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能適用于上述連接器的鼓形螺旋彈簧。其由線材構成,所述彈簧的兩端的直徑小,中部的直徑大,除彈簧中部的直徑最大的兩圈之間的關系之外,所述彈簧其余各圈的直徑滿足在壓縮條件下彈簧的內圈能逐級向鄰近的外圈內收納;所述彈簧的最大外徑在3.0~4.0mm之間;所述彈簧在自由狀態下,從處于[(線徑/2)+0.05mm]±0.03mm高度的彈簧最外點向上起算,彈簧的圈數形成彈簧的3~4個彈簧節距,當為3個彈簧節距時,節距比為1:1.1~1.8:0.3~1.0,當為4個彈簧節距時,節距比為1:1.1~1.8:0.3~1.0:0.1~0.5,所述彈簧節距為彈簧中相鄰圈的最外點之間的距離。(*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鼓形螺旋彈簧。
技術介紹
對于經常會被按壓并釋 放的連接器,尤其對應用于類似手機等薄形移動電子產品終端的微型的這類連接器,其直徑和高度均只有數毫米,其要求應用其中的彈簧除了能裝入連接器中外,在微小的尺寸下還需在三個工作點中具有相當的力值,以提供操作手感和操作便利性,該三個工作點分別為,處于被彈出工作狀態的工作點、處于縮進工作狀態的工作點以及處于兩者之間的原位狀態的工作點,對于應用該場合的彈簧來說不僅有上述力值要求,而且需要能耐受頻繁的按壓釋放而不疲勞。不僅如此,對于應用該場合的彈簧還要求在處于壓縮狀態下,高度能盡可能地低。對于錐形彈簧和鼓形彈簧來說,在處于壓縮狀態下,通過內圈收納至外圈內,從而能在壓縮狀態下,盡可能地降低彈簧的高度。但普通的錐形彈簧和鼓形彈簧在很小的尺寸下,不能適應三工作點力值要求,而且難以耐受頻繁的按壓釋放而不疲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適用于上述連接器的鼓形螺旋彈簧。為此,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其由線材構成,所述彈簧的兩端的直徑小,中部的直徑大,除彈簧中部的直徑最大的兩圈之間的關系之外,所述彈簧其余各圈的直徑滿足在壓縮條件下彈簧的內圈能逐級向鄰近的外圈內收納;所述彈簧的最大外徑在3. (Γ4. Omm之間;所述彈簧在自由狀態下,從處于 ±0. 03mm高度的彈簧最外點向上起算,彈簧的圈數形成彈簧的:Γ4個彈簧節距,當為3個彈簧節距時,節距比為I :1. Γ1.8O.3 1.0,當為4個彈簧節距時,節距比為I :1. 1.8 :0. 3 I. O :0. Γθ. 5,所述彈簧節距為彈簧中相鄰圈的最外點之間的距離。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技術還可采用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彈簧底部從起始點算起,存在(Γ270度范圍的平圈。所述彈簧的頂部末尾具有(Γ270度的平圈。所述彈簧的線材的橫截面為圓形,所述線徑為其直徑,為O. 26、. 32mm。所述彈簧的線材的橫截面為方形,所述線徑為其邊長,為O. 26、. 32mm。當彈簧最頂部的那圈不足360度時,以頂部那圈中處于最高位的彈簧最外點作為計算節距的端點。所述彈簧以被壓縮至距彈簧底部的高度與最低工作點的高度比為I. Γ1. 8 :1的高度點為第二工作點,以被壓縮至距彈簧底部的高度與最低工作點的高度比為O. 3^1. O I的高度點為第三工作點,所述最低高度點處在彈簧被壓縮至距彈簧底部O. 6(T0. 66mm之間;以彈簧壓縮至第三工作點的彈簧力值為1,彈簧壓縮至第二工作點高度時的力值為I.2 2· O,壓縮至最低工作點高度的力值為I. 6^3. O,且壓縮至第三工作點高度的力值大于壓縮至第二工作點高度時的力值。所述彈簧安裝在連接器中;所述連接器包括帽頭和殼體,所述帽頭可縮進殼體和從殼體彈出,所述彈簧作為為所述縮進和彈出提供彈力的工作彈簧。由于采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本技術所提供的鼓形螺旋彈簧在直徑和高度僅數毫米的微小尺寸情況下,內圈能逐級收納至外圈中,并保證在三個不同高度的工作點上具有足夠的力值,以及能耐受萬次以上的按壓和釋放頻繁操作而不疲勞失效,能滿足所述的微型連接器的使用要求,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手感和可靠的連接功能、使連接器具有足夠的壽命。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所提供的實施例I的主視圖。 圖2為本技術所提供的實施例I的俯視圖。圖3為本技術所提供的實施例2的主視圖。圖4為本技術所提供的實施例2的俯視圖。圖5為本技術所應用的微型連接器在彈簧處于第三工作點時的剖視放大圖。圖6為本技術所應用的微型連接器在彈簧處于第二工作點時的剖視放大圖。圖7為本技術所應用的微型連接器在彈簧處于最低工作點時的剖視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參照附圖1、2、5、6、7。本技術所提供的鼓形螺旋彈簧100由線材構成,所述彈簧的兩端的直徑小,中部的直徑大,除彈簧中部的直徑最大的兩圈之間的關系之外,所述彈簧其余各圈的直徑滿足在壓縮條件下彈簧的內圈能逐級向鄰近的外圈內收納(如圖2、7所示);所述彈簧的最大外徑在3. 0^4. Omm之間;所述彈簧在自由狀態下,從處于 ±0. 03mm高度的彈簧最外點2向上起算,彈簧的圈數形成彈簧的3個彈簧節距BI、B2、B3,節距比為I :1. Γ1. 8 :0. 3^1. O (如圖I所示),所述彈簧節距為彈簧中相鄰圈的最外點之間的距離。所述彈簧的頂部末尾具有(Γ270度的平圈3,以對所應用的連接器提供更穩定的支撐力對連接器的操作提供更好的手感。所述平圈即為螺旋升角為O度的彈簧部分。所述彈簧可以采用橫截面為圓形的線材,所述線徑為其直徑,為O. 26、. 32_。所述彈簧也可以采用橫截面為方形的線材,所述線徑為其邊長,為O. 26、. 32_。通過本技術所提供的彈簧結構設計,能夠在微尺寸下,既能實現內圈收納至外圈的鼓形彈簧功能,又提高了鼓形彈簧的抗疲勞性和多工作點力值,以彈簧被壓縮至距彈簧底部O. 61mm的高度為最低工作點(彈簧線徑為O. 30mm),以被壓縮至距彈簧底部的高度與最低工作點的高度比為I. 1-1. 8 1的高度點為第二工作點,以被壓縮至距彈簧底部的高度與最低工作點的高度比為O. 3^1. O 1的高度點為第三工作點。以彈簧壓縮至最三工作點的彈簧力值為1,彈簧壓縮至第二工作點高度時的力值為I. 2 2.0,壓縮至最低工作點高度的力值為I. 6^3. 0,且壓縮至第三工作點高度的力值大于壓縮至第二工作點高度時的力值。圖5顯示了所述彈簧100安裝在微型連接器200中的狀態;所述連接器200包括帽頭201和殼體202,所述帽頭201可縮進殼體202和從殼體202中彈出,所述彈簧100處在連接器200的底部,作為為所述帽頭201縮進和彈出提供彈力的工作彈簧。所述連接器200可安裝在類似手機等薄形移動電子產品終端中,當彈簧處于第二工作位時,所述帽頭和移動電子產品終端的殼體齊平,當彈簧處于第三工作位時,所述帽頭彈出而露出于移動電子廣品終端的殼體。實施例2,參照附圖3、4、5、6、7本實施例中,所述彈簧具有4個彈簧節距BI、B2、B3、B4,節距比為I :1. Γ . 8 O. 3^1. O 0. Γθ. 5。本實施例的其它部分和實施例I相同,圖3和4中,附圖標號和圖1、2相同的代表相同的含義。權利要求1.一種鼓形螺旋彈簧,其由線材構成,所述彈簧的兩端的直徑小,中部的直徑大,其特征在于除彈簧中部的直徑最大的兩圈之間的關系之外,所述彈簧其余各圈的直徑滿足在壓縮條件下彈簧的內圈能逐級向鄰近的外圈內收納;所述彈簧的最大外徑在3. (Γ4. Omm之間;所述彈簧在自由狀態下,從處于 ±0. 03mm高度的彈簧最外點向上起算,彈簧的圈數形成彈簧的:Γ4個彈簧節距,當為3個彈簧節距時,節距比為I :1. Γ1.8O.3 1.0,當為4個彈簧節距時,節距比為I :1. Γ1.8 :0. 3 I. O :0. 1 0. 5,所述彈簧節距為彈簧中相鄰圈的最外點之間的距離。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鼓形螺旋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底部從起始點算起,存在(Γ270度范圍的平圈。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鼓形螺旋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的頂部末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鼓形螺旋彈簧,其由線材構成,所述彈簧的兩端的直徑小,中部的直徑大,其特征在于除彈簧中部的直徑最大的兩圈之間的關系之外,所述彈簧其余各圈的直徑滿足在壓縮條件下彈簧的內圈能逐級向鄰近的外圈內收納;所述彈簧的最大外徑在3.0~4.0mm之間;所述彈簧在自由狀態下,從處于[(線徑/2)+0.05mm]±0.03mm高度的彈簧最外點向上起算,彈簧的圈數形成彈簧的3~4個彈簧節距,當為3個彈簧節距時,節距比為1:1.1~1.8:0.3~1.0,當為4個彈簧節距時,節距比為1:1.1~1.8:0.3~1.0:0.1~0.5,所述彈簧節距為彈簧中相鄰圈的最外點之間的距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尹隆康,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安費諾飛鳳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