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輸電線纜除冰雪裝置,集雪斗為頂部開口、其前、后側立板為倒置等腰梯形的六面體形,斗軸固定在集雪斗的前、后側立板上,斗軸位于前、后側立板且位于中線的中點以下位置;“H”字形的斗軸伸出集雪斗的前、后側立板的兩外端可轉動地安裝在斗臂的兩個下臂上,斗臂的兩個上臂上分別設置有掛環;集雪斗的前、后側立板上均設置有用于集雪斗翻轉時撞擊輸電線纜的回位配重。它能使集雪斗在冰雪重力作用下沿斗軸發生偏轉,從而對輸電線纜產生機械振打作用,具有結構簡單實用,自動去除線纜上積雪,減少線纜覆冰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用作除去輸電線路積雪覆冰的裝置,特別是輸電線路用機械式除冰雪>J-U ρ α裝直。
技術介紹
當前,輸電導線主要采用架空方式設置于桿、塔之上,部分位于溫差變化較大的山區,冬季極易使導線積雪履冰,造成導線舞動,損壞金具、導線斷裂、桿(塔)變形,甚至桿塔傾倒造成事故的發生,嚴重影響輸電系統的安全運行。在發、輸、配、用戶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為減少經濟損失,提高供電可靠性,就需要一種能使積雪履冰自動脫落的方 法與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輸電線纜除冰雪裝置,旨在通過集雪斗的翻轉機械振動而除去導線上積雪,從而降低導線覆冰形成。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輸電線纜除冰雪裝置,集雪斗由前側立板、后側立板、左側板、右側板和底板圍合構成,其中,前、后側立板為相同的倒置等腰梯形,左、右側板為相同的矩形,底板為矩形;斗軸固定在集雪斗的前、后側立板上,斗軸位于前、后側立板的倒置等腰梯形的中線上且位于中線的中點以下位置;斗臂形狀為“H”字形,斗軸伸出集雪斗的前、后側立板的兩外端可轉動地安裝在斗臂的兩個下臂上,斗臂的兩個上臂上分別設置有掛環掛軸固定在上臂上,用作套在輸電線纜上的掛環經螺栓固定在掛軸上;集雪斗的前、后側立板上均設置有用于集雪斗翻轉時撞擊輸電線纜的回位配重,回位配重位于該前、后側立板的倒置等腰梯形的中線的下端。所述掛環與輸電線纜的接觸部位上設置有開口型膠套。所述斗軸的兩外端經軸承可轉動地安裝在斗臂上。所述掛環的形狀為“ π ”字形;掛環經兩個螺栓固定在掛軸上。所述集雪斗的底板上開有滲水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I、結構簡單實用,制作簡便,安裝方便,使用成本低。2、用于輸電線纜或架空地線的單導線除雪防冰。下雪天,集雪斗內盛裝一定量的雪后,由于斗軸位于中線下部,集雪斗內斗軸兩邊雪的重量稍有差異,集雪斗則會沿斗軸發生翻轉,與此同時,一邊的回位配重就會碰擊斗臂,從而對掛環上的輸電線纜起機械振打作用,抖落線纜上的積雪,降低和減少導線覆冰的可能。附圖說明圖I、圖2分別是本裝置的主視圖和左視圖。圖3是圖2所示斗軸的主視圖。圖4、圖5、圖6分別是圖I所示集雪斗的主視圖、左視圖和俯視圖。圖7、圖8分別是圖I所示斗臂的主視圖和左視圖。圖9、圖10分別是圖I所示掛環的主視圖和左視圖。圖11是圖I所示掛軸的左視圖。圖12、圖13分別是圖I所示膠套的主視圖和左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圖2示出,一種輸電線纜除冰雪裝置,集雪斗6由前側立板、后側立板、左側板、右側板和底板圍合構成,其中,前、后側立板為相同的倒置等腰梯形,左、右側板為相同的矩形,底板為矩形;斗軸7固定在集雪斗的前、后側立板上,斗軸7位于前、后側立板的倒置等腰梯形的中線上且位于中線的中點以下位置;斗臂5形狀為“H”字形,斗軸7伸出集雪斗6的前、后側立板的兩外端可轉動地安裝在斗臂5的兩個下臂上,斗臂5的兩個上臂上分別設置有掛環I :掛軸4固定在上臂上,用作套在輸電線纜上的掛環I經螺栓3固定在掛軸4上;集雪斗6的前、后側立板上均設置有用于集雪斗翻轉時撞擊輸電線纜的回位配重6c,回位配重位于該前、后側立板的倒置等腰梯形的中線的下端。斗軸在圖I中位置接近底板,以便于翻轉。集雪斗6的底板上開有滲水孔6b。斗軸7的兩外端經軸承可轉動地安裝在斗臂5上。掛環I的形狀為“ π ”字形;掛環經兩個螺栓3固定在掛軸4上參見圖10,在線纜上的掛接更牢靠,且其開口型結構便于安裝在線纜上。掛環I與輸電線纜的接觸部位上設置有開口型膠套2。兩個回位配重的質量相同、大小相同。本專利技術也可采用以下結構集雪斗與斗軸轉動配合,斗軸固定在斗臂上。結構與功能 集雪斗由不易腐蝕的金屬材料制成,呈一開口較大能收集雪或冰的盒子,其作用在于,在導線張力范圍內的某一數值時,集冰斗突然卸去斗內負重,使導線收縮,并發生震動,從而除去導線上的積雪或冰凌。集雪斗上設有斗軸孔6a、回位配重6c和滲水孔6b (圖4)。斗軸孔是為了使集冰斗能通過斗軸與斗臂可靠聯結,并能使集雪斗在冰雪重力作用下沿斗軸軸心發生偏轉;回位配重是為了使集雪斗在發生偏轉時,與斗臂發生碰撞,并對線纜產生機械振打作用,同時使集雪斗內的冰雪完全倒出,隨后,因回位配重的重量較大,使集冰斗回位;滲水孔是起排出集雪斗內積水的作用。斗臂由具有一定強度能承受一定沖擊力的金屬材制成,呈“H”型,一端通過斗軸與集雪斗相聯結,另一端通過掛軸與掛環聯結。斗軸由具有一定強度的金屬材制成,將集雪斗與斗臂聯結起來。掛軸由具有一定強度的金屬材制成,將斗臂與掛環聯結起來。掛環由具有一定強度的金屬材制成,安裝于導線上,一端與導線固定,另一端通過掛軸將斗臂懸掛起來。膠套由橡膠材料制成,具有一定韌性,安裝于導線與掛環之間,有增大摩擦力的作用。螺栓(兩個)由金屬材料制成,具有一定機械強度,確保除冰斗能緊緊固定在導線上。應用范圍輸配電網絡中或架空地線中導線除雪防冰。使用方法 I、在輸配電線路經過冰雪較多的地區,根據需要,選定適合的集雪斗。 2、在架空導線或架空地線的弧垂最低點安裝本裝置。3、安裝順序可根據現場情況,可先組裝完成后,再固定在導線或地線上,也可,先從膠套再到掛環再到……一個一個地安裝。權利要求1.一種輸電線纜除冰雪裝置,其特征是,集雪斗(6)由前側立板、后側立板、左側板、右側板和底板圍合構成,其中,前、后側立板為相同的倒置等腰梯形,左、右側板為相同的矩形,底板為矩形;斗軸(7)固定在集雪斗的前、后側立板上,斗軸(7)位于前、后側立板的倒置等腰梯形的中線上且位于中線的中點以下位置;斗臂(5)形狀為“H”字形,斗軸(7)伸出集雪斗(6)的前、后側立板的兩外端可轉動地安裝在斗臂(5)的兩個下臂上,斗臂(5)的兩個上臂上分別設置有掛環(I):掛軸(4)固定在上臂上,用作套在輸電線纜上的掛環(I)經螺栓(3)固定在掛軸(4)上;集雪斗(6)的前、后側立板上均設置有用于集雪斗翻轉時撞擊輸電線纜的回位配重(6c),回位配重位于該前、后側立板的倒置等腰梯形的中線的下端。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輸電線纜除冰雪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掛環(I)與輸電線纜的接觸部位上設置有開口型膠套(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輸電線纜除冰雪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斗軸(7)的兩外端經軸承可轉動地安裝在斗臂(5)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輸電線纜除冰雪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掛環(I)的形狀為“ ”字形;掛環經兩個螺栓(3)固定在掛軸(4)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輸電線纜除冰雪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集雪斗(6)的底板上開有滲水孔(6b)。全文摘要一種輸電線纜除冰雪裝置,集雪斗為頂部開口、其前、后側立板為倒置等腰梯形的六面體形,斗軸固定在集雪斗的前、后側立板上,斗軸位于前、后側立板且位于中線的中點以下位置;“H”字形的斗軸伸出集雪斗的前、后側立板的兩外端可轉動地安裝在斗臂的兩個下臂上,斗臂的兩個上臂上分別設置有掛環;集雪斗的前、后側立板上均設置有用于集雪斗翻轉時撞擊輸電線纜的回位配重。它能使集雪斗在冰雪重力作用下沿斗軸發生偏轉,從而對輸電線纜產生機械振打作用,具有結構簡單實用,自動去除線纜上積雪,減少線纜覆冰的特點。文檔編號H02G7/16GK102868131SQ201210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輸電線纜除冰雪裝置,其特征是,集雪斗(6)由前側立板、后側立板、左側板、右側板和底板圍合構成,其中,前、后側立板為相同的倒置等腰梯形,左、右側板為相同的矩形,底板為矩形;斗軸(7)固定在集雪斗的前、后側立板上,斗軸(7)位于前、后側立板的倒置等腰梯形的中線上且位于中線的中點以下位置;斗臂(5)形狀為“H”字形,斗軸(7)伸出集雪斗(6)的前、后側立板的兩外端可轉動地安裝在斗臂(5)的兩個下臂上,斗臂(5)的兩個上臂上分別設置有掛環(1):掛軸(4)固定在上臂上,用作套在輸電線纜上的掛環(1)經螺栓(3)固定在掛軸(4)上;集雪斗(6)的前、后側立板上均設置有用于集雪斗翻轉時撞擊輸電線纜的回位配重(6c),回位配重位于該前、后側立板的倒置等腰梯形的中線的下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付楊超,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省電力公司西昌電業局,國家電網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