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觸控面板,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及一第二透明基板,該第一透明基板具有多個第一軸向電極及至少一中空通道,而第二透明基板具有多個第二軸向電極,并各第二軸向電極包含有多個第一感應電極區塊及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區塊,該等第一感應電極區塊設置于該第二感應電極區塊兩側并沿一第二方向延伸排列,而該等第二感應電極區塊中央位置處形成有一中空區,通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第一軸向電極及第二軸向電極的設計,可有效達到提高雜訊比以增加抗干擾能力的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有關于ー種觸控單元,尤指ー種可提高雜訊比以增加抗干擾能力并增加觸控應用性的觸控面板。
技術介紹
隨著資訊技術與通訊網路的迅速發展,電子資訊產品漸漸普及于個人,相対的觸控面板也同時迅速發展,現今觸控面板依其感應原理的不同,主要區分為電阻式、電容式、電磁式以及光學式等四種,其中電容式觸碰面板結構具防塵、防火以及高解析度等特性,因而廣泛地被采用,該電容式觸控面板作用原理,主要是依據電容量變化來確認接觸點位置,利用觸控物(如手指等導體)的接近對電極間產生電容性的電性變化,而確定接觸點的座 標。電容式觸控面板已漸漸的成為觸控技術中的主流,并應用在各項電子資訊產品當中,例如手機、平板電腦、隨身聽、手持式電子裝置(設備)、各種顯示器、監視器等等,該等電容式觸控面板的電子資訊產品其原理為應用感應人體微弱電流所形成的電容值變化的方式來達到觸控的目的,進而測得手指的位置變化與點選狀況,與達成操控的目的。而一般電容式觸控面板主要應用為雙層式觸控面板,其雙層式觸控面板均于各透明導電基板上進行多道網版印刷制程或黃光蝕刻制程有可相互對應配合的氧化銦錫(ITO)層,并且一般習知的觸控面板技術中,其觸控面板所使用的感應電極通常會使用菱形設計,并以連結線將同一軸方向的感應電極串聯連接,但其以菱形設計的感應電極應用于觸控面板時其在透明導電基板上所罩蓋的范圍有限,故其觸控面板會有低雜訊比進而抗干擾能力差的現象產生;故公知技術具有下列缺點I.低雜訊比;2.抗干擾能力差。因此,要如何解決上述公用技術的問題與缺失,即為本案的專利技術人與從事此行業的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術實現思路
為此,為解決上述習知技術的缺點,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可提高雜訊比以增加抗干擾能力的觸控面板。本技術的另ー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增加觸控應用性的觸控面板。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觸控単元,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及一第二透明基板,該第一透明基板具有多個第一軸向電極,等第一軸向電極沿一第一方向延伸成形,且相鄰的第一軸向電極間具有至少一中空通道,而該第二透明基板設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ー側,且該第二透明基板具有多個第二軸向電極,并各第二軸向電極包含有多個第一感應電極區塊及至少ー第二感應電極區塊,該等第一感應電極區塊設置于該第二感應電極區塊兩側,且該等相鄰的第一感應電極區塊間具有至少ー第一方向通道并沿ー第二方向延伸排列,而該等第二感應電極區塊中央位置處形成有一中空區并與該等第一感應電極區塊間具有至少ー第二方向通道,通過本技術第一軸向電極及第ニ軸向電極的設計,可有效達到提高雜訊比以增加抗干擾能力的效果。具體而言,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觸控面板,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具有多個第一軸向電極,其中相鄰的第一軸向電極間具有至少一中空通道;一第二透明基板,設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ー側,具有多個第二軸向電極,其中各第二軸向電極包含多個第一感應電極區塊及至少ー第二感應電極區塊,該等第一感應電極區塊于第二感應電極區塊兩側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排列,而該第二感應電極區塊中央位置處形成有一中空區。優選的是,所述的觸控面板,所述第一軸向電極沿ー第一方向延伸成形。 優選的是,所述的觸控面板,所述相鄰的第一感應電極區塊間具有至少ー第一方向通道。優選的是,所述的觸控面板,所述第一感應電極區塊與第二感應電極區塊間具有至少ー第二方向通道。優選的是,所述的觸控面板,所述局部的第一感應電極區塊連接所述第二感應電極區塊。優選的是,所述的觸控面板,所述中空區內設置有至少ー第三感應電極區塊。優選的是,所述的觸控面板,所述中空通道相對設置于該第一方向通道位置處。優選的是,所述的觸控面板,還包括有一絕緣層,該絕緣層相對設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與第二透明基板間且覆蓋所述第一軸向電極及第ニ軸向電極。本技術相較于公知技術具有下列的優點I.提高雜訊比;2.增加抗干擾能力;3.增加觸控應用性。附圖說明圖IA是本技術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平面組合示意圖;圖IB是本技術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平面分解示意圖;圖IC是本技術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圖2A是本技術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平面組合示意圖;圖2B是本技術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平面分解示意圖;圖3A是本技術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平面組合示意圖;圖3B是本技術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平面分解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觸控面板10第一透明基板11第一軸向電極111第二透明基板12第二軸向電極121第一感應電極區塊1211第一方向通道1212第二感應電極區塊1213中空區1214第二方向通道1215第三感應電極區塊1216絕緣層13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的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本技術是ー種觸控面板10,請參閱圖1A、圖1B、圖IC所示,顯示本技術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平面組合示意圖及平面分解示意圖,該觸控面板10包括有一第一透明基板11及一第二透明基板12,其中該第一透明基板11及第ニ透明基板12的材質于該較佳實施以玻璃做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亦可選擇為聚こ烯對苯ニ甲酸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 Carbonate,PC)、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氣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PVC)、聚丙烯(Poly Propylene,PP)、聚苯こ烯(Poly Styrene,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環烯經共聚物(cyclo olefincoplymer, C0C)其中任一材質。其中該第一透明基板11具有多個第一軸向電極111,而該第二透明基板12設置于該第一透明基板11 ー側,且該第二透明基板12具有多個第二軸向電極121,且該等第一軸向電極111及第ニ軸向電極121材質為銦錫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HO)或銻錫氧化物(Antimony Tin Oxide, AT0)或銦鋒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 IZ0)薄膜,并所述第ー軸向電極111及第ニ軸向電極121于該較佳實施例以濺鍍的方式形成在該第一透明基板11及第ニ透明基板12的ー側面上,但并不局限于此,于具體實施時,亦可選擇以涂布凝膠、電鍍或蒸鍍的方式形成在該側面上,合先陳明。而該等第一軸向電極111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成形,于本實施例中其第一方向X以X軸為實施方式,且該等相鄰的第一軸向電極111間具有至少ー中空通道112,因此,其第ー軸向電極111成形布設于該第一透明基板11,該第一透明基板11上除中空通道112未布設外,其余位置皆布設有所述第一軸向電極111。而該第二透明基板12設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 ー側,且該第二透明基板12具有多個第二軸向電極121,并各第二軸向電極121包含有多個第一感應電極區塊1211及至少ー第二感應電極區塊1213,該等第一感應電極區塊1211設置于該第二感應電極區塊1213兩側,且該等相鄰的第一感應電極區塊1211間具有至少ー第一方向通道1212并沿ー第二方向Y延伸排列,而該等第二感應電極區塊1213中央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具有多個第一軸向電極,其中相鄰的第一軸向電極間具有至少一中空通道;一第二透明基板,設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一側,具有多個第二軸向電極,其中各第二軸向電極包含多個第一感應電極區塊及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區塊,該等第一感應電極區塊于第二感應電極區塊兩側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排列,而該第二感應電極區塊中央位置處形成有一中空區。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志忠,
申請(專利權)人:林志忠,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