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伸縮管件鎖死結構,其主要由一內管桿、一扳動單元及一外管桿所組成,所述內管桿滑設于外管桿內,且內管桿底端設有一卡掣塊,而扳動單元具有一可透過連接件選擇性作動該卡掣塊的撥桿,又卡掣塊具有對應外管桿的卡齒,而外管桿內壁形成有一道供前述內管桿卡掣塊選擇性咬合的齒槽段,由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利用撥桿作動連接件帶動內管桿底端的卡掣塊,使內管桿可選擇性鎖掣或釋放外管桿,不僅可簡化整體結構,有效減少不必要的零組件,且能進一步降低加工精度要求,降低其成本,尤其可有效定位,而能穩固的實時鎖掣,能增加適用范圍。(*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伸縮管件鎖死結構,主要應用于自行車領域。
技術介紹
目前,為了減輕重量、且能調整長度,在很多機構上主要是利用內、外徑相對的外、內管桿的對接來構成的,如伸縮管件、自行車座管等等。以自行車座管為例,是用來連接座椅和車架的機構,傳統座管主要包括一設于車架的外管、一頂端供組設座墊的內管及一迫緊件,該內管可伸縮地插設在該外管中,且利用設于外管上的迫緊件來相對束緊內管,以期能利用伸縮來調整座椅的高度,而符合不同身材的使用者。然而在實務上,受到制作精度、負載及安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束緊力有限,無法有效的鎖死外管與內管,如此當用于如自行車座管時,可能在行進間發生位移,而造成意外事故的發生。為此,業界進一步有利用氣壓及液壓來進行伸縮及定位的機構,如我國臺灣地區專利公告第M401600號《自行車的座管》新型專利案,即是一種利用液壓原理的結構,然而前述以氣壓及液壓來進行伸縮及定位的設計,則存在有結構復雜及加工精度要求高的問題,無形間增加其制造、組裝、保養與維修的難度及成本,同時氣壓與液壓在使用過程中,會有泄漏的問題,且會有受力時容易被壓縮的現象,無法滿足實際使用的需求,而有待進一步的改良。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伸縮管件鎖死結構,其能克服現有伸縮管件因結構復雜及無法有效定位所造成的困擾與不便,簡化伸縮管件鎖死之結構,減少不必要零組件,降低加工精度,可簡化制造、組裝、保養與維修的難度,降低其成本,尤其該伸縮管件鎖死結構可進行有效定位,能穩固的實時鎖掣,且不致發生泄漏的問題,也不會造成污染的現象,且能增加適用范圍。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伸縮管件鎖死結構,一種伸縮管件鎖死結構,主要包括有一內管桿、一扳動單元及一外管桿所組成;所述內管桿滑設于外管桿內,該內管桿底端內部具有一直滑槽,再者內管桿底端內部具有一連通直滑槽與外部的橫滑槽,且直滑槽內滑設有一可選擇性上下移動的掣動塊,該掣動塊對應橫滑槽的外緣具有一段釋放凹緣及一段鎖掣推緣,又橫滑槽上滑設有一受掣動塊外緣聯動的卡掣塊,該卡掣塊對應外管桿內壁一端具有系列卡齒;所述扳動單元設于內管桿頂端,該扳動單元具有一固定座,且于固定座上設有一連接件,該連接件可穿經內管桿內部、并鎖設于直滑槽內的掣動塊上;所述外管桿內壁形成有一道供內管桿卡掣塊選擇性咬合的齒槽段。所述內管桿于下段外緣形成有復數軸向延伸的嵌槽,而外管桿內壁形成有系列軸向延伸的限位滑槽,且該等嵌槽可分別嵌設一對應外管桿限位滑槽的滑動銷,使內管桿可相對外管桿軸向伸縮移動、且不致產生相對轉動。所述外管桿頂端具有一螺鎖端,且外管桿于螺鎖端內緣形成有一階級緣,又該螺鎖端利用一管帽將一卡掣環套鎖設于該階級緣內,供相對限制內管桿的滑動銷,以限制內管桿與外管桿最大相對位移行程。所述扳動單元的連接件選自撓性鋼索,而內管桿的直滑槽與掣動塊間設有一復位彈件,且內管桿底端內部并形成有一與橫滑槽連通的撥槽,該撥槽上設有一撥動彈片,使掣動塊鎖掣推緣在正常狀況下可對應橫滑槽,并讓卡掣塊在正常狀況下保持貼抵于掣動塊外緣。所述內管桿底端外緣利用復數鎖固件鎖設有一側蓋,以封閉直滑槽與橫滑槽、且限制掣動塊與卡掣塊不致任意脫出。所述固定座外緣一側具有一軸向延伸的剖槽,再者于剖槽內穿設有一樞設于固定座上的撥桿,且連接件設于該撥桿位于固定座內一端,該固定座具有一可插設于內管桿頂·端的插掣段。所述固定座頂端具有一弧形齒段,供承載自行車座墊、且可選擇性卡掣調整角度。所述外管桿底端具有一內螺紋段,且外管桿底端并螺設有一對應于外螺紋段的端塞,又端塞頂端凸伸有一凸柱部,而外管桿內于內管桿與端塞凸柱部間頂撐有一壓縮彈件,使內管桿產生相對外管桿伸出的預力。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伸縮管件鎖死結構通過撥桿作動連接件,而透過連接件帶動內管桿底端的卡掣塊相對外管桿齒槽段進行選擇性鎖掣或釋放,如此可簡化整體結構,有效減少不必要的零組件,且能進一步降低加工精度,而具有簡化制造、組裝、保養與維修難度之效,同時降低其成本,進一步可有效定位,而能穩固的實時鎖掣,且能增加適用范圍,從而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進一步并可增進其經濟效益。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伸縮管件鎖死結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伸縮管件鎖死結構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本技術伸縮管件鎖死結構在鎖掣時的側視剖面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伸縮管件鎖死結構在釋放時的側視剖面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伸縮管件鎖死結構在實際操作鎖掣或釋放時的局部動作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圖2和圖3所示,該伸縮管件鎖死結構至少包含有一內管桿10、一扳動單元20及一供內管桿10插置滑動的外管桿30所組成,而內管桿10可相對外管桿30選擇性伸縮及鎖掣定位;其中所述內管桿10于下段外緣形成有復數軸向延伸的嵌槽100,該等嵌槽100可分別嵌設一對應外管桿30內壁限位滑槽300的滑動銷11,又內管桿10底端內部具有一直滑槽12,再者內管桿10底端內部具有一橫滑槽13,該橫滑槽13兩端分別連通直滑槽12與貫穿內管桿10周緣,且內管桿10底端內部并形成有一與橫滑槽13連通的撥槽130,且前述直滑槽12內滑設有一可選擇性上下移動的掣動塊14,該掣動塊14對應橫滑槽13的外緣具有一段釋放凹緣141及一段鎖掣推緣142,且直滑槽12與掣動塊14間設有一復位彈件16,使掣動塊14鎖掣推緣142在正常狀況下可對應橫滑槽13,又前述橫滑槽13上滑設有一對應貼抵掣動塊14外緣的卡掣塊15,使卡掣塊15可受掣動塊14的釋放凹緣141與鎖掣推緣142選擇性作動,且卡掣塊15對應外管桿30內壁一端具有系列卡齒150,可供相對卡掣,再者前述撥槽130上設有一撥動彈片17,該撥動彈片17可讓卡掣塊15在正常狀況下保持貼抵于掣動塊14外緣,再者內管桿10底端外緣利用復數鎖固件19鎖設有一側蓋18,以封閉直滑槽12與橫滑槽13、且限制掣動塊14與卡掣塊15不致任意脫出;所述扳動單元20設于內管桿10頂端,該扳動單元20具有一固定座21,固定座21具有一可插設于內管桿10頂端的插掣段22,且固定座21外緣一側具有一軸向延伸的剖槽23,又固定座21頂端具有一弧形齒段24,供承載自行車座墊、且可選擇性卡掣調整角度圖中未示,再者扳動單兀20于固定座21剖槽23內利用一樞軸26樞設有一撥桿25,且該撥桿25位于固定座21內一端設有一連接件28,又連接件28是選自撓性鋼索,該連接件28可穿經前述內管桿10內部、并鎖設于其直滑槽12內的掣動塊14上,使扳動單元20的撥桿25可透過連接件28同步帶動掣動塊14于直滑槽12內上下移動(如圖4和圖5中所示);所述外管桿30內壁形成有系列軸向延伸的限位滑槽300,且外管桿30的該等限位滑槽300分別對應前述 內管桿10的滑動銷11,使內管桿10可相對外管桿30軸向伸縮移動、且不致產生相對轉動,又外管桿30內壁形成有一道對應內管桿10卡掣塊15的齒槽段31,使卡掣塊15可選擇性咬合于齒槽段31上,再者外管桿30頂端具有一螺鎖端32,且外管桿30于螺鎖端32內緣形成有一階級緣33,又該螺鎖端32利用一管帽35將一卡掣環套34鎖設于該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伸縮管件鎖死結構,主要包括有一內管桿、一扳動單元及一外管桿所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管桿滑設于外管桿內,該內管桿底端內部具有一直滑槽,再者內管桿底端內部具有一連通直滑槽與外部的橫滑槽,且直滑槽內滑設有一可選擇性上下移動的掣動塊,該掣動塊對應橫滑槽的外緣具有一段釋放凹緣及一段鎖掣推緣,又橫滑槽上滑設有一受掣動塊外緣聯動的卡掣塊,該卡掣塊對應外管桿內壁一端具有系列卡齒;所述扳動單元設于內管桿頂端,該扳動單元具有一固定座,且于固定座上設有一連接件,該連接件可穿經內管桿內部、并鎖設于直滑槽內的掣動塊上;所述外管桿內壁形成有一道供內管桿卡掣塊選擇性咬合的齒槽段。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廖學湖,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信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