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包括:多個上箱體,包括采暖水加熱組件,其包括多個真空的第一換熱裝置;多個下箱體,置于上箱體的下方,與油田高溫采出液出口相連接,下箱體包括采出液冷卻組件,其包括多個真空的第二換熱裝置;上升管,包括多個第一上端口和多個第一下端口,多個第一上端口分別與多個上箱體的上端對應連接,多個第一下端口分別與多個下箱體的上端對應連接;下降管,包括多個分別與上箱體的下端相連接第二上端口和多個分別于下箱體的下端對應連接的第二下端口;排氣閥,設置在上升管頂端;放液閥,設置在下降管底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換熱系統波動大,溫度場不均勻,減小了占地面積。(*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換熱裝置領域,尤其涉及ー種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90度油田高溫采出液,用來預熱注汽鍋爐給水,采用的是螺旋板式換熱器,利用螺旋板式換熱器能夠達到較高的傳熱效果,但在實際生產應用中,現有螺旋板式器及其預熱系統仍然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幾點I、熱源流量不穩定,波動比較大;而且冷卻水流量也不穩定,停爐、點爐比較頻 敏■系,2、油水混合物里含泥沙、容易沉積在換熱面,形成隔熱層,且會堵塞換熱器;3、由于原油粘度大、在局部溫度低的區域容易凝結在換熱面、形成隔熱層;4、換熱溫度不均勻,低溫部分易形成死油;5、冷卻水也有因為換熱時間長、流量小等原因而直接汽化的現象;6、目前的換熱器太過龐大,不便于檢修、吹掃。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ー種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解決了換熱系統波動大,溫度場不均勻問題,并且減小了占地面積,節省空間。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ー種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其中,包括多個上箱體,所述上箱體包括采暖水加熱組件,所述采暖水加熱組件包括多個真空的第一換熱裝置;多個下箱體,所述多個下箱體置于所述上箱體的下方,所述下箱體與油田高溫采出液出口相連接,所述下箱體包括采出液冷卻組件,所述采出液冷卻組件包括多個真空的第二換熱裝置;上升管,所述上升管包括多個第一上端ロ和多個第一下端ロ,所述多個第一上端ロ分別與所述多個上箱體的上端對應連接,所述多個第一下端ロ分別與所述多個下箱體的上端對應連接;下降管,所述下降管包括多個第二上端ロ和多個第二下端ロ,所述多個第二上端ロ分別與所述多個上箱體的下端對應連接,所述多個第二下端ロ分別與所述多個下箱體的下端對應連接;排氣閥,所述排氣閥設置在所述上升管上;放液閥,所述放液閥設置在所述下降管上。上述的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其中,所述上箱體還包括第一筒體,所述采出液冷卻組件安裝在所述第一筒體之中;所述上箱體還包括第一上端蓋和第一下端蓋,所述第一上端蓋和所述第一下端蓋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一筒體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下箱體包括第二筒體,所述采暖水加熱組件安裝在所述第二筒體之中,所述第二筒體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安裝一第二上端蓋和第二下端蓋。上述的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其中,所述多個第一上端ロ分別所述第一上端蓋對應連接,所述多個第一下端ロ分別與所述第二上端蓋對應連接;所述多個第二上端ロ分別與所述多個第一下端蓋對應連接,所述多個第二下端ロ分別與所述多個第ニ下端蓋對應連接。上述的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其中,所上箱體與所述下箱體之間的距離不小于O. 5米。上述的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換熱裝置為第一換熱管,多個所述第一換熱管垂直排布在所述上箱體中。上述的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加熱裝置為第二換熱管,多個所述第二換熱管垂直設置在所述下箱體中。上述的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筒體和所述第二筒體為腔體結構。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ー種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用來加熱采暖水,加熱穩定,解決了現有中系統波動大的問題;第二,本使用新型采用立式結構,減少了占地面積;第三,利用上升管、下降管將上箱體和箱體之間連通以及排氣閥的設置,實現真空相變技術,解決了溫度場不均勻的問題,而且維持設備高效換熱;第五,通過設置放液閥,方便設備維護。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ー種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的部分結構的主視圖。圖2是本技術的ー種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的部分結構的側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原理圖和具體操作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說明。結合圖I和圖2中所示,ー種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其中,包括多個下箱體1,下箱體I與油田高溫采出液出ロ(圖中未標示)相連接,下箱體I包括采出液冷卻組件(圖中未標示)、第二筒體21,具體地,該第二筒體21為一腔體結構,還包括第二上端蓋31、第二下端蓋41 ;其中,采出液冷卻組件包括多個真空的第二換熱裝置(圖中未標示),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該多個第二換熱裝置為多個第一換熱管組成,該多個第一換熱管垂直排布在第二筒體21之中。多個上箱體5,多個上箱體5置于多個下箱體I的上方,具體地,上箱體5與下箱體I之間的距離不小于O. 5米。其中,上箱體5包括第一筒體22,其為真空腔體結構、第一上端蓋32、第一下端蓋42 ;上箱體5還包括采曖水加熱組件(圖中未標示),采曖水加熱組件包括多個第一換熱裝置,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該多個第一換熱裝置為多個第二換熱管組成,該多個第ニ換熱管垂直排布在第一筒體22之中。進ー步地,本技術還包括上升管6,上升管6包括多個第一上端ロ 61和多個第一下端ロ 62,多個第一上端ロ 61分別與該多個第一上端蓋32對應連接,多個第一下端ロ62則分別與該多個第二上端蓋31對應連接;下降管7,下降管7包括多個第二上端ロ 71和多個第二下端ロ 72,該多個第二上端ロ 71分別于多個第一下端蓋42對應連接,多個第二下端ロ 72分別與多個第二下端蓋41對應連接;實施中,第二筒體21中裝有超導介質,高溫采出液流經第二筒體21,將第二筒體21通過第二換熱裝置,內部溫度上升,使得其中的超導介質發生真空相變,并且相變后汽化的超導介質通過第二上端蓋31進入上升管6之中,并且通過上升管6,流經第一上端蓋32,進入第一筒體22,通過第一筒體22之中的第一換熱裝置進行熱量交換,將第一筒體22之中 的采暖水進行了加熱,并且超導介質冷凝成液體,從第一下端蓋42,經過下降管7回到第二下端蓋41中。實施中,通過循環往復的超導介質相變、冷凝的變化,將高溫采出液的熱量持續用于加熱采暖水,從而實現熱量的高效傳遞。進ー步地,本技術還包括排氣閥8,將該排氣閥8設置在上升管6的頂端,具體地,將該排氣閥8設置在上升管6的最高點出,利用該排氣閥8可以排除上升管6中的不凝性氣體,例如,氫氣、氧氣等氣體,保證真空狀態,從而實現高效換熱。如圖2中所示,還包括放液閥9,在一個實施例中,將該放液閥設置在下降管7端最低點。以上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本技術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只是作為范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技術的范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下所作出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ー種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個上箱體,所述上箱體包括采暖水加熱組件,所述采暖水加熱組件包括多個真空的第一換熱裝置; 多個下箱體,所述多個下箱體置于所述上箱體的下方,所述下箱體與油田高溫采出液出口相連接,所述下箱體包括采出液冷卻組件,所述采出液冷卻組件包括多個真空的第二換熱裝置; 上升管,所述上升管包括多個第一上端ロ和多個第一下端ロ,所述多個第一上端ロ分別與所述多個上箱體的上端對應連接,所述多個第一下端ロ分別與所述多個下箱體的上端對應連接; 下降管,所述下降管包括多個第二上端ロ和多個第二下端ロ,所述多個第二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利用油田高溫采出液加熱采暖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上箱體,所述上箱體包括采暖水加熱組件,所述采暖水加熱組件包括多個真空的第一換熱裝置;多個下箱體,所述多個下箱體置于所述上箱體的下方,所述下箱體與油田高溫采出液出口相連接,所述下箱體包括采出液冷卻組件,所述采出液冷卻組件包括多個真空的第二換熱裝置;上升管,所述上升管包括多個第一上端口和多個第一下端口,所述多個第一上端口分別與所述多個上箱體的上端對應連接,所述多個第一下端口分別與所述多個下箱體的上端對應連接;下降管,所述下降管包括多個第二上端口和多個第二下端口,所述多個第二上端口分別與所述多個上箱體的下端對應連接,所述多個第二下端口分別與所述多個下箱體的下端對應連接;排氣閥,所述排氣閥設置在所述上升管上;放液閥,所述放液閥設置在所述下降管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武建飛,武占,周巖,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晟煜科貿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