率,所述翅片槽的槽間距大于翅片高度df,通常Dg= (I. 01 2.O) Xdf。特別地,當所述一組翅片并未被預先裝在帶有翅片槽的翅片架上,就需要將一組翅片導入翅片架中。為了便于翅片導入,分隔翅片的隔架設有導入段,其特征在于,隔架導入段的厚度很小。所述隔架導入段的厚度小于2mm;所述翅片槽的槽間距Dg= (I. 01 I.25) Xdf ;所述隔架導入段在高度方向具有一個由低到高的斜面。所述的換熱器的翅片側向裝配工裝的裝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將組成換熱器的扁管固定在管固定器上;2)將裝有換熱器翅片的翅片架與導軌連接;3)用推送排將翅片架內的翅片經導軌推送到換熱器框架內。 本專利技術的有效效果是,在完成扁管定位后通過翅片側向裝配工裝,將翅片一次性整體裝配到換熱器框架內,提高了換熱器翅片裝配過程的生產效率。附圖說明圖I是平行流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第一種管固定器與扁管組成安裝框架的俯視圖;圖3是第二種管固定器與扁管組成安裝框架的俯視圖;圖4是第三種管固定器與扁管組成安裝框架的俯視圖;圖5是實施例一的翅片裝配工裝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實施例一的翅片側向推送步驟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實施例二的翅片裝配工裝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實施例二的翅片架的示意圖;圖9是實施例二的翅片安裝示意圖;圖中1.扁管,2.翅片,3.集流管;101.扁管,102.翅片,103.管固定器,104.支架,105.導軌,106.翅片架,107.隔架;108.推送排;201.扁管,202.翅片,203.管固定器,204.支架,20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換熱器的翅片側向裝配工裝,包括管固定器、導軌和翅片架,其特征在于:1)換熱器的扁管裝在管固定器上;2)相鄰的扁管與所述管固定器的至少一側具有能容納翅片通過的間隙;3)所述導軌的一端與所述管固定器相連,另一端與所述翅片架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曉峰,歐陽征魁,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市西屋自動化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