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雙系統除濕、降溫、凈化CO、CO2裝置,它在殼體內設有系統A和系統B,系統A由換熱器、離心氣動風機、藥匣、水盤、管路組成;系統B由換熱器、軸流氣動風機、藥匣、水盤、管路組成,空氣的凈化流道為室內空氣經殼體上的百頁窗穿過多層去除CO2藥匣后分為兩路,一路穿過多層去除CO藥匣并流經一只換熱器,使空氣在換熱器表面冷凝去濕后被離心氣動風機送出;一路直接流經另一只換熱器,使空氣在換熱器表面冷凝去濕后被軸流氣動風機送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空氣凈化效果好、溫度降幅大、濕度去除效果佳的顯著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除濕、降溫、凈化co、co2裝置,特別是一種礦用避難設備內的雙系統除濕、降溫、凈化CO、CO2裝置,屬于空氣凈化
技術介紹
目前廣泛用于煤礦井下的礦用避難設備(救生艙避難硐室),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礦工在發生瓦斯爆炸或透水事故時逃生的可能性。但根據各種事故發生后的救援難度不同,往往需要遇險礦工在救生艙內堅持生活一段或相當一段長的時間,以便等待救援。因此,救生艙避難硐室內必須具備遇險人員避險時的一切生存條件,其中充分必要的生存條件包括在狹小的空間內氧氣不斷供給、CO和CO2不斷被凈化條件;艙外溫度較高,艙內仍 保持正常生存的溫、濕度條件。現有救生艙避難硐室內的氧氣是通過儲存在氧氣瓶中的氧氣供給的;室內的溫濕度以及co、co2氣體的去除與凈化是通過內部設置的一個除濕、降溫、 凈化CO、CO2裝置實現的。這個裝置中設有一只換熱器、一只氣動離心風機,在換熱器的下方設有去除co、co2的藥劑,它的工作原理是從存有液態CO2的罐中將具有一定壓力的液態CO2噴射到換熱器中,換熱器內部產生低達零下75°的低溫,使避難硐室內的空氣在換熱器表面的冷凝作用下產生冷凝水,起到降低空氣溫度、除去空氣中水分的作用;液態CO2在換熱器中經過一定長度的距離后液態變為氣態,再由具有很高壓力的氣態CO2推動離心氣動風機高速旋轉,將已降溫的循環空氣送入避難硐室內,同時又將避難硐室內的空氣吸入去除CO、CO2的藥劑和換熱器中進行循環置換,實現除濕、降溫、凈化CO、CO2的目的。由于現有救生艙避難硐室內的除濕、降溫、凈化co、co2裝置中,只設置了一只換熱器和一只離心氣動風機,且去除CO、CO2的藥劑量有限,因此空氣的循環量不足,除濕、降溫、凈化CO、CO2的效果也不徹底。這就需要對現有救生艙避難硐室內的除濕、降溫、凈化CO、CO2裝置進行進一步地改進,以使避難礦工的生存條件得到進一步地改善與提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雙系統除濕、降溫、凈化C0、C02裝置,實現礦用避難設備內的除濕、降溫、凈化co、co2的效果更好,空氣更純、更清凈,生存條件更優、更舒適的目的。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釆取以下技術方案實施它在殼體內設有系統A和系統B,系統A由換熱器、離心氣動風機、藥匣、水盤、管路組成;系統B由換熱器、軸流氣動風機、藥匣、水盤、管路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A中的換熱器輸入端與外部存有液態CO2容器的輸出端相連接,換熱器輸出端與離心氣動風機的進口相連接,離心氣動風機的出口通過管道引出救生艙外;所述系統A中的藥匣為多只,且水平間隔放置于換熱器的下部,藥匣中置有去除CO藥劑;所述系統B中的換熱器輸入端與外部存有液態CO2容器的輸出端相連接,換熱器輸出端與軸流氣動風機的進口相連接,軸流氣動風機的出口通過管道引出救生艙外;所述系統B中的藥匣為多只,且垂直間隔放置于去除CO、除濕、降溫系統中的去除CO藥匣的下部,藥匣中置有去除CO2藥劑;所述殼體的壁上設有百頁窗,循環空氣的流道為殼體外空氣經百頁窗穿過多層藥匣后分為兩路,一路穿過多層藥匣流經系統A中的換熱器后被離心氣動風機送出;一路直接經過系統B中的換熱器后被軸流氣動風機送出。本技術依據人呼出氣體中含有大量CO2和少部分CO的實際狀況,在救生艙避難硐室內設置由系統A和系統B組成的除濕、降溫、凈化C0、C02裝置,一方面利用系統A中的離心氣動風機具有風壓大、風量小的特點,使循環空氣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能夠穿透去除CO2和去除CO的多層藥匣,得到去除CO2和CO的目的;一方面利用系統B中的軸流氣動風 機具有風量大、風壓小的特點,使循環空氣能夠穿過去除CO2藥匣,得到大量去除CO2的目的,與此同時利用A、B雙系統對避難硐室內的溫、濕度實施降溫、去濕,因此本技術具有空氣凈化效果好、溫度降幅大、濕度去除效果佳的顯著優點。附圖說明附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在附圖I中1殼體、2集水箱、3出水管、4水盤、5軸流氣動風機、6換熱器、7離心氣動風機、8出氣管、9進液管、10去除CO藥匣、11去除CO2藥匣、12百頁窗、a進液口、b出氣口。具體實施方式如附圖I所示,本技術由系統A和系統B兩部分組成,系統A置于殼體I內的上部,系統B置于殼體I內的中部,殼體I的底部設有百頁窗12。系統A中的換熱器6的輸入端通過進液管9與外部存有液態CO2容器的進液口 a相連接,換熱器6的輸出端與離心氣動風機7的進口相連接,離心氣動風機7的出口通過出氣管8引出救生艙外,并經出氣口 b將廢氣排出;去除CO藥匣10為兩只,其水平間隔放置于換熱器6的下部;去除CO藥匣10中置有去除CO藥劑。系統A中的換熱器6的輸入端通過進液管9與外部存有液態CO2容器的進液口 a相連接,換熱器6的輸出端與軸流氣動風機5的進口相連接,軸流氣動風機5的出口通過出氣管8引出救生艙外,并經出氣口 b將廢氣排出;系統B中的去除CO2藥匣11為八只,其垂直間隔放置于系統A中的去除CO藥匣10的下部,藥匣中置有去除CO2藥劑;兩系統中的換熱器6下部均設有水盤4,水盤4的底部通過出水管3與集水箱2相通。本裝置工作時,打開存有液態CO2的容器出口 a將具有一定壓力的液態CO2噴射到兩只換熱器6中,換熱器6內部產生低達零下75°的低溫,使避難硐室內的空氣在換熱器6表面的冷凝作用下產生冷凝水,起到降低空氣溫度、除去空氣中水分的作用,冷凝水滴入水盤4中并經底部的出水管3流入集水箱2內;液態CO2在換熱器6中經過一定長度的距離后液態變為氣態,再由氣態CO2推動離心氣動風機7、軸流氣動風機5高速旋轉,將已降溫的循環空氣送入避難硐室內,同時又將避難硐室內的空氣從殼體I外吸入百頁窗12,并穿過多層去除CO2藥匣11后分為兩路,一路穿過兩層去除CO藥匣10流經系統中的換熱器6后被離心氣動風機7送出;一路直接經過去除CO2、除濕、降溫系統中的換熱器6后被軸流氣動風機5送出,如此循環反復,避難硐室內的空氣被不斷置換。權利要求1.一種雙系統除濕、降溫、凈化CO、CO2裝直,在殼體內設有系統A和系統B,系統A由換熱器、離心氣動風機、藥匣、水盤、管路組成;系統B由換熱器、軸流氣動風機、藥匣、水盤、管路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統A中的換熱器輸入端與外部存有液態CO2容器的輸出端相連接,換熱器輸出端與離心氣動風機的進口相連接,離心氣動風機的出口通過管道引出救生艙外; 所述系統A中的藥匣為多只,且水平間隔放置于換熱器的下部,藥匣中置有去除CO藥劑; 所述系統B中的換熱器輸入端與外部存有液態CO2容器的輸出端相連接,換熱器輸出端與軸流氣動風機的進口相連接,軸流氣動風機的出口通過管道引出救生艙外; 所述系統B中的藥匣為多只,且垂直間隔放置于去除CO、除濕、降溫系統中的去除CO藥匣的下部,藥匣中置有去除CO2藥劑; 所述殼體的壁上設有百頁窗,循環空氣的流道為殼體外空氣經百頁窗穿過多層藥匣后分為兩路,一路穿過多層藥匣流經系統A中的換熱器后被離心氣動風機送出;一路直接經過系統B中的換熱器后被軸流氣動風機送出。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雙系統除濕、降溫、凈化CO、CO2裝置,它在殼體內設有系統A和系統B,系統A由換熱器、離心氣動風機、藥匣、水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系統除濕、降溫、凈化CO、CO2裝置,在殼體內設有系統A和系統B,系統A由換熱器、離心氣動風機、藥匣、水盤、管路組成;系統B由換熱器、軸流氣動風機、藥匣、水盤、管路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A中的換熱器輸入端與外部存有液態CO2容器的輸出端相連接,換熱器輸出端與離心氣動風機的進口相連接,離心氣動風機的出口通過管道引出救生艙外;所述系統A中的藥匣為多只,且水平間隔放置于換熱器的下部,藥匣中置有去除CO藥劑;所述系統B中的換熱器輸入端與外部存有液態CO2容器的輸出端相連接,換熱器輸出端與軸流氣動風機的進口相連接,軸流氣動風機的出口通過管道引出救生艙外;所述系統B中的藥匣為多只,且垂直間隔放置于去除CO、除濕、降溫系統中的去除CO藥匣的下部,藥匣中置有去除CO2藥劑;所述殼體的壁上設有百頁窗,循環空氣的流道為殼體外空氣經百頁窗穿過多層藥匣后分為兩路,一路穿過多層藥匣流經系統A中的換熱器后被離心氣動風機送出;一路直接經過系統B中的換熱器后被軸流氣動風機送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步勝,
申請(專利權)人:鹽城中煤亞太機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