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翻轉式腳托裝置,屬于增設在座椅上的附屬機構技術領域。包括:具有驅動電機、傳動桿、活動齒板、固定齒板、偏心軸和連接板的驅動裝置,設有一對鉸鏈機構以及連接桿且能實現展開和收攏折合的翻轉裝置、便于腿部放置的踏板裝置。優點:體積小、結構簡單、組裝方便;動作靈活性好、精度高、鎖緊牢靠;利用鉸鏈傳動,各零部件之間便于加工制作,生產成本低;可實現與有相對空間的任意座椅之間的連接、且連接簡單,適用范圍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車輛附件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安裝在座椅的椅座前端、使腿部可以舒適放置的翻轉式腳托裝置。
技術介紹
座椅上的腳托裝置主要擔當著改變乘坐者腿部放置舒適度的功用,作為這種裝置在長途汽車座椅上是有待改善的。目前,市場上較為常見的應用于機動車輛座椅上的翻轉式腳托裝置,例如中國技術專利授權公告號CN202243079U、名稱為“翻轉式腳托”所公開的一種可節省空間的、使用者的腿部可以伸展放置的翻轉式腳托。該裝置通過三組電機分別帶動由蝸輪、蝸桿組成的三組傳動裝置動作,從而帶動兩組翻轉架翻轉,來完成腳托的展開和收合,從而實現提供使用者舒適性的功能。上述結構存在的問題是首先,采用三組電機、三組傳動裝置來實現腳托的翻轉,不僅結構復雜,零部件多,體積大,而且成本高; 其次,采用蝸輪蝸桿傳動,速比大,調節速度緩慢且操作繁鎖;再,各零部件之間存在安裝間隙,致調節精度差、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制造困難。鑒于上述已有技術,有必要對現有的應用于座椅上的翻轉式腳托裝置結構加以改進,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體積小、動作靈活性好、精度高、鎖緊可靠、便于加工制作、生產成本低,并方便與任意座椅連接而實現對使用者提供腿部放置最佳舒適度的翻轉式腳托裝置。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來達到的,一種翻轉式腳托裝置,其特點是包括驅動裝置、翻轉裝置、踏板裝置、第一連接銷、連接螺栓、第二連接銷和第三連接銷,所述的驅動裝置由一對傳動機構、傳動桿和驅動電機構成,一對傳動機構的結構相同且呈左右對稱設置,每一傳動機構包括活動齒板、偏心軸、襯套一、襯套二、襯套三、固定齒板、連接板、固定銷和連接軸,所述活動齒板的軸向中間開設有第一軸孔、活動齒板的一側中間圍繞著第一軸孔的周圍凹設有整圈內齒,所述偏心軸的軸向開設有偏心軸孔、偏心軸的外圓周表面沿長度方向依次形成有臺階一、臺階二和臺階三,所述固定齒板的軸向中間開設有用于與第一軸孔相對應的第二軸孔、固定齒板的一側中間圍繞著第二軸孔的周圍凸設有整圈用于與所述的內齒相嚙合的外齒、固定齒板在高度方向的上下方形成有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所述的連接板置于固定齒板的外側,在連接板長度方向的一端中間開設有第三軸孔、中部開設有第一連接銷孔一、另一端開設有連接螺栓孔一,所述的襯套一套設在臺階一上并且與所述的第一軸孔相配合,所述的襯套二套設在臺階二上并且與所述的第二軸孔相配合,所述的襯套三套設在臺階三上并且與所述的第三軸孔相配合,所述的固定銷有多個,用于連接所述的連接板與活動齒板,在每一固定銷的外表面中間凸設有環形的限位凸,所述的連接軸至少有一個,連接軸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固定齒板上,用于與座椅底座或車體連接,所述的傳動桿位于一對傳動機構之間,傳動桿的兩端分別與一對傳動機構的偏心軸的偏心軸孔相連接,所述的驅動電機的數量為一個,安裝于一對傳動機構中的其中任一連接板的內側;所述的翻轉裝置由一對鉸鏈機構和連接桿構成,一對鉸鏈機構的結構相同且呈左右對稱設置,各鉸鏈機構包括第一鉸鏈板、第二鉸鏈板、第三鉸鏈板、第四鉸鏈板、鉸鏈軸一和鉸鏈軸二,所述第一鉸鏈板的一端通過螺栓與固定齒板構成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鉸鏈板的另一端通過鉸鏈軸一與第二鉸鏈板的一端實現可轉動連接,所述第二鉸鏈板的另一端通過鉸鏈軸二與第三鉸鏈板的一端實現可轉動連接,在第三鉸鏈板長度方向的中部開設有第一連接銷孔二、另一端開設有第二連接銷孔一,所述第四鉸鏈板的一端開設有連接螺栓孔二、另一端開設有第三連接銷孔一,所述的連接桿為中空的管狀,連接桿的兩端分別由連接螺栓在穿過連接螺栓孔二、連接螺栓孔一以及連接桿端部的螺紋孔后實現與第四鉸鏈板的一端、連接板的另一端之間的連接;所述的踏板裝置包括腳踏板和連接在腳踏板兩側的一對側連接板,在各側連接板上分別開設有第二連接銷孔二和第三連接銷孔二 ;所述的第一連接銷樞置于第一連接銷孔一和第一連接銷孔二內,將連接板的中部與第三鉸鏈板的中部構為可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二連接銷樞置于第二連接銷孔一和第二連接銷孔二內,將第三鉸鏈板的另一端與側連接板構為可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三連接銷樞置于第三連接銷孔一和第三連接 銷孔二內,將第四鉸鏈板的另一端與側連接板構為可轉動連接。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臺階二所在的外圓周表面的軸心線與所述偏心軸孔的軸心線不在同一直線上。在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內齒的齒數比外齒的齒數少一個。在本專利技術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偏心軸孔呈梅花形。在本專利技術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連接軸的軸向中間開設有安裝孔,與此相對應地,在所述的固定齒板上開設與安裝孔相對應的齒板安裝孔,腳托裝置通過緊固件在依次穿過齒板安裝孔、安裝孔后與座椅底座或車體連接。在本專利技術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連接桿上設有支架,在所述的支架上開設有用于固定電線電纜用的支架孔。在本專利技術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鉸鏈板在高度方向的上方兩側分別設置有用于供所述連接軸的另一端擱置其上的固接槽。在本專利技術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活動齒板的外緣四周間布有固定銷孔一,與此相對應地,在所述連接板一端的外緣上同樣開設有與固定銷孔一數量相等且位置相對應的固定銷孔二,所述固定銷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的固定銷孔一、固定銷孔二插配而實現連接板與活動齒板之間的連接。在本專利技術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固定齒板上開設固定孔一,與此相對應地,在所述第一鉸鏈板的一端開設有固定孔二,所述的螺栓置于固定孔二和固定孔一內,將第一鉸鏈板與固定齒板實現固定連接。在本專利技術的更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連接板上還開設有用于安裝驅動電機的電機安裝孔。本專利技術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后,具有的優點之一、體積小、結構簡單、組裝方便;之二、動作靈活性好、精度高、鎖緊牢靠;之三、利用鉸鏈傳動,各零部件之間便于加工制作,生產成本低;之四、可實現與有相對空間的任意座椅之間的連接、且連接簡單,適用范圍廣。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在展開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簡圖。圖2為圖I在另一角度方向的立體結構簡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在收攏折合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簡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驅動裝置、翻轉裝置以及踏板裝置局部的立體分解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所述驅動裝置的一傳動機構的立體結構分解圖。圖6為圖5在另一角度方向的立體結構分解圖。圖中1.驅動裝置、10.驅動電機、11.活動齒板、111.第一軸孔、112.內齒、113.固定銷孔一、12.偏心軸、121.偏心軸孔、122.臺階一、123.臺階二、124.臺階三、13.襯套一、14.襯套二、13A.襯套三、15.固定齒板、151.第二軸孔、152.外齒、153.齒板安裝孔、154.固定孔一、155.限位槽一、156.限位槽二、16.連接板、161.第三軸孔、162.固定銷孔二、163.電機安裝孔、164.第一連接銷孔一、165.連接螺栓孔一、17.固定銷、171.限位凸、18.連接軸、181.安裝孔、19.傳動桿;2.翻轉裝置、21.第一鉸鏈板、211.固接槽、212.固定孔二、22.第二鉸鏈板、23.第三鉸鏈板、231.第一連接銷孔二、232.第二連接銷孔一、24.鉸鏈軸二、25.第四鉸鏈板、251.連接螺栓孔二、252.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翻轉式腳托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裝置(1)、翻轉裝置(2)、踏板裝置(3)、第一連接銷(4)、連接螺栓(5)、第二連接銷(6)和第三連接銷(7),所述的驅動裝置(1)由一對傳動機構、傳動桿(19)和驅動電機(10)構成,一對傳動機構的結構相同且呈左右對稱設置,每一傳動機構包括活動齒板(11)、偏心軸(12)、襯套一(13)、襯套二(14)、襯套三(13A)、固定齒板(15)、連接板(16)、固定銷(17)和連接軸(18),所述活動齒板(11)的軸向中間開設有第一軸孔(111)、活動齒板(11)的一側中間圍繞著第一軸孔(111)的周圍凹設有整圈內齒(112),所述偏心軸(12)的軸向開設有偏心軸孔(121)、偏心軸(12)的外圓周表面沿長度方向依次形成有臺階一(122)、臺階二(123)和臺階三(124),所述固定齒板(15)的軸向中間開設有用于與第一軸孔(111)相對應的第二軸孔(151)、固定齒板(15)的一側中間圍繞著第二軸孔(151)的周圍凸設有整圈用于與所述的內齒(112)相嚙合的外齒(152)、固定齒板(15)在高度方向的上下方形成有限位槽一(155)和限位槽二(156),所述的連接板(16)置于固定齒板(15)的外側,在連接板(16)長度方向的一端中間開設有第三軸孔(161)、中部開設有第一連接銷孔一(164)、另一端開設有連接螺栓孔一(165),所述的襯套一(13)套設在臺階一(122)上并且與所述的第一軸孔(111)相配合,所述的襯套二(14)套設在臺階二(123)上并且與所述的第二軸孔(151)相配合,所述的襯套三(13A)套設在臺階三(124)上并且與所述的第三軸孔(161)相配合,所述的固定銷(17)有多個,用于連接所述的連接板(16)與活動齒板(11),在每一固定銷(17)的外表面中間凸設有環形的限位凸(171),所述的連接軸(18)至少有一個,連接軸(1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固定齒板(15)上,用于與座椅底座或車體連接,所述的傳動桿(19)位于一對傳動機構之間,傳動桿(19)的兩端分別與一對傳動機構的偏心軸(12)的偏心軸孔(121)相連接,所述的驅動電機(10)的數量為一個,安裝于一對傳動機構中的其中任一連接板(16)的內側;所述的翻轉裝置(2)由一對鉸鏈機構和連接桿(26)構成,一對鉸鏈機構的結構相同且呈左右對稱設置,各鉸鏈機構包括第一鉸鏈板(21)、第二鉸鏈板(22)、第三鉸鏈板(23)、第四鉸鏈板(25)、鉸鏈軸一(28)和鉸鏈軸二(24),所述第一鉸鏈板(21)的一端通過螺栓(8)與固定齒板(15)構成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鉸鏈板(21)的另一端通過鉸鏈軸一(28)與第二鉸鏈板(22)的一端實現可轉動連接,所述第二鉸鏈板(22)的另一端通過鉸鏈軸二(24)與第三鉸鏈板(23)的一端實現可轉動連接,在第三鉸鏈板(23)長度方向的中部開設有第一連接銷孔二(231)、另一端開設有第二連接銷孔一(232),所述第四鉸鏈板(25)的一端開設有連接螺栓孔二(251)、另一端開設有第三連接銷孔一(252),所述的連接桿(26)為中空的管狀,連接桿(26)的兩端分別由連接螺栓(5)在穿過連接螺栓孔二(251)、連接螺栓孔一(165)以及連接桿(26)端部的螺紋孔后實現與第四鉸鏈板(25)的一端、連接板(16)的另一端之間的連接;所述的踏板裝置(3)包括腳踏板(31)和連接在腳踏板(31)兩側的一對側連接板(32),在各側連接板(32)上分別開設有第二連接銷孔二(321)和第三連接銷孔二(322);所述的第一連接銷(4)樞置于第一連接銷孔一(164)和第一連接銷孔二(231)內,將連接板(16)的中部與第三鉸鏈板(23)的中部構成可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二連接銷(6)樞置于第二連接銷孔一(232)和第二連接銷孔二(321)內,將第三鉸鏈板(23)的另一端與側連接板(32)構成可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三連接銷(7)樞置于第三連接銷孔一(252)和第三連接銷孔二(322)內,將第四鉸鏈板(25)的另一端與側連接板(32)構成可轉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鄒耀忠,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忠明祥和精工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