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包括設置在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壁開有的檢修口外的檢修門本體,檢修門本體包括內檢修門、外檢修門、連接塊和旋轉軸;連接塊和旋轉軸設置在內檢修門和外檢修門間且厚度等于灰斗壁的厚度;旋轉軸設置在檢修門本體的左下角;檢修門本體通過旋轉軸可旋轉的設置在灰斗壁上;內檢修門和外檢修門的面積大于檢修口的面積;閉合時只需用螺栓插入第一定位孔和灰斗壁上的第二定位孔進行固定,連接塊豎直設置且緊靠檢修口的左側壁;開啟時只需將檢修門本體順時針旋轉90°時,連接塊處于凹槽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避免了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內的粉塵外泄,且長時間頻繁的使用也不會損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檢修門,特別涉及ー種設置在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上的檢修門。
技術介紹
除塵器是把粉塵從煙氣中分離出來的設備。除塵器有很多種類型,其中脈沖袋式除塵器是其中一種比較新型的除塵器。脈沖袋式除塵器包括灰斗,灰斗上設有檢修門,以便于對灰斗進行檢修。現有的脈沖袋式除塵器的灰斗檢修門有采用多個螺栓緊固件連接固定在灰斗外壁上的,其雖然結構簡單,但在使用過程中其灰斗內的粉塵易外泄,造成周圍環(huán)境污染;也有采用鉸鏈連接在灰斗外壁上,然后通過螺栓緊固件將其固定在灰斗外壁上的,此 結構的灰斗檢修門雖然啟閉快速方便,但是需要在灰斗檢修門與檢修ロ間設置密封裝置,密封裝置在長時間的頻繁使用下容易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灰斗內的粉塵不會外泄且使用壽命長的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包括設置在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壁開有的檢修口外的檢修門本體,所述檢修門本體包括內檢修門、外檢修門、連接塊和旋轉軸;所述連接塊和旋轉軸設置在內檢修門和外檢修門間且厚度等于灰斗壁的厚度;所述旋轉軸設置在檢修門本體的左下角;所述檢修門本體通過旋轉軸可旋轉的設置在灰斗壁上;所述內檢修門和外檢修門的面積大于檢修ロ的面積;所述外檢修門的右上角設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灰斗壁上開有與第一定位孔相對應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對齊后,插入螺栓,將檢修門本體固定在灰斗壁上;所述連接塊豎直設置且緊靠檢修ロ的左側壁;所述檢修ロ的下端設有凹槽;所述檢修門本體順時針旋轉90°時,所述連接塊處于凹槽內。優(yōu)選的,所述內檢修門與外檢修門大小相等。優(yōu)選的,所述內檢修門內表面的頂端設有倒角。優(yōu)選的,所述外檢修門的外表面上設有把手。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本技術的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當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需要檢修的時,只需要把螺栓卸棹,將檢修門順時針旋轉90°,使連接塊置于凹槽內,使用方便快捷;由于其內檢修門始終處于灰斗壁的內側,且內檢修門的頂端設有倒角,減少了粉塵在內檢修門上的積累,避免了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內的粉塵外泄,且長時間頻繁的使用也不會損壞。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技術方案作進ー步說明附圖I為本技術的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的立體圖;附圖2為本技術的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閉合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技術的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開啟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灰斗壁;2、檢修ロ ;3、內檢修門;4、外檢修門;5、連接塊;6、旋轉軸;7、螺栓;8、第一定位孔;9、第二定位孔;10、凹槽;11、倒角;12、把手。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ー步的詳細說明。如附圖1、2所示的本技術所述的ー種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包括設置 在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壁I開有檢修ロ 2外的檢修門本體,所述檢修門本體包括內檢修門3、外檢修門4、連接塊5和旋轉軸6 ;所述連接塊5和旋轉軸6設置在內檢修門3和外檢修門4間且厚度等于灰斗壁I的厚度;所述旋轉軸6設置在檢修門本體的左下角;所述檢修門本體通過旋轉軸6可旋轉的設置在灰斗壁I上;所述內檢修門3和外檢修門4的面積大于檢修ロ 2的面積;所述外檢修門4的右上角設有第一定位孔8 ;所述灰斗壁I上開有與第一定位孔8相對應的第二定位孔9 ;所述第一定位孔8和第二定位孔9對齊后,插入螺栓7將檢修門本體固定在灰斗壁I上;所述連接塊5豎直設置且緊靠檢修ロ 2的左側壁;所述內檢修門3與外檢修門4大小相等;所述內檢修門3內表面的頂端設有倒角11 ;所述外檢修門4的外表面上設有把手12。如附圖3所示的本技術所述的ー種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當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需要檢修的時,只需要把螺栓7卸掉,通過把手12將檢修門本體順時針旋轉90°,使連接塊5置于凹槽10內,檢修ロ 2露出,這樣就能對灰斗進行檢修,使用方便快捷。本技術所述的ー種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其內檢修門3始終處于灰斗壁I的內側表面上轉動,再加上所述內檢修門3的頂端設有倒角11,減少了粉塵在內檢修門3上的積累,此結構的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其灰斗內的粉塵不會外泄,長時間頻繁的使用也不會損壞。以上僅是本技術的具體應用范例,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技術權利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包括設置在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壁開有的檢修ロ外的檢修門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檢修門本體包括內檢修門、外檢修門、連接塊和旋轉軸;所述連接塊和旋轉軸設置在內檢修門和外檢修門間且厚度等于灰斗壁的厚度;所述旋轉軸設置在檢修門本體的左下角;所述檢修門本體通過旋轉軸可旋轉的設置在灰斗壁上;所述內檢修門和外檢修門的面積大于檢修ロ的面積;所述外檢修門的右上角設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灰斗壁上開有與第一定位孔相對應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對齊后,插入螺栓,將檢修門本體固定在灰斗壁上;所述連接塊豎直設置且緊靠檢修ロ的左側壁;所述檢修ロ的下端設有凹槽;所述檢修門本體順時針旋轉90°時,所述連接塊處于凹槽內。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檢修門與外檢修門大小相等。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檢修門內 表面的頂端設有倒角。4.根據上述任ー權利要求所述的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檢修門的外表面上設有把手。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包括設置在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壁開有的檢修口外的檢修門本體,檢修門本體包括內檢修門、外檢修門、連接塊和旋轉軸;連接塊和旋轉軸設置在內檢修門和外檢修門間且厚度等于灰斗壁的厚度;旋轉軸設置在檢修門本體的左下角;檢修門本體通過旋轉軸可旋轉的設置在灰斗壁上;內檢修門和外檢修門的面積大于檢修口的面積;閉合時只需用螺栓插入第一定位孔和灰斗壁上的第二定位孔進行固定,連接塊豎直設置且緊靠檢修口的左側壁;開啟時只需將檢修門本體順時針旋轉90°時,連接塊處于凹槽內;本技術的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避免了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內的粉塵外泄,且長時間頻繁的使用也不會損壞。文檔編號B01D46/42GK202654862SQ20122020085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8日專利技術者徐水生 申請人:蘇州市創(chuàng)星通風除塵設備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檢修門,包括設置在脈沖袋式除塵器灰斗壁開有的檢修口外的檢修門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檢修門本體包括內檢修門、外檢修門、連接塊和旋轉軸;所述連接塊和旋轉軸設置在內檢修門和外檢修門間且厚度等于灰斗壁的厚度;所述旋轉軸設置在檢修門本體的左下角;所述檢修門本體通過旋轉軸可旋轉的設置在灰斗壁上;所述內檢修門和外檢修門的面積大于檢修口的面積;所述外檢修門的右上角設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灰斗壁上開有與第一定位孔相對應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對齊后,插入螺栓,將檢修門本體固定在灰斗壁上;所述連接塊豎直設置且緊靠檢修口的左側壁;所述檢修口的下端設有凹槽;所述檢修門本體順時針旋轉90°時,所述連接塊處于凹槽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徐水生,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市創(chuàng)星通風除塵設備廠,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