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新型油量傳感器吸油管出口密封結構,包括傳感器和吸油管,在吸油管出口上方設有封口塞,在封口塞上方設有O型橡膠圈,O型橡膠圈上方設有壓緊螺母。在封口塞和壓緊螺母的軸向上開有信號傳輸線引出孔。封口塞,O型橡膠圈和壓緊螺母均設在傳感器內。采用機械密封的形式,解決原油量傳感器吸油管出油口應用涂膠密封方式,無法完全消除滲漏油的問題,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同時具有結構設計可靠、整體密封性好、安全可靠,結構簡單緊湊、質量易于保證的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汽車供油系統的配套部件,具體是一種用于汽車供油系統中配套的燃油箱油量傳感器。
技術介紹
汽車燃油箱配置的油量傳感器總成,是保證汽車正常駕駛的重要部件之一。原油量傳感器總成中吸油管的出口處的密封結構,在制造中一直采用涂抹一定量的樹脂膠,利用自然溫度或加熱烘烤方式使其凝固在吸油管出口,形成密封結構。由于該密封型式受到吸油管管口直徑尺寸的大小、加工精度、裝配清潔度和整車使用環境的影響,均會造成密封性能效果較難保證,致使供油過程中發生滲漏油、油量監測失準及計量功能失效等問題,影 響整車的正常工作和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
技術介紹
中的所述問題提供一種密封效果好、應用性能可靠、使用壽命長的一種新型油量傳感器吸油管出口密封結構,避免滲漏油、油量檢測失準及計量功能失效。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油量傳感器吸油管出口密封結構,包括傳感器和吸油管,其特征在于在吸油管出口上方設有封口塞,在封口塞上方設有O型橡膠圈,O型橡膠圈上方設有壓緊螺母。在封口塞和壓緊螺母的軸向上開有信號傳輸線引出孔。所述封口塞,O型橡膠圈和壓緊螺母均設在傳感器內。所述壓緊螺母與傳感器之間可以采用螺紋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機械密封的形式,解決原油量傳感器吸油管出油口制造應用涂膠密封方式,無法完全消除滲漏油的問題,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同時具有結構設計可靠、整體密封性好、安全可靠,結構簡單緊湊、質量易于保證的特點。附圖說明圖I為吸油管出口裝配完成的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一種新型油量傳感器吸油管出口密封結構,包括傳感器I和吸油管2,吸油管2安裝在傳感器I上后在吸油管2出口上方設有封口塞3,在封口塞上方設有O型橡膠圈4,然后用壓緊螺母5使其固定密封。封口塞3、O型橡膠圈4和壓緊螺母5均設在傳感器I內。在封口塞3和壓緊螺母5的軸向上開有用于引出的孔。壓緊螺母5與傳感器I之間可以采用螺紋連接。壓緊螺母5向下施壓擠壓O型橡膠圈4使其變形。O型橡膠圈4的變形一方面產生向內的力使得O型橡膠圈4緊緊包裹信號傳輸線6,起到密封的作用,同時O型橡膠圈4的變形還產生了向下的壓力,從而使封口塞3亦產生變形。封口塞3的變形同樣產生了向內的力使得封口塞3緊緊包裹信號傳輸線6,起到密封的作用,同時封口塞3的變形還產生了向下的壓力,達到吸油管2出口密封的效 果。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油量傳感器吸油管出口密封結構,包括傳感器和吸油管,其特征在于在吸油管出口上方設有封口塞,在封口塞上方設有O型橡膠圈,O型橡膠圈上方設有壓緊螺母;在封口塞和壓緊螺母的軸向上開有信號傳輸線引出孔。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油量傳感器吸油管出口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封口塞,O型橡膠圈和壓緊螺母均設在傳感器內。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油量傳感器吸油管出口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壓緊螺母與傳感器之間采用螺紋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新型油量傳感器吸油管出口密封結構,包括傳感器和吸油管,在吸油管出口上方設有封口塞,在封口塞上方設有O型橡膠圈,O型橡膠圈上方設有壓緊螺母。在封口塞和壓緊螺母的軸向上開有信號傳輸線引出孔。封口塞,O型橡膠圈和壓緊螺母均設在傳感器內。采用機械密封的形式,解決原油量傳感器吸油管出油口應用涂膠密封方式,無法完全消除滲漏油的問題,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同時具有結構設計可靠、整體密封性好、安全可靠,結構簡單緊湊、質量易于保證的特點。文檔編號F16L5/06GK202660071SQ20122033066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0日專利技術者徐躍根, 胡喜龍, 周惠芳 申請人:東風汽車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油量傳感器吸油管出口密封結構,包括傳感器和吸油管,其特征在于在吸油管出口上方設有封口塞,在封口塞上方設有O型橡膠圈,O型橡膠圈上方設有壓緊螺母;在封口塞和壓緊螺母的軸向上開有信號傳輸線引出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躍根,胡喜龍,周惠芳,
申請(專利權)人:東風汽車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