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手動測量儀,其包括:一大型的大理石底座,該底座向上一體成型有一弧形支撐臂,該支撐臂頂端固定有一滑軌;三軸控制系統,其包括活動安裝于所述滑軌上的Z軸電動控制移動平臺以及位于底座上的雙層移動平臺;所述的雙層移動平臺上安裝有用于驅動其移動的第一手搖驅動裝置及第二手搖驅動裝置,該第一手搖驅動裝置中的無牙光桿及第二手搖驅動裝置中的無牙光桿分別穿過由固定于雙層移動平臺側邊的軸承座上的六個軸承形成的摩擦接觸面,以實現無背隙摩擦傳動;一探測裝置,該探測裝置安裝于所述的Z軸電動控制移動平臺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靈敏可靠、移動穩定、運動精度高、定位準確,測量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等諸多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測量產品
,特指ー種移動定位準確、測量精度高,且工作效率高的手動測量儀。技術背景影像測量儀又名精密影像式測繪儀,它克服了傳統投影儀的不足,是集光、機、電、計算機圖像技術于一體的新型高精度、高科技測量儀器。由光學顯微鏡對待測物體進行高倍率光學放大成像,經過CCD攝像系統將放大后的物體影像送入計算機后,能高效地檢測各種復雜エ件的輪廓和表面形狀尺寸、角度及位置,特別是精密零部件的微觀檢測與質量 控制。影像測量儀具備非接觸、放大倍率高、測量測量可編程、自動化等優點,影像測量儀的應用面越來越廣,市場接受程度越來越高,為企業的產品質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傳統的影像測量儀一般為手動操作方式,其定位不準確、測量精度低下,隨時存在被淘汰的風險。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自動化的影像測量儀,該影像測量儀包括一底座、活動安裝于底座上雙層移動平臺以及用于測量的探測裝置;其中雙層移動平臺采用氣缸推動,從而實現X、Y軸方向運動,這種移動方式的定位不夠準確,降低了影像測量儀的測量精度。另外,探測裝置上的光源采用鹵素燈光源,其亮度不高,嚴重影響影像測量儀的測量精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移動定位準確、測量精度高,且工作效率高的手動測量儀。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一種手動測量儀,其包括一大型的大理石底座,該底座向上一體成型有一弧形支撐臂,該支撐臂頂端固定有一滑軌;三軸控制系統,其包括活動安裝于所述滑軌上的Z軸電動控制移動平臺以及位于底座上的雙層移動平臺;所述的雙層移動平臺上安裝有用于驅動其移動的第一手搖驅動裝置及第二手搖驅動裝置,該第一手搖驅動裝置中的無牙光桿和第二手搖驅動裝置中的無牙光桿分別穿過由固定于雙層移動平臺側邊的軸承座上的六個軸承形成的摩擦接觸面,以實現無背隙摩擦傳動;一探測裝置,該探測裝置安裝于所述的Z軸電動控制移動平臺上。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軸承座包括分別安裝有三個軸承的上軸承座以及位于上軸承座下方的下軸承座,其中,上軸承座和下軸承座通過螺桿配合導向壓縮彈簧固定安裝。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雙層移動平臺包括通過一基座活動安裝于所述底座的X軸移動平臺以及活動安裝于X軸移動平臺上的Y軸移動平臺。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基座上安裝有所述的第一手搖驅動裝置、X軸滑軌以及套蓋于第一手搖驅動裝置上的外殼,該第一手搖驅動裝置包括固定安裝于基座上的兩個軸承和安裝于兩個軸承之間的所述的無牙光桿以及用于驅動該無牙光桿的手柄。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X軸移動平臺落入所述基座上的X軸滑軌上,該X軸移動平臺側邊安裝所述的軸承座,所述的無牙光桿穿過該軸承座中形成的摩擦接觸面并與該軸承座形成干渉,以實現無背隙摩擦驅動。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X軸移動平臺上安裝有所述的第二手搖驅動裝置、Y軸滑軌以及套蓋于第二手搖驅動裝置上的外殼,該第二手搖驅動裝置包括固定安裝于X軸移動平臺側邊的兩個軸承和安裝于兩個軸承之間的所述的無牙光桿以及用于驅動該無牙光桿的手柄。 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Y軸移動平臺落入所述X軸移動平臺上的Y軸滑軌上,該Y軸移動平臺側邊安裝所述的軸承座,所述的無牙光桿穿過該軸承座中形成的摩擦接觸面并與該軸承座形成干渉,以實現無背隙摩擦驅動。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支撐臂上設置有一用于驅動Z軸電動控制移動平臺的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外部套蓋有一外殼,其包括固定安裝于滑軌兩端的角接觸球軸承和安裝于兩個角接觸球軸承之間的絲桿以及用于驅動絲桿的驅動馬達,其中活動安裝于滑軌的Z軸電動控制移動平臺與絲桿形成干涉以驅動所述的探測裝置于Z軸運動。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探測裝置包括安裝于Z軸電動控制移動平臺上的CCD攝像機、所述的安裝于CCD攝像機旁側的接觸式三維探針、點激光掃描測頭以及位于CCD攝像機末端的上光源;所述的Y軸移動平臺上安裝有一玻璃板以及位于玻璃板下方的下光源。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上光源包括多個均勻包圍于所述C⑶攝像機末端外表面的LED光源,該LED光源朝下安裝;所述的下光源由多個均勻分布的LED光源構成,該LED光源朝上安裝。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由于驅動Z軸電動控制移動平臺移動的驅動裝置采用驅動馬達、絲桿配合成對安裝于絲桿兩端的接觸軸承實現驅動動作,Χ、γ軸移動平臺通過無牙光桿配合安裝有六個軸承的軸承座以實現無背隙摩擦驅動,使X、Y、Z軸電動控制移動平臺移動靈敏可靠、運動精度高、定位準確,大大提高了本技術的測量精度。2、本技術中軸承座中安裝的導向壓縮彈簧能自行調節六個軸承之間壓カ和間隙,能有效的解決了磨損和松動帶來的精度定位變化等問題,大大提高了本技術的測量精度,且裝配和維修簡便。3、本技術中的CXD攝像機采用高分辨率彩色(XD,可形成高清晰度影像效果,提供高品質的畫面,以致提高本技術的測量精度。另外,點激光掃描測頭還可換接各種RENISHAff測頭,實現三維測量。4、本技術中的CXD攝像機末端外表面包圍有ー圈LED光源,其配合由LED光源構成構成的下光源形成強大的燈光照明系統,在面對某些特殊的被測エ件時,可利用不同的光線效果以凸顯被測エ件的特性以更精確地抓取尺寸。另外,探針配合點激光掃描測頭可實現對軟橡膠等一些無法接觸的零件進行測量,且測量精度極高。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是本技術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雙層移動平臺的立體圖;圖4是圖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底座10工作臺 11支撐臂12滑軌2雙層移動平臺 20基座21X軸移動平臺 211軸承座212單邊軸承 213上軸承座 214下軸承座 215螺桿22Y軸移動平臺 221軸承座222單邊軸承23玻璃板3探測裝置31上光源32CCD攝像機33接觸式三維探針34點激光掃描測頭 41第一手搖驅動裝置411軸承412軸承413無牙光桿414手柄42第二手搖驅動裝置 421軸承422軸承423無牙光桿424手柄43驅動裝置431角接觸球軸承 432角接觸球軸承 433絲桿434驅動馬達5Z軸電動控制移動平臺6電腦系統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進ー步說明。見圖1-4所示,一種手動測量儀,其包括一大型的大理石底座I,該底座I向上一體成型有一弧形支撐臂11,該支撐臂11頂端固定有ー滑軌12 ;三軸控制系統,其包括活動安裝于所述滑軌12上的Z軸電動控制移動平臺5以及位于底座I上的雙層移動平臺2 ;所述的雙層移動平臺2上安裝有用于驅動其移動的第一手搖驅動裝置41及第二手搖驅動裝置42,該第一手搖驅動裝置41中的無牙光桿413及第二手搖驅動裝置42中的無牙光桿423分別穿過由固定于雙層移動平臺2側邊的軸承座211、221上的六個軸承形成的摩擦接觸面,以實現無背隙摩擦傳動;一探測裝置3,該探測裝置3安裝于所述的Z軸電動控制移動平臺5上。具體而言,底座I安裝于ー工作臺10上,該工作臺10上安裝有用于分析數據并顯示數據的電腦系統6。所述的雙層移動平臺2包括通過一基座20活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手動測量儀,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大型的大理石底座(1),該底座(1)向上一體成型有一弧形支撐臂(11),該支撐臂(11)頂端固定有一滑軌(12);三軸控制系統,其包括活動安裝于所述滑軌(12)上的Z軸電動控制移動平臺(5)以及位于底座(1)上的雙層移動平臺(2);所述的雙層移動平臺(2)上安裝有用于驅動其移動的第一手搖驅動裝置(41)及第二手搖驅動裝置(42),該第一手搖驅動裝置(41)中的無牙光桿(413)和第二手搖驅動裝置(42)中的無牙光桿(423)分別穿過由固定于雙層移動平臺(2)側邊的軸承座上的六個軸承形成的摩擦接觸面,以實現無背隙摩擦傳動;一探測裝置(3),該探測裝置(3)安裝于所述的Z軸電動控制移動平臺(5)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滿意,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德鑫光學儀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