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借助凹版印刷法將膠粘劑(2)涂覆在基底物(3)上的方法,其中,膠粘劑(2)在采用兩個旋轉的輥子的情況下只在預定的區域內涂覆到所述基底物(3)上,所述兩個旋轉的輥子中的一個構造為印版滾筒(5)、而另一個構造為頂壓輥(6),其中,所述印版滾筒(5)與所述頂壓輥(6)依所述基底物(3)的運輸方向一起旋轉,其中,借助至少一個設于所述印版滾筒(5)的表面上的凹坑(8)來涂覆膠粘劑(2),所述凹坑在針對于所述印版滾筒(5)的轉動方向而言靠前的區段(16)中比在靠后的區段(17)中有更大的深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借助凹版印刷法將膠粘劑涂覆在基底物上的方法,其中,膠粘劑在采用兩個旋轉的輥子的情況下只在預定的區域內涂覆到基底物上,所述兩個旋轉的輥子中的一個構造為印版滾筒、而另一個構造為頂壓輥,其中,印版滾筒與頂壓輥依基底物的運輸方向一起旋轉。此外,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借助凹版印刷法將膠粘劑涂覆到基底物上的裝置,其中,該裝置具有印版滾筒和頂壓輥,印版滾筒和頂壓輥構造為依基底物的運輸方向被一起旋轉驅動的輥子。
技術介紹
由W02007/085708已知開頭所述類型的方法或者裝置。已知的解決方案具有一印版滾筒,在該印版滾筒中設置有細長形的或點狀的用于容納膠粘劑的凹坑。也可從WO2008/027816中獲知類似的解決方案。DE 2535897 Al涉及到用于制造膠粘標簽的方法和裝置,在該方法和裝置中,借助雕刻輥(網紋輥)進行往標簽背面的膠粘劑涂覆。EP 0149135 BI描述了一種具有近似截球狀的粘附點的可再揭下的粘附性表面結構。制造這種表面結構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凹版印刷法或絲網印刷法。由DE 197 24 648已知一種方法,在該方法中,借助絲網印刷法、苯胺印刷法或凹版印刷法將粘附劑呈網目狀地施加到基底物上,如紙幅或用硅酮涂層的紙幅等等。但是已知的方法具有以下的缺點通過這些方法不能實現將膠粘劑僅僅并且正好精確地涂覆在預先給定的區域中,因為在涂覆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膠粘劑在基底物上的不期望的分布。這一點尤其對于印花的薄膜是不利的,因為此時具有精確且準確的膠粘劑分界的區域和印花的區域經常是所期望的。此外,在基底物加工過程中,基底物的膠粘劑敷設面與加工設備的導軌或類似構件之間的接觸可能是必需的。不精確或整面涂覆的膠粘劑可能在此會導致粘結,并使得設備故障停轉。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能夠實現在局部的和準確規定的區域內往基底物上進行膠粘劑涂覆。該目的利用開頭所述類型的方法根據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方式實現膠粘劑借助至少一個設于印版滾筒的表面上的凹坑來涂覆,所述凹坑在針對于印版滾筒的轉動方向而言靠前的區段中比在靠后的區段中有更大的深度。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有利貢獻就是,能夠往基底物上精確涂覆膠粘劑,其中,印版滾筒的表面按照應涂覆膠粘劑的區域的幾何結構來構造設計。由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膠粘劑涂覆用凹版印刷法以同步原則來進行,所以也實現了膠粘劑邊緣相對無膠粘劑的區域的非常分明和精密的劃界。而且,借助本專利技術還能夠實現一種在帶膠粘劑和不帶膠粘劑的區域之間具有非常分明且干凈的邊棱的均勻的膠粘劑涂覆。開頭所述的目的還通過一種用于制造具有至少一個印刷圖和配有膠粘劑的帶狀塑料薄膜的方法根據本專利技術以下述方式實現將膠粘劑按照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方法進行涂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有利的變型方案,采用自粘性的膠粘劑作為所述膠粘劑。這種實施方式尤其在下述應用場合中有利,即,應當將薄膜在較晚的時刻才粘到一物體上。通過以下方式使膠粘劑和印刷圖的準確校準定位變得容易印刷圖在涂覆膠粘劑之前就被施加到薄膜上。為了檢驗膠粘劑涂覆的準確校準定位,可以光學方式檢測在基底物上所涂覆的膠粘劑的至少一個位置。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有利的變型方案,采用透明的薄膜作為所述薄膜。當膠粘劑與印刷圖被施加在薄膜的同一面上時,本專利技術的這種實施方式則尤其是有利的。這樣,印刷圖在粘貼的狀態下通過透明的薄膜可見,并且也被保護不受污染。為了防止薄膜在卷起時被粘連成塊,可在薄膜的與膠粘劑對置的那一面上涂覆至少一層抗粘附層,特別是硅酮層。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優選變型方案規定利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方法來制造用于香煙包裝件的條標(Banderole,稅簽)。本專利技術的這種實施方式具有以下優點可由此解決制造用于香煙包裝件的條標時附帶的很多困難,特別是將膠粘劑相對條標的印刷圖樣準確定向(定位)地涂覆。上面所述的目的也通過開頭提到類型的裝置來解決,其中,根據本專利技術,印版滾筒在其用于將膠粘劑涂覆到基底物上的表面上具有至少一個凹坑,所述凹坑在針對于印版滾筒的轉動方向而言靠前的區段中比在靠后的區段中有更大的深度。此外,所述裝置還可具有至少一個光學測量器,用于檢測在基底物上所涂覆的膠粘劑的至少一個位置。附圖說明在下文中借助一些非限制性實施例來進一步解釋本專利技術的所有其它優點,這些實施例在附圖中示出。在這些附圖中示意性表示圖1: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裝置;圖2 :圖I中的裝置的印版滾筒的俯視圖;圖3 :用圖I中的裝置制造的薄膜的俯視圖;和圖4 :圖2中的印版滾筒的透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作為引言應該確定的是在不同描述的實施方式中,相同的部件/部分配有相同的附圖標記或者相同的構件名稱,在整個說明書中所包含的公開內容根據意義可以轉至配有相同附圖標記或者相同構件名稱的這些相同的部件/部分。還有,在說明書中所選擇的方位說法,例如上、下、側向等等是針對于直接描述的以及圖示的附圖而言的,當方位變化時可以按照實際意義轉至新的方位。根據圖1,本專利技術的用于將膠粘劑2涂覆到基底物3上的裝置I具有一凹版印刷裝置4。凹版印刷裝置4包括一印版滾筒5和一頂壓棍6。 基底物3具有面狀的、帶狀的結構,并且優選為塑料薄膜,該塑料薄膜可以是無色透明的,但是也可散布有有色顏料。但是基底物3也可以由任意其它材料構成。印版滾筒5和頂壓輥6根據本專利技術構造為依基底物3的運輸方向被一起旋轉驅動的輥子。基底物3的運輸方向在圖I中用箭頭給出,并且在示圖中為從左向右。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方法中,此時借助印版滾筒5與頂壓輥6來涂覆膠粘劑2。為了容納膠粘劑2,印版滾筒5例如可浸入具有膠粘劑2的容器中。在印版滾筒5的表面中設有凹坑,“小器皿(NSpfchen)”,這些凹坑是為了容納膠粘劑2而設置的。不應容納膠粘劑2的區段相對于小器皿是在一個恒定的較高的水平上。多余的膠粘劑2例如可用刮板7從印版滾筒5的表面刮去,從而使膠粘劑2只處于小器皿中。在圖2中示出印版滾筒5的一個表面區段。印版滾筒5的表面按照膠粘劑2在基底物3上的涂覆面的所期望的形狀和位置來構造設計。在本示圖中,凹坑或者說“小器皿”用附圖標記8來表示。不容納膠粘劑2的表面區段9優選處于同樣的水平上并且相對于小器皿8有所升高。小器皿8以彼此之間一定的間距a設置在印版滾筒5的表面上。但是在此處要提到小器皿8可以以任意期望的布局設置在印版滾筒5的表面上。通過由頂壓輥6所施加的壓緊力完成了膠粘劑2從印版滾筒5到基底物3上的轉移。頂壓輥6與印版滾筒5根據本專利技術以同步原則運行。按照這個原則,頂壓輥6與印版滾筒5依基底物3的運輸方向旋轉。頂壓輥6與印版滾筒5的相對運動在此就相應于兩個彼此嚙合的齒輪的運動。通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設置,可以將印版滾筒5的表面的圖案準確地傳遞到基底物3上。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裝置I也可用來制造圖3中所示的塑料薄膜14,該塑料薄膜具有印刷圖15,并且配有膠粘劑2。塑料薄膜14例如可以是單向拉伸聚丙烯薄膜(Μ0ΡΡ薄膜)、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Β0ΡΡ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ET薄膜)、聚氯乙烯薄膜(PVC薄膜)、定向聚苯乙烯薄膜(0PS薄膜)、聚乙烯薄膜(PE薄膜)、聚乳酸薄膜(PLA薄膜)。也可采用共擠的、層壓的或其它改良加工的薄膜。該薄膜材料既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散布有有色顏料。塑料薄膜14的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具有特殊的結構,以實現例如觸覺效果。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D·胡爾曼,D·施塔克,D·耶斯克,
申請(專利權)人:坦恩帕皮爾有限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