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污泥處理裝置,解決已有的污泥處理方法沒有改變污泥的性狀而難以土地利用的技術不足,采用的方法是,處理裝置包括:螺旋進料倉、螺旋給料機、綜合處理釜、配料倉,螺旋出料機和粉碎機,螺旋進料設有螺旋絞龍,螺旋進料倉與粉碎機連接,粉碎機與螺旋給料機對應,螺旋給料機與綜合處理釜頂連接,帶網孔的造粒板將綜合處理釜分割成擠壓腔、配料腔和攪拌腔,擠壓造粒絞龍設置在擠壓腔內,帶攪拌葉片的攪拌軸設置在攪拌腔內,配料倉與綜合處理釜的配料口連接,綜合處理釜出料口與螺旋出料機入料口對應。有益效果是,方法簡單,工藝流程短,成本低。裝置結構緊湊,運行穩定性和可靠性好,處理過程無污染。(*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環保領域的污泥處理范疇,特別是一種污泥處理裝置。
技術介紹
人類生活中產生的廢水及其各種垃圾中產生大量污泥,該污泥已經成為環境保護的難題,如何科學環保的處理該污泥使其減少環境的污染及其資源利用或回歸自然,已將成為業界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現有技術中,對污泥的處理是主要采用填埋污泥一實際上是被動地“逃避”污泥,浪費資源、占用土地,并成為污染源。焚燒污泥——本質上是極端的“消滅”污泥,用昂貴的燃料能源消滅了不可再生的壤土資源,并二次污染;污泥用于建材填料、堆肥一是不科學的被動的“利用”污泥。 目前,污泥資源的土地利用還僅僅只限于堆肥方法,與我國巨大的污泥量、需處理量、利用率相比,土地資源利用技術和設備仍有非常大的差距。并且存在處理技術水平低、工業化程度不高、產品質量不穩定、處理時間長、占有土地多、處理量小及處理后的產品仍然對環境和作物產生危害等問題。故污泥堆肥技術與產品,難以將污泥全部土地資源化利用。目前國內外尚無將污泥全部土壤化的處理技術、處理裝置和產成品。
技術實現思路
利用無公害、無污染的礦物材料,對污泥進行改良,使其性能互補、綜合,以理化協同、有機無機融合的方式處理污泥,將環境礦物材料與污泥資源融合用于改良土壤、制作肥料,是本技術裝置設計的基本理念。本技術為克服現有技術對污泥的處理沒有改變污泥的性狀而無法土地利用的技術不足,本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污泥處理裝置,通過對污泥的處理和添加環境礦物材料,由于環境礦物材料對污泥之間的相互作用,實現污泥的土地利用,達到環保的循環利用。本技術的專利技術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處理裝置包括螺旋進料倉、螺旋給料機、綜合處理釜、配料倉,螺旋出料機和粉碎機,所述的螺旋進料倉中設置有帶螺旋絞龍,螺旋進料倉出口與粉碎機的入料口連接,粉碎機的出料口與螺旋給料機入料口對應,螺旋給料機出料口與綜合處理釜頂端的入料口連接。所述的綜合處理釜包括擠壓造粒絞龍、帶網孔的造粒板、帶攪拌葉片的攪拌軸,帶網孔的造粒板將綜合處理釜分割成擠壓腔、配料腔和攪拌腔,擠壓造粒絞龍設置在擠壓腔內,帶攪拌葉片的攪拌軸設置在攪拌腔內,綜合處理釜在配料腔的側壁上設置有配料口,攪拌腔的底部設置有綜合處理釜出料口。所述的配料倉與綜合處理釜的配料口連接,綜合處理釜出料口與螺旋出料機入料口對應。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處理方法簡單,工藝流程短,處理成本低。處理裝置結構緊湊,運行穩定性和可靠性好,處理過程無污染。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附圖說明附圖為本技術處理裝置結構示意圖。附圖中,I螺旋進料倉,1-1螺旋絞龍;2螺旋給料機;3綜合處理釜,3-1入料口,3-2擠壓造粒絞龍,3-3帶網孔的造粒板,3-4帶攪拌葉片的攪拌軸,3-5擠壓腔,3-6配料腔,3-7攪拌腔,3-8配料口,3-9綜合處理釜出 料口,3-10熱風管,3-11熱風機;4配料倉;5螺旋出料機;6粉碎機;7輔料倉,7-1輔料出料口 ;8滅菌除臭料罐,8-1滅菌除臭藥劑噴淋口 ;9微波發生器;10添加劑料倉;11滅菌燈;12出料口。具體實施方式一種污泥的處理裝置,該處理裝置包括螺旋進料倉I、螺旋給料機2、綜合處理釜3、配料倉4,螺旋出料機5和粉碎機6,所述的螺旋進料倉I中設置有螺旋絞龍1-1,螺旋進料倉I出口與粉碎機6的入料口連接,粉碎機6的出料口與螺旋給料機2入料口對應,螺旋給料機2出料口與綜合處理釜3頂端的入料口 3-1連接。所述的綜合處理釜3包括入料口 3-1、擠壓造粒絞龍3-2、帶網孔的造粒板3_3、帶攪拌葉片的攪拌軸3-4,帶網孔的造粒板3-3將綜合處理釜3分割成擠壓腔3-5、配料腔3-6和攪拌腔3-7,擠壓造粒絞龍3-2設置在擠壓腔3-5內,帶攪拌葉片的攪拌軸3_4設置在攪拌腔3-7內,綜合處理釜3在配料腔3-6的側壁上設置有配料口 3-8,攪拌腔3-7的底部設置有綜合處理倉出料口 3-9。所述的配料倉4與綜合處理釜3的配料口 3-8連接,綜合處理釜出料口 3-9與螺旋出料機5入料口對應。使用時,脫水處理后的污泥進入螺旋進料倉1,在螺旋絞龍作用下,進入粉碎機6剪切粉碎,剪切粉碎后送入螺旋給料機2,螺旋給料機2將剪切粉碎后的污泥送入綜合處理釜3的擠壓腔3-5,污泥在螺旋擠壓絞龍3-2作用下,污泥通過帶網孔的造粒板3-3的網孔后形成條狀,由于污泥強度差及重力,條狀污泥斷裂形成顆粒狀,落入配料腔3-6,配料倉4中的環境礦物材料噴入配料腔3-6與污泥顆粒混合,在攪拌軸3-4作用下攪拌混均,攪拌混均后送入螺旋出料機5輸出。本技術實施例中,為對污泥進行添加輔料和滅菌除臭,所述的螺旋給料機2和螺旋出料機5為空心螺條絞龍輸送結構,沿螺旋給料機2的軸線上,設置有輔料倉7和滅菌除臭料罐8,輔料倉7底部的輔料出料口 7-1與螺旋給料機2的螺條絞龍對應,滅菌除臭料罐8底部的滅菌除臭藥劑噴淋口 8-1與螺旋給料機2的螺條絞龍對應。輔料倉7和滅菌除臭料罐8內的輔料和滅菌除臭藥劑直接加入到螺旋給料機2內的污泥中。本技術實施例中,為對污泥實施干化,所述的綜合處理釜3在攪拌腔3-7的側壁上,設置有熱風管3-10,有熱風管3-10與攪拌腔3-7連通,熱風管3-10 —端與熱風機3-11連接。熱風機3-11經熱風管3-10向綜合處理釜3吹熱風對綜合處理釜3內的混合物進行干化處理,并有殺蟲滅菌協同作用。本技術實施例中,為對污泥實施營養元素添加劑、進一步干化和消毒滅菌,沿螺旋出料機5的軸線上,設置有微波發生器9、添加劑料倉10和滅菌燈11,微波發生器9和滅菌燈11分別與螺旋出料機5的螺條絞龍對應,添加劑料倉10的添加劑出料口與螺旋出料機5的螺條絞龍對應,12為出料口。污泥進行剪切粉碎處理的目的是,可將污泥中顆粒粉碎、液粒及細胞破壁、分子鏈斷裂、切斷菌絲及長纖維狀物質,降低污泥的粘稠度,改變污泥膠體性狀結構,通過剪切破碎改性、均質處理后,保證下游擠壓造粒等處理工序流暢、不堵塞,利于除臭滅菌處理,利于污泥改性利于利用。添加環境礦物材料的目的是,由于環境礦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學活性、物理效應、生物交互作用、離子交換性能、強吸附性能、強分散性能(抗結塊)和調整微環境的凈化功能與修復功能,可改善污泥的粘度大、顆粒細,密度小,比重大,透氣性差等特性、結構,提高污泥的透氣性和含水性,使酸性污泥變為中性污泥,還可起到緩沖作用,阻礙PH值的迅速變化,使污泥中的營養成分緩慢釋放;還可增加污泥中K、Mg、Ca、Fe以及微量的Mn、Cu、Zn等元素的含量。環境礦物材料不污染環境,與污泥的混合物還可改良土壤、制作肥料,具有保 月巴、保水、儲水、疏松透氣、礦物肥料和阻止無機或有機有害污染物的遷移、穩定固化重金屬等多重作用,利于土地利用。權利要求1.一種污泥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處理裝置包括螺旋進料倉(I)、螺旋給料機(2)、綜合處理釜(3)、配料倉(4),螺旋出料機(5)和粉碎機(6),所述的螺旋進料倉(I)中設置有螺旋絞龍(1-1),螺旋進料倉(I)出口與粉碎機(6)的入料口連接,粉碎機(6)的出料口與螺旋給料機(2 )入料口對應,螺旋給料機(2 )出料口與綜合處理釜(3 )頂端的入料口(3-1)連接 所述的綜合處理釜(3)包括入料口(3-1)、擠壓造粒絞龍(3-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污泥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處理裝置包括:螺旋進料倉(1)、螺旋給料機(2)、綜合處理釜(3)、配料倉(4),螺旋出料機(5)和粉碎機(6),所述的螺旋進料倉(1)中設置有螺旋絞龍(1?1),螺旋進料倉(1)出口與粉碎機(6)的入料口連接,粉碎機(6)的出料口與螺旋給料機(2)入料口對應,螺旋給料機(2)出料口與綜合處理釜(3)頂端的入料口(3?1)連接:所述的綜合處理釜(3)包括:入料口(3?1)、擠壓造粒絞龍(3?2)、帶網孔的造粒板(3?3)、帶攪拌葉片的攪拌軸(3?4),帶網孔的造粒板(3?3)將綜合處理釜(3)分割成擠壓腔(3?5)、配料腔(3?6)和攪拌腔(3?7),擠壓造粒絞龍(3?2)設置在擠壓腔(3?5)內,帶攪拌葉片的攪拌軸(3?4)設置在攪拌腔(3?7)內,綜合處理釜(3)在配料腔(3?6)的側壁上設置有配料口(3?8),攪拌腔(3?7)的底部設置有綜合處理釜出料口(3?9);所述的配料倉(4)與綜合處理釜(3)的配料口(3?8)連接,綜合處理釜出料口(3?9)與螺旋出料機(5)入料口對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百祥,
申請(專利權)人:鄭百祥,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