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適于制造純鎂或鎂合金的鑄造材料的鑄口。鑄口(1)被用于通過將熔融金屬供給到作為鑄模的輥(10)之間的部分,而制造鑄造材料(100),并且鑄口(1)被設置為使得澆注口(4)處于相對設置的一對輥(10)之間。鑄口(1)具有:由諸如氧化鋁等氧化物材料形成的主體(1a),以及由基本不含氧的材料形成的涂層(3),并且涂層(3)被設置于主體(1a)的接觸熔融金屬的內周表面上。由于通過涂層(3)使主體(1a)不直接接觸熔融金屬,因此,可以防止主體(1a)中包含的氧與熔融金屬發生反應。此外,在鑄口(1)中,與輥(10)接觸的鑄模接觸部(2)是由絕熱材料構成的,因此,可以防止鑄口(1)中的熔融金屬經過鑄模接觸部(2)被輥(10)冷卻。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鑄口,其中,當通過雙輥可動鑄模進行連續鑄造 時,所述鑄口將熔融金屬供給到可動鑄模中。特別是,本專利技術涉及適 于制造純鎂或鎂合金的鑄造材料的鑄口。
技術介紹
迄今為止,已經存在已知的連續鑄造方法,在該方法中,將熔融 金屬供給到由輥和帶形成的可動鑄模中,使該熔融金屬與鑄模接觸而 將其冷卻和凝固,并且連續地制造鑄造材料。作為這種連續鑄造,(例 如)存在使用由一對輥構成的雙輥可動鑄模的雙輥法。在這種方法中, 彼此沿相反方向旋轉的一對輥彼此相對設置,并且熔融金屬被澆注到 兩個輥之間,從而得到鑄造材料。這種雙輥法一般被用于制造純鋁或 鋁合金的板材。作為將熔融金屬供給到輥之間的鑄口,由諸如氧化鋁或二氧化硅等絕熱材料形成的鑄口是已知的(例如,參見專利文獻o。另一方面,Mg的比重(20。C下的密度g/cm3: 1.74)比上述鋁小, 并且是用于構造用途中的最輕的金屬材料。因此,作為在需要減重的 各種領域中的材料,人們對以純鎂或Mg作為主成分的鎂合金抱有巨 大期望。例如,用鎂合金材料通過連續鑄造法來制造鑄造材料已在專 利文獻2中有所描述。專利文獻l: JP-A-11-226702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No. 02/083341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當制造純鎂或鎂合金的鑄造材料時,通過雙輥法進行連續鑄造可以實現大量生產,這類似于制造鋁合金鑄造材料的情況。然而,如果 原樣使用鑄造鋁合金時使用的鑄口,由于鎂是活潑金屬,因此,熔融 金屬與形成鑄口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硅或氧化鋁)發生反應,以至于 產生不易鑄造的問題。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合于以優良的生產性制造純鎂 或鎂合金的鑄造材料的鑄口。解決問題的手段當將諸如氧化鋁或二氧化硅等氧化物材料形成的、在純鋁或鋁合 金連續鑄造中使用的鑄口用于純鎂或鎂合金的連續鑄造時,與熔融金 屬接觸的鑄口部分是由低氧材料形成的,由此,可以防止鑄口形成材 料中包含的氧與熔融金屬發生反應。此外,在雙輥鑄造方法中,鑄口 被設置為使得位于鑄口前端的澆注口盡可能靠近輥。具體而言,將鑄 口前端和輥設置為彼此接觸,從而使得鑄口前端置于輥之間。此時, 如果鑄口不是由絕熱材料而是由具有優良導熱性的材料形成,則鑄口 與輥之間的接觸使熔融金屬經過鑄口被輥冷卻,或者熔融金屬被鑄口 外部的空氣冷卻。因此,存在以下問題熔融金屬在被澆注到輥之間 之前就在鑄口中凝固。特別是,如果輥具有水冷結構,則熔融金屬更 容易經過鑄口冷卻。然而,如果至少鑄口與輥接觸的部分由絕熱材料 形成,則可以防止熔融金屬經過鑄口被輥冷卻。基于這些認識,本發 明指出,鑄口與熔融金屬接觸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由氧含量低的低 氧材料形成,并且鑄口與輥(可動鑄模)接觸的部分由絕熱材料形成。艮P,本專利技術的鑄口 (其將純鎂或鎂合金的熔融金屬供給到雙輥可 動鑄模中)是由至少兩層構成的,其中至少內層是由低氧材料形成的。 此外,本專利技術的鑄口 (其將純鎂或鎂合金的熔融金屬供給到雙輥可動 鑄模中)具有烙融金屬接觸部,其用于與熔融金屬接觸;鑄模接觸 部,其用于與可動鑄模接觸;和澆注口,熔融金屬從該澆注口被澆注 到所述可動鑄模中。鑄模接觸部是由絕熱材料形成的,并且至少一部 分熔融金屬接觸部是由低氧材料形成的。下面將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的鑄口被用作將純鎂或鎂合金的熔融金屬供給到可動鑄模中的輸送通道。特別是,本專利技術的鑄口用于通過使用雙輥可動鑄模 的雙輥法進行的連續鑄造中。在雙輥鑄造法中,沿彼此相反方向旋轉 的一對圓柱形輥(可動鑄模)以預定空間彼此相對設置,并且熔融金 屬被澆注在這些輥之間并通過接觸輥而被冷卻,由此,熔融金屬凝固 并連續制造鑄造材料。如果將具有水冷結構(其中,在該水冷結構中, 冷卻水通道被設置在輥內部,并且水在輥內部流動)的可動鑄模用作 這種可動鑄模,則可以提高熔融金屬冷卻速度,并且抑制結晶析出物 或晶粒生長,從而得到具有微結構的鑄造材料。可以使用在鋁合金連 續鑄造中使用的雙輥可動鑄模或雙輥鑄造機。本專利技術的鑄口被設置在用于臨時貯存來自熔爐(其使金屬熔融) 的熔融金屬的繞口杯和可動鑄模之間來輸送熔融金屬,(例如)從而 鑄口的一端側固定在澆口杯上,而另一端側設置在輥之間,或者鑄口被設置在熔爐和與澆口杯一體的可動鑄模之間來輸送熔融金屬。本發 明的鑄口具有可以輸送熔融金屬的這樣的形狀是足夠的。特別是,為 了防止熔融金屬在輸送期間由于熔融金屬與外部空氣接觸而與空氣 中的氧發生反應,優選的是,鑄口被成形為圓筒形,以使熔融金屬不 會接觸外部的空氣。此時,鑄口可以一體化地形成圓筒形,或者可以 通過多個部件的組合來形成圓筒形。在此圓筒形鑄口中, 一個開口部 分被用作將熔融金屬澆注到可動鑄模中的澆注口,而另一個開口部分 被用作將熔融金屬從熔爐或澆口杯供給鑄口的供給口 。該澆注口被設 置成盡可能靠近輥。具體而言,鑄口被設置成部分接觸輥(可動鑄模), 以使得澆注口被設置在輥之間。如果將澆注口設置成遠離可動鑄模, 則彎月面(在從鑄口前端到流出鑄口前端的熔融金屬首先接觸可動鑄 模的部分的區域內形成的熔融金屬表面)變大,并且波痕變大,從而 產生這樣的不利情況鑄片的表面品質下降或熔融金屬泄露到鑄模外 部。如上所述,由于鑄口被設置成使得一部分鑄口在鑄造過程中接觸 可動鑄模,因此,至少本專利技術的鑄口中與可動鑄模接觸的接觸部分(鑄 模接觸部)由絕熱材料形成。如果鑄模接觸部不是由絕熱材料而是由 具有優良導熱性的材料形成,則如上所述,熔融金屬經過鑄口被輥冷卻,從而產生這樣的不利情況熔融金屬在被輸送到輥之間之前凝固, 以至于不能鑄造。作為鑄模接觸部,具體是指在澆注口附近的外周部 分。位于鑄口外周側的鑄模接觸部是幾乎不接觸熔融金屬的部分,或 者是從不接觸熔融金屬的部分。因此,即使在將氧含量較高的高氧材 料(例如,氧化物材料)用作形成鑄模接觸部的絕熱材料的情況下, 也幾乎不會出現或從不出現熔融金屬與氧化物中所含的氧發生反應 的不利情況。作為氧化物材料,(例如)存在主要含有氧化鋁(氧化 鋁,A1203)或二氧化硅(二氧化硅,Si02)的材料。作為由這些氧 化物材料形成的絕熱材料,存在這樣的絕熱材料,在該絕熱材料中, 通過硅酸鈉使非織造織物(如氧化鋁纖維或玻璃纖維)硬化。作為其 它絕熱材料,可以使用含有硅酸鈣作為主成分的材料、氮化硼燒結體 作為主成分的材料、或者氧化鋁燒結體作為主成分的材料。主成分是 指含量等于或大于50質量%的成分。此外,可以使用這樣的絕熱材 料,該絕熱材料具有選自氧化鋁、二氧化硅、硅酸鈣、氮化硼燒結體 和氧化鋁燒結體中的至少一種作為主要成分,并且具有炭精和石墨中 的至少一種作為添加劑。通過包含炭精或石墨,存在這樣的優點絕 熱材料的熱收縮變小,絕熱材料的空隙被填充,剛性提高,并且由于 絕熱材料的空隙被填充而使其對外部的隔熱效果進一步提高。炭精或石墨的合適含量為約5質量%-30質量%。此外,可以使用作為耐火材料銷售的氧化鋁-石墨材料或氧化鋁-二氧化硅材料。鑄模接觸部可以 由一種絕熱材料材料形成或者由兩種或多種絕熱材料形成,并且可以 具有由多種絕熱材料構成的多層結構。此外,其中具有氣孔的絕熱材 料具有高的隔熱性能,并可以抑制熱輻射。此外,具有氣孔的絕熱材料比沒有氣孔的絕熱材料或者具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鑄口,其將純鎂或鎂合金的熔融金屬供給到雙輥可動鑄模中,所述鑄口具有:至少兩層,其中至少內層是由低氧材料形成的。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JP 2005-3-24 087328/20051. 一種鑄口,其將純鎂或鎂合金的熔融金屬供給到雙輥可動鑄 模中,所述鑄口具有至少兩層,其中至少內層是由低氧材料形成的。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鑄口,該鑄口具有 熔融金屬接觸部,其用于與所述熔融金屬接觸; 鑄模接觸部,其用于與所述可動鑄模接觸;和澆注口,所述熔融金屬從該澆注口被澆注到所述可動鑄模中,其中,所述鑄模接觸部是由絕熱材料形成的,并且 至少一部分所述熔融金屬接觸部是由低氧材料形成的。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鑄口,其中,當純鎂或鎂合金的熔點是Tm'C時,與等于或高于Tm+1(TC的熔 融金屬接觸的部分是由低氧材料形成的。4. 根據權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鑄口,其中, 所述低氧材料是由選自氮化硼、石墨和炭精中的一種或多種材料形成的。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鑄口,其中, 所述澆注口附近的部分是由絕熱材料形成的;并且 增強件被設置在所述澆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沼野正禎,中井由弘,池田利哉,小林光行,
申請(專利權)人:住友電氣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