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咳喘的中藥藥物,該藥物由白果仁10枚,灸麻黃3克,姜半夏6克,冬花6克,炙桑皮6克,蘇子6克,杏仁泥6克,黃岑5克,甘草3克;如:咳痰可加炒牛蒡子10克,前胡6克。以上藥物配比的精確度為正負5%。該中藥的使用方法是:將以上藥物混合在一起,放在藥鍋內,放入1000克清水浸泡1小時后,大火燒開,用文火慢熬,至水剩400克,待常溫后服用,一日一劑。每天晚飯1小時后服用,連服7劑,為一療程;經過臨床使用論證,患者使用1~3個療程,不僅可以在服用時緩解癥狀,而且,服用后,即可徹底治愈咳喘病癥,效果特別顯著,無毒副作用,價格低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咳喘的藥物,具體的說是一種治咳喘的中藥藥物。
技術介紹
咳喘是肺病的主要癥狀。咳喘的病因有外感內傷之別,病機有寒熱虛實之分。咳喘與痰密切相關,咳喘每多夾痰,痰也往往導致咳喘。 目前全球人口 67億,發生過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如咳嗽、哮喘的幾乎接近100%。近二十年來,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自然環境日益惡化,咳嗽、哮喘疾病在全球發病率不斷上升,發病人群也日益括大,從幼兒到老年人都屬于高發人群,由于社會競爭和工作壓力的增大,青年到中年的的體質也出現下降狀態,患咳嗽、哮喘的病人也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每年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頑固性咳嗽、哮喘的患者就達到5億人次以上。哮喘是嚴重危害健康呼吸系統疾病,不僅給個人、家庭帶來沉重負擔,而且也是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咳喘是我國居民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多的疾病之一,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咳喘病發病率急劇增加。據統計我國每年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咳嗽、哮喘的病人接近人的50%,而長期反復發病的人群達到3000萬人,發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是威脅國民的健康殺手。目前,在醫藥行業中,用于治療咳喘的藥物品種繁多,其中,西藥、針劑類治咳喘病的藥物,雖然起效快,當時便可緩解癥狀,但是很難達到徹底除根,標本兼治的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標本兼治,徹底治愈咳喘病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治咳喘病的藥物,經臨床使用論證,該藥物不僅可以在使用時緩解癥狀,而且,使用后即可徹底治愈咳喘病,效果特別顯著,無毒副作用。本專利技術的成分和配比白果仁10枚,灸麻黃3克,姜半夏6克,冬花6克,炙桑皮6克,蘇子6克,杏仁泥6克,黃岑5克,甘草3克;如咳痰不爽可加炒牛蒡子10克,前胡6克。以上藥物配比的精確度為正負5%。本專利技術的藥理為白果仁;味甘、苦、澀,性平,有毒。歸肺經。具有斂肺定喘、止帶、縮尿的功能。生白果有小毒,內服用量宜小,能降濁痰,殺蟲。用于疥癬、酒鈹、陰虱。灸麻黃性味與歸經;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功能與主治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風寒感冒,胸悶咳喘。姜半夏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功能與主治降逆止嘔。用于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冬花性溫,味辛、微苦,歸肺經。具有潤肺下氣,止咳化痰等功能,用于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勞嗽咳血。炙桑皮甘寒,入肺經。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肺熱咳喘,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等癥。蘇子性味歸經辛,溫。歸肺經。降氣消痰,平喘,潤腸。用于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杏仁泥肺;脾;大腸經;祛痰止咳;平喘;潤腸;下氣開痹。黃岑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炒牛蒡子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主治風熱咳嗽;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風疹瘙癢;瘡瘍腫毒。前胡性微寒,味苦、辛。歸肺;脾;肝經。外感風熱;肺熱痰郁;咳喘痰多;痰黃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滿悶。其制作工藝及治療方法為取白果仁10枚,灸麻黃3克,姜半夏6克,冬花6克,炙桑皮6克,蘇子6克,杏仁泥6克,黃岑5克,甘草3克;如咳痰可加炒牛蒡子10克,前胡6克。以上藥物配比的精確度為正負5%。該中藥的使用方法是將以上藥物混合在一起,放在藥鍋內,放入1000克清水浸泡1小時后,大火燒開,用文火慢熬,至水剩400克,待常溫后服用,一日一劑。每天晚飯1小時后服用,連服7劑,為一療程,患者服用1 3個療程,SP可治愈。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治咳喘的中藥藥物,經過臨床使用論證,患者使用I1 3個療程,不僅可以在服用時緩解癥狀,而且,服用后,即可徹底治愈咳喘病癥,效果特別顯著,無毒副作用,價格低廉。具體實施例取白果仁10枚,灸麻黃3克,姜半夏6克,冬花6克,炙桑皮6克,蘇子6克,杏仁泥6克,黃岑5克,甘草3克;如咳痰可加炒牛蒡子10克,前胡6克。以上藥物配比的精確度為正負5%。該中藥的使用方法是將以上藥物混合在一起,放在藥鍋內,放入1000克清水浸泡I小時后,大火燒開,用文火慢熬,至水剩400克,待常溫后服用,一日一劑。每天晚飯I小時后服用,連服7劑,為一療程,患者服用I 3個療程,即可治愈。經過I年多對100例咳喘病癥的臨床應用,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其顯著效率達95 %,總有效率達98 %,有關臨床治療情況詳述如下1.病人概況選擇病史、病情、年齡、性別及原始治療方法等項目。2.病人來源以綜合醫院患者和專業門診醫院患者。3.病例入組標準,依照咳喘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和病理特征分,性別、年齡不限,病程I周 I年以上;治療前停用各種其它治療咳喘病的藥物和治療方式。4.用藥方法患者飯后服用熬制好的中藥,每晚一次,一周為1個療程,直至痊愈。5.療效分析①性別按照入組標準,我們共治療咳喘病100例,其中男性60例(60% ),女性40例(40% )。②病程1周 1個月30例,1個月 3個月25例,3個月 6個月20例,6個月以上25例。③年齡組1歲 20歲25例,21歲 40歲10例,41歲 60歲25例,61以上40例。④疾病類型與療效見下表,用藥時間為I 3個療程。權利要求1. 一種治咳喘的中藥藥物,其特征是該藥物由白果仁10枚,灸麻黃3克,姜半夏6克,冬花6克,炙桑皮6克,蘇子6克,杏仁泥6克,黃岑5克,甘草3克;如咳痰可加炒牛蒡子10克,前胡6克;以上藥物配比的精確度為正負5%。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咳喘的中藥藥物,該藥物由白果仁10枚,灸麻黃3克,姜半夏6克,冬花6克,炙桑皮6克,蘇子6克,杏仁泥6克,黃岑5克,甘草3克;如咳痰可加炒牛蒡子10克,前胡6克。以上藥物配比的精確度為正負5%。該中藥的使用方法是將以上藥物混合在一起,放在藥鍋內,放入1000克清水浸泡1小時后,大火燒開,用文火慢熬,至水剩400克,待常溫后服用,一日一劑。每天晚飯1小時后服用,連服7劑,為一療程;經過臨床使用論證,患者使用1~3個療程,不僅可以在服用時緩解癥狀,而且,服用后,即可徹底治愈咳喘病癥,效果特別顯著,無毒副作用,價格低廉。文檔編號A61P11/14GK102885946SQ20111020757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0日專利技術者孫斌 申請人:孫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咳喘的中藥藥物,其特征是:該藥物由白果仁10枚,灸麻黃3克,姜半夏6克,冬花6克,炙桑皮6克,蘇子6克,杏仁泥6克,黃岑5克,甘草3克;如:咳痰可加炒牛蒡子10克,前胡6克;以上藥物配比的精確度為正負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斌,
申請(專利權)人:孫斌,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