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基于單片機控制的大蒜播種機蒜瓣自動定向裝置,能夠準確檢測并調整蒜瓣的下落方向,若蒜瓣經初步定向后的尖部朝下,蒜瓣會被第一對射式傳感器檢測出,并經過第二翻轉機構、第三翻轉機構的翻轉動作后調整到正確的播種方向進入蒜瓣播種管,若蒜瓣經初步定向后的尖部朝上,則蒜瓣在經過第二翻轉機構的翻轉動作后,會被第二對射式傳感器檢測出并進入第三翻轉機構,第三翻轉機構不翻轉,蒜瓣以正確的播種方向進入蒜瓣播種管;而對于經過第一、第二對射式傳感器兩級檢測仍不能辨明方向的蒜瓣則進入蒜瓣隔離管,被挑選出來,對于能夠進入蒜瓣播種管的蒜瓣,其尖部朝上,有效提高了播種過程中蒜尖方向調整的正確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ー種大蒜播種機,特別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大蒜種植過程中,為保證蒜瓣的出芽率,通常需要在播種過程中控制蒜尖朝上。然而,蒜瓣具有不規則的外形,導致長期以來只能手動插播。手動插播勞動強度大,費時費力,生產率低下,迫切需要一種機械化的種植方法來提高大蒜種植的效率。目前,常見的大蒜播種機盡管能夠提高蒜瓣的播種效率,減輕人們的勞動強度,但是并不能保證蒜尖方向的調整率。為此,如何調整種植過程中蒜尖方向,保證出芽率是目前所有大蒜播種機共同面臨的ー個難題。 市場上盡管出現過ー些能夠調整種植過程中蒜尖方向的大蒜播種機,并且分別運用到了蒜瓣的摩擦性質、重心、浮力等特性,或者通過圖像處理分析來調整蒜尖方向,然而,現有的大蒜播種機并不能保證蒜瓣方向調整的正確率。基于此,專利技術人提出了ー種,能夠很好調整種植過程中蒜尖方向,有效保證了蒜瓣的方向調整可靠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基于單片機控制的大蒜播種機蒜瓣自動定向裝置,能夠很好解決現有的大蒜播種機在播種過程中蒜尖方向調整正確率低下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基于單片機控制的大蒜播種機蒜瓣自動定向裝置,包括蒜瓣下落管,在所述蒜瓣下落管的下方設置有能夠檢測并調整蒜瓣下落方向的定向裝置;所述定向裝置包括在豎向上依次設置的第一翻轉機構、第二翻轉機構與第三翻轉機構;在所述第一翻轉機構、第二翻轉機構與第三翻轉機構的頂部分別設置有第一開關門、第二開關門與第三開關門;在所述第一翻轉機構與第二翻轉機構的底部分別設置有能夠對蒜尖形成夾持的第一、第二夾持機構,在第三翻轉機構的底部設置有第四開關門;在所述第二翻轉機構上設置有能夠檢測第一翻轉機構內部蒜瓣是否落入第二翻轉機構內部的第一對射式傳感器,在所述第三翻轉機構上設置有能夠檢測第二翻轉機構內部蒜瓣是否落入第三翻轉機構內部的第二對射式傳感器。進ー步的,所述第一、第二夾持機構包括攔種網、以及位于攔種網下方且能同步動作的左、右直動氣缸,在所述左、右直動氣缸之間形成夾持區,用于對蒜尖進行夾持。優選該攔種網為彈性網,具有一定的伸縮性,保證蒜尖較容易通過,蒜尖露出以后,在重力作用下攔種網有一定的伸展變形,蒜尖進入夾持區,有助于蒜尖的夾持成功率。進ー步的,所述第一、第二夾持機構包括一個夾持板,在夾持板上設置有若干個直行排列的夾持部;每個夾持部包括ー個夾持定部與ー個夾持動部,所述夾持定部固定在第一翻轉機構或第二翻轉機構上,所述夾持動部設置在夾持板上;所述夾持板配置有驅動夾持板左右運動的齒輪驅動機構。進ー步的,所述齒輪驅動機構包括齒條與齒輪,所述齒條設置在夾持板上且與所述齒輪進行嚙合,所述齒輪配置有驅動電機。進ー步的,所述第一開關門、第二開關門、第三開關門與第四開關門分別配置有驅動舵機。進ー步的,所述第一翻轉機構、第二翻轉機構與第三翻轉機構分別配置有翻轉電機。進ー步的,所述蒜瓣下落管的進ロ呈漏斗狀結構,進ロ處的傾斜角度為60 80 度。進一步的,在所述第三翻轉機構的下方設置有蒜瓣播種管與蒜瓣隔尚管,蒜瓣播種管用于選取方向調整正確的蒜瓣進行播種,蒜瓣隔離管用于挑選經過第一、第二對射式傳感器仍不能辨明方向的蒜瓣。本專利技術的另ー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基于單片機控制的大蒜播種機蒜瓣自動定向方法,其包括以下工作步驟a、蒜瓣進入蒜瓣下落管進行初步定向;b、蒜瓣進入第一翻轉機構,第一開關門閉合,第一夾持機構動作對蒜瓣進行夾持,第一翻轉機構進行180度翻轉,第一開關門打開;C、第一對射式傳感器檢測第一翻轉機構內部的蒜瓣是否落入第二翻轉機構內部,如果是,則轉到步驟d,如果否,則表明初步定向后蒜尖朝下,轉到步驟g;d、第二開關門閉合,第二夾持機構動作對蒜瓣進行夾持,第二翻轉機構進行180度翻轉,第二開關門打開;e、第二對射式傳感器檢測第二翻轉機構內部的蒜瓣是否落入第三翻轉機構內部,如果是,則第四開關門打開,蒜瓣進入蒜瓣隔離管,轉到步驟i,如果否,則表明初步定向后蒜尖朝上,轉到步驟f;f、第二夾持機構動作松開對蒜瓣的夾持,蒜瓣落入第三翻轉機構內部,第三翻轉機構不翻轉,第四開關門打開,蒜瓣進入蒜瓣播種管,蒜尖朝上,轉到步驟i ;g、第一夾持機構動作松開對蒜瓣的夾持,蒜瓣落入第二翻轉機構內部,第二開關門閉合,第二翻轉機構進行180度翻轉,第二開關門打開;h、蒜瓣落入第三翻轉機構內部,第三開關門閉合,第三翻轉機構進行180度翻轉,第三開關門打開,蒜瓣進入蒜瓣播種管,蒜尖朝上,轉到步驟i ;i、蒜瓣定向結束。進ー步的,在所述步驟b之前,第一開關門、第二開關門與第三開關門處于打開狀態,第四開關門處于閉合狀態。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基于單片機控制的大蒜播種機蒜瓣自動定向裝置中,定向裝置能夠準確檢測并調整蒜瓣的下落方向,若蒜瓣經初步定向后的尖部朝下,則蒜瓣會被第一對射式傳感器檢測出,并經過第二翻轉機構與第三翻轉機構的翻轉動作后調整到正確的播種方向進入蒜瓣播種管,若蒜瓣經初步定向后的尖部朝上,則蒜瓣在經過第二翻轉機構的翻轉動作后,會被第ニ對射式傳感器檢測出并進入第三翻轉機構,第三翻轉機構不翻轉,蒜瓣以正確的播種方向進入蒜瓣播種管,而對于經過第一第二對射式傳感器兩級檢測仍不能辨明方向的蒜瓣則進入蒜瓣隔離管,被挑選出來,對于能夠進入蒜瓣播種管的蒜瓣,其尖部朝上,有效提高了播種過程中蒜尖方向調整的正確率,為自動化大蒜播種奠定了基礎,基于單片機控制的大蒜播種機蒜瓣自動定向裝置自動化程度高,減輕了人們的勞動強度。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基于單片機控制的大蒜播種機蒜瓣自動定向裝 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2中ー種夾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3中另ー種夾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ー步闡述實施例I結合圖I所示,基于單片機控制的大蒜播種機蒜瓣自動定向裝置,包括蒜瓣下落管101,經過蒜瓣下落管101初步定向后的蒜瓣為豎直狀態,蒜尖只有朝上或朝下兩種狀態,在所述蒜瓣下落管的下方設置有定向裝置,能夠檢測并調整蒜瓣的下落方向。所述定向裝置包括在豎向上依次設置的第一翻轉機構102、第二翻轉機構103與第三翻轉機構104,并且第一翻轉機構102、第二翻轉機構103與第三翻轉機構104分別配置有翻轉電機105。在所述第一翻轉機構、第二翻轉機構與第三翻轉機構的頂部分別設置有第一開關門106、第二開關門107與第三開關門108,第一開關門106、第二開關門107與第三開關門108分別配置有驅動舵機110,用于控制第一開關門、第二開關門與第三開關門的打開或關閉。在所述第一翻轉機構102與第二翻轉機構103的底部分別設置有能夠對蒜尖進行夾持的第一第二夾持機構111、112,在第三翻轉機構104的底部設置有第四開關門109,第四開關門配置有驅動舵機110,用于控制第四開關門的打開或關閉。第一開關門、第二開關門、第三開關門與第四開關門的設置,有效避免了在翻轉過程中蒜瓣滑落出翻轉機構,影響蒜瓣方向的調整。在所述第二翻轉機構103上設置有第一對射式傳感器113,用于檢測第一翻轉機構102內部的蒜瓣是否落入第二翻轉機構103內部,在所述第三翻轉機構104上設置有第ニ對射式傳感器114,用于檢測第二翻轉機構103內部的蒜瓣是否落入第三翻轉機構1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基于單片機控制的大蒜播種機蒜瓣自動定向裝置,包括蒜瓣下落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蒜瓣下落管的下方設置有能夠檢測并調整蒜瓣下落方向的定向裝置;所述定向裝置包括在豎向上依次設置的第一翻轉機構、第二翻轉機構與第三翻轉機構;在所述第一翻轉機構、第二翻轉機構與第三翻轉機構的頂部分別設置有第一開關門、第二開關門與第三開關門;在所述第一翻轉機構與第二翻轉機構的底部分別設置有能夠對蒜尖形成夾持的第一、第二夾持機構,在第三翻轉機構的底部設置有第四開關門;在所述第二翻轉機構上設置有能夠檢測第一翻轉機構內部蒜瓣是否落入第二翻轉機構內部的第一對射式傳感器,在所述第三翻轉機構上設置有能夠檢測第二翻轉機構內部蒜瓣是否落入第三翻轉機構的第二對射式傳感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樹敏,
申請(專利權)人:王樹敏,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