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下控式節水水閥,包括一個外殼、一個密封腔體、一個中心軸、一個密封蓋、一個內殼、一個萬向球、一套傳動裝置和一個限位筒,外殼包括相互聯通的上段和下段;中心位置設置有流水孔的密封腔體安裝于外殼上段空腔內;中心軸貫穿于外殼的上段和下段并能夠上下移動;密封蓋安裝于中心軸上位于流水孔上方的位置;內殼安裝于外殼的下段空腔內,用于安裝萬向球、傳動裝置和限位筒;萬向球、傳動裝置和限位筒均安裝于內殼內,萬向球旋轉產生的向上的動力通過傳動裝置傳遞給中心軸,限位筒用于對傳動裝置和中心軸進行限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控制水閥下方出水口位置的萬向球,即能控制水閥的開關狀態,具有控制精確、干凈衛生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機械控制的水閥,尤其涉及一種通過水閥下方出水口位置的開關裝置控制水閥開關狀態的下控式節水水閥。
技術介紹
傳統機械控制的水閥,控制開關均設置在整個殼體的上方或側面,雖然控制方便,但是用于公共場合時均存在一個問題在洗完手后需要再手動關閉水閥,由于公共場所的清潔衛生沒有保障,所以有可能會造成交叉感染。特別是在一些高檔的公共場所,洗凈后要再接觸開關手把,始終讓人很不舒服。但傳統的水閥開關是很難設置于出水口的,也有人提出將現有的水閥倒過來安裝,這樣在最后關閉水閥時,水流保持流過水閥開關手把,但是這種安裝方式水流由下而上流出管口,水流不好控制,洗手也不方便,還會造成水源浪費,所以這種方式基本不具有可實施性。目前還未見由水閥下方出水口位置的開關裝置控制水閥開關狀態的水閥的在先專利文獻和非專利文獻報道,也未見上述產品的實際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通過水閥下方出水口位置的開關裝置控制水閥開關狀態的下控式節水水閥。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本技術包括一個外殼、一個密封腔體、一個中心軸、一個密封蓋、一個內殼、一個萬向球、一套傳動裝置和一個限位筒,其中所述外殼包括相互連通的上段和下段,所述外殼的上段外壁設有用于連接水管的外連接裝置,所述外殼的下段內壁設有用于連接所述內殼的內連接裝置;所述密封腔體安裝于所述外殼的上段空腔內,所述密封腔體的中心位置設置有流水孔,所述密封腔體用于形成流水孔并與密封蓋配合,實現水閥的開關;所述中心軸位于所述外殼內的中心位置并貫穿于所述外殼的上段和下段,所述中心軸能夠上下移動,所述中心軸是本技術中承上啟下的重要部件,通過對中心軸下端的控制,從而帶動中心軸上端密封裝置動作,完成水閥的開啟或關閉;所述密封蓋安裝于所述中心軸上位于所述密封腔體的流水孔上方的位置,所述密封蓋的面積大于所述流水孔的面積,所述密封蓋是直接實現水閥開關的部件;所述內殼安裝于所述外殼的下段空腔內,用于安裝所述萬向球、所述傳動裝置和所述限位筒;所述萬向球安裝于所述內殼內并位于所述傳動裝置的下方,所述萬向球為橢球體,能夠在360°范圍內旋轉,所述萬向球用于實現將旋轉動力轉換為向上的推力并實現不同距離的推動;所述傳動裝置安裝于所述內殼內并位于所述萬向球的上方,用于將所述萬向球旋轉形成的向上的動力傳遞給所述中心軸;所述限位筒安裝于所述內殼內,用于對所述傳動裝置和所述中心軸進行限位。進一步,所述外殼的上段頂部安裝有濾網,所述濾網的中心位置安裝有上定位套筒,中心軸的上端位于所述上定位套筒的下段內并能夠上下移動。濾網主要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濾網還起到使水流氣化的作用,使水流充滿空氣擴大水量;上定位套筒則起到對中心軸限位的作用。作為優選,所述密封蓋為上小下大的圓錐狀,其下部形成容氣內腔。容氣內腔內的空氣在水壓作用下順著中心軸的方向產生推力,并自動蓋住密封腔體的流水孔,達到最佳的密封效果,保證水閥處于關閉狀態時滴水不漏。所述密封腔體底面的上表面上靠近所述流水孔的位置設有與所述密封蓋的邊緣 相對應的環形沉腔。這種結構結構使密封蓋與密封腔體之間的密封效果更佳。所述密封腔體內還設有導流腔體,所述導流腔體的內底面為上大下小的錐形面。導流腔體的作用在于將水流均勻、集中地引向密封蓋的上方,從而實現最佳的密封效果。所述內殼的上端安裝有片狀卡圈,所述限位筒的頂部設有嵌套,所述嵌套置于所述片狀卡圈與所述外殼內壁之間的縫隙內。這種結構能夠方便地將限位筒和內殼固定安裝于外殼內。具體地,所述傳動裝置包括下定位套筒、承力蓋和四凸套柱,所述下定位套筒套裝于所述中心軸的下段外面,所述下定位套筒的中段外壁設有環形凸臺,所述承力蓋的下部位于所述萬向球與所述中心軸的下端之間,所述四凸套柱套裝于所述下定位套筒的外面并位于所述承力蓋底部與所述環形凸臺之間,所述四凸套柱的四個凸柱的頂部與所述環形凸臺的下表面接觸,所述限位筒上設有與所述四個凸柱對應的凸柱凹槽,所述四凸套柱的四個凸柱分別置于對應的所述凸柱凹槽內。四凸套柱與凸柱凹槽之間的結構與傳統的筆芯伸縮機構類似,在第一次推動四凸套柱上升到位后,四凸套柱的四個凸柱會置于凸柱凹槽的上部,從而保持密封蓋的開啟狀態,使水閥處于常開狀態;在第二次推動四凸套柱上升到位后,四凸套柱的四個凸柱會置于凸柱凹槽的下部,從而保持密封蓋的關閉狀態,使水閥處于常閉狀態;另外還有一種狀態,就是四凸套柱向上移動的距離較小,四凸套柱的四個凸柱不能到達凸柱凹槽的上部,則推動四凸套柱時使水閥處于開啟狀態,不推動時使水閥處于關閉狀態。作為優選,所述下定位套筒的軸向剖面為“干”字形結構,所述“干”字形結構中的下平臺為所述環形凸臺;所述“干”字形結構中的上平臺和下平臺之間設有密封圈墊。所述外殼的外連接裝置和內連接裝置均為螺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應用時直接控制萬向球的旋轉方向及旋轉角度,或者,在萬向球的下方安裝對應的手柄裝置,通過手柄裝置控制萬向球的旋轉方向及旋轉角度,再通過傳動裝置控制中心軸,中心軸帶動密封蓋移動,完成與密封腔體之間的密封或開啟,使用者能夠精確地控制水閥的開關狀態;由于本技術的萬向球以及手柄裝置位于水閥下部的出水口位置,在操控過程中始終處于被水淋浴的狀態,所以具有干凈衛生的優點。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所述下控式節水水閥的軸向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具體描述如圖I所示,本技術包括一個外殼13、一個密封腔體6、一個中心軸3、一個密封蓋4、一個內殼19、一個萬向球22、一套傳動裝置和一個限位筒17,其中外殼13包括相互連通的上段和下段,外殼13的上段外壁設有用于連接水管的外螺紋7,外殼13的下段內壁設有用于連接內殼19的內連接裝置;密封腔體6安裝于外殼13的上段空腔內,密封腔體6的中心位置設置有流水孔11 ;中心軸3位于外殼13內的中心位置并貫穿于外殼13的上段和下段,中心軸3能夠上下移動;密封蓋4安裝于中心軸3上位于密封腔體6的流水孔11上方的位置,密封蓋4的面積大于流水孔11的面積;內殼19通過螺紋安裝于外殼13的下段空腔內,用于安裝萬向球22、傳動裝置和限位筒17;萬向球22通過頂進架20和球體支桿21安裝于內殼19內并位于傳動裝置的下方,萬向球22為橢球體,萬向球22能夠在360° 范圍內旋轉;傳動裝置安裝于內殼19內并位于萬向球22的上方;限位筒17安裝于內殼19內,用于對傳動裝置和中心軸3進行限位。上述傳動裝置包括下定位套筒12、承力蓋18和四凸套柱14,下定位套筒12套裝于中心軸3的下段外面,下定位套筒12的軸向剖面為“干”字形結構,“干”字形結構中的上平臺和下平臺之間設有密封圈墊8,“干”字形結構中的上平臺和下平臺均為為環形凸臺,承力蓋18的下部位于萬向球22與中心軸3的下端之間,四凸套柱14套裝于下定位套筒12的外面并位于承力蓋18的底部與下定位套筒12的下平臺之間,四凸套柱14的四個凸柱的頂部與下定位套筒12的下平臺的下表面接觸,限位筒17上設有與四個凸柱對應的凸柱凹槽16,四凸套柱14的四個凸柱分別置于對應的凸柱凹槽16內。四凸套柱14與凸柱凹槽16之間的結構與傳統的筆芯伸縮機構類似,在第一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下控式節水水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外殼、一個密封腔體、一個中心軸、一個密封蓋、一個內殼、一個萬向球、一套傳動裝置和一個限位筒,其中:所述外殼包括相互連通的上段和下段,所述外殼的上段外壁設有用于連接水管的外連接裝置,所述外殼的下段內壁設有用于連接所述內殼的內連接裝置;所述密封腔體安裝于所述外殼的上段空腔內,所述密封腔體的中心位置設置有流水孔;所述中心軸位于所述外殼內的中心位置并貫穿于所述外殼的上段和下段,所述中心軸能夠上下移動;所述密封蓋安裝于所述中心軸上位于所述密封腔體的流水孔上方的位置,所述密封蓋的面積大于所述流水孔的面積;所述內殼安裝于所述外殼的下段空腔內,用于安裝所述萬向球、所述傳動裝置和所述限位筒;所述萬向球安裝于所述內殼內并位于所述傳動裝置的下方,所述萬向球為橢球體,能夠在360°范圍內旋轉;所述傳動裝置安裝于所述內殼內并位于所述萬向球的上方,用于將所述萬向球旋轉形成的向上的動力傳遞給所述中心軸;所述限位筒安裝于所述內殼內,用于對所述傳動裝置和所述中心軸進行限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善舉,楊吉釗,王卓民,可乙淋,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可益軌道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