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教學用掛圖裝置,其技術方案如下:包括上部并排固定的導向定滑輪組、懸掛定滑輪組、懸掛定滑輪以及下部固定的拉線纏繞裝置;導向定滑輪組包括兩個左右并排的定滑輪,懸掛定滑輪組包括兩個上下并排的定滑輪;拉線一端固定于纏繞裝置上,另一端通過拉環分為兩路,其中一路依次通過導向滑輪組上的其中一個定滑輪、懸掛滑輪組中位于上部的定滑輪以及定滑輪與底部夾板的一端連接,另一路依次通過導向滑輪組上的另一個定滑輪、懸掛滑輪組中位于下部的定滑輪與底部夾板的另一端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操作方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更加方便在大型教室里懸掛中大型的教材圖紙,省時省力并且安全可靠。(*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教學用具領域,特別涉及ー種教學用掛圖裝置。技術背景目前教學中教材配圖多為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電子版或者普通環境下的紙質印刷版,由于經費及其他原因,很多學校不具備全部使用電子版的條件,因此紙質印刷版在較長時間內還將在部分學校內廣泛使用,目前掛圖多采用膠帶或者磁性塊壓等方式,但是由于此種掛圖方式不具有升降功能,當在大型教室懸掛中大型的教材配圖時,就需要學生踩在桌子或者梯子上懸掛,其一費時費力,其ニ登高作業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問題,本技術提供ー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教學用掛圖裝置。其技術方案是包括上部并排固定的導向定滑輪組、懸掛定滑輪組、懸掛定滑輪以及下部固定的拉線纏繞裝置;導向定滑輪組包括兩個左右并排的定滑輪,懸掛定滑輪組包括兩個上下并排的定滑輪;拉線一端固定于纏繞裝置上,另一端通過拉環分為兩路,其中一路依次通過導向滑輪組上的其中ー個定滑輪、懸掛滑輪組中位于上部的定滑輪以及定滑輪與底部夾板的一端連接,另一路依次通過導向滑輪組上的另ー個定滑輪、懸掛滑輪組中位于下部的定滑輪與底部夾板的另一端連接。以上方案還包括以下改進首先給出ー種新型的纏繞裝置,其外部設有上部開ロ的保護外殼、內部設有用干纏繞拉線的エ字輪;エ字輪通過內孔與貫穿保護外殼的轉軸固定連接,轉軸與保護外殼之間為可抽拉連接;轉軸一端連接擋塊,另一端連接搖柄;連接搖柄的一端轉軸上設有凸塊,并能夠與保護外殼相應端面上的凹槽榫接配合。エ字輪與轉軸的連接方式可任意選擇,只要能エ字輪可隨轉軸的轉動而轉動,可以為固定連接,比如焊接或者過盈配合連接,也可以為可拆卸便于維護的活動連接,比如以下給出的連接方式エ字輪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與保護外殼固定連接,エ字輪內孔為方形內孔,轉軸中與內孔連接部分的截面設為與方形內孔榫接配合的方形,且轉軸的方形部分與エ字輪方形內孔滑動配合。本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操作方便,本技術更加方便在大型教室里懸掛中大型的教材圖紙,省時省力并且安全可靠。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導向定滑輪組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I中懸掛定滑輪組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I中纏繞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工作狀態);圖5是圖I中纏繞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非工作狀態);圖6是圖4中A-A剖面圖;圖7是圖4中B-B剖面圖;圖8是圖I中拉環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導向定滑輪組(1-1左定滑輪,1-2、右定滑輪);2、懸掛定滑輪組定滑輪(2-1、上定滑輪,2-2、下定滑輪);3、懸掛定滑輪;4、纏繞裝置(4-1、保護外殼,4-2、エ字輪,4-3、轉軸,4-4、搖柄,4-5、擋塊,4-6、外殼端面,4_7、凸塊,4_8、軸承,4_9方形內孔);5、夾板,6、拉線,7、拉環。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參照圖f 8,給出本技術的ー種具體實施例ー種教學用掛圖裝置,包括上部并排固定的導向定滑輪組I、懸掛定滑輪組2、懸掛定滑輪3以及下部固定的拉線纏繞裝置4,拉線纏繞裝置4上纏繞拉線6 ;導向定滑輪組I包括兩個并排的左、右定滑輪1-1、1-2,懸掛定滑輪組2包括兩個并排的上、下定滑輪2-1、2-2。纏繞裝置4的外部設有上部開ロ的保護外殼4-1 (開ロ用于使拉線能夠通過并纏繞在エ字輪上)、內部設有用于纏繞拉線的エ字輪4-2 ;エ字輪4-2兩端分別通過軸承4-8與保護外殼4-1固定連接(軸承4_8外圈、內圈可以分別采用過盈配合與保護外殼4-1及エ字輪4-2連接),エ字輪4-2內孔設計為方形內孔4-9,轉軸4-3中與內孔連接部分的截面設為與方形內孔4-9榫接配合的方形,且轉軸4-3的方形部分與エ字輪4-2方形內孔4-9滑動配合;轉軸4-3的貫穿整個保護外殼4_1,且與保護外殼4-1之間為可抽拉連接;轉軸一端連接擋塊4-5,另一端連接搖柄4-4,且連接搖柄4-4的一端轉軸4-3上設有凸塊4-7,并能夠與保護外殼4-1相應端面4_6上的凹槽榫接配合。拉線6—端固定于エ字輪4-2上,另一端通過拉環7 (下部ー個孔,上部兩個孔)分為兩路,其中一路依次通過導向滑輪組I上的左定滑輪1-1、懸掛滑輪組2中上定滑輪2-1以及懸掛定滑輪3與底部夾板5的右端連接,另一路依次通過導向滑輪組I上右定滑輪1-2、懸掛滑輪組2中下定滑輪2-2與底部夾板5的左端連接。上述裝置操作如下首先在夾板5上固定好教材配圖,然后向外拉動搖柄4-4,使凸塊4-7與外殼端面4-6上的凹槽脫離,且轉軸4-3在エ字輪4-2的內孔中滑動,當擋塊4_5抵靠在保護外殼4-1的另一端面時,停止拉動;然后搖動搖柄4-4,轉軸4-3帶動エ字輪4-2沿軸承4-8旋轉,同時將拉環7下端的拉線6逐步纏繞在エ字輪4-2上,上端的其中一路拉線6通過左定滑輪1-1、上定滑輪2-1以及懸掛定滑輪3上提夾板5的右端,另一路拉線6通過右定滑輪1-2、懸下定滑輪2-2上提夾板5的左端,從而實現教材配圖的上升。當上升到位后,向內推動搖柄4-4,使凸塊4-7與外殼端面4-6上的凹槽榫接,實現鎖定轉軸4-3。當需要下降配圖時,再次向外拉動搖柄4-4,使凸塊4-7與外殼端面4-6上的凹槽脫離,此時由于夾板以及配圖的重力作用,即可實現轉軸4-3的反向旋轉,從而實現教材配圖的下降。實施例2保持實施例I其他部分結構的基礎上,去除軸承4-8,并將轉軸4-3與エ字輪直接焊接或者過盈配合固定,操作過程同實施例1,區別僅在于拉、推搖柄4-4時,轉軸4-3及エ字輪4-2同步移動,但同樣可以實現教材配圖的升降 。權利要求1.ー種教學用掛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并排固定的導向定滑輪組(I)、懸掛定滑輪組(2)、懸掛定滑輪(3)以及下部固定的拉線纏繞裝置(4);所述的導向定滑輪組(I)包括兩個左右并排的定滑輪(1-1、1_2),所述的懸掛定滑輪組(2)包括兩個上下并排的定滑輪(2-1、2-2);所述的拉線(6)—端固定于纏繞裝置(4)上,另一端通過拉環(7)分為兩路,其中一路依次通過導向滑輪組(I)上的其中ー個定滑輪(1-1)、懸掛滑輪組(2)中位于上部的定滑輪(2-1)以及懸掛定滑輪(3)與底部夾板(5)的一端連接,另一路依次通過導向滑輪組(I)上的另ー個定滑輪(1-2)、懸掛滑輪組(2)中位于下部的定滑輪(2-2)與底部夾板(5)的另一端連接。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教學用掛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纏繞裝置(4)的外部設有上部開ロ的保護外殼(4-1)、內部設有用于纏繞拉線的エ字輪(4-2);所述的エ字輪(4-2)通過內孔與貫穿保護外殼(4-1)的轉軸(4-3)連接,所述轉軸(4-3)與保護外殼(4-1)之間為可抽拉連接;所述轉軸一端連接擋塊(4-5),另一端連接搖柄(4-4);所述的連接搖柄(4-4)的一端轉軸(4-3)上設有凸塊(4-7),并能夠與保護外殼(4-1)相應端面(4-6)上的凹槽榫接配合。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教學用掛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エ字輪(4-2)與轉軸(4-3)連接方式為焊接或者過盈配合連接。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教學用掛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エ字輪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4-8 )與保護外殼(4-1)固定連接,エ字輪(4-2 )內孔為方形內孔(4-9 ),所述轉軸(4-3 )中與內孔連接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教學用掛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并排固定的導向定滑輪組(1)、懸掛定滑輪組(2)、懸掛定滑輪(3)以及下部固定的拉線纏繞裝置(4);所述的導向定滑輪組(1)包括兩個左右并排的定滑輪(1?1、1?2),所述的懸掛定滑輪組(2)包括兩個上下并排的定滑輪(2?1、2?2);所述的拉線(6)一端固定于纏繞裝置(4)上,另一端通過拉環(7)分為兩路,其中一路依次通過導向滑輪組(1)上的其中一個定滑輪(1?1)、懸掛滑輪組(2)中位于上部的定滑輪(2?1)以及懸掛定滑輪(3)與底部夾板(5)的一端連接,另一路依次通過導向滑輪組(1)上的另一個定滑輪(1?2)、懸掛滑輪組(2)中位于下部的定滑輪(2?2)與底部夾板(5)的另一端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秀娟,張菊紅,徐云鵬,
申請(專利權)人:宋秀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