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車輪輪輻,它包括有用鋼板成型的筒體部,具有均勻分布在中心通孔外圍的螺栓孔的安裝部,以及位于所述筒形部和所述安裝部之間的連接部,在所述連接部上設有以所述中心通孔為中心分布的多個冷卻風孔,在所述冷卻風孔圍成的環內至少設有一環以所述中心通孔為圓心與所述筒體部開口朝向相反的凸起部分。本發明專利技術與已有技術相比可以采用較薄的輪輻鋼板而獲得較好的輪輻強度,從而實現車輪輪輻的輕量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機動車零部件制造
,尤其是一種機動車用車輪的輪輻。
技術介紹
為實現節能減排,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車輛輕量化是發展趨勢。減少輪輻重量是減輕車輪重量的一個有效方法,但是車輪是整個車輛的支撐零件,車輪在行駛過程中隨的動態載荷較大而復雜,而輪輻又是車輪承載載荷的主要受力件,對其強度要求很高,如果簡單地減少輪輻厚度就會降低輪輻的受力強度,降低機動車的行車安全性,因此,減輕輪輻的重量與人持輪輻的強度之間是一對矛盾,如何獲得較輕的輪輻并保持足夠輪輻的強度是 人們一直追求的目標。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一種車輪輪輻,可以采用較薄的輪輻鋼板而獲得較好的輪輻強度。為了解決上述述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種車輪輪輻包括有用鋼板成型的筒體部,具有均勻分布在中心通孔外圍的螺栓孔的安裝部,以及位于所述筒形部和所述安裝部之間的連接部,在所述連接部上設有以所述中心通孔為中心分布的多個冷卻風孔,在所述冷卻風孔圍成的環內至少設有一環以所述中心通孔為圓心與所述筒體部開口朝向相反的凸起部分。上述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還可以是至少凸起部分的一側邊是彎曲側邊,該彎曲側邊的彎曲方向與所述凸起部分頂部的彎曲方向相反;進一步的所述凸起部分凸出的頂面是弧形面,所述彎曲側邊凹入的底面是弧形面; 進一步的所述凸起部分凸出的頂面為平面,所述彎曲側邊的凹入的底面為平面。進一步的所述凸起部分凸出的頂面與過所述中心通孔軸線的平面相交的曲線的曲率半徑的最小值可以為12 15毫米,所述彎曲的側邊凹入的底面與過所述中心通孔軸線的平面相交的曲線的曲率半徑的最小值可以為1(Γ13毫米。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以本申請人生產的某型同規格車輪為例,已有技術輪輻鋼板厚度為4毫米重量為3. 16千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輪輻鋼板厚度為3. 8毫米,重量為2. 84千克;用上述技術方案制成的車輪的強度比現有技術提高約10%。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的主視圖。圖2是圖I沿G — G方向的剖視圖。圖3是圖2中H處的局部放大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述 圖I、圖2和圖3所示的車輪輪輻具有用鋼板成型的筒體部,即如圖2中的下部,安裝部,即圖I中的具有均勻分布在中心通孔外圍4個螺栓孔的中心部分,以及位于筒形部和安裝部之間的連接部,在連接部上設有以中心通孔為中心均勻分布的14個冷卻風孔,在14個冷卻風孔圍成的環以內設有一環以中心通孔為圓心與筒體部開口朝向相反的凸起部分。凸起部分的項部4的內側邊部分是直邊3,凸起部分的項部4的外側邊部分是彎曲側邊5,彎曲側邊5的彎曲方向與凸起部分的頂部4的彎曲方向相反。凸起部分項部4凸出的頂面是弧形面,該頂面與過中心通孔軸線的平面相交的曲線的曲率半徑的最小值為12毫米;彎曲側邊5凹入的底面是弧形面,該底面與過中心通孔軸線的平面相交的曲線的曲率半徑的最小值為10毫米。 本車輪輪輻的第二個實施例中,凸起部分項部4凸出的頂面是弧形面時,該頂面與過中心通孔軸線的平面相交的曲線的曲率半徑的最小值為15毫米,彎曲側邊5凹入的底面是弧形面時,該底面與過中心通孔軸線的平面相交的曲線的曲率半徑的最小值為13毫米,其它部分與圖I至圖3所示實施例相同。本車輪輪輻的第三個實施例中,凸起部分凸出的頂面為平面;凸起部分外側邊為彎曲側邊,該彎曲側邊的凹入的底面為平面,其他部分與圖I至圖3所示實施例相同。權利要求1.一種車輪輪輻,包括有用鋼板成型的筒體部,具有均勻分布在中心通孔外圍的螺栓孔的安裝部,以及位于所述筒形部和所述安裝部之間的連接部,在所述連接部上設有以所述中心通孔為中心分布的多個冷卻風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卻風孔圍成的環內至少設有一環以所述中心通孔為圓心與所述筒體部開口朝向相反的凸起部分。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輪輪輻,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凸起部分的一側邊是彎曲側邊,該彎曲側邊的彎曲方向與所述凸起部分頂部的彎曲方向相反。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輪輪輻,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分凸出的頂面是弧形面,所述彎曲側邊凹入的底面是弧形面。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輪輪輻,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分凸出的頂面為平面,所述彎曲側邊的凹入的底面為平面。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輪輪輻,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分凸出的頂面與過所述中心通孔軸線的平面相交的曲線的曲率半徑的最小值為12 15毫米,所述彎曲的側邊凹入的底面與過所述中心通孔軸線的平面相交的曲線的曲率半徑的最小值為1(Γ13毫米。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車輪輪輻,它包括有用鋼板成型的筒體部,具有均勻分布在中心通孔外圍的螺栓孔的安裝部,以及位于所述筒形部和所述安裝部之間的連接部,在所述連接部上設有以所述中心通孔為中心分布的多個冷卻風孔,在所述冷卻風孔圍成的環內至少設有一環以所述中心通孔為圓心與所述筒體部開口朝向相反的凸起部分。本專利技術與已有技術相比可以采用較薄的輪輻鋼板而獲得較好的輪輻強度,從而實現車輪輪輻的輕量化。文檔編號B60B3/10GK102874043SQ201210400289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1日專利技術者劉定 申請人:柳州市銀興車輪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輪輪輻,包括有用鋼板成型的筒體部,具有均勻分布在中心通孔外圍的螺栓孔的安裝部,以及位于所述筒形部和所述安裝部之間的連接部,在所述連接部上設有以所述中心通孔為中心分布的多個冷卻風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卻風孔圍成的環內至少設有一環以所述中心通孔為圓心與所述筒體部開口朝向相反的凸起部分。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定,
申請(專利權)人:柳州市銀興車輪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