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加強型蝸輪箱,其特點是包括齒輪軸、與齒輪軸連接的輪箍式蝸輪、與輪箍式蝸輪相嚙合的蝸桿,齒輪軸是通過第一圓錐滾子軸承和第二圓錐滾子軸承支承在殼體并采用漸開線花鍵與支座聯接;所述的輪箍式蝸輪內孔與支座外圓周表面采用緊配合裝配并用螺釘固定;所述的蝸桿和芯軸為一體式的整體結構,蝸桿分別用圓錐滾子軸承支承于殼體上并與輪箍式蝸輪嚙合。其優點是能明顯提高蝸輪箱的可靠性,提高平地機蝸輪箱的工作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涉及工程機械
,特別是涉及ー種主要應用于平地機的加強型蝸輪箱。
技術介紹
蝸輪箱是平地機關鍵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驅動工作裝置回轉作業,調整鏟刀在水平面上的角度。平地機在作業時,地面會對鏟刀造成一定沖擊,沖擊會通過滾盤傳遞到蝸輪箱的輸出齒輪軸和蝸輪、蝸桿,容易造成蝸輪箱內部零件的損壞。目前國內平地機蝸輪箱的傳動結構一般采取三種方式一是經過蝸輪蝸桿傳動后 直接由齒輪軸輸出(結構形式如圖I所示);ニ是蝸輪蝸桿傳動后,在輸出齒輪ー側采用剪切銷過載保護裝置,輸出齒輪和輸出軸采取分體式由保護銷連接,通過設定剪切銷剪切槽的直徑、加工精度以及熱處理淬火硬度來保護蝸輪箱,當負載超過設定值時,剪切銷折斷,從而起到保護蝸輪箱的作用;三是在蝸輪和蝸桿中間増加摩擦片,通過調節摩擦片的壓緊カ來設置蝸輪與輸出軸打滑的預設值,從而對蝸輪箱進行過載保護。這三種傳動結構形式都存在缺陷。第一種方式不能對蝸輪箱的蝸輪蝸桿、齒輪軸起到有效保護。如圖I所示,蝸桿和芯軸通過平鍵連接。芯軸直徑為の27mm,材料為40Cr,抗彎強度較低;蝸桿的材料是鋁黃銅ZCuZn25A16Fe3Mn3,蝸輪的材料是40Cr。推力球軸承只能承受軸向力,銅套可承受徑向力,但是受到設計空間的制約,軸套截面積較小,易磨損、變形。端蓋沒有安裝透氣裝置,潤滑油在高溫下易老化、變質。第二種方式由于對剪切銷剪切槽的直徑、加工精度以及熱處理淬火硬度的控制要求較高、難以控制,因此造成在工作過程中,ー是剪切銷太容易折斷,輕微的負載就足以讓銷子斷裂,用戶需要頻頻更換剪切銷,ニ是負載超過設定值時剪切銷也不折斷,起不到保護蝸輪箱的作用。第三種方式對摩擦片壓緊カ的調整有一定的困難,較難制定可操作的檢測標準,造成蝸輪和輸出軸打滑カ的預設值不一致,不能真正起到保護蝸輪箱的作用。另外,平地機工作一段時間后,摩擦片會出現磨損,打滑力會發生變化,這就要求用戶經常調整摩擦片的壓緊力。隨著平地機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對蝸輪箱的使用壽命有更高的要求,目前的蝸輪箱可靠性壽命已經不能滿足用戶更高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使蝸輪箱能夠承受工作裝置傳遞的更大負載,使得蝸輪蝸桿變形量、磨損量更小,滿足用戶使用需求和加強型蝸輪箱。本技術的解決方案是這樣的本技術包括齒輪軸、與齒輪軸連接的輪箍式蝸輪、與輪箍式蝸輪相嚙合的蝸桿,所述的齒輪軸是通過第一圓錐滾子軸承和第二圓錐滾子軸承支承在殼體并采用漸開線花鍵與支座聯接;所述的輪箍式蝸輪內孔與支座外圓周表面采用過盈配合裝配并用螺釘固定;所述的蝸桿和芯軸為一體式的整體結構,芯軸分別用圓錐滾子軸承支承于殼體上并與輪箍式蝸輪嚙合。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所述的輪箍式蝸輪的蝸輪 外緣與支座是采用臺階孔軸過盈配合的結構連接。所述用于支承蝸桿的左端圓錐滾子軸承的左端面正對的殼體處設置有堵頭。所述用于支承蝸桿右端圓錐滾子軸承的右端面與軸承座連接,所述軸承座與殼體的連接面設置有調整墊圈,通過螺栓將軸承座固定。所述的蝸桿軸肩直徑為032mm(=)。所述的蝸桿和輪箍式蝸輪的臨界自鎖角設置為6° ±30’。在殼體正對齒輪軸處設置有端蓋,端蓋上固定有包括透氣螺栓、透氣蓋、海綿墊和0形圈組成的透氣裝置總成。所述的蝸輪所采用的材料為ZCuZn25A16Fe3Mn3 ;所述的支座所采用的材料為40Cr。本技術的優點是能明顯提高蝸輪箱的可靠性,提高平地機蝸輪箱的工作壽命。附圖說明附圖用于解釋本技術的實施例。附圖I是普通型蝸輪箱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附圖I的剖視圖。附圖3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附圖4是附圖3的剖視圖。附圖5是本技術箍式蝸輪結構示意圖。附圖6是附圖5的左視圖。附圖7是加強型蝸輪箱透氣裝置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實施例附圖所示的各部件明細如下I-殼體,2-拆卸堵頭,3-堵頭,4-圓錐滾子軸承,5-蝸桿,6-軸承座,7_調整墊圈,8-齒輪軸,9-骨架油封,10-第一圓錐滾子軸承,11-輪箍式蝸輪,12-第二圓錐滾子軸承,13-殼蓋,14-端蓋,15-透氣裝置總成,16-支座,17-蝸輪外緣,18-螺釘,19-透氣螺栓,20-透氣蓋,21-海綿墊,22-0形圏。本技術包括齒輪軸8、與齒輪軸8連接的輪箍式蝸輪11、與輪箍式蝸輪11相嚙合的蝸桿5,所述的齒輪軸8是通過第一圓錐滾子軸承10和第二圓錐滾子軸承12支承在殼體I并采用漸開線花鍵與支座16聯接;所述的輪箍式蝸輪11的蝸輪外緣17內孔與支座16外圓周表面采用過盈配合裝配并用螺釘18固定;所述的蝸桿5為整體式結構,蝸桿5分別用圓錐滾子軸承4支承于殼體I上并與輪箍式蝸輪11嚙合。所述的輪箍式蝸輪11的蝸輪外緣17內孔為臺階孔,支座16外徑與之配合處為臺階外圓;所述蝸輪外緣17與支座16連接處設置有用螺釘9固定;所述的蝸輪外緣17所采用的材料為ZCuZn25A16Fe3Mn3 ;所述的支座16所采用的材料為40Cr。所述用于支承蝸桿5的左端圓錐滾子軸承4的左端面正對的殼體處設置有堵頭3。所述用于支承蝸桿5右端圓錐滾子軸承4的右端面與軸承座6連接,所述軸承座6與殼體I的連接面設置有調整墊圈7,通過螺栓將軸承座6固定。所述的蝸桿5軸肩直徑為032mm(=)。所述的蝸桿5和輪箍式蝸輪11的臨界自鎖角設置為6° ±30’。在殼體I正對齒輪軸處設置有端蓋14,端蓋14上固定有包括透氣螺栓19、透氣蓋20、海綿墊21和0形圈22組成的透氣裝置總成15。本實施例中,如附圖2所示,蝸桿5通過ー組圓錐滾子軸承4支撐,圓錐滾子軸承4裝配于殼體I上;蝸桿5和輪箍式蝸輪11的對中通過加工殼體I進行調整 ,輪箍式蝸輪11包括蝸輪外緣17和支座16 ;圓錐滾子軸承4通過調整墊圈7進行預緊,調整墊圈7通過軸承座6壓緊;圓錐滾子軸承4和蝸桿5可分別通過拆卸堵頭3、堵頭2后敲擊取出。齒輪軸8和輪箍式蝸輪11通過模數2. 5、齒數31的漸開線花鍵聯接;齒輪軸8采用第一圓錐滾子軸承10和第二圓錐滾子軸承12支撐,第一圓錐滾子軸承10和第二圓錐滾子軸承12裝配在殼體I和殼蓋13上;加強型蝸輪箱內部潤滑油通過骨架油封9進行密封。蝸桿5的材料是鋼40Cr。輪箍式蝸輪11由支座16、蝸輪外緣17和10顆MlO螺釘18組成,支座16的材料是鋼40Cr,蝸輪17的材料是鑄鋁黃銅ZCuZn25A16Fe3Mn3。蝸桿5和蝸輪總成11的臨界自鎖角設置為6°,在負載未達到設定值時起到自鎖的作用,從齒圈傳遞到齒輪軸及蝸輪、再由蝸輪傳遞給蝸桿的負載的分力,超過蝸輪蝸桿嚙合時的摩擦カ時,即在負載超過設定值時蝸輪蝸桿打滑,起到保護蝸輪箱的作用。透氣裝置15裝配在端蓋14上,由透氣螺栓19、透氣蓋20、海綿墊21和0形圈22組成。權利要求1.一種加強型蝸輪箱,包括齒輪軸(8)、與齒輪軸(8)連接的輪箍式蝸輪(11)、與輪箍式蝸輪(11)相嚙合的蝸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齒輪軸(8)是通過第一圓錐滾子軸承(10)和第二圓錐滾子軸承(12)支承在殼體(I)并采用漸開線花鍵與支座(16)聯接;所述的輪箍式蝸輪(11)的蝸輪外緣(17 )內孔與支座(16 )外圓周表面采用過盈配合裝配并用螺釘(18)固定;所述的蝸桿(5)是蝸桿齒和芯軸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加強型蝸輪箱,包括齒輪軸(8)、與齒輪軸(8)連接的輪箍式蝸輪(11)、與輪箍式蝸輪(11)相嚙合的蝸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齒輪軸(8)是通過第一圓錐滾子軸承(10)和第二圓錐滾子軸承(12)支承在殼體(1)并采用漸開線花鍵與支座(16)聯接;所述的輪箍式蝸輪(11)的蝸輪外緣(17)內孔與支座(16)外圓周表面采用過盈配合裝配并用螺釘(18)固定;所述的蝸桿(5)是蝸桿齒和芯軸做成一體式的整體結構,蝸桿(5)分別用圓錐滾子軸承(4)支承于殼體(1)上并與輪箍式蝸輪(11)嚙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健勇,張廣江,馮宗軍,李威,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