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蓄電池極板涂板余膏吹除及回收裝置,用于去除并回收由無涂板帶涂板機涂板時殘留在極板工件極耳及邊框的余膏,它由余膏吹除機構和余膏回收機構組成,所述余膏吹除機構包括支座、進氣管、氣閥、通氣管和上擋膏板,所述支座固定在涂板機膏斗的側壁上,所述進氣管安裝在支座上,進氣管與高壓氣源連接,在進氣管側壁上設有一組出氣口,在每一出氣口處均安裝氣閥,所述氣閥與通氣管連接,所述通氣管與上擋膏板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不僅保證了極板的外觀效果及質量,避免了鉛膏的浪費,而且簡化了后續加工程序,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蓄電池極板涂板余膏吹除及回收裝置,尤其適用于由無涂板帶涂板機涂板時殘留在蓄電池極板極耳及邊框的余膏吹除和回收,屬于蓄電池
技術介紹
在鉛酸蓄電池的極板加工過程中,涂板工序是影響極板質量的關鍵環節。目前鉛酸蓄電池生產企業大都選用由涂板機的上板輸送,膏斗涂板的方式來加工極板,而由涂板機進行涂板時,在極板極耳以及外邊框部位會殘留大量的鉛膏,不僅影響了極板的外觀、極板的重量和品質,而且為后續加工帶來不便,同時也造成鉛膏的浪費?,F在大多單面或是雙面涂板機在對極板涂板后,對附著在涂板帶上的極板采用或沖或吹的方式清除余膏,而應用鉛酸蓄電池無涂板帶涂板機涂板時,因為該設備是由輸送帶輸送極板工件,在此過程中沒有定位裝置,若采用上述方法進行余膏清除會使得極板傾斜,難以準確地去除極板極耳及外邊框部位的余膏。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為避免無涂板帶涂板機涂板時殘留余膏對極板外觀及品質產生不利影響、避免鉛膏的浪費,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性能穩定的蓄電池極板涂板余膏吹除及回收裝置。本專利技術所述問題是以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蓄電池極板涂板余膏吹除及回收裝置,它由余膏吹除機構和余膏回收機構組成,所述余膏吹除機構包括支座、進氣管、氣閥、通氣管和上擋膏板,所述支座固定在涂板機膏斗的側壁上,所述進氣管安裝在支座上,進氣管與高壓氣源連接,在進氣管側壁上設有一組出氣口,在每一出氣口處均安裝氣閥,所述氣閥與通氣管連接,所述通氣管與上擋膏板連接。上述蓄電池極板涂板余膏吹除及回收裝置,所述上擋膏板位于涂板機膏斗底部,上擋膏板與由第一電機驅動的上涂膏輥配合,通過上擋膏板上設置的出膏孔將鉛膏涂抹在極板工件上,在上擋膏板上還設置了一組與通氣管連通的氣孔,所述氣孔與蓄電池極板極耳位置匹配。上述蓄電池極板涂板余膏吹除及回收裝置,所述高壓氣源為壓縮空氣。上述蓄電池極板涂板余膏吹除及回收裝置,所述余膏回收機構包括下擋膏板、下涂膏輥和回收槽,所述下擋膏板安裝在涂板機機架上,在下擋膏板上設有導流槽和刮膏板,所述導流槽位置及長度與蓄電池極板極耳的位置及長度匹配,所述刮膏板與下涂膏輥結構匹配。上述蓄電池極板涂板余膏吹除及回收裝置,所述下涂膏輥中部設有環形儲膏槽,所述環形儲膏槽與下擋膏板的刮膏板配裝。上述蓄電池極板涂板余膏吹除及回收裝置,所述回收槽位于下涂膏輥的正下方,它安裝在涂板機機架的內部。本專利技術由第一電機驅動上涂膏輥轉動,鉛膏在上涂膏輥帶動下經上擋膏板出膏孔涂在極板工件上,同時,壓縮氣體通過進氣管及通氣管進入到上擋膏板的氣孔中,吹除極板極耳及其外邊框的余膏,吹除的余膏通過下擋膏板導流槽進入到下涂膏輥的儲膏槽中或經下涂膏輥兩端的空腔直接進入回收槽中;本專利技術由第二電機驅動下涂膏輥旋轉,由下擋膏板的刮膏板對下涂膏輥儲膏槽中的余膏進行去除,使其進入到位于下涂膏輥正下方的回收槽中。本專利技術利用壓縮空氣的強大氣壓及時吹除無涂板帶涂板機工件極耳及其外邊框部位的余膏,再通過余膏回收機構將余膏回收,不僅保證了極板的外觀效果及質量,避免了鉛膏的浪費,而且簡化了后續加工程序,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I的K向視 圖3是圖2中A-A剖面結構示意 圖4是上擋膏板結構示意 圖5是下檔膏板結構示意 圖6是下涂膏輥結構示意 圖7是余膏回收機構工作原理示意圖。圖中各標號為1、第一電機,2、膏斗,3、上涂膏輥,4、上擋膏板,4-1、出膏孔,4-2、氣孔,5、下擋膏板,5-1、導流槽,5-2、刮膏板,6、下涂膏輥,6-1、環形儲膏槽,7、進氣管,8、氣閥,9、通氣管,10、支座,11、回收槽,12、涂板機機架,13、第二電機。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看圖I、圖2、圖3,本專利技術由余膏吹除機構和余膏回收機構組成,所述余膏吹除機構包括支座10、進氣管7、氣閥8、通氣管9和上擋膏板4,所述支座10固定在涂板機膏斗2的側壁上,所述進氣管7安裝在支座10上,進氣管7與高壓氣源連接,在進氣管7側壁上設有一組出氣口,在每一出氣口處均安裝氣閥8,所述氣閥8與通氣管9連接,所述通氣管9與上擋膏板4連接。參看圖3、圖4,本專利技術的上擋膏板4位于涂板機膏斗2底部,上擋膏板4與由第一電機I驅動的上涂膏輥3配合,通過上擋膏板4上設置出膏孔4-1將鉛膏涂抹在極板工件上,在上擋膏板4上還設置了一組與通氣管連通的氣孔4-2,所述氣孔4-2與蓄電池極板極耳位置匹配。參看圖3、圖5,本專利技術的余膏回收機構包括下擋膏板5、下涂膏輥6和回收槽11,所述下擋膏板5安裝在涂板機機架12上,在下擋膏板5上設有導流槽5-1和刮膏板5-2,所述導流槽5-1位置及長度與蓄電池極板極耳的位置及長度匹配,所述刮膏板5-2與下涂膏棍6結構匹配。參看圖6,本專利技術的下涂膏輥6中部設有環形儲膏槽6-1,所述環形儲膏槽6-1與下擋膏板的刮膏板5-2配裝。參看圖I、圖3,本專利技術的回收槽11位于下涂膏輥6的正下方,它安裝在涂板機機架12的內部。參看圖I 圖7,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是由第一電機I驅動上涂膏輥3轉動,膏斗2中的鉛膏在上涂膏輥3帶動下經上擋膏板出膏孔4-1涂在極板工件上,同時, 壓縮氣體通過進氣管7及通氣管9進入到上擋膏板的氣孔中4-2,吹除極板極耳及其外邊框的余膏,吹除的余膏通過下擋膏板導流槽5-1進入到下涂膏輥的滑行儲膏槽6-1中或經下涂膏輥兩端的空腔直接進入回收槽11中。本專利技術由第二電機13驅動下涂膏輥6旋轉,由下擋膏板的刮膏板5-2對下涂膏輥環形儲膏槽6-1中的余膏進行去除,使其進入到位于下涂膏輥6正下方的回收槽11中。權利要求1.一種蓄電池極板涂板余膏吹除及回收裝置,其特征是,它由余膏吹除機構和余膏回收機構組成,所述余膏吹除機構包括支座(10 )、進氣管(7 )、氣閥(8 )、通氣管(9 )和上擋膏板(4),所述支座(10)固定在涂板機膏斗(2)的側壁上,所述進氣管(7)安裝在支座(10)上,進氣管(7)與高壓氣源連接,在進氣管(7)側壁上設有一組出氣口,在每一出氣口處均安裝氣閥(8),所述氣閥(8)與通氣管(9)連接,所述通氣管(9)與上擋膏板(4)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蓄電池極板涂板余膏吹除及回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上擋膏板(4)位于涂板機膏斗(2)底部,上擋膏板(4)與由第一電機(I)驅動的上涂膏輥(3)配合,通過上擋膏板(4)上設置的出膏孔(4-1)將鉛膏涂抹在極板工件上,在上擋膏板(4)上還設置了一組與通氣管連通的氣孔(4-2),所述氣孔(4-2)與蓄電池極板極耳位置匹配。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蓄電池極板涂板余膏吹除及回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高壓氣源為壓縮空氣。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蓄電池極板涂板余膏吹除及回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余膏回收機構包括下擋膏板(5)、下涂膏輥(6)和回收槽(11),所述下擋膏板(5)安裝在涂板機機架(12)上,在下擋膏板(5)上設有導流槽(5-1)和刮膏板(5-2),所述導流槽(5-1)位置及長度與蓄電池極板極耳的位置及長度匹配,所述刮膏板(5-2)與下涂膏輥(6)結構匹配。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蓄電池極板涂板余膏吹除及回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下涂膏輥(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蓄電池極板涂板余膏吹除及回收裝置,其特征是,它由余膏吹除機構和余膏回收機構組成,所述余膏吹除機構包括支座(10)、進氣管(7)、氣閥(8)、通氣管(9)和上擋膏板(4),所述支座(10)固定在涂板機膏斗(2)的側壁上,所述進氣管(7)安裝在支座(10)上,進氣管(7)與高壓氣源連接,在進氣管(7)側壁上設有一組出氣口,在每一出氣口處均安裝氣閥(8),所述氣閥(8)與通氣管(9)連接,所述通氣管(9)與上擋膏板(4)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勇,孫寶虎,劉勇軍,藺庚武,王天奇,郭杰文,
申請(專利權)人:保定金陽光能源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