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升降和橫向移動式高壓直流隔離開關,應用于550KV及以上高壓變電站線路融冰,包含有動觸頭(2)和底座(4),所述動觸頭(2)和底座(4)之間設置有旋轉絕緣子(3)和支柱絕緣子(9),所述動觸頭(2)采用雙管剪刀式結構,還包含有垂直升降架(7)和橫向移動裝置(6),所述垂直升降架(7)的頂部設置有橫向移動裝置(6),所述橫向移動裝置(6)與底座(4)之間設置有鋼支架(8)。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動觸頭采用雙管剪刀式結構,外形美觀,具有良好的電器和機械性能,并能夠根據需要實現升降和橫向移動,運行平穩可靠,分合閘位置準確,提高融冰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應用于550KV及以上高壓變電站線路融冰的可升降和橫向移動式高壓直流隔離開關。
技術介紹
2008年初,南方多省區電網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給電力供應、安全穩定運行及輸變電設備帶來了前所未有破壞,經濟損失高達3. 5億元。為了抗冰保電,國家電網公司等單位動員數以萬計的電力員工,在凜冽的寒風中爬上高高的電塔人工除冰,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慘痛代價。近期,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特高壓直流輸電系統線路融冰方法,這種線路融冰方法,是從換流站的主接線中增加連接線和開關,通過改變相應開關的通斷狀態,改變換流器之間的連接關系,從而達到加大輸電線路電流進行融冰的目的。該方法還能保證直流輸電系統在正常輸電狀態和融冰狀態之間進行切換,只需增加少量設備,即可在不停電的情況下實現主動融冰的功能。而增加的連接線和特殊開關等設備則需要盡快重新研制開發。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可升降和橫向移動式高壓直流隔離開關,動觸頭采用雙管剪刀式結構,外形美觀,具有良好的電器和機械性能,并能夠根據需要實現升降和橫向移動,運行平穩可靠,分合閘位置準確,提高融冰效率。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可升降和橫向移動式高壓直流隔離開關,包含有動觸頭和底座,所述動觸頭和底座之間設置有旋轉絕緣子和支柱絕緣子,所述動觸頭采用雙管剪刀式結構,還包含有垂直升降架和橫向移動裝置,所述垂直升降架的頂部設置有橫向移動裝置,所述橫向移動裝置與底座之間設置有鋼支架。所述雙管剪刀式動觸頭包含有雙管并聯剪刀式上管和雙管并聯剪刀式下管,所述雙管并聯剪刀式上管和雙管并聯剪刀式下管之間設置有均壓環,所述雙管并聯剪刀式的兩管之間連接有上管同步連接軸,連接后兩管處于交叉狀態,所述雙管并聯剪刀式下管底部連接有傳動箱。本技術的動觸頭采用雙管剪刀式結構,外形美觀,具有優良的電氣和機械性能,良好的抗腐蝕、抗地震性能,滿足而定電流5000A以上;在底座底部增加了運行平穩可靠的橫向移動裝置,當出現開關不到位現象時,可以微調橫向移動裝置來達到預期位置;在水平移動裝置的底部設置垂直升降架,通過垂直升降架來實現對動觸頭的舉升和降落,垂直升降架具有升高限位功能,能夠將動觸頭舉升或者降落到相對準確的位置,節約調試時間,提高融冰工作效率。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合閘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合閘時的右視圖;圖3為本技術分閘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如圖I所示所示為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包含有動觸頭2和底座4,所述動觸頭2和底座4之間設置有旋轉絕緣子3和支柱絕緣子9,所述動觸頭2采用雙管剪刀式結構,還包含有垂直升降架7和橫向移動裝置6,所述垂直升降架7的頂部設置有橫向移動裝置6,所述橫向移動裝置6與底座4之間設置有鋼支架8。這樣就把整個直流隔離開關設置于垂直升降架7上,通過垂直升降架7實現對直流隔離開關動觸頭2的舉升和降落,當出 現動觸頭不到位的情況,可通過調節橫向移動裝置6實現直流隔離開關動觸頭2與管母線上的靜觸頭I之間的相對位置移動,保證合閘準確可靠。如圖2所示,所述雙管剪刀式動觸頭2包含有雙管并聯剪刀式上管11和雙管并聯剪刀式下管13,所述雙管并聯剪刀式上管11和雙管并聯剪刀式下管13之間設置有均壓環12,所述雙管并聯剪刀式11的兩管之間連接有上管同步連接軸10,連接后兩管處于交叉狀態,所述雙管并聯剪刀式下管13底部連接有傳動箱14。如圖I所示,將本技術移動到管母線靜觸頭I對應的下方位置,垂直升降架7將整個直流隔離開關舉升,直到動觸頭2到達與靜觸頭I接觸的合適位置,完成可靠合閘動作,連接好后通流,進行融冰工作。如果出現動觸頭2與靜觸頭I未可靠合閘或者動觸頭2未到達準確位置,調節橫向移動裝置,使動觸頭2到達準確位置完成合閘。合閘后動觸頭2的形狀,就像是閉合的剪刀,外形美觀。如圖3所示,融冰工作結束后,動觸頭2與靜觸頭I分閘,垂直升降架7啟動將整個直流隔離開關下降到最低位,同時動觸頭2回落到初始位置。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技術的限制,本技術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可升降和橫向移動式高壓直流隔離開關,包含有動觸頭(2)和底座(4),所述動觸頭(2)和底座(4)之間設置有旋轉絕緣子(3)和支柱絕緣子(9),其特征在于,所述動觸頭(2)采用雙管剪刀式結構,還包含有垂直升降架(7)和橫向移動裝置(6),所述垂直升降架(7)的頂部設置有橫向移動裝置(6),所述橫向移動裝置(6)與底座(4)之間設置有鋼支架(8)。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升降和橫向移動式高壓直流隔離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雙管剪刀式動觸頭(2)包含有雙管并聯剪刀式上管(11)和雙管并聯剪刀式下管(13),所述雙管并聯剪刀式上管(11)和雙管并聯剪刀式下管(13)之間設置有均壓環(12),所述雙管并聯剪刀式上管(11)的兩管之間連接有上管同步連接軸(10),連接后兩管處于交叉狀態,所述雙管并聯剪刀式下管(13)底部連接有傳動箱(14)。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可升降和橫向移動式高壓直流隔離開關,應用于550KV及以上高壓變電站線路融冰,包含有動觸頭(2)和底座(4),所述動觸頭(2)和底座(4)之間設置有旋轉絕緣子(3)和支柱絕緣子(9),所述動觸頭(2)采用雙管剪刀式結構,還包含有垂直升降架(7)和橫向移動裝置(6),所述垂直升降架(7)的頂部設置有橫向移動裝置(6),所述橫向移動裝置(6)與底座(4)之間設置有鋼支架(8)。本技術的動觸頭采用雙管剪刀式結構,外形美觀,具有良好的電器和機械性能,并能夠根據需要實現升降和橫向移動,運行平穩可靠,分合閘位置準確,提高融冰效率。文檔編號H01H31/00GK202650941SQ20122025084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1日專利技術者劉義響, 任曉東, 李善成, 王興強, 盧立富 申請人:山東泰開隔離開關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升降和橫向移動式高壓直流隔離開關,包含有動觸頭(2)和底座(4),所述動觸頭(2)和底座(4)之間設置有旋轉絕緣子(3)和支柱絕緣子(9),其特征在于,所述動觸頭(2)采用雙管剪刀式結構,還包含有垂直升降架(7)和橫向移動裝置(6),所述垂直升降架(7)的頂部設置有橫向移動裝置(6),所述橫向移動裝置(6)與底座(4)之間設置有鋼支架(8)。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義響,任曉東,李善成,王興強,盧立富,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泰開隔離開關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