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氣霧罐氣密檢測裝置,包括機架,機架設有夾持裝置、充氣裝置和水箱。夾持裝置包括氣缸和夾具,氣缸設于機架的頂部,夾具一端連接氣缸的氣缸桿,另一端連接充氣裝置。充氣裝置設于所述機架的一側,水箱設于所述機架的下部,水箱的上方設有托板。水箱的一側設有控制箱體,控制箱體上設有控制面板、壓力表和緊急停止按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設計合理,使用安全,測試結果準確,且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測試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氣密性測試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氣霧罐氣密檢測裝置。
技術介紹
氣霧罐的氣密性是氣霧罐質量的關鍵性指標,高壓的氣霧罐需要保證質量和產品安全性能的可靠性。因此,對于每個氣霧罐都要進行氣密性測試。目前的氣霧罐的氣密性測試時大多是通過人工對氣霧罐進行充氣加壓,再通過人工把充氣后的氣霧罐放入水中,然后觀察氣霧罐的灌口是否有氣泡產生,從而檢測出其氣密性。此種檢測方法雖然能檢測其氣密性,但是整個過程由人工操作,工人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且工人近距離接觸被充氣的氣霧罐,安全性極差。同時也由于整個過程由手工操作,瓶體內充入的檢測氣體壓力隨機,因此直接影響測試結果。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點的問題,提供一種氣霧罐氣密檢測裝置,其結構設計合理,使用安全,測試效率高,測試結果準確。一種氣霧罐氣密檢測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設有夾持裝置、充氣裝置和水箱,所述夾持裝置包括氣缸和夾具,所述氣缸設于所述機架的頂部,所述夾具一端連接所述氣缸的氣缸桿,所述夾具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充氣裝置;所述充氣裝置設于所述機架的一側;所述水箱設于所述機架的下部。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機架的一側設有防護裝置,所述防護裝置包括防護門、滑桿、滑輪和拉索,所述滑桿設于所述機架上,所述防護門上設有導滑套,所述導滑套套設于所述滑桿上;所述滑輪設于所述機架頂端,所述拉索穿過所述滑輪一端連接所述防護門,所述拉索另一端連接有配重塊。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水箱外部一側設有控制箱體,所述控制箱體上設有控制面板、壓力表和緊急停止按鈕,所述控制箱體的一側還設有漏電保護開關。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水箱上方設有用于支撐氣霧罐的托板。上述氣霧罐氣密檢測裝置,其結構設計合理,所述夾具夾持住氣霧罐,并通過與夾具相連接的充氣裝置自動充氣,所述氣缸自動控制夾具的升降,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測試效率。所述壓力表實時顯示氣霧罐內的壓力,使用方便,測試結構更為精確,且提高了氣密測試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及測試效率。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立體圖。圖2為本技術主視圖。以下是本技術零部件符號標記說明機架100、托板110、夾持裝置200、氣缸210、夾具220、充氣裝置300、水箱400、防護裝置500、防護門510、滑桿520、滑輪530、拉索540、控制箱體600、控制面板610、壓力表620、緊急停止按鈕630、漏電保護開關640、氣霧罐700。具體實施方式為能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特征、技術手段以及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功能,解析本技術的優點與精神,藉由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的詳述得到進一步的了解。一種氣霧罐氣密檢測裝置,包括機架100,所述機架100設有夾持裝置200、充氣裝置300和水箱400。所述夾持裝置200用于夾持并密封氣霧罐700 ;所述充氣裝置300自動向氣霧罐700內充氣、加壓;所述水箱400用于測試氣霧罐700的氣密性是否良好。所述夾持裝置200包括氣缸210和夾具220,所述氣缸210設于所述機架100的頂部,所述夾具220 —端連接所述氣缸210的氣缸210桿,所述夾具220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充 氣裝置300。所述夾具220用以固定和密封氣霧罐700。所述氣缸210通過夾具220把氣霧罐700上升或下降。所述充氣裝置300設于所述機架100的一側,所述充氣裝置300向氣霧罐700內充氣加壓。所述水箱400設于所述機架100的下部,充氣加壓后的氣霧罐700被置入所述水箱400,以觀察其氣密性。所述水箱400上方設有用于支撐氣霧罐700的托板110,在對氣霧罐700充氣加壓的過程中,所述托板110起支撐作用;當充氣加壓完畢后,可將所述托板110從機架100上抽出,進而氣霧罐700被放入水箱400中。所述機架100的一側設有防護裝置500,所述防護裝置500包括防護門510、滑桿520、滑輪530和拉索540。所述滑桿520設于所述機架100上,所述防護門510上設有導滑套,所述導滑套套設于所述滑桿520上。所述滑輪530設于所述機架100頂端,所述拉索540穿過所述滑輪530 —端連接所述防護門510,所述拉索540另一端連接有配重塊(圖中未標示)。所述防護門510在所述拉索540的拉動下沿著所述滑桿520上下移動。所述水箱400外部一側設有控制箱體600,所述控制箱體600上設有控制面板610、壓力表620和緊急停止按鈕630,所述控制箱體600的一側還設有漏電保護開關640。在測試時,首先把待測的氣霧罐700放置于所述托板110上;再次,所述氣缸210的氣缸210桿下降,進而,所述夾具220與氣霧罐700的灌口緊密連接,并把氣霧罐700固定密封;然后,所述氣缸210的氣缸210桿上升,進而,氣霧罐700升起,把所述托板110抽出。待所述托板110抽出后,所述氣缸210的氣缸210桿下降,把氣霧罐700放入所述水箱400中,并放下所述防護門510。最后,所述充氣裝置300通過所述夾具220向氣霧罐700內充氣加壓,待氣霧罐700內的氣壓達到所設定的壓力值后保持壓力不變,并保持恒定的壓力達到所設定的時間后進行泄壓。同時,在充氣的過程中觀察氣霧罐700有無氣泡冒出。測試完畢后,松開所述夾具220,所述氣缸210的氣缸210桿上升,帶動所述夾具220上升。此時,氣霧罐700浮在水面上,把所述防護門510上升,從水箱400中取出氣霧罐700即可。綜上所述,本技術結構設計合理,使用安全,測試效率高,測試結果準確。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技術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技術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 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因此,本技術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氣霧罐氣密檢測裝置,包括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設有夾持裝置、充氣裝置和水箱,所述夾持裝置包括氣缸和夾具,所述氣缸設于所述機架的頂部,所述夾具一端連接所述氣缸的氣缸桿,所述夾具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充氣裝置;所述充氣裝置設于所述機架的一側;所述水箱設于所述機架的下部。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氣霧罐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的一側設有防護裝置,所述防護裝置包括防護門、滑桿、滑輪和拉索,所述滑桿設于所述機架上,所述防護門上設有導滑套,所述導滑套套設于所述滑桿上;所述滑輪設于所述機架頂端,所述拉索穿過所述滑輪一端連接所述防護門,所述拉索另一端連接有配重塊。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氣霧罐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外部一側設有控制箱體,所述控制箱體上設有控制面板、壓力表和緊急停止按鈕,所述控制箱體的一側還設有漏電保護開關。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氣霧罐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方設有用于支撐氣霧罐的托板。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氣霧罐氣密檢測裝置,包括機架,機架設有夾持裝置、充氣裝置和水箱。夾持裝置包括氣缸和夾具,氣缸設于機架的頂部,夾具一端連接氣缸的氣缸桿,另一端連接充氣裝置。充氣裝置設于所述機架的一側,水箱設于所述機架的下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氣霧罐氣密檢測裝置,包括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設有夾持裝置、充氣裝置和水箱,所述夾持裝置包括氣缸和夾具,所述氣缸設于所述機架的頂部,所述夾具一端連接所述氣缸的氣缸桿,所述夾具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充氣裝置;所述充氣裝置設于所述機架的一側;所述水箱設于所述機架的下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佟常飛,云鵬,楊左軍,梁烽,畢凱軍,陳堅,顧浩飛,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業品檢測技術中心,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