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超臨界或亞臨界CO2萃取雪菊油樹脂的方法。以雪菊為原料,經超臨界或亞臨界CO2萃取出雪菊油樹脂,萃取溫度為20~60℃,萃取壓力為15~50MPa,萃取二氧化碳流量為10~30L/h,萃取時間為2~7h,通過二級減壓解析分離,其中一級分離壓力為5~10MPa,二級分離壓力4~6MPa,兩級分離溫度均為20~60℃,解析出的組分為富含葉黃素和黃酮的雪菊油樹脂。本發明專利技術萃取出的雪菊油樹脂,可廣泛應用于醫療和保健,發揮功效,避免了傳統茶飲方式使用雪菊而導致該類功效成分的浪費。同時,萃取剩余的雪菊花渣可用作袋泡茶原料,而且雪菊袋泡茶中植物多酚溶出速度和溶出量較未萃取的明顯提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超臨界或亞臨界CO2萃取雪菊油樹脂的方法。
技術介紹
雪菊,學名金雞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ff.),又名兩色金雞菊、蛇目菊。單瓣、重瓣或半重瓣,舌狀花頂部黃色或金黃色,基部或中下部紅褐色,管狀花紫褐色,花期6 9月。金雞菊原產北美弗羅里達州及墨西哥州,我國1936年作為觀賞植物引至廬山、南岳等地栽培,除供觀賞外全草可入藥,從花中提取的食用色素,具有清熱解毒和降壓之功效。目前在新疆和田地區種植較為廣泛,其維語名稱為古里恰依(Gulqai),商品名雪菊。當地居民多選用雪菊當茶飲用,其降血脂效果顯著,在民間屬藥用和食用品種。傳統上兩色金雞菊藥用還有北美洲印第安人用于治療腹瀉等,葡萄牙用其泡水飲用控制糖尿病,中藥“杞 菊地黃丸”系以六味地黃丸方劑為基礎加枸杞子與野菊花組方而成,治療糖尿病有效。雪菊藥用物質基礎研究表明富含黃酮的多酚部位為其有效部位,雪菊化學成分研究較早見于1956年日本東京大學的Masami Shimokoriyama報道,從雪菊中分離鑒定出mare in > okanin、金雞菊查耳酮苷、金雞菊噢時苷等8個植物多酹化合物。2006年北京大學屠鵬飛研究組在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134 (2006) 766-769 簡介了后來歐美國家研究的多個黃酮多酚化合物分離鑒定發展情況并報道分離出一個新查耳酮苷,2010 年葡萄牙里斯本大學的 Alexandra Paulo 研究組在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132(2010)483-490報道了利用HPLC-DAD-ESI-MS/MS定性分析了雪菊中的植物多酚化合物,結果如Fig. I 所不Fig. L HPLC chroma tographic profile of Coreopsis tinctoriaflowering tops extracts. (A)Total Ion Chroma togram of AcOEt fraction. (B)UVchroma togram at 280nm of AcOEt fraction. (C)UV chromatogram at 280nm of theinfusion.該研究表明雪菊中的具有降糖活性成分的系雪菊植物多酚,研究亦直觀表明了雪菊植物多酚在水中溶解度很好,特別通過熱水泡的雪菊茶基本包含了用乙酸乙酯提取的雪菊植物多酚功效成分,說明民間以茶飲方式的應用方法合理。另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藥物研究所的孫玉華在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8) :234-235等刊物報道了雪菊的乙酸乙酯與氯仿提取物有降血壓、降血糖作用。北京大學的劉一在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06,15(1) :37-44報道了雪菊中的提取物CB1、CB2與凝血酶有相互作用。然而,我們在研究中發現雪菊中除含有大量水溶性植物多酚外,尚含有水不溶的脂溶性的葉黃素等類胡蘿卜素色素成分,實際上早在1971年英國Royal HollowayCollege 的L. R. G. Valadon在Phytochemistry Volume 10,Issue 10,October 1971,Pages2349-2353曾報道雪菊中含有葉黃素。現代藥理研究已明確葉黃素在保護視覺、預防白內障、防治動脈硬化、抗癌、增強免疫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美國FDA于1995年將葉黃素列入食品補充劑名單。由于葉黃素等類胡蘿卜素色素成分在水中溶解度很低,以傳統茶飲方式使用雪菊的方法必然導致該類功效成分的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雪菊功效成分應用的加工方法,即一種超臨界或亞臨界CO2萃取富含葉黃素和黃酮的雪菊油樹脂的方法。本專利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這種超臨界或亞臨界CO2萃取雪菊油樹脂的方法,以雪菊為原料,經超臨界或亞臨界CO2萃取出雪菊油樹脂,萃取溫度為20 60°C,萃取壓力為15 50MPa,萃取二氧化碳流量為10 30L/h,萃取時間為2 7h,通過二級減壓解析分離,其中一級分離壓力為5 lOMPa,二級分離壓力4 6MPa,兩級分離溫度均為20 60°C,解析出的組分為富含葉黃素和黃酮的雪菊油樹脂。 由于采取了上述技術方案,故本專利技術萃取出了雪菊中富含葉黃素和黃酮的雪菊油樹脂,該有效成分制成膠囊,可廣泛應用于醫療和保健,發揮功效,避免了目前以傳統茶飲方式使用雪菊而導致該類功效成分的浪費。同時,萃取剩余的雪菊花渣并沒有浪費,它可用作雪菊袋泡茶原料,而且雪菊袋泡茶中植物多酚溶出速度和溶出量較未萃取的明顯提高。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實施例均在2L萃取裝置上進行。實施例I,雪菊400克粉碎至10-30目,超臨界CO2萃取條件為萃取溫度為50°C,萃取壓力為25MPa,萃取二氧化碳流量為15L/h,萃取時間為3h,解析分離一級分離壓力為5MPa,分離溫度均為30°C,二級分離壓力4. 5MPa,分離溫度30°C,解析出富含葉黃素和黃酮的雪菊油樹脂重量24. 4克。實施例2,雪菊400克粉碎至10-50目,超臨界CO2萃取條件為萃取溫度為60°C,萃取壓力為50MPa,萃取二氧化碳流量為20L/h,萃取時間為3h,解析分離一級分離壓力為5MPa,分離溫度均為30°C,二級分離壓力4. 5MPa,分離溫度30°C,解析出富含葉黃素和黃酮的雪菊油樹脂重量25. 7克。實施例3,雪菊400克粉碎至30-60目,亞臨界CO2萃取條件為萃取溫度為20°C,萃取壓力為15MPa,萃取二氧化碳流量為30L/h,萃取時間為7h,解析分離一級分離壓力為5MPa,分離溫度均為30°C,二級分離壓力4. 5MPa,分離溫度30°C,解析出富含葉黃素和黃酮的雪菊油樹脂重量23. 6克。實施例4,雪菊400克粉碎至60-100目,亞臨界CO2萃取條件為萃取溫度為28°C,萃取壓力為25MPa,萃取二氧化碳流量為20L/h,萃取時間為2h,解析分離一級分離壓力為5MPa,分離溫度均為30°C,二級分離壓力4. 5MPa,分離溫度30°C,解析出富含葉黃素和黃酮的雪菊油樹脂重量22. 9克。實施例5,雪菊400克粉碎至10-50目,超臨界CO2萃取條件為萃取溫度為50°C,萃取壓力為25MPa,萃取二氧化碳流量為20L/h,夾帶劑為乙醇,夾帶劑流量O. 5L/h,萃取時間為3h,解析分離一級分離壓力為8MPa,分離溫度均為60°C,二級分離壓力4. 5MPa,分離溫度35°C,解析出富含葉黃素和黃酮的雪菊油樹脂重量21. 2克。實施例6,雪菊400克粉碎至10-50目,超臨界CO2萃取條件為萃取溫度為50°C,萃取壓力為25MPa,萃取二氧化碳流量為20L/h,夾帶劑為精煉食用油,夾帶劑流量O. lL/h,萃取時間為4h,解析分離一級分離壓力為lOMPa,分離溫度均為45°C,二級分離壓力6MPa,分離溫度30°C,解析出富含葉黃素和黃酮的雪菊油樹脂重量19. 7克。實施例7,雪菊200克未粉碎至10-50目,超臨界CO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超臨界或亞臨界CO2萃取雪菊油樹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雪菊為原料,經超臨界或亞臨界CO2萃取出雪菊油樹脂,萃取溫度為20~60℃,萃取壓力為15~50MPa,萃取二氧化碳流量為10~30L/h,萃取時間為2~7h,通過二級減壓解析分離,其中一級分離壓力為5~10MPa,二級分離壓力4~6MPa,兩級分離溫度均為20~60℃,解析出的組分為富含葉黃素和黃酮的雪菊油樹脂。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建新,
申請(專利權)人:楊建新,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