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超低溫多機分體式風能熱泵空調,由前級超低溫熱泵裝置和后級超高溫熱泵裝置兩級構成,所述的前級超低溫熱泵和后級超高溫熱泵由蒸發、冷凝、儲液、氣液分離式耦合換熱器將前后兩級連接構成,所述耦合換熱器包括盛放制冷劑的密閉的容器和裝配于容器內的換熱管,在容器上部設置有至少一個氣端口且其下部設置有至少一個供液端口,換熱管與前級超低溫熱泵裝置連接組成前級循環換熱回路,所述氣端口和供液端口與后級超高溫熱泵裝置連接組成后級循環換熱回路。具備前級獨立運行和前后兩級共同運行功能實現室外氣溫環境55℃至-35℃寬溫度范圍內,夏季極端酷熱的環境,高效節能制冷運行;在高寒地區冬季高效制熱運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適應超低溫環境高效制熱和超高溫環境高效制冷運行的多機分體式風能熱泵空調,具體涉及ー種超低溫多機分體式風能熱泵空調。
技術介紹
目前,多機分體式空調具備部分負荷調節方便、系統簡潔、施工方便等優點,在中央空調中越來越體現出某些優勢而被廣泛應用。但是這類空氣源熱泵空調均存在一個通病即在冬季制熱運行的效率隨室外氣溫的降低成正比地下降,就連日本大金公 司在世界變頻控制的VRV多機分體式空調系統作的最好的廠商也沒能解決這ー難題,導致無法獨立實現冬季采暖運行,必須輔助配置電熱絲加熱裝置或在大型系統中配置電鍋爐、燃氣鍋爐、市政熱網、太陽能等輔助熱源冬季供熱采暖。増加輔助熱源又將導致系統投資増大,系統復雜,維護量增多,能耗高等弊病。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種由前級超低溫熱泵和后級超高溫熱泵兩極構成的風能熱泵裝置,兩級熱泵利用蒸發、冷凝、儲液、氣液分離式耦合換熱器可以實現前級單級獨立運行,也可以前后兩級共同運行,可以實現在室外氣溫55°C至-35°C寬溫度環境下,可靠高效的實現夏季超高氣溫制冷空調和冬季超低氣溫制熱采暖運行,也可以在10°C至-5 °C低溫環境單級制熱運行,在-5 °C至-35 °C超低溫環境下,雙級高效制熱采暖運行,室內機最高采暖熱風溫度在65°C左右。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ー種超低溫多機分體式風能熱泵空調,由前級超低溫熱泵裝置和后級超高溫熱泵裝置兩級構成,所述的前級超低溫熱泵裝置和后級超高溫熱泵裝置的耦合由蒸發、冷凝、儲液、氣液分離式耦合換熱器3構成,所述的耦合換熱器3包括盛放制冷劑的密閉容器21、制冷劑20和裝配于容器內的換熱管15,所述的密閉容器21上部設置有至少ー個氣端ロ 18且其下部設置有至少ー個供液端ロ,所述換熱管15用干與前級超低溫熱泵裝置連接組成前級循環換熱回路,所述的氣端ロ 18和供液端ロ 19用干與后級超高溫熱泵裝置連接組成后級循環換熱回路。進ー步的,所述的蒸發、冷凝、儲液、氣液分離式耦合換熱器3的密閉容器21采用立式或臥式結構。進ー步的,所述蒸發、冷凝、儲液、氣液分離式耦合換熱器3具有兩個供液端ロ 19、22。進ー步的,所述密閉容器可以是多個容器經管路組合而成。優選的ー種超低溫多機分體式風能熱泵空調,前級超低溫熱泵裝置包括前級制冷壓縮機I、前級四通換向閥2、蒸發、冷凝、儲液、氣液分離式耦合換熱器3、前級膨脹閥4、室外機空氣換熱器5、氣液分離器6 ;所述后級超高溫熱泵裝置包括后級制冷壓縮機7、后級四通換向閥8、室內機空氣換熱器9、10、11、后級膨脹閥12、13、14,所述的蒸發、冷凝、儲液、氣液分離式耦合換熱器3的換熱管15的一端ロ 16與前級四通換向閥2的端ロ c連接,另ー端17依次連接前級膨脹閥4、室外機空氣換熱器5與前級四通換向閥2的端ロ a連接,所述前級四通換向閥2的端ロ b和端ロ d之間依次連接有前級制冷壓縮機I和氣液分離器6 ;蒸發、冷凝、儲液、氣液分離式耦合換熱器3的氣端ロ 18與后級四通換向閥8的端ロ e連接,所述后級四通換向閥8的端ロ g依次連接室內機空氣換熱器9、10、11、后級膨脹閥12、13、14后與供液端ロ 19相連接,所述后級制冷壓縮機7設置于后級四通換向閥8的端ロ f和端ロ h之間。優選的另ー種超低溫多機分體式風能熱泵空調,所述前級超低溫熱泵裝置包括前級制冷壓縮機I、前級四通換向閥2、蒸發、冷凝、儲液、氣液分離式耦合換熱器3、前級膨脹閥4、室外機空氣換熱器5、氣液分離器6 ;所述的后級超高溫熱泵裝置包括后級制冷壓縮機7、止回閥23、24、后級四通換向閥8、室內機空氣換熱器9、10、11、后級膨脹閥12、13、14、制冷劑液泵25構成,所述的耦合換熱器3的換熱管15的一端ロ 16與前級四通換向閥2的端ロ c連接,另一端ロ 17依次連接前級膨脹閥4、室外機空氣換熱器5與前級四通換向閥2的 端ロ a,所述前級四通換向閥2的端ロ b和端ロ d之間依次連接有前級制冷壓縮機I和氣液分離器6 ;蒸發、冷凝、儲液、氣液分離式耦合換熱器3的氣端ロ 18與后級制冷壓縮機7的吸氣端相連接,后級制冷壓縮機7的排氣端與止回閥23的一端相連接,止回閥23的另一端依次連接室內機空氣換熱器9、10、11的一端和后級四通換向閥8的端ロ g、室內機空氣換熱器9、10、11另一端連接后級膨脹閥12、13、14與后級四通換向閥8端ロ e,后級四通換向閥8端ロ h與耦合換熱器3供液端ロ 19相連接,后級四通換向閥8端ロ f依次與止回閥24、制冷劑液泵25和耦合換熱器3的供液端ロ 22相連接。優選的另ー種超低溫多機分體式風能熱泵空調,前級超低溫熱泵裝置包括前級制冷壓縮機I、前級四通換向閥2、蒸發、冷凝、儲液、氣液分離式耦合換熱器3、前級膨脹閥4、室外機空氣換熱器5、氣液分離器6 ;所述的后級超高溫熱泵裝置包括后級制冷壓縮機7、止回閥23、24、后級四通換向閥8、室內機空氣換熱器9、10、11、后級膨脹閥12、13、14、制冷劑液泵25和制冷劑液泵四通換向閥26 ;所述的耦合換熱器3的換熱管15的一端ロ 16與前級四通換向閥2的端ロ c相連接,另一端ロ 17依次連接前級膨脹閥4、室外機空氣換熱器5與前級四通換向閥2的a端,所述的前級四通換向閥2的端ロ b和端ロ d之間依次連接有前級制冷壓縮機I和氣液分離器6 ;蒸發、冷凝、儲液、氣液分離式耦合換熱器3的氣端ロ 18與后級四通換向閥8的端ロ e相連接,后級四通換向閥8的端ロ h和端ロ f之間依次連接后級制冷壓縮機7和止回閥23,后級四通換向閥8的端ロ g依次與制冷劑液泵四通換向閥26的端ロ k和室內機空氣換熱器9、10、11的一端相連接,室內機空氣換熱器9、10、11另一端與后級膨脹閥12、13、14的一端相連接,后級膨脹閥12、13、14的另一端與耦合換熱器3的供液端ロ 19相連接,制冷劑液泵四通換向閥26的端ロ I和j之間依次連接制冷劑液泵25和止回閥24,制冷劑液泵四通換向閥26的端ロ i與耦合換熱器3的供液端ロ 22相連接。優選的另ー種超低溫多機分體式風能熱泵空調,所述前級超低溫熱泵裝置包括前級制冷壓縮機I、前級四通換向閥2、蒸發、冷凝、儲液、氣液分離式耦合換熱器3、前級膨脹閥4、室外機空氣換熱器5、氣液分離器6 ;所述后級超高溫熱泵裝置包括后級制冷壓縮機7、止回閥23、后級四通換向閥8、室內機空氣換熱器9、10、11、后級膨脹閥12、13、14、制冷劑液泵25和閥門27、28、29、30,所述耦合換熱器3換熱管15的一端ロ 16與前級四通換向閥2的端ロ c相連接,另一端ロ 17依次連接前級膨脹閥4、室外機空氣換熱器5與前級四通換向閥2的端ロ a,所述的前級四通換向閥2的端ロ b和端ロ d之間依次連接有前級制冷壓縮機I和氣液分離器6 ;蒸發、冷凝、儲液、氣液分離式耦合換熱器3的氣端ロ 18與后級四通換向閥8的端ロ e和閥門28的一端相連接,閥門28的另一端連接著室內機空氣換熱器9、10、11和后級四通換向閥8的g端以及閥門29的一端,室內機空氣換熱器9、10、11經后級膨脹閥門(12、13、14)后連接閥門27和閥門30的一端,閥門30另一端連接供液端ロ 19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超低溫多機分體式風能熱泵空調,其特征在于:由前級超低溫熱泵裝置和后級超高溫熱泵裝置兩級構成,所述的前級超低溫熱泵裝置和后級超高溫熱泵裝置的耦合由蒸發、冷凝、儲液、氣液分離式耦合換熱器(3)構成,所述的耦合換熱器(3)包括盛放制冷劑的密閉容器(21)、制冷劑(20)和裝配于容器內的換熱管(15),所述的密閉容器(21)上部設置有至少一個氣端口(18)且其下部設置有至少一個供液端口(19),所述換熱管(15)用于與前級超低溫熱泵裝置連接組成前級循環換熱回路,所述的氣端口(18)和供液端口(19)用于與后級超高溫熱泵裝置連接組成后級循環換熱回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全齡,
申請(專利權)人:王全齡,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