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軸承溝道表面粗糙度在線測量儀,包括激光表面粗糙度測量儀、下料道、出料道、工作臺、分料機構、清洗機構、干燥機構和測量料道,測量料道上設有測量傳感器,工作臺上設置支撐裝置和壓緊機構,激光表面粗糙度測量儀設置在壓緊機構和支撐機構之間,所述支撐裝置包括固定在工作臺上的步進電機、支撐盤,支撐盤上裝有轉盤,轉盤下方設有支撐滾輪,支撐盤上還固定有頂出油缸;所述壓緊機構包括固定在工作臺上的壓緊油缸和行程開關,壓緊油缸的活塞桿上連有撥塊,撥塊一側設有壓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在軸承加工時實現在線測量機構,使得在工件加工過程中可以及時實現在線測量,減少測量過程中的輔助時間,可提高表面粗糙度檢測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機械加工
,具體涉及一種軸承溝道(又叫滾道)表面粗糙度在線測量系統。
技術介紹
軸承溝道表面粗糙度是檢測軸承性能的重要技術指標之一,也是重要的質量檢驗指標之一。軸承溝道超精研加工工序的主要目地就是為了改善表面粗糙度,由于表面粗糙度測量的復雜性,現有的測量均沒能在現場完成,更沒有實現在線測量,隨著軸承制造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產廠家要求軸承溝道表面粗糙度實現加工過程實時監控,以提高加 工質量,提高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軸承溝道表面粗糙度測量復雜、無法實現在線測量,提供一種可以實現加工過程實施監控的軸承溝道表面粗糙度在線測量儀。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實現的一種軸承溝道表面粗糙度在線測量儀,包括激光表面粗糙度測量儀、下料道、出料道和工作臺,下料道與分料機構相連,分料機構與清洗機構相連,清洗機構與干燥機構相連,干燥機構與測量料道,測量料道上設有測量傳感器,工作臺上設置支撐裝置和壓緊機構,激光表面粗糙度測量儀設置在壓緊機構和支撐機構之間,所述支撐裝置包括固定在工作臺上的步進電機,步進電機的輸出軸與支撐盤相連,支撐盤通過支撐盤支架固定在工作臺上,支撐盤上裝有轉盤,轉盤下方設有支撐滾輪,支撐滾輪通過支撐輪軸固定在支撐輪架,支撐輪架固定在支撐盤上,支撐盤上還固定有頂出油缸;所述壓緊機構包括固定在工作臺上的壓緊油缸和行程開關,壓緊油缸的活塞桿上連有撥塊,撥塊一側設有壓盤。所述分料機構包括分料道,分料道側壁上安裝有分料傳感器分料道出口處設有轉軸,轉軸與擋板相連,轉軸上設有扭轉彈簧和轉軸套,轉軸一端固定有撥盤,撥盤一側與分料油缸的活塞桿接觸,分料油缸固定在連接板上。所述清洗機構包括與分料道相連的清洗水箱道,清洗水箱道與清洗水箱相連,清洗水箱道側壁上設有清洗傳感器,清洗水箱內沿著料道方向設有壓力水通道,壓力水通道上設有出水孔,壓力水通道兩端分別開設進水口和回水口,清洗水箱底部設有漏水孔。所述清洗水箱的入口和出口處均設有清洗擋水簾,清洗擋水簾掛在清洗檔桿上,所述清洗水箱下方設有儲水箱。所述干燥機構包括與清洗水箱相連的干燥箱料道,干燥箱料道與干燥箱相連,干燥箱料道上設有干燥傳感器,干燥箱內設有熱風通道,熱風通道上開設有熱風出口,熱風通道和干燥箱壁之間設有加熱管,干燥箱上固定有干燥箱側罩,干燥箱側罩上設有風扇電機,風扇電機與風葉相連,干燥箱的出口處設有干燥箱密封簾,干燥箱密封簾與干燥箱掛桿相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下述有益效果I.本技術可提高表面粗糙度檢測效率。本技術是一種在軸承加工時實現在線測量機構,使得在工件加工過程中可以及時實現在線測量,減少了測量過程中的輔助時間。2.本技術可以提高加工精度。由于使用了在線測量機構,可以隨時了解被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情況,便于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3.本技術為提高軸承零件加工自動化水平打下了基礎,實現表面粗糙度自動檢測,解決了無人化加工、網絡加工的粗糙度檢測問題。4.本技術結構緊湊,使用方便。由于使用了在線測量機構,利用機床 本身下料機構料道的成傾斜度以及現有激光表面粗糙度測量儀,在機床下料區設置了該機構,而不改變現有機床的結構、布局以及工件驅動機構。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支撐裝置部位的主視示意圖。圖3是支撐裝置部位的剖視示意圖。圖4是分料機構的主視示意圖。圖5是分料油缸活塞桿和撥盤部分連接狀態示意圖。圖6是清洗機構的主視示意圖。圖7是圖6的A向示意圖。圖8是干燥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8的B向示意圖。圖10是干燥箱部位的縱向剖視示意圖。圖11是干燥箱部位的橫向剖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圖2和圖3所示,一種軸承溝道表面粗糙度在線測量儀,包括激光表面粗糙度測量儀36、下料道20、出料道37和工作臺,下料道20與分料機構相連,分料機構與清洗機構相連,清洗機構與干燥機構相連,干燥機構與測量料道6,測量料道6上設有測量傳感器7,工作臺29上設置支撐裝置和壓緊機構,激光表面粗糙度測量儀36設置在壓緊機構和支撐機構之間,所述支撐裝置包括固定在工作臺29上的步進電機1,步進電機I的輸出軸與支撐盤5相連,支撐盤5通過支撐盤支架52固定在工作臺29上,支撐盤5上裝有轉盤46,轉盤46下方設有支撐滾輪38,支撐滾輪38通過支撐輪軸39固定在支撐輪架40,支撐輪架40固定在支撐盤5上,支撐盤5上還固定有頂出油缸49 ;所述壓緊機構包括固定在工作臺29上的壓緊油缸30和行程開關93,壓緊油缸30的活塞桿上連有撥塊95,撥塊95 —側設有壓盤34。測量料道6由測量料道支架48支撐,該支架固定于地面上。出料道37由出料道支架43支撐,出料道支架43設置在地面上。本技術使用過程如下,機床上加工過的工件45通過下料道20、分料機構、清洗機構、干燥機構之后通過測量料道6落到支撐滾輪38上,測量料道6側壁上裝有測量傳感器7,當工件經過測量傳感器7的時候,該傳感器給控制器信號,使得干燥箱停止加熱、測量機構開始工作。步驟I :壓緊油缸30伸出帶動壓盤34—起向左移動,此時工件45靠慣性滾入支撐滾輪38上并實現工件徑向定位,壓盤34繼續向左移動直到接觸工件45端面并將工件壓緊在轉盤46與壓盤34之間,同時撥塊95觸動行程開關93動作,進而給步進電機I發出信號,步進電機I帶動轉盤46旋轉,從而驅動被測工件45在兩個滾輪38上滾動并帶動壓盤34 —起旋轉,根據事先設定的程序,步進電機I每次旋轉120°,停頓數秒鐘,在步進電機停頓時由控制裝置控制激光表面粗糙度儀36工作,利用激光56對被測工件表面進行測量,停頓結束停止測量,步進電機繼續旋轉120°,重復上述過程,直到步進電機旋轉360°并停頓后,激光表面粗糙度測量儀36顯示所測量工件表面三點粗糙度的平均值。步驟2 :壓緊油缸30活塞桿縮回,壓盤34與工件45脫離,此時頂出器油缸49活塞桿伸出,推動工件45繞靠近出料道37 —側滾輪38的中心線旋轉,使得工件靠自重直接滾入出料道37,完成了測量過程。壓緊油缸49的中心線在遠離出料道37的方向與支撐盤5垂直方向中心線之間有一個偏移距ei,支撐盤5中間開設有一個同心圓通孔,通過該通孔安裝有一個轉盤46, 該轉盤外徑略小于通孔、與工件45外徑尺寸大小相當,可以自由轉動,該轉盤46右端面略高于支撐盤5的端面。作為本技術的改進,如圖4所示,所述分料機構包括分料道21,分料道21側壁上安裝有分料傳感器19,分料道21出口處設有轉軸26,轉軸26與擋板24相連,轉軸26上設有扭轉彈簧63和轉軸套64,轉軸26 —端固定有撥盤66,撥盤66 —側與分料油缸69的活塞接觸,分料油缸69固定在連接板70上。分料機構工作過程如下工件沿下料道20滾入分料道21時,分料傳感器19將信號傳遞至控制器中并開始計次,在控制器中事先設定次數,當達到設定次數時,控制器發出指令,分料油缸69活塞桿伸出推動撥盤66動作,進而帶動轉軸26克服扭轉彈簧63的彈簧力轉動,從而帶動擋板24轉動,使得擋板遮住分料道21的下料口,如圖I實線位置,工件直接流向清洗機構,控制器驅動計數器清零并繼續計數,同時分料油缸69活塞桿縮回,在扭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軸承溝道表面粗糙度在線測量儀,包括激光表面粗糙度測量儀(36)、下料道(20)、出料道(37)和工作臺,下料道(20)與分料機構相連,分料機構與清洗機構相連,清洗機構與干燥機構相連,干燥機構與測量料道(6),測量料道(6)上設有測量傳感器(7),工作臺(29)上設置支撐裝置和壓緊機構,激光表面粗糙度測量儀(36)設置在壓緊機構和支撐機構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裝置包括固定在工作臺(29)上的步進電機(1),步進電機(1)的輸出軸與支撐盤(5)相連,支撐盤(5)通過支撐盤支架(52)固定在工作臺(29)上,支撐盤(5)上裝有轉盤(46),轉盤(46)下方設有支撐滾輪(38),支撐滾輪(38)通過支撐輪軸(39)固定在支撐輪架(40),支撐輪架(40)固定在支撐盤(5)上,支撐盤(5)上還固定有頂出油缸(49);所述壓緊機構包括固定在工作臺(29)上的壓緊油缸(30)和行程開關(93),壓緊油缸(30)的活塞桿上連有撥塊(95),撥塊(95)一側設有壓盤(3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宗響,黃謙,羅浩,
申請(專利權)人:中原工學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