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揭示了一種中寬厚板控制軋制技術,該技術根據獲取到的生產計劃,決定控制軋制策略,生成控制軋制生產規程。所述技術包括數據接口、數據接口、控軋方式選擇模塊、交叉控軋模塊、單塊控軋模塊。本發明專利技術針對多品種、多規格的板材控溫軋制提出了兩種生產控制方式,解決了不同品種、不同規格的控制軋制同批次的生產問題,為生產企業的生產組織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金屬加工板帶產品軋制
,涉及一種新型的板帶控制軋制生產方法,尤其是在線設定計算控制系統;同時,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中寬厚板軋制負荷分配方法。
技術介紹
隨著用戶對板材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普通的板材生產方式已經很難滿足用戶的要求。此時,可通過對該板材進行控制軋制,將該板材的生產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軋程其中,第一軋程的起始軋制溫度較高,軋制到一定厚度后,停止軋制,等待溫度冷卻到所需的溫度,開始第二軋程的軋制,然后軋制到成品,此時稱為兩軋程軋制;如果在第二軋程開 始軋制后,軋制到某個溫度,停止軋制,繼續待溫到第三軋程所需的開始溫度,然后再軋制出成品,此時稱為多軋程軋制。兩軋程軋制和多軋程軋制生產,中間都有一段較長時間的等待,這段等待時間就稱為待溫時間,此種軋制生產方式也稱為待溫軋制或控制軋制。控制軋制一般分為單塊板材的控溫軋制和多塊板材的交叉控制軋制。單塊板材的控溫軋制一般是將單塊板材分成兩個或者三個軋程,在該板軋制過程中,沒有其它的板材在本軋機進行生產。由于單塊板材的控溫生產中間需要至少一次以上的待溫,待溫時間較長,生產設備的利用率比較低,很難提高生產的節奏,一般很少采用單塊板材的控制軋制。目前,絕大多數針對精軋機多塊板材的控制軋制一般是進行多塊板材的交叉軋制。也就是在第一塊板材待溫期間,進行第二、第三甚至更多板材的軋制,當第一塊板材達到待溫溫度時,第二或第三塊板材停止軋制,第一塊板材馬上開始第二軋程的軋制,其余板材則進入待溫狀態,在第一塊板材完成軋制后,開始第二塊板材的第二軋程軋制,以此類推,直到完成所有需要控溫板材的生產。目前,進行交叉軋制時,多塊板材的品種、規格尺寸一般是相同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解決了單塊板材控溫軋制時的待溫時間長的問題;其次,在多塊板材進行交叉控溫軋制時,可以實現不同品種、不同規格的板材同時生產,即軋制生產時,進行交叉軋制的板材品種和規格可以完全不同;再次,針對板材生產過程的建立了精確地預報生產時各階段的生產時間和板材溫度的模型;另外,對于連續多塊板材的軋制,模型自動制定板材軋制策略,即確定是以單塊板控軋方式還是以多塊板交叉控軋方式生產。單塊板控制軋制生產方式 在目前的生產模式中,生產計劃一般都是根據訂單制定的,很多板材是單獨訂貨的,數量很少,當連續需要控制軋制(同一批次生產)的板材數量不多于3塊時,采用單塊板控制軋制的方式進行生產。對于第一塊要求控制軋制的板材,精軋的來料厚度可以控制在成品板材厚度的6-8倍范圍內,那么在第一塊板材生產過程中,由于生產道次較多,生產時間變長,精軋連續軋制就可以保證板材的性能要求;同時,精軋第二塊板材的精軋來料厚度控制在第二塊板材成品厚度的4-6倍范圍內,第三塊板材的精軋來料厚度控制在第三塊板材成品厚度的3-4倍范圍內。此時,要求在精軋生產第一塊板材時,第二、第三塊板材都必須結束粗軋階段的生產,處于待溫狀態。在該生產方式下,要求第一塊精軋來料的溫度要低于正常來料溫度30-40°C,第二塊精軋來料的板坯溫度要低于正常來料溫度20-30°C。此時,加熱爐的板坯出爐溫度也要同幅度地調整,通過加熱爐的燃燒控制控制板坯的出爐溫度滿足精軋和粗軋的要求。傳統的單塊板控制軋制需要中間待溫,本專利技術中的單塊板的控制軋制不再需要中間待溫,而是直接完成軋制,與傳統的單塊板控制軋制有很大的不同。本專利技術單塊板控制軋制的基本步驟請參閱圖I: 1)啟動單塊板控制軋制; 2)按照6-8倍于第一塊板材的成品板材厚度計算第一塊板材的精軋入口厚度; 3)按照4-6倍于第二塊板材的成品板材厚度計算第二塊板材的精軋入口厚度; 4)按照3-4倍于第三塊板材的成品板材厚度計算第三塊板材的精軋入口厚度; 5)計算第一塊板坯的軋制規程和軋制時間tzl; 6)若本次單塊板控制軋制的板坯數量超過I塊,則計算第二塊板坯的最大待溫時間tdl,否則,進入步驟12 ; 7)根據第二塊板坯的最大待溫時間tdl推算第二塊板坯在精軋機開始軋制時的溫度; 8)計算第二塊板坯的軋制規程和軋制時間tz2; 9)若本次單塊板控制軋制的板坯數量超過2塊,則計算第三塊板坯的最大待溫時間td2,否則,進入步驟12 ; 10)根據第三塊板坯的最大待溫時間td2推算第三塊板坯在精軋機開始軋制時的溫度; 11)計算第三塊板坯的軋制規程; 12)根據計算的軋制規程完成每塊板的生產控制,本次單塊板控制軋制結束。多塊板交叉控制軋制生產方式 同一個批次需要進行連續控制軋制的板坯數量大于3塊,采用多塊板材交叉控制軋制。本專利技術的特點是在一個批次內連續軋制的板材不再要求具有相同的品種、相同的成品規格,只要該批次的板材連續出爐即可。本專利技術控制軋制生產的特點是在多塊板材軋制時,根據生產計劃自動決定交叉軋制板坯的塊數,即使是品種或規格完全不同的板材,只要能夠確定其性能要求,都可以進行控制軋制。在精軋機第一塊板坯第一階段軋制完成時,第二塊板坯處于待軋制狀態,同樣,在第二塊板坯第一階段軋制完成時,第三塊板坯處于等待軋制狀態,依次類推……。此時,精軋的入口厚度按照正常生產時的厚度進行控制,即成品厚度3-4倍確定入口厚度。以4塊板材的交叉軋制為例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基本步驟請參閱圖2 1)啟動父叉控制乳制; 2)計算需要連續控制軋制的板材的中間坯和成品信息; 3)分別計算這四塊板材的軋制規程;4)計算第一塊板控制軋制板坯的待溫時間tl; 5)計算后面3塊板材第一軋程的總時間ts; 6)如果ts-tl在合理的時間范圍內,后面的3塊板材按照設定的軋制規程進行生產;如果ts-tl遠大于合理的時間范圍,那么需要減少后續三塊板坯第一軋程的道次數,重新計算ts,直至滿足合理的時間范圍;如果ts-tl遠小于合理的時間范圍,那么需要增加后面三塊板坯的來料厚度或者增加進行交叉軋制的板坯數量,重新計算后面三塊板坯的軋制規程和第一軋程的總時間ts,直至滿足合理的范圍; 7)按照設定的軋制規程,進行第一塊板第一軋程的生產,直至待溫道次; 8)在第一塊板待溫時,完成第二、第三、第四塊板的第一軋程軋制; 9)在第四塊板的第一軋程軋制完成后,開始第一塊板的第二階段軋制,直至軋制完成; 10)第一塊板軋制完成后,第二塊板開始第二軋程軋制; 11)第二塊板第二軋程軋制完成后,第三塊板開始第二軋程軋制; 12)第三塊板第二軋程軋制完成后,第四塊板開始第二軋程軋制; 13)第四塊板第二軋程軋制完成后,本次多塊板交叉控制軋制結束。實現本專利技術的步驟是 A、根據生產計劃確定采用單塊板材控制軋制還是多塊板材交叉控制軋制; B、同一批次不多于3塊板材的控制軋制按照單塊板材控溫軋制進行生產,步驟參考單塊板控制軋制生產方法; C、同一批次4塊及4塊以上板材的控制軋制按照多塊板材的交叉控制軋制進行生產,步驟參考多塊板交叉控制軋制生產方法。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針對多品種、多規格的板材控溫軋制提出了兩種生產控制方式,解決了不同品種、不同規格的控制軋制同批次的生產問題,為生產企業的生產組織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附圖說明圖I為中寬厚板單塊板控制軋制方法的流程圖。圖2為中寬厚板多塊板交叉控制軋制方法的流程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中寬厚板控制軋制技術,該技術用于中寬厚板生產,其特征在于,所述技術包括數據接口、控軋方式選擇模塊、交叉控軋模塊、單塊控軋模塊:所述數據接口,用于中寬厚板控制軋制系統和外部交換數據;所述控軋方式選擇模塊,用于決定控制軋制的基本方式;所述交叉控軋模塊,用于處理多塊板交叉控制軋制方式;所述單塊控軋模塊,用于處理單塊板控制軋制方式。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琦,楊雁青,羅文濤,王健,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優控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