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PCB板的小孔趕水烘干裝置,包括分別安裝在PCB板輸送機構上下側的上風刀和下風刀,上風刀上設置有至少兩個上出風口,下風刀上設置有至少兩個下出風口,上出風口與下出風口一一對應,其特征是:沿PCB板的輸送方向,相應的上出風口與下出風口錯開設置;下出風口的延伸方向均沿豎直方向;上出風口的延伸方向均順時針與豎直方向成10°~30°夾角。上出風口、下出風口各自只有一種角度,工作時不會造成相互間的干涉現象,下出風口能夠輕易將PCB板小孔中的水完全吹出,因而烘干徹底,基本不會出現水跡,提高了產品質量,另外無需延長烘干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烘干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PCB板的小孔趕水烘干裝置。
技術介紹
在PCB的生產工藝流程中,需要將PCB的孔內的水排出,并烘干,以避免在下一個工序中產生各種缺陷。對PCB板 的排水烘干方法一般是在水平生產線上采用兩級冷風將小孔中的水吹出,然后采用一級熱風進行烘干的方法。如圖I所示,上述趕水、烘干方法中采用的烘干設備一般包括分別安裝在PCB板輸送機構01上下側的上風刀02和下風刀03,上風刀02上設置有至少兩個上出風口 04,下風刀03上設置有至少兩個下出風口 05,上出風口 04與下出風口 05——對應,并且相應的上出風口 04與下出風口 05的位置指向相同。上述烘干設備一般只能滿足滿足AR值小于6的PCB板的生產,而對于AR值大于6的PCB板,則無法將PCB板06小孔07內的水完全吹出、烘干,造成PCB板06氧化后,在沉銅工序就會造成孔內無銅的缺陷。其原因是由于相應的上出風口 04與下出風口 05的位置指向相同,導致出現上出風口 04和下出風口 05吹出的氣流壓力互相抵消,而難以將小孔07內的水完全吹出。即使下風刀02的風壓能夠將小孔07內的水吹出,水仍會殘留在PCB板06的板面,因此需要延長烘干時間,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PCB板的小孔趕水吹干裝置,這種PCB板的小孔趕水吹干裝置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烘干徹底,提高產品的質量。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PCB板的小孔趕水烘干裝置,包括分別安裝在PCB板輸送機構上下側的上風刀和下風刀,上風刀上設置有至少兩個上出風口,下風刀上設置有至少兩個下出風口,上出風口與下出風口一一對應,其特征是沿PCB板的輸送方向,相應的上出風口與下出風口錯開設置;下出風口的延伸方向均沿豎直方向;上出風口的延伸方向均順時針與豎直方向成10。 30。夾角。下風刀的下出風口全部采用垂直孔型,安裝時下出風口與PCB板垂直,PCB板盡量靠近下風刀,下風刀的氣流將水從小孔里面吹出來,上風刀的上出風口的氣流方向與PCB板的輸送方向相反,將吹出來的水往后趕,并采用熱風進行烘干。由于下出風口的延伸方向均沿豎直方向,上出風口的延伸方向均順時針與豎直方向成10° 30°夾角,上出風口、下出風口各自只有一種角度,工作時不會造成相互間的干涉現象,下出風口能夠輕易將PCB板小孔中的水完全吹出,因而烘干徹底,基本不會出現水跡,提高了產品質量,另外無需延長烘干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其特征是沿PCB板的輸送方向,上出風口處于相應的下出風口的前方。將上出風口設于相應的下出風口的前方,確保小孔中的水杯下出風口吹出后,立即被相應的上出風ロ的氣流往后吹送。作為本技術進ー步的優選方案,其特征是所述夾角為15°。將上出風ロ的延伸方向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設置為15°,上出風ロ的氣流在向后趕水時,能夠防止水飛濺到PCB板的其它地方,使得烘干效果更好。附圖說明圖I是現有技術趕水烘干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優選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做進ー步的說明。 如圖2所示,這種PCB板的小孔趕水烘干裝置,包括分別安裝在PCB板輸送機構I上下側的上風刀2和下風刀3 ;上風刀2上設置有兩個上出風ロ 4,下風刀3上設置有兩個下出風ロ 5,上出風ロ 4與下出風ロ 5——對應;沿PCB板6的輸送方向,相應的上出風ロ4與下出風ロ 5錯開設置,上出風ロ 4處于相應的下出風ロ 5的前方;下出風ロ 5的延伸方向均沿豎直方向;上出風ロ 4的延伸方向均順時針與豎直方向成15°夾角。下風刀3的下出風ロ 5的氣流將水從小孔7里面吹出來,上風刀2的上出風ロ 4的氣流方向與PCB板6的輸送方向相反,將吹出來的水往后趕,并采用熱風進行烘干。由于下出風ロ 5的延伸方向均沿豎直方向,上出風ロ 4的延伸方向均順時針與豎直方向成15°夾角,上出風ロ 4、下出風ロ 5各自只有ー種角度,工作時不會造成相互間的干涉現象,下出風ロ 5能夠輕易將PCB板6小孔7中的水完全吹出,因而烘干徹底,基本不會出現水跡,提高了產品質量,另外無需延長烘干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在其它實施方式中,上出風口和下出風ロ的數量為3、4或5個。在其它實施方式中,上出風ロ的延伸方向均順時針與豎直方向成10°夾角。在其它實施方式中,上出風ロ的延伸方向均順時針與豎直方向成30°夾角。權利要求1.ー種PCB板的小孔趕水烘干裝置,包括分別安裝在PCB板輸送機構上下側的上風刀和下風刀,上風刀上設置有至少兩個上出風ロ,下風刀上設置有至少兩個下出風ロ,上出風ロ與下出風ロ 一一對應,其特征是沿PCB板的輸送方向,相應的上出風ロ與下出風ロ錯開設置;下出風ロ的延伸方向均沿豎直方向;上出風ロ的延伸方向均順時針與豎直方向成10。 30。夾角。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趕水烘干裝置,其特征是沿PCB板的輸送方向,上出風ロ處于相應的下出風ロ的前方。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趕水烘干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夾角為15°。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PCB板的小孔趕水烘干裝置,包括分別安裝在PCB板輸送機構上下側的上風刀和下風刀,上風刀上設置有至少兩個上出風口,下風刀上設置有至少兩個下出風口,上出風口與下出風口一一對應,其特征是沿PCB板的輸送方向,相應的上出風口與下出風口錯開設置;下出風口的延伸方向均沿豎直方向;上出風口的延伸方向均順時針與豎直方向成10°~30°夾角。上出風口、下出風口各自只有一種角度,工作時不會造成相互間的干涉現象,下出風口能夠輕易將PCB板小孔中的水完全吹出,因而烘干徹底,基本不會出現水跡,提高了產品質量,另外無需延長烘干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文檔編號F26B21/00GK202648348SQ201220259189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4日專利技術者貝俊濤, 蘇志堅, 楊少智, 蘇培濤, 林蓄流, 林炳亮, 楊曉新 申請人:汕頭超聲印制板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PCB板的小孔趕水烘干裝置,包括分別安裝在PCB板輸送機構上下側的上風刀和下風刀,上風刀上設置有至少兩個上出風口,下風刀上設置有至少兩個下出風口,上出風口與下出風口一一對應,其特征是:沿PCB板的輸送方向,相應的上出風口與下出風口錯開設置;下出風口的延伸方向均沿豎直方向;上出風口的延伸方向均順時針與豎直方向成10°~30°夾角。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貝俊濤,蘇志堅,楊少智,蘇培濤,林蓄流,林炳亮,楊曉新,
申請(專利權)人:汕頭超聲印制板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