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自鎖旋轉定位裝置,所述裝置包括:手柄、支架、解鎖鍵、釋放部、制動部、彈簧和主體,支架固定于手柄的圓盤內;解鎖鍵的撥動凸起位于支架的外周面外,并從手柄開口處露出,解鎖鍵上端固定于釋放部上;釋放部的斜齒位于支架的斜齒槽內;制動部位于釋放部上,制動部的制動齒位于支架的制動齒槽內;制動部以在豎直方向上可運動,延外周方向相對固定地方式固定于主體內;彈簧位于主體和制動部之間;主體下端以延外周可轉動的方式扣合于手柄的圓盤上端。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自鎖旋轉定位裝置僅進行單向旋轉定位,操作復雜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自鎖定位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鎖旋轉定位裝置。
技術介紹
自鎖旋轉定位裝置為廣泛使用的機械定位裝置。其中,自鎖旋轉定位裝置包括旋轉部件、鎖定部件、和解鎖部件。在解鎖部件解鎖時,旋轉部件可以旋轉,并且在新的位置上被重新鎖定。現有技術中,實現自鎖旋轉定位裝置一般為單向旋轉方式,而且機械結構體積較大,操作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自鎖旋轉定位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自鎖旋轉定位裝置僅進行單向旋轉定位,操作復雜的問題。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鎖旋轉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手柄、支架、解鎖鍵、釋放部、制動部、彈簧和主體,所述支架、釋放部和制動部外周為圓弧形;支架固定于手柄的圓盤內;解鎖鍵的撥動凸起位于支架的外周面外,并從手柄開口處露出,解鎖鍵上端固定于釋放部上;釋放部的斜齒位于支架的斜齒槽內,或者支架的斜齒位于釋放部的斜齒槽內;制動部位于釋放部上;制動部的制動齒位于支架的制動齒槽內,或者支架的制動齒位于制動部的制動齒槽內;制動部以在豎直方向上可運動,延外周方向相對固定地方式固定于主體內;彈簧位于主體和制動部之間,處于壓縮狀態;主體下端以延外周可轉動的方式扣合于手柄的圓盤上端;斜齒槽的深度大于制動齒槽的深度;開口延外周方向的大小滿足撥動凸起被撥到開口邊緣時,斜齒沒有脫離斜齒槽,制動齒脫離制動齒槽。其中,制動部具有多個制動齒,多個制動齒組成一組制動齒,支架具有對應于該組制動齒的多組制動齒槽,制動部的多個制動齒分別對應地位于支架的一組制動齒槽內;或者,支架具有多個制動齒,多個制動齒組成一組制動齒;制動部具有對應于該組制動齒的多組制動齒槽;支架的多個制動齒分別對應地位于制動部的一組制動齒槽內。其中,釋放部具有多個斜齒;支架具有與斜齒數量相同的對應于斜齒的多個斜齒槽;斜齒位于對應的斜齒槽內;或者,支架具有多個斜齒;釋放部具有與斜齒數量相同的對應于斜齒的多個斜齒槽;斜齒位于對應的斜齒槽內。其中,斜齒的斜度為20°至70°之間的任一角度。其中,所述制動齒為直齒,所述制動齒槽為直齒槽。其中,釋放部具有卡槽, 解鎖鍵上端卡于卡槽內;卡槽處不具有斜齒或斜齒槽。其中,支架具有滑軌,解鎖鍵的撥動凸起位于滑軌外,滑軌處不具有斜齒或斜齒槽,卡槽位置與滑軌位置對應。其中,滑軌延外周方向的弧線角度等于或大于開口延外周方向的弧線角度。其中,主體的豎直插骨嵌于制動部的豎直插骨槽內,或者,制動部的豎直插骨嵌于主體的豎直插骨槽內。其中,所述制動齒為3個,制動齒間間隔角度為120°,所述制動齒槽為兩組,共6個,制動齒槽間間隔角度為60°。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支架固定于手柄的圓盤內,解鎖鍵的撥動凸起位于支架的外周面外,并從手柄開口處露出,解鎖鍵上端固定于釋放部上,將釋放部和支架的斜齒和斜齒槽相互配合用于解鎖,將位于釋放部上的制動部和支架的制動齒和制動齒槽配合用于鎖定,制動齒與制動齒槽的多種組合方式限定多個定位位置,制動部以在豎直方向上可運動,延外周方向相對固定地方式固定于主體內,彈簧位于主體和制動部之間,主體下端以延外周可轉動的方式扣合于手柄的圓盤上端,斜齒槽的深度大于制動齒槽的深度,開口延外周方向的大小滿足撥動凸起被撥到開口邊緣時,斜齒沒有脫離斜齒槽,制動齒脫離制動齒槽;本專利技術能夠在順時針和逆時針雙向方向上進行旋轉,并且該裝置的結構簡單,便于操作。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自鎖旋轉定位裝置的分解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自鎖旋轉定位裝置在組合狀態下的結構圖。圖3A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制動部的立體圖,圖3B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制動部的仰視圖,3C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制動部的俯視圖。圖4A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支架的立體圖,圖4B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支架的俯視圖。圖5A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釋放部的立體圖,圖5B為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釋放部的俯視圖,圖5C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釋放部的截面圖。圖6A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主體的立體圖,圖6B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主體的俯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參見圖1,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實施例中自鎖旋轉定位裝置的分解圖。自鎖旋轉定位裝置包括手柄100、支架200、解鎖鍵300、釋放部400、制動部500、彈簧600和主體700。支架200、釋放部400和制動部500外周為圓弧形。支架200固定于手柄100的圓盤110內。解鎖鍵300的撥動凸起310位于支架 200的外周面外,并從手柄100開口 130處露出,解鎖鍵300上端固定于釋放部400上。在本實施例中,釋放部400的斜齒410位于支架200的斜齒槽210內。也可以為支架的斜齒位于釋放部的斜齒槽內。制動部500位于釋放部400上,本實施例中制動部500的制動齒510位于支架200的制動齒槽220內。也可以為支架的制動齒位于制動部的制動齒槽內。制動齒與制動齒槽的多種組合方式限定多個定位位置。制動部500以在豎直方向上可運動,延外周方向相對固定地方式固定于主體700內。本專利技術對于制動部500固定于主體700內的方式除要求在豎直方向上可運動,延外周方向相對固定外沒有特別限制,現有技術中任何可滿足該要求的固定方式都可以采用。彈簧600位于主體700和制動部500之間,處于壓縮狀態。主體700下端以延外周可轉動的方式扣合于手柄100的圓盤110上端。現有技術中有多種方式可以實現主體700下端以延外周可轉動的方式扣合于手柄100的圓盤110上端。例如,在圓盤Iio上端設置滑動軌道,在主體700下端設置滑軌槽,滑動軌道嵌于滑軌槽內,便可實現主體700下端以延外周可轉動的方式扣合于手柄100的圓盤110上端。其中,對于尺寸上的要求為斜齒槽210的深度大于制動齒槽220的深度;開口130延外周方向的大小滿足撥動凸起310被撥到開口 130邊緣時,斜齒410沒有脫離斜齒槽210,制動齒510脫離制動齒槽220。例如,在解鎖鍵300在圓盤110外周方向上的一側邊緣與開口 130的在該側邊緣間的間隔弧線的角度小于斜齒槽210最大開口處弧線的角度時,便可滿足對開口 130的尺寸要求。組合后的自鎖旋轉定位裝置如圖2所示。其中,標識出手柄100的部件圓盤110、握柄120和開口 130,以及主體700和解鎖鍵300的撥動凸起310。在本實施例中,在不撥動解鎖鍵300的撥動凸起310時,由于主體700與制動部500間的彈簧600的彈力的作用,制動部500的制動齒510位于制動齒槽220內,因此,手柄100、支架200、解鎖鍵300和釋放部400組成的第一組件與制動部500、彈簧600和主體700組成的第二組件間無法相對轉動,此時為鎖定狀態。在撥動解鎖鍵300的撥動凸起310到開口 130的邊緣時,由于撥動操作,解鎖鍵300帶動釋放部400相對于支架200延外周方向旋轉,釋放部400的斜齒410的底端延斜齒槽210的斜面滑動,釋放部400將制動部500向上抬高,制動部500相對于主體700在豎直方向上向上運動,制動部500的制動齒510從支架200的制動齒槽220中脫離,此時為解鎖狀態。如果在解鎖狀態下不轉動主體700,在松開撥動凸起310后,在彈簧600彈力的作用下,釋放部400的斜齒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鎖旋轉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手柄、支架、解鎖鍵、釋放部、制動部、彈簧和主體,所述支架、釋放部和制動部外周為圓弧形;支架固定于手柄的圓盤內;解鎖鍵的撥動凸起位于支架的外周面外,并從手柄開口處露出,解鎖鍵上端固定于釋放部上;釋放部的斜齒位于支架的斜齒槽內,或者支架的斜齒位于釋放部的斜齒槽內;制動部位于釋放部上;制動部的制動齒位于支架的制動齒槽內,或者支架的制動齒位于制動部的制動齒槽內;制動部以在豎直方向上可運動,延外周方向相對固定地方式固定于主體內;彈簧位于主體和制動部之間,處于壓縮狀態;主體下端以延外周可轉動的方式扣合于手柄的圓盤上端;斜齒槽的深度大于制動齒槽的深度;開口延外周方向的大小滿足撥動凸起被撥到開口邊緣時,斜齒沒有脫離斜齒槽,制動齒脫離制動齒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海松,溫玉洛,劉敏,王金偉,
申請(專利權)人:歌爾聲學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