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防凈水器頻繁沖洗裝置,包括與過濾系統相配安裝的水龍頭,水龍頭建立有兩條相互獨立的連接水路,并且兩條連接水路均受水龍頭內部的控制閥組控制,兩條連接水路中一條為常開式的制水水路,一條為常閉式的純水水路,制水水路的出水端與純水水路的前端間設置有儲水裝置,制水水路的進水端經控制閥組與過濾系統的出水管相連通,純水水路的末端口經控制閥組與水龍頭的出水口相連通,控制閥組對制水水路和純水水路呈任意時刻僅有一條水路處于導通狀態的互鎖式控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計合理、控制簡單,節能環保能通過雙水路及控制閥組的配合消除取水波動影響,避免凈水器裝置的頻繁沖洗。(*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水處理工藝設備,尤其是針對具有反滲透膜過濾凈水器的沖洗裝置,具體地說一種防凈水器頻繁沖洗裝置。
技術介紹
凈水器裝置是一種利用過濾膜特有的物理過濾技術,將符合進水要求的原水過濾為可以直接飲用的純水的一種裝置。該裝置使用方便,出水水質符合飲用水要求,其在現代家居生活中廣泛使用。目前以廚下方式進行安裝的家用凈水器,其排水端一般直接與水龍頭連接,也就是說直接從水龍頭排出純水供需要使用。由于凈水器裝置內部在每次制水時都需要對反滲透膜進行沖洗,所以在反滲透膜沖洗口一般都需要安裝一特定裝置,以便在整機運行階段時進行沖洗與制水的自動切換。該特定裝置普遍采用一種稱為“組合式沖洗電磁閥”的電磁閥裝置。它能在得電情況下打開電磁閥進行沖洗水排放,即機器沖洗狀態; 而在機器制水階段成為“廢水比”,保證反滲透膜制水。但該電磁閥裝置存在頻繁沖洗問題即當凈水器后端出水口壓力波動時,壓力開關易動作,導致與之關聯的組合式沖洗電磁閥得電啟動,先進行沖洗,沖洗時間到后再進行制水或進入待機狀態。由于水龍頭的開啟瞬間容易使凈水器出水口產生頻繁壓力波動,因而會導致重復以上狀態,形成了頻繁沖洗現象。頻繁沖洗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還會降低設備的使用壽命,不符合當前節能環保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具有結構簡單、效果好且能消除因壓力瞬間變化造成誤判帶來頻繁沖洗后果的一種防凈水器頻繁沖洗>J-U ρ α裝直。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防凈水器頻繁沖洗裝置,包括與過濾系統相配安裝的水龍頭,水龍頭建立有兩條相互獨立的連接水路,并且兩條連接水路均受水龍頭內部的控制閥組控制,兩條連接水路中一條為常開式的制水水路,一條為常閉式的純水水路,制水水路的出水端與純水水路的前端間設置有儲水裝置,制水水路的進水端經控制閥組與過濾系統的出水管相連通,純水水路的末端口經控制閥組與水龍頭的出水口相連通,控制閥組對制水水路和純水水路呈任意時刻僅有一條水路處于導通狀態的互鎖式控制。為優化上述技術方案,采取的措施還包括上述的純水水路中安裝有末端細濾芯。上述的控制閥組為四位二通式的角度旋轉控制閥,四位分別為控制閥組制有的第一進水口、第二進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二通分別為第一進水口與第一出水口的導通和第二進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導通,控制閥組通過角度的旋轉實現導通狀態的轉換。上述的控制閥組為四位二通式的按壓控制閥,四位分別為控制閥組制有的第一進水口、第二進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二通分別為第一進水口與第一出水口的導通和第二進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導通,控制閥組通過推拉滑動實現導通狀態的轉換。上述的水龍頭制有三個連接水口,第一連接水口用于連通控制閥組的第一進水口和過濾系統的出水管,第二連接水口用于連通控制閥組的第一出水口與制水水路的進水端,第三連接水口用于連通控制閥組的第二進水口與純水水路的末端口。上述的控制閥組的第二出水口與水龍頭的出水口相連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對原有出純水的水龍頭進行了結構重新設計,水龍頭內部安裝有控制閥組,并通過控制閥組設置了兩個獨立的水路,兩個獨立的水路分別為制水水路和出純水的純水水路,本技術利用控制閥組內部連接通道的特性使制水水路和純水水路在任一時刻都保持僅一個水路流通,另一水路截斷,即實現互鎖的特點。從而實現過濾系統出水管口壓力波動與水龍頭開啟狀態隔離,達到制水水路和純水水路管內水壓互不干涉的目的,從而消除了因水龍頭的動作引起的壓力波動導致過濾系統的頻繁沖洗。本技術設計合理、思路清淅、控制簡單,能有效地預防凈水器頻繁沖洗造成的能源浪費和設備的損耗,具有節能環保、安全實用的特點。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工藝原理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圖I為本技術的工藝原理示意圖。其中的附圖標記為過濾系統I、出水管11、水龍頭2、出水口 2a、第一連接水口2b、第二連接水口 2c、第三連接水口 2d、控制閥組21、制水水路3、純水水路4、儲水裝置5、末端細濾芯6。如圖I所示,本技術的一種防凈水器頻繁沖洗裝置,包括與過濾系統I相配安裝的水龍頭2,水龍頭2建立有兩條相互獨立的連接水路,并且兩條連接水路均受水龍頭2內部的控制閥組21控制,兩條連接水路中一條為常開式的制水水路3,一條為常閉式的純水水路4,制水水路3的出水端與純水水路4的前端間設置有儲水裝置5,制水水路3的進水端經控制閥組21與過濾系統I的出水管11相連通,純水水路4的末端口經控制閥組21與水龍頭2的出水口 2a相連通,控制閥組21對制水水路3和純水水路4呈任意時刻僅有一條水路處于導通狀態的互鎖式控制。現有技術中由于過濾系統I中凈水裝置的出水管11與水龍頭2直接相連,凈水裝置出水口的壓力常會受到水龍頭2的干擾和影響,從而造成過濾系統I內部的壓力開關動作,導致凈水裝置頻繁沖洗。本技術將傳統水龍頭進行改進形成具有內部帶有控制閥組21的新型水龍頭2,使水龍頭2與過濾系統I間能構建兩條相互獨立的連通水路,即制水水路3和純水水路4。制水水路3和純水水路4均流經水龍頭2的控制閥組21,受控制閥組21的控制。控制閥組21只有兩種控制位一個是導通制水水路3關閉純水水路4,一個是導通純水水路4關閉制水水路3。通過在制水水路3和純水水路4間設置的儲水裝置5,從而有效地解決了過去單一水路連接相互干涉的缺陷,使人們在取出時能保證制有水路3被切斷,純水從儲水裝置5中獲得,不會使過濾系統I因取水造成內部波動形成頻繁沖洗,而當停止取水時純水水路4被切斷,制水水路3被打開,此時過濾系統I是否需要制水和沖洗能根據儲水裝置5中的水壓情況決定,因而本技術能夠解決凈水器裝置頻繁沖洗的問題。本技術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技術先進,控制自動化,省心省力并能節約資源且環保安全。實施例中,純水水路4中安裝有末端細濾芯6。安裝末端細濾芯6是為了更好地提高人們的飲水質量,當然人們也能根據需要選擇安裝其它各種濾芯或消毒等裝置。實施例中,控制閥組21為四位二通式的角度旋轉控制閥,四位分別為控制閥組21制有的第一進水口、第二進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二通分別為第一進水口與第一出水口的導通和第二進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導通,控制閥組21通過角度的旋轉實現導通狀態的轉換。當然人們也能將選用按壓控制閥式的四位二通控制閥組21,該控制閥組21的四位分別為控制閥組21制有的第一進水口、第二進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二通分別為第一進水口與第一出水口的導通和第二進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導通,控制閥組21通 過推拉滑動實現導通狀態的轉換。本技術的水龍頭2制有三個連接水口,第一連接水口 2b用于連通控制閥組21的第一進水口和過濾系統I的出水管11,第二連接水口 2C用于連通控制閥組21的第一出水口與制水水路3的進水端,第三連接水口 2d用于連通控制閥組21的第二進水口與純水水路4的末端口。控制閥組21的第二出水口與水龍頭2的出水口 2a相連通。圖I所示為本技術的工藝原理圖,本技術的原理如下首先按照圖I將本技術與過濾系統連接好,接通電源,過濾系統的凈水器裝置先進行反滲透膜沖洗,再進行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凈水器頻繁沖洗裝置,包括與過濾系統(1)相配安裝的水龍頭(2),其特征是:所述的水龍頭(2)建立有兩條相互獨立的連接水路,并且兩條連接水路均受水龍頭(2)內部的控制閥組(21)控制,所述兩條連接水路中一條為常開式的制水水路(3),一條為常閉式的純水水路(4),所述的制水水路(3)的出水端與純水水路(4)的前端間設置有儲水裝置(5),所述制水水路(3)的進水端經控制閥組(21)與過濾系統(1)的出水管(11)相連通,所述純水水路(4)的末端口經控制閥組(21)與水龍頭(2)的出水口(2a)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秀友,梁建林,彭開勤,方雪勇,潘君飛,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沁園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