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單桿雙作用氣缸,包括活塞和活塞桿,所述氣缸內部被活塞分成有桿腔和無桿腔,無桿腔設于有桿腔的上方,所述有桿腔和無桿腔通過第二氣管連接,該第二氣管上設有第一開關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桿腔和無桿腔之間利用可通斷的第二氣管連接,活塞可在重力作用下下行,活塞下方有桿腔內的空氣通過第二氣管進入活塞上方的無桿腔內,節約空氣,空氣壓縮機間歇性工作,提高空氣壓縮機的有效功率、減少能耗。(*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氣缸,具體涉及一種單桿雙作用氣缸。
技術介紹
氣動執行元件是一種能量轉換裝置,它是將壓縮空氣的壓力能轉化為機械能,驅動機構實現直線往復運動、擺動、旋轉運動或沖擊動作。氣動執行元件分為氣缸和氣馬達兩大類,氣缸用于提供直線往復運動或擺動,輸出力和直線速度或擺動角位移,氣馬達用于提供連續回轉運動,輸出轉矩和轉速。最常使用的氣動執行元件是單桿雙作用氣缸,由缸筒、活塞、活塞桿、前端蓋、后端蓋及密封件等組成,雙作用氣缸內部被活塞分成兩個腔,有活塞桿腔成為有桿腔,無活塞桿 腔稱為無桿腔。利用上述單桿雙作用氣缸驅動外部機構實現沖擊動作已是成熟技術,如圖I所示,單桿雙作用氣缸豎直設置,其有桿腔和無桿腔均通過氣管與空氣壓縮機連接,氣管上設有開關閥,以控制有桿腔或無桿腔與空氣壓縮機之間的通斷。該單桿雙作用氣缸的工作原理為當位于上方的無桿腔輸入壓縮空氣時,有桿腔排氣,氣缸兩腔的壓力差作用在活塞上所形成的力克服阻力負載推動活塞運動,使活塞桿向下伸出;當有桿腔輸入壓縮空氣時,無桿腔排氣,使活塞桿縮回;有桿腔和無桿腔交替進氣和排氣,活塞實現往復沖擊運動。該結構在沖擊開始之前的一段時間內并不需要活塞桿具有的運動加速度及沖力,但是在這段時間內氣缸的無桿腔內卻一直有壓縮空氣輸入,而有桿腔內的氣體直接排出,造成壓縮空氣的浪費,以及空氣壓縮機的無功工作,能量消耗大。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需提供一種壓縮空氣利用率高、提高空氣壓縮機的有效功率、減少能耗的單桿雙作用氣缸。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單桿雙作用氣缸,通過結構的改進,壓縮空氣利用率聞、提聞空氣壓縮機的有效功率、減少能耗。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單桿雙作用氣缸,包括活塞和活塞桿,所述氣缸內部被活塞分成有桿腔和無桿腔,無桿腔設于有桿腔的上方,所述有桿腔和無桿腔之間連接有第二氣管,該第二氣管上設有第二開關閥。優選的,所述第二開關閥為兩位兩通電磁閥,但不局限于兩位兩通電磁閥,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用能控制第二氣管通斷的其他開關閥。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有桿腔和無桿腔通過第一氣管與空氣壓縮機連接,該第一氣管上設有第一開關閥。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開關閥為三位三通電磁閥,用以控制有桿腔或無桿腔與空氣壓縮機之間的通斷。本技術工作原理當氣缸活塞開始下行時,第一開關閥中位閉合,第二開關閥左位接通,活塞和活塞桿在重力作用下下行,活塞下方有桿腔內的空氣通過第二氣管進入活塞上方的無桿腔內。當活塞行至設定位置需要增加壓力時,第二開關閥右位斷開,第一開關閥上位接通,壓縮空氣經第一氣管流入活塞上方的無桿腔,無桿腔內壓力增加,活塞和活塞桿在壓力作用下瞬間加速,實現沖擊動作;當氣缸活塞上行時,第二開關閥右位斷開,第一開關閥下位接通,壓縮空氣經第一氣管流入活塞下方的有桿腔,有桿腔內壓力增加,活塞在壓力作用下上行,活塞桿縮回。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優點是I.由于本技術的有桿腔和無桿腔之間利用可通斷的第二氣管連接,活塞可在重力作用下下行,活塞下方有桿腔內的空氣通過第二氣管進入活塞上方的無桿腔內,節約空氣,空氣壓縮機間歇性工作,提高空氣壓縮機的有效功率、減少能耗。附圖說明 圖I是
技術介紹
中單桿雙作用氣缸的結構示意簡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簡圖;其中1、活塞;2、活塞桿;3、有桿腔;4、無桿腔;5、第二氣管;6、第二開關閥;7、第一氣管;8、第一開關閥。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參見圖2所不,一種單桿雙作用氣缸,包括活塞I和活塞桿2,所述氣缸內部被活塞I分成有桿腔3和無桿腔4,無桿腔4設于有桿腔3的上方,所述有桿腔3和無桿腔4通過第一氣管7與空氣壓縮機連接,該第一氣管7上設有第一開關閥8,該第一開關閥8為三位三通電磁閥,用以控制有桿腔或無桿腔與空氣壓縮機之間的通斷。所述有桿腔3和無桿腔4之間還連接有第二氣管5,該第二氣管5上設有第二開關閥6。優選的,所述第二開關閥6為兩位兩通電磁閥,但不局限于兩位兩通電磁閥,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用能控制第二氣管通斷的其他開關閥。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當氣缸活塞開始下行時,第一開關閥8中位閉合,第二開關閥6左位接通,活塞I和活塞桿2在重力作用下下行,活塞下方有桿腔3內的空氣通過第二氣管5進入活塞上方的無桿腔4內。當活塞I行至設定位置需要增加壓力時,第二開關閥6右位斷開,第一開關閥8上位接通,壓縮空氣經第一氣管7流入活塞上方的無桿腔4,無桿腔4內壓力增加,活塞I和活塞桿2在壓力作用下瞬間加速,實現沖擊動作;當氣缸活塞上行時,第二開關閥6右位斷開,第一開關閥8下位接通,壓縮空氣經第一氣管7流入活塞下方的有桿腔3,有桿腔3內壓力增加,活塞I在壓力作用下上行,活塞桿2縮回。權利要求1.一種單桿雙作用氣缸,包括活塞(I)和活塞桿(2),所述氣缸內部被活塞(I)分成有桿腔(3)和無桿腔(4),無桿腔(4)設于有桿腔(3)的上方,其特征是所述有桿腔(3)和無桿腔(4)之間連接有第二氣管(5),該第二氣管(5)上設有第二開關閥(6)。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單桿雙作用氣缸,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開關閥(6)為兩位兩通電磁閥。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單桿雙作用氣缸,其特征是所述有桿腔(3)和無桿腔(4)通過第一氣管(7)與空氣壓縮機連接,該第一氣管(7)上設有第一開關閥(8)。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單桿雙作用氣缸,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開關閥(8)為三位三通電磁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單桿雙作用氣缸,包括活塞和活塞桿,所述氣缸內部被活塞分成有桿腔和無桿腔,無桿腔設于有桿腔的上方,所述有桿腔和無桿腔通過第二氣管連接,該第二氣管上設有第一開關閥。本技術的有桿腔和無桿腔之間利用可通斷的第二氣管連接,活塞可在重力作用下下行,活塞下方有桿腔內的空氣通過第二氣管進入活塞上方的無桿腔內,節約空氣,空氣壓縮機間歇性工作,提高空氣壓縮機的有效功率、減少能耗。文檔編號F15B15/14GK202673825SQ20122030051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6日專利技術者李慶銅 申請人:奇多精密塑膠(蘇州)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單桿雙作用氣缸,包括活塞(1)和活塞桿(2),所述氣缸內部被活塞(1)分成有桿腔(3)和無桿腔(4),無桿腔(4)設于有桿腔(3)的上方,其特征是:所述有桿腔(3)和無桿腔(4)之間連接有第二氣管(5),該第二氣管(5)上設有第二開關閥(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慶銅,
申請(專利權)人:奇多精密塑膠蘇州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