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適用于照明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照明裝置,所述照明裝置包括光源以及為所述光源供電的驅動電源,所述光源固設于光源條形散熱器,所述光源散熱器所有表面完全暴露于外界空氣。相對于傳統照明裝置,本照明裝置不再設置外部泡殼,而將光源固設于所有表面完全暴露于外界空氣的光源散熱器,如此增加與外界空氣的接觸面積,這樣所述光源散熱器產生的熱量易于釋放至周圍的空氣,散熱效果佳。因而,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可應用于各種需要獨立電源裝置的光源產品或燈具產品上,如鹵素燈、放電燈、熒光燈、車燈、高壓鈉燈、固態半導體照明燈(LED/OLED)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照明
,尤其涉及一種照明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市售各種照明裝置均包括泡殼,泡殼主要使發光光源遠離灰塵、雜物污染,延長產品壽命。此外,通過各種類型的泡殼及其表面處理來達到不同的發光效果及色彩。然而,現有泡殼將發光光源產生的熱量及從驅動電源轉移過來的熱量聚積在一起(即聚積在泡殼內部),未能及時釋放出去,因散熱結構及泡殼散熱性能限制,使得整個照明裝置散熱效果差,影響廣品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照明裝置,旨在解決現有照明裝置散熱效果差的問題。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照明裝置,包括光源以及為所述光源供電的驅動電源,所述光源固設于光源條形散熱器,所述光源散熱器所有表面完全暴露于外界空氣。相對于傳統照明裝置,本照明裝置不再設置外部泡殼,而將光源固設于所有表面完全暴露于外界空氣的光源散熱器,如此增加與外界空氣的接觸面積,這樣所述光源散熱器產生的熱量易于釋放至周圍的空氣,散熱效果佳。因而,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可應用于各種需要獨立電源裝置的光源產品或燈具產品上,如鹵素燈、放電燈、熒光燈、車燈、高壓鈉燈、固態半導體照明燈(LED/0LED )等。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照明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照明裝置的剖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照明裝置的分解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相對于傳統照明裝置,本照明裝置不再設置外部泡殼,而將光源固設于所有表面完全暴露于外界空氣的光源散熱器,如此增加與外界空氣的接觸面積,這樣所述光源散熱器產生的熱量易于釋放至周圍的空氣,散熱效果佳。因而,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可應用于各種需要獨立電源裝置的光源產品或燈具產品上,如鹵素燈、放電燈、熒光燈、車燈、高壓鈉燈、固態半導體照明燈(LED/0LED )等。下面以LED球泡燈為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實現進行詳細描述。如圖f 3所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照明裝置包括光源I以及為所述光源I供電的驅動電源2,所述光源I固設于光源散熱器4,所述光源散熱器4所有表面完全暴露于外界空氣。相對于傳統照明裝置,本照明裝置不再設置外部泡殼,而將所述光源I固設于所有表面完全暴露于外界空氣的光源散熱器4,如此增加與外界空氣的接觸面積,這樣所述光源散熱器4產生的熱量易于釋放至周圍的空氣,散熱效果佳。另外,光源I及驅動電源2與外界空氣的間距小,散熱路徑短。具體地,所述光源散熱器4包括散熱上蓋42、散熱底座6以及多根連接所述散熱上蓋42與散熱底座6的散熱條41,所述光源I位于散熱上蓋42與散熱底座6之間。這樣使所述散熱上蓋42、散熱底座6以及散熱條41形成一個完整的散熱體,并于所述散熱上蓋42、散熱底座6與散熱條41間形成通暢的散熱通道。其中,所述散熱上蓋42、散熱底座6以及散熱條41所有表面均完全暴露于外界空氣,以增大散熱面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散熱底座6設用以支撐光源I的支撐柱63,所述光源I產生的熱量經由支撐柱63傳遞至散熱底座6及散熱條41,其中所述散熱底座6與電源散熱器21熱隔離。如此設計使所述光源I與驅動電源2的散熱分隔開,兩者散熱相對獨立,不再相互影響,散熱效果更佳,從而保證光源I與驅動電源2的使用壽命,利于延長整個照明裝置的使用壽命。作為優選,于所述電源散熱器21頂部設多個與散熱底座6相固接的隔熱卡扣22,相鄰隔熱卡扣22間形成供空氣流通過的間隙23。這樣空氣流迅速將傳遞至電源散熱器21和散熱底座6的熱量帶走,散熱非常及時。通常,所述散熱上蓋42通過導熱柱13與光源I相接,所述光源I產生的熱量經由導熱柱13傳遞至散熱上蓋42及散熱條41。這樣將形成上下左右即全方位的散熱結構,由此進一步提升光源I的散熱性能。應當理解,雖然本照明裝置存在散熱條41,但是光源I發出的光經過散熱條41時發生衍射,若從遠處察看,則看不到實際存在的散熱條41,視覺上為隱形泡殼。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光源I系由防護殼3所籠罩的固態光源,如LED或OLED光源。其中,所述支撐柱63和導熱柱13穿過防護殼3,與所述基板11垂直相接,這樣所述支撐柱63與基板11的接觸面積大,利于熱傳導。此處使多個LED14均布于所述基板11上、下表面,所述散熱條41表面為反光表面,如此使LED球泡燈出光均勻。另外,所述散熱底座6設有朝向光源的第一反光面61,所述散熱上蓋42設有與第一反光面61相對的第二反光面62,其中所述第一反光面61呈上凸弧形狀。LED14發出的光先經保護罩3 —次光學處理,后經第一反光面61、第二反光面62及散熱條41 二次光學處理,將實現360°全方位照明。為提升裝配效率,使連接所述驅動電源2與光源I的導線7依次穿過防護殼3、散熱底座6及絕緣片8,所述絕緣片8使驅動電源與外界導體電隔離。所述電源散熱器21具有一供驅動電源2及絕緣片8依次放入的腔體9。此外,所述電源散熱器21與燈頭10旋接。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根據實際需求,設置了用以保護光源I的防護殼3,并采用與現有燈具泡殼相同的材質和/或結構。如此在保護光源I的同時,又保留現有泡殼在發光效果及色彩的作用。因散熱條41外輪廓尺寸大于防護殼3的尺寸,使防護殼3免遭破壞,并可制作出與現有球泡燈相同輪廓的LED球泡燈。當然,還可根據根據光源類型,取消防護殼3。另外,所述散熱條41表面的橫截面可為方形、扇形等。 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照明裝置,包括光源以及為所述光源供電的驅動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固設于光源散熱器,所述光源散熱器所有表面完全暴露于外界空氣。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散熱器包括散熱上蓋、散熱底座以及多根連接所述散熱上蓋與散熱底座的散熱條,所述光源位于散熱上蓋與散熱底座之間。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底座設有用以支撐光源的支撐柱,所述光源產生的熱量經由支撐柱傳遞至散熱底座及散熱條,其中所述散熱底座與電源散熱器熱隔離。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散熱器頂部設有多個與散熱底座相固接的隔熱卡扣,相鄰隔熱卡扣間形成供空氣流通過的間隙。5.如權利要求2、3或4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上蓋通過導熱柱與光源相接,所述光源產生的熱量經由導熱柱傳遞至散熱上蓋及散熱條。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底座設有朝向光源的第一反光面,所述散熱上蓋設有與第一反光面相對的第二反光面,其中所述第一反光面呈上凸弧形狀。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條表面為反光表面,橫截面為方形或扇形。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系由防護殼所籠罩的固態光源,上、下表面均布有多個固態光源的基板與支撐柱和導熱柱垂直相接。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連接所述驅動電源與光源的導線依次穿過防護殼、散熱底座及絕緣片,所述絕緣片使驅動電源與外界電隔離。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照明裝置,包括光源以及為所述光源供電的驅動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固設于光源散熱器,所述光源散熱器所有表面完全暴露于外界空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薛信燊,全宗豐,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眾明半導體照明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