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樞轉裝置,包括:其內開設軸孔的軸座,所述軸孔內壁上徑向朝內形成至少兩個凸出部,相鄰兩個凸出部之間形成限位槽;及轉軸組件。所述轉軸組件包括軸芯及設置在軸芯上且同時彈性抵靠在所述內壁和限位槽內的彈性壓緊裝置。同時公開了采用了上述樞轉裝置的通信機箱蓋板裝置。(*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樞轉裝置及一種應用該樞轉裝置的通信機箱蓋板裝置。技術背景 在通信領域中,通信設備所用的機箱上通常都開設維護窗口,所述窗口內設置現場維護所需的器件和一些系統維護時需要用到的接口,包括電源線、光纖、監控線、饋線等。因此必須在維護窗口上安裝蓋板來實現通信機箱的防水、屏蔽和裝飾功能。這樣,當工作人員需要對通信機箱進行安裝調試或者維護時,無須打開機箱的上下蓋就能進行檢修、維護。針對蓋板與維護窗口之間的連接,由過去通過螺釘將蓋板固定在維護窗口上的方式逐漸演變成通過鉸鏈實現的蓋板與維護窗口之間的轉動連接。圖I展示了現有技術中通過鉸鏈實現的蓋板與維護窗口之間的轉動連接結構。如圖I所示,機箱I的右下角設置維護窗口 101,窗口蓋板102的一端通過鉸鏈103轉動地固定于維護窗口 101的側邊。通過繞鉸鏈103的翻轉而實現窗口蓋板102相對于維護窗口101的左右開啟或關閉動作。但是,現有的這種鉸鏈式連接結構存在以下缺點首先,由于鉸鏈103可以自由轉動,因此在設備調試或者維護時,窗口蓋板102打開后,窗口蓋板102容易因重力或者較小的外力作用下而左右隨意擺動,因此會對工作人員的操作空間造成干涉,進而影響正常的調試或維護作業,比如,窗口蓋板102可能擺動到半開位置,從而阻擋了工作人員的手臂活動范圍。其次,由于窗口蓋板102打開后,沒有適當的機構對其進行限位,因此在窗口蓋板102打開時,容易使窗口蓋板102打開角度過大,造成窗口蓋板102與維護窗口 101之間的碰撞,從而造成窗口蓋板102或者維護窗口 101的表面脫漆、凹陷等損傷。另外,在設備調試或者維護時,這種左右開啟形式的窗口蓋板102容易占用操作空間,給操作帶來很大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信機箱蓋板裝置,其可以在蓋板打開后對蓋板進行有效定位,從而防止蓋板的隨意擺動而影響操作人員的正常作業,并且防止了蓋板開啟角度過大而導致蓋板與維護窗口之間的碰撞;其次,可以實現蓋板開啟后不占用操作人員的操作空間,因此便于對通信機箱進行調試或維護。為實現該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通信機箱蓋板裝置,包括具有維護窗口的箱體及通過樞轉裝置轉動設置在維護窗口頂部的蓋板。蓋板包括板體。樞轉裝置包括設置于板體頂部且其內開設軸孔的軸座,軸孔內壁上徑向朝內形成至少兩個凸出部,相鄰兩個凸出部之間形成限位槽;及轉軸組件,其包括固定在維護窗口頂部的軸芯及設置在軸芯上且同時彈性抵靠在內壁和限位槽內的彈性壓緊裝置。同時提供一種樞轉裝置,包括其內開設軸孔的軸座,所述軸孔內壁上徑向朝內形成至少兩個凸出部,相鄰兩個凸出部之間形成限位槽;及轉軸組件。所述轉軸組件包括軸芯及設置在軸芯上且同時彈性抵靠在所述內壁和限位槽內的彈性壓緊裝置。所述軸芯包括插入軸孔的軸芯主體及從軸芯主體的端部延伸的鎖固體,所述軸芯主體上開設用于將所述彈性壓緊裝置容納在 內的容納孔;所述彈性壓緊裝置包括同時彈性設置在容納孔中的彈性件及滑塊;所述彈性件包括后壁、與所述后壁相對的前壁、將前壁與后壁連接起來的兩個側壁、同時與前壁、后壁、側壁連接的頂壁及底壁,所述前壁的中央位置形成凹陷部;所述滑塊包括卡固部及從卡固部的后端延伸的伸出部;所述后壁從容納孔中露出,并且彈性抵靠在所述內壁上,所述伸出部抵頂在凹陷部內,所述卡固部從容納孔中露出,并且彈性抵靠在所述限位槽內。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備如下優點通過在蓋板上設置軸座,所述軸座的軸孔內形成由至少兩個凸出部限定的限位槽,在固定在箱體的維護窗口頂部的軸芯內設置彈性壓緊裝置,并且通過彈性壓緊裝置的彈性作用,使得在蓋板的旋轉過程中,彈性壓緊裝置選擇性地與相應限位槽保持彈性接觸,從而讓蓋板在特定角度打開并且固持在該特定角度。將蓋板設置在維護窗口頂部,而操作人員通常在維護窗口的中部或底部進行設備調試或維護作業,因此打開后的蓋板不會對操作人員的作業空間造成干涉;其次,由于蓋板打開后,蓋板固持在打開位置,因此蓋板相對于維護窗口的轉動角度保持不變,這樣,就不會出現蓋板的隨意自由擺動而對操作人員的作業空間造成干涉;最后,蓋板打開后被固持在某個位置的特點也帶來蓋板不會與維護窗口發生碰撞的優點。附圖說明圖I展示了現有的通信機箱上的蓋板裝置;圖2展示了根據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通信機箱蓋板裝置的局部立體結構圖;圖3展示了圖2所示的通信機箱蓋板裝置的局部立體分解圖,顯示了轉軸組件(包括軸芯、彈性件及滑塊)與蓋板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圖4展示了圖2-3所示的通信機箱蓋板裝置的彈性件的立體結構圖;圖5展示了圖2-3所示的通信機箱蓋板裝置的滑塊的立體結構圖;圖6A展示了圖2-3所示的通信機箱蓋板裝置的蓋板的局部平面結構圖;圖6B展示了圖6A所示的蓋板的側視圖;圖7為展示了軸芯、彈性件及滑塊之間的裝配關系的剖視圖;及圖8A-8C分別展示了蓋板相對于轉軸組件轉動不同角度時的各種姿態。具體實施方式概括而言,在本技術中,將蓋板轉動設置在通信機箱的維護窗口的頂部,因此打開蓋板后,蓋板位于維護窗口的頂部,而操作人員通常在維護窗口的中部或底部進行設備調試或維護作業,因此打開后的蓋板不會對操作人員的作業空間造成干涉;其次,由于蓋板打開后,蓋板固持在打開位置,因此蓋板相對于維護窗口的轉動角度保持不變,這樣,就不會出現蓋板的隨意自由擺動而對操作人員的作業空間造成干涉;最后,蓋板打開后被固持在某個位置的特點也帶來蓋板不會與維護窗口發生碰撞的優點。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參考圖2,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一種通信機箱蓋板裝置100包括具有維護窗口 1022的箱體102及通過樞轉裝置轉動設置在維護窗口 1022頂部的蓋板104。參考圖3、圖6A-6B及圖8A,所述蓋板104包括板體1041。所述樞轉裝置包括設置于板體1041頂部且其內開設軸孔1044的軸座1042。所述軸孔1044的內壁10442上徑向朝內形成多個凸出部1046,相鄰兩個凸出部1046之間形成限位槽1048。請繼續參考圖3-5,所述樞轉裝置進一步包括轉軸組件106。所述轉軸組件106包括軸芯1062、彈性設置在軸芯1062內部的彈性件1064及滑塊1066。所述軸芯1062包括用于插入軸座1042的軸孔1044中的軸芯主體10622及從軸芯主體10622的端部延伸的鎖固體10624。所述軸芯主體10622上開設用于將所述彈性件1064及滑塊1066容納在內的容納孔10621。參考圖3-4,所述彈性件1064包括后壁10642、與所述后壁10642相對的前壁10644、將前壁10644與后壁10642連接起來的兩個側壁10646、同時與前壁10644、后壁10642、側壁10646連接的頂壁10648及底壁10641。所述前壁10644的中央位置形成凹陷部 10643。參考圖3、5,所述滑塊1066包括卡固部10662及從卡固部10662的后端延伸的伸出部10664。所述轉軸組件106的軸芯1062、彈性件1064及滑塊1066之間的裝配關系展示于圖7所示的剖視結構圖中。如圖所示,彈性件1064和滑塊1066均設置在容納孔10621中,并且彈性件1064的后壁10642從所述容納孔10621中露出,所述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樞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其內開設軸孔的軸座,所述軸孔內壁上徑向朝內形成至少兩個凸出部,相鄰兩個凸出部之間形成限位槽;及轉軸組件,其包括軸芯及設置在軸芯上且同時彈性抵靠在所述內壁和限位槽內的彈性壓緊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俊杰,劉建祥,梁建長,
申請(專利權)人: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