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平穩(wěn)爬樓,兼行平地的爬樓輪椅,它由座椅、升降裝置和行走部分構成,行走部分承載座椅,座椅在升降裝置作用下保持水平。行走部分由行星輪機構和差速驅動系統(tǒng)組成,差速驅動系統(tǒng)結合行星輪機構實現(xiàn)爬樓輪椅的四種工作狀態(tài):平地行進、平地轉彎、上下樓梯以及樓梯和平地之間的輪形轉換。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爬樓輪椅配有兩套驅動機構,電機通過直齒圓錐齒輪驅動中心軸,經(jīng)中心軸上的離合器作用驅動行星架,通過離合器和制動器的分動與聯(lián)動,即中心軸與行星架的差速與同速實現(xiàn)葉輪的伸縮與保持。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爬樓輪椅普遍適應現(xiàn)有樓梯,運動平穩(wěn)連續(xù),承載力強,兼行平地。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為廣大中老年人及殘疾人的日常出行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助行和助殘器械,具體說就是爬樓輪椅。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棟棟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即便是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爬樓梯仍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難免的活動。如今市場上迫切需求一種能夠適應居民住宅樓房的爬樓輪椅,特別是能平穩(wěn)行走平地的爬樓輪椅,因為對于行動不方便的人來說,樓梯猶如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座大山。按照其運動方式將爬樓輪椅分為連續(xù)型和間歇型兩種,連續(xù)型爬樓輪椅的主要特點是在爬樓梯過程中,只有一套支撐裝置,依靠這套支撐裝置的連續(xù)運動,實現(xiàn)上下樓梯的 功能。按其運動的執(zhí)行機構,進一步分為星型輪機構和履帶輪機構兩種,其中履帶輪機構相對比較成熟。星型輪爬樓輪椅的爬樓機構由均勻分布在‘Y’形或‘ + ’字形系桿上的若干小輪構成。各小輪既可以繞各自的軸線自轉,又可以隨系桿一起繞中心軸公轉。在平地行走時,各小輪自轉;而爬樓梯時,各小輪一起公轉,從而實現(xiàn)爬樓梯的功能。iB0T3000是目前星型輪機構爬樓機中性能指標最高的產品,它結構非常緊湊,而且運動靈活,操作簡便,目前, Β0Τ3000已獲得FDA批準在歐美上市,售價與中高檔轎車相當。國內外有多種星型輪爬樓機的專利技術,大都采用的3個或3個以上的星型輪,星型輪多的優(yōu)點是爬樓梯時的穩(wěn)定性好,缺點是體積較大,很難在普通住宅樓梯上使用,這也是星型輪爬樓機實施和推廣很少的主要原因。履帶型爬樓輪椅應用較多,它采用比星型輪更為連續(xù)的行走方式,在上下樓過程中,輪椅的重心總是沿著與樓梯臺階沿的連線相平行的直線運動,其重心波動很小,運動非常平穩(wěn)。履帶式爬樓輪椅最大的不足是平地行走時阻力較大,轉向不靈活,在爬樓梯時履帶磨損樓梯沿,而且長度較大,受居民樓道空間的限制。間歇型爬樓輪椅的主要特點是具有兩套支撐裝置,兩套支撐裝置交替支撐,實現(xiàn)上下樓梯的功能,這種機構的爬樓梯過程與人上下樓的過程類似,故稱之為步行式爬樓輪椅。當需要上下臺階時,首先通過蝸桿的上升,抬起其所連的輪子,前移至臺階上,整個動作模仿上樓梯的動作,運動相對比較平穩(wěn),但是對控制的要求比較高,操作比較復雜,速度慢。目前市場上迫切需要一種運行平穩(wěn)、可行平地且靈活輕便、成本低廉的爬樓輪椅,本專利技術應用而生、優(yōu)勢明顯,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爬樓輪椅。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爬樓輪椅由座椅、升降裝置和行走部分組成,座椅連接升降裝置,升降裝置連接行走部分;行星輪機構和差速驅動系統(tǒng)通過空心軸和空心軸連接;各行星齒輪單元連接太陽輪,太陽輪連接行星架;弧形桿連接小圓柱直齒輪組成行星齒輪單元。直流電機連接蝸輪蝸桿減速器,蝸輪蝸桿減速器連接小圓錐直齒輪,小圓錐直齒輪連接大圓錐直齒輪,大圓錐直齒輪通過鏈輪軸連接小鏈輪A,鏈輪軸由軸承座A和軸承座支承,小鏈輪A通過鏈條連接大鏈輪,大鏈輪連接電磁離合器活動端并與空心軸固聯(lián),空心軸連接外軸承座,外軸承座連接底板,電磁離合器離固定端連接中心軸,中心軸一端連接太陽輪,一端連接電磁制動器的活動端,電磁制動器的固定端通過小軸承座連接車體底板上。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平穩(wěn)爬樓,兼行平地的爬樓輪椅,它由座椅、升降裝置和行走部分構成,行走部分承載座椅,座椅在升降裝置作用下保持水平。行走部分由行星輪機構和差速驅動系統(tǒng)組成,差速驅動系統(tǒng)結合行星輪機構實現(xiàn)爬樓輪椅的四種工作狀態(tài)平地行進、平地轉彎、上下樓梯以及樓梯和平地之間的輪形轉換。本專利技術爬樓輪椅配有兩套驅動機構,電機通過直齒圓錐齒輪驅動中心軸,經(jīng)中心軸上的離合器作用驅動行星架,通過離合器和制動器的分動與聯(lián)動,即中心軸與行星架的差速與同速實現(xiàn)葉輪的伸縮與保持。 本專利技術爬樓輪椅普遍適應現(xiàn)有樓梯,運動平穩(wěn)連續(xù),承載力強,兼行平地。本專利技術為廣大中老年人及殘疾人的日常出行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本專利技術與
技術介紹
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I.上下樓梯軌跡平穩(wěn),無剛性沖擊;2.可以通過輪形變換,實現(xiàn)平地行走;3.不論在樓梯段還是平地上,座椅總保持水平;4.上下樓梯動作連續(xù),平地行進、轉彎動作自如;5.該輪椅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爬樓輪椅在爬樓梯時的軸測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爬樓輪椅在爬樓梯時的側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爬樓輪椅在走平地時的軸測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爬樓輪椅在走平地時的側視圖;圖5是圖I所示爬樓輪椅行走部分的軸測圖;圖6是圖5所示軸測圖的半剖圖;圖7是圖6所示半剖圖的局部詳圖;圖8是圖2所示狀態(tài)時的行星輪機構詳圖;圖9是圖4所示狀態(tài)時的行星輪機構詳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圖2、圖3、圖4所示,本專利技術爬樓輪椅是由座椅(31)、升降裝置(32)和行走部分(33)組成;座椅(31)連接升降裝置(32),升降裝置連接行走部分(33)。如圖5、圖6所示,行走部分(33)包括行星輪機構(17)和差速驅動系統(tǒng)(16);行星輪機構(17)通過空心軸(9)、中心軸(15)連接差速驅動系統(tǒng)(16)。如圖7、圖8、圖9所示,行星輪機構(17)包括第一行星齒輪單元(18)、第二行星齒輪單元(19)、第三行星齒輪單元(20),行星齒輪單元(18)連接太陽輪(21),行星齒輪單元(19)連接太陽輪(21),行星齒輪單元(20)連接太陽輪(21),太陽輪(21)連接行星架⑵。如圖7、圖8、圖9所示,第一行星齒輪單元(18)包括弧形桿(4),小圓柱直齒輪(5);第二行星齒輪單元(19)包括弧形桿(4),小圓柱直齒輪(5);第三行星齒輪單元(20)包括弧形桿⑷,小圓柱直齒輪(5);弧形桿(4)連接小圓柱直齒輪(5)。如圖5、圖6所示,直流電機⑴連接蝸輪蝸桿減速器(2),蝸輪蝸桿減速器⑵連接小圓錐直齒輪(22),小圓錐直齒輪(22)連接大圓錐直齒輪(23),大圓錐直齒輪(23)通過鏈輪軸(24)連接小鏈輪A (25),鏈輪軸(24)由軸承座A (26)和軸承座(27)支承,小鏈輪A (25)通過鏈條(30)連接大鏈輪(11),大鏈輪(11)連接電磁離合器(12)活動端并與空心軸(9)固聯(lián),空心軸(9)連接外軸承座(10)、外軸承座(10)連接底板(3)、電磁離合器離(12)固定端連接中心軸(15),中心軸(15) —端連接太陽輪(21),一端連接電磁制動器(14)的活動端,電磁制動器(14)的固定端通過小軸承座(13)連接車體底板(3)上。如圖I、圖2、圖3、圖4以及圖8、圖9所示,差速驅動系統(tǒng)(16)結合行星輪機構(17)實現(xiàn)爬樓輪椅的四種工作狀態(tài)平地行進、平地轉彎、上下樓梯以及樓梯和平地之間的輪形轉換。本專利技術爬樓輪椅配有兩套驅動,電機(I)通過直齒圓錐齒輪(22)、(23)驅動中心軸(15),經(jīng)中心軸(15)上的離合器(12)作用驅動行星架(7),通過離合器(12)和制動器(14)的分動與聯(lián)動,即中心軸(15)與行星架(7)的差速與同速實現(xiàn)葉輪的伸縮與保持。上述具體實施方式用來解釋說明本專利技術,而不是對專利技術進行限制,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權力要求的保護范圍內,對本專利技術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變,都落入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爬樓輪椅,它是由座椅(31)、升降裝置(32)和行走部分(33)組成;其特征在于座椅(31)連接升降裝置(32),升降裝置連接行走部分(33)。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爬樓輪椅,所述的行走部分(33)包括行星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爬樓輪椅,它是由座椅(31)、升降裝置(32)和行走部分(33)組成;其特征在于:座椅(31)連接升降裝置(32),升降裝置連接行走部分(3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謝哲,孔凡凱,李煊,
申請(專利權)人:謝哲,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