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可倒掛使用的電子經緯儀,望遠鏡和第一光柵盤通過橫軸組旋轉自如支撐于本體上,第一光源與第一讀數頭固定在本體上,第一光源和第一讀數頭與第一光柵盤相對,第一讀數頭與主板信號連接,主板與顯示面板連接;第二光柵盤安裝在豎軸上,第二光源和第二讀數頭安裝于下盤主體上,第二光源和第二讀數頭與第二光柵盤相對,第二讀數頭與主板信號連接,豎軸兩端各安裝一軸承,軸承之間由套筒隔開,形成豎軸芯,裝于軸套中,豎軸一端為T形端,T形端的小端由壓圈將軸承、套筒、軸套組合形成豎軸組,豎軸安裝在本體上,軸套安裝在下盤主體上;下盤主體通過腳螺旋機構與基座板連接。通過對軸系改進,儀器既可正立使用,又可倒置懸掛使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可正立或倒掛功能進行工程測量的電子經緯儀。
技術介紹
目前工程建設、建筑、地基、地形等測量普遍采用正立的電子經緯儀,用于點位測量及工程定位測量,但是在高空作業、橋梁、橋墩等空中測量時,觀測被測工程建設的平頂時需要將儀器抬高,觀測人員要仰視儀器,正立的電子經緯儀因顯示器的傾斜方向影響,在儀器高于人眼睛時便不能觀測,因此需要將儀器倒掛起來,以便觀測人員能夠仰頭測量;目前市場上全部為正立使用的電子經緯儀,這些經緯儀因軸系、顯示面板、軟件、補償器等影響均無法直接倒掛使用,無法滿足特定領域的需要。目前經緯儀產品的豎軸設計均為以下幾部分組成豎軸、軸套、摒圈、鋼球,鋼球安裝在豎軸和軸套之間作為傳動機構,儀器安裝在豎軸上,軸套通過下盤主體和基座連接固·定,靠儀器的重力,豎軸壓迫鋼球從而落實在軸套上以實現儀器的水平旋轉,豎軸和軸套為配合尺寸,控制兩者配合間隙,為保證豎軸不會脫開軸套,在豎軸上旋一摒圈,此摒圈僅為防脫,當儀器正立時可以工作,倒立時旋轉的著力點在摒圈上,因摒圈無法保證精度,而且還有可能會在受力反旋的時候會松脫,故儀器不可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可倒掛使用的電子經緯儀。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可倒掛使用的電子經緯儀,特點是包括望遠鏡、橫軸組、豎軸和本體,望遠鏡和第一光柵盤通過橫軸組旋轉自如支撐于本體上并可相對本體旋轉,第一光源與第一讀數頭固定在本體上并相對本體靜止,第一光源和第一讀數頭與第一光柵盤相對,第一讀數頭與主板信號連接,主板與顯示面板信號連接,垂直止微動機構與橫軸組連接;第二光柵盤安裝在豎軸上,第二光源和第二讀數頭安裝于下盤主體上,第二光源和第二讀數頭與第二光柵盤相對,第二讀數頭與主板信號連接,豎軸的兩端各安裝一軸承,軸承之間由套筒隔開,形成豎軸芯,豎軸芯裝于軸套中,豎軸的一端為T形端,T形端的小端由壓圈將軸承、套筒、軸套組合形成豎軸組,豎軸安裝在本體上,軸套安裝在下盤主體上,水平止微動機構與軸套連接;下盤主體通過腳螺旋機構與基座板連接,基座板通過基座固定手輪安裝在儀器懸掛臂上。進一步地,上述的可倒掛使用的電子經緯儀,其中,所述軸承的外圈與軸套過盈配合,軸承的內圈與豎軸過盈配合。更進一步地,上述的可倒掛使用的電子經緯儀,其中,所述下盤主體上設有圓水泡結構。再進一步地,上述的可倒掛使用的電子經緯儀,其中,所述本體上設有長水泡結構。本技術技術方案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主要體現在通過對軸系的改進,豎軸和軸套之間采用軸承,取消鋼球,軸承分別設置在豎軸和軸套配合的兩端頭,軸承的外圓與軸套過盈配合,軸承的內孔與豎軸過盈配合,兩軸承之間采用一套筒將之隔開一定距離,再固定兩個軸承相對位置,以實現軸套和豎軸之間相對旋轉,同時實現正立和倒掛均可通過軸承的旋轉工作的方式。儀器既可正立使用,又可倒置懸掛使用,拓展儀器的使用領域,解決了特殊工程情況下沒有相應儀器檢測的煩惱,滿足日益個性化、專業化、特殊化的各類工程建筑測量的需求,為保證工程建筑的質量提供保障。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圖I :本技術主視示意圖;·圖2 :本技術左視示意圖;圖3 :本技術后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圖2、圖3所示,可倒掛使用的電子經緯儀,包括望遠鏡13、橫軸組9、豎軸18和本體23,望遠鏡13和第一光柵盤28通過橫軸組9旋轉自如支撐于本體23上并可相對本體旋轉,第一光源29與第一讀數頭30固定在本體上并相對本體靜止,第一光源29和第一讀數頭30與第一光柵盤28相對,第一讀數頭29與主板22信號連接,主板22與顯不面板26信號連接,當望遠系統旋轉時帶動第一光柵盤28同步旋轉,由第一光源29提供光源照明第一光柵盤28,由第一讀數頭30讀取第一光柵盤28轉動的角度,光信號傳輸至主板22,由主板22進行運算并輸出,角度變化值顯示在顯示面板26上;垂直止微動機構27為一個垂直方向的鎖緊機構,垂直止微動機構27與橫軸組9連接,當需要進入測量時,可鎖緊橫軸組9并進行微調,以保證穩定測量。第二光柵盤7安裝在豎軸18上,第二光源6和第二讀數頭12安裝于下盤主體21上,第二光源6和第二讀數頭12與第二光柵盤7相對,第二讀數頭12與主板22信號連接,第二光柵盤7旋轉,由第二光源6提供光源照明第二光柵盤7,由第二讀數頭12讀取第二光柵盤轉動的角度,光信號傳輸至主板22,由主板22進行運算并輸出,角度變化值顯示在顯示面板26上。豎軸18的兩端各安裝一軸承15,軸承15之間由套筒17隔開,形成豎軸芯,豎軸芯裝于軸套16中,軸承15的外圈的外圓與軸套16過盈配合,軸承15的內圈的內圓與豎軸18過盈配合;豎軸的一端為T形端,T形端的小端由壓圈5將軸承15、套筒17、軸套16組合形成豎軸組,豎軸18安裝在本體23上,軸套16安裝在下盤主體21上,可帶動固定在本體23上的所有部件相對底部的旋轉,水平止微動機構25為水平方向的鎖緊機構,水平止微動機構25與軸套16連接,當需要進入測量時,可鎖緊軸套16并進行微調,從而進入穩定狀態測量。下盤主體21通過腳螺旋機構4與基座板3連接,基座板3通過基座固定手輪I安裝在儀器懸掛臂2上。儀器使用時為保證儀器能夠整平,下盤主體21上設有圓水泡結構20,本體23上設有長水泡結構24,圓水泡結構20保證儀器懸掛倒置時可以正常工作,而長水泡結構24保證儀器正立時可以正常工作。電池14向第一讀數頭29、第二讀數頭12、顯示面板26和電子補償器8等電器元件提供電源。用于工程測量時,有正立和懸掛倒立兩種工作方式A)儀器正立時,提手11朝上,基座板3與三腳架連接,將儀器粗略對準地面的參考目標,開啟激光下對點19光源,移動三腳架找到地面參考點,調整腳螺旋機構4整平儀器,直至長水泡結構24的氣泡在任意角度時均居中,同時顯示面板上出現垂直角數值;當旋轉儀器時,激光下對點相對所照準的參考點不動時可以進行測量。在儀器整平過程中,如果出現整平細微的差異,電子補償器8進行小范圍自動補償,以保證儀器在出現小幅度的不平整時依舊正常工作。松開水平止微動機構25和垂直止微動機構27,水平旋轉儀器,同時旋轉望遠鏡 13,通過粗瞄鏡10找到目標點大致位置,調整水平止微動機構25鎖緊儀器使之不能水平方向旋轉,觀察望遠鏡13,找到被測量點,調整垂直止微動機構27鎖緊望遠鏡13使之不能豎直方向旋轉,這時即可進入測量狀態,測量時有位置細微差異時可以調整兩個止微動的微調手輪,對豎直和水平方向進行細微調整。當光柵轉動時,出現角度的相對變化,所變化的角度值通過讀數頭采集至主板22中進行信號轉化和運算,轉化和運算后的數據輸出后直接顯示顯示面板26上。B)懸掛倒置測量時,將儀器倒立起來,由基座板3通過基座固定手輪I固定在儀器懸掛臂2上,將儀器懸掛臂2大致調整到水平,調整腳螺旋機構4整平儀器,直至圓水泡結構20的氣泡在任意角度時均居中,同時顯示面板上出現垂直角數值;在儀器整平過程中,如果出現整平細微的差異,電子補償器8將會進行小范圍自動補償,以保證儀器在出現小幅度的不平整時依舊正常工作。松開水平止微動機構25和垂直止微動機構27,水平旋轉儀器,同時旋轉望遠鏡13,通過粗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可倒掛使用的電子經緯儀,其特征在于:包括望遠鏡、橫軸組、豎軸和本體,望遠鏡和第一光柵盤通過橫軸組旋轉自如支撐于本體上并可相對本體旋轉,第一光源與第一讀數頭固定在本體上并相對本體靜止,第一光源和第一讀數頭與第一光柵盤相對,第一讀數頭與主板信號連接,主板與顯示面板信號連接,垂直止微動機構與橫軸組連接;第二光柵盤安裝在豎軸上,第二光源和第二讀數頭安裝于下盤主體上,第二光源和第二讀數頭與第二光柵盤相對,第二讀數頭與主板信號連接,豎軸的兩端各安裝一軸承,軸承之間由套筒隔開,形成豎軸芯,豎軸芯裝于軸套中,豎軸的一端為T?形端,T形端的小端由壓圈將軸承、套筒、軸套組合形成豎軸組,豎軸安裝在本體上,軸套安裝在下盤主體上,水平止微動機構與軸套連接;下盤主體通過腳螺旋機構與基座板連接,基座板通過基座固定手輪安裝在儀器懸掛臂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中寶,何江生,吳國通,羅先照,劉松年,趙寶庫,崔娟娟,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鳳凰索卡亞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