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擴展的組合式旋轉燈,包括燈座和帶有發光元件的轉動體,燈座和轉動體之間通過第一對接管構成轉動連接關系,轉動體與轉動體之間通過第二對接管構成轉動連接關系,第一對接管和第二對接管都可以自由插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是:轉動體由第一對接管或者第二對接管支撐,對接管內的起導電作用的第一橋接件和第二橋接件,以及燈座和轉動體上的電極構件都無需承載轉動體的重量,由此提高了轉動體與燈座之間,以及轉動體與轉動體之間的連接可靠性,另一方面,當不需要擴展連接轉動體的時候,第一對接管和第二對接管可單獨拆下,在燈座和轉動體上都不會留下伸出的管狀連接件,提高了燈具的美觀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燈具,尤其涉及各類燈具中的帶有發光元件的轉動體與燈座之間的連接結構。所述的各類燈具包括平板燈、導軌燈、吸頂燈、吊線燈、落地燈、壁燈、臺燈等坐寸O
技術介紹
現有一種組合式旋轉燈,這種燈具在燈座上連接有帶發光元件的轉動體,轉動體在燈座上可以靈活組合,有的在轉動體上還能擴展連接更多的轉動體。然而,在現有的這種組合式旋轉燈中,轉動體與燈座之間都是依靠電極構件之間的彈性接觸來連接的,轉動體 的重量幾乎完全由電極構件承擔,連接不夠可靠,另一方面,當不需要擴展連接轉動體的時候,在轉動體上會留下一個朝外伸出的管狀連接件,影響了燈具的美觀。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針對上述組合式旋轉燈進行改進,提供一種易于擴展的組合式旋轉燈。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易于擴展的組合式旋轉燈,包括燈座和帶有發光元件的轉動體,燈座和轉動體之間通過第一對接管構成轉動連接關系,第一對接管的一端插入開設于燈座上的第一插口內,并可自由插拔,第一對接管的另一端插入開設于轉動體上的第二插口內,并可自由插拔,燈座通過第一對接管支撐轉動體,轉動體可繞第一對接管的中軸線轉動;在燈座的第一插口內固定有第一電極構件,在轉動體的第二插口內固定有第二電極構件,在第一對接管內固定有第一橋接件,第一電極構件和第二電極構件通過第一橋接件導電連通。作為進一步改進,本技術還可采取如下附屬的實施方式。轉動體與轉動體之間通過第二對接管構成轉動連接關系,第二對接管的一端插入所連接的一個轉動體的第三插口內,并可自由插拔,第二對接管的另一端插入所連接的另一個轉動體的第三插口內,并可自由插拔,在兩個相連的轉動體中,上一級轉動體通過第二對接管支撐下一級轉動體,轉動體可繞第二對接管的中軸線轉動,在轉動體的第三插口內固定有第三電極構件,在第二對接管內固定有第二橋接件,第二對接管所連接的兩個轉動體上的第三電極構件通過第二橋接件導電連通。所述的第一對接管和第二對接管的結構相同,所述的第一橋接件和第二橋接件的結構相同,第一對接管和第二對接管具有互換性。在第一對接管的外壁面固定有金屬表層,在第一插口的內壁面固定有金屬表層,在第二對接管的外壁面固定有金屬表層,在第三插口的內壁面固定有金屬表層。在燈座的第一插口內固定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插入到第一對接管內,燈座通過第一套管支撐第一對接管;在轉動體的第二插口內固定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插入到第一對接管內,第一對接管通過第二套管支撐轉動體。在轉動體的第三插口內固定有第三套管,第三套管插入到第二對接管內,在兩個相連的轉動體中,上一級轉動體通過第三套管支撐第二對接管,下一級轉動體通過第三套管支撐在與上一級轉動體相連的第二對接管上。本技術的優點是轉動體由第一對接管或者第二對接管支撐,對接管內的起導電作用的第一橋接件和第二橋接件,以及燈座和轉動體上的電極構件都無需承載轉動體的重量,由此提高了轉動體與燈座之間,以及轉動體與轉動體之間的連接可靠性,另一方面,當不需要擴展連接轉動體的時候,第一對接管和第二對接管可單獨拆下,在燈座和轉動體上都不會留下伸出的管狀連接件,提高了燈具的美觀性。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實施例連接好轉動體后的示意圖;圖3是圖I的A部放大圖; 圖4是圖I中的第一對接管的放大圖;圖5是圖I的B部放大圖;圖6是本技術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所示實施例連接好轉動體后的示意圖;圖8是圖6的C部放大圖;圖9是圖6中的第一對接管的放大圖;圖10是圖6的D部放大圖;圖11是圖6的E部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本實施例如圖I和圖2所示。組合式旋轉燈包括燈座I和兩個帶有發光元件2的轉動體3、4。燈座I的形狀不受附圖限制,根據不同的燈具類型,例如平板燈、導軌燈、吸頂燈、吊線燈、落地燈、壁燈、臺燈等等,燈座I可制成相應的形狀結構。轉動體3、4的形狀也不受附圖限制,可以是圓形、星形等各種形狀。兩個轉動體3、4的形狀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圖I雖然畫有兩個轉動體,但在實際應用中,轉動體的數量可根據實際需要而定,最少可以只設置一個。發光元件2可以是發光二極管芯片或者是傳統的燈珠。燈座I和轉動體3之間通過第一對接管5構成轉動連接關系。第一對接管5的左端插入開設于的第一插口 6內,并可自由插拔,第一對接管5的右端插入開設于轉動體3上的第二插口 7內,并可自由插拔。第一對接管5支撐轉動體3。轉動體3可繞第一對接管5的中軸線轉動。兩個轉動體3、4之間通過第二對接管8構成轉動連接關系。第二對接管8的左端插入轉動體3的第三插口 9內,并可自由插拔,第二對接管8的右端插入另一個轉動體4的第三插口 9內,并可自由插拔。上一級轉動體3通過第二對接管8支撐下一級轉動體4。轉動體3、4可繞第二對接管8的中軸線轉動。為了提高第一對接管5與第一插口 6之間的耐磨性,參見圖4,本實施例在第一對接管5的外壁面固定有金屬表層10,參見圖3,在第一插口 6的內壁面固定有金屬表層11。本實施例的第二對接管8采用與第一對接管5完全相同的結構,不再贅述。參見圖I和圖3,在燈座I的第一插口 6內固定有第一電極構件12。第一電極構件12由導電棒13和導電套14構成,導電棒13和導電套14彼此絕緣。參見圖I和圖4,在第一對接管5內固定有第一橋接件15。第一橋接件15由雙頭導電柱16和雙頭導電管17構成,雙頭導電柱16和雙頭導電管17彼此絕緣。參見圖I和圖5,在轉動體的第二插口 7內固定有第二電極構件18,第二電極構件18與第一電極構件12完全一樣,也是由導電棒13和導電套14構成,導電棒13和導電套14彼此絕緣。當第一對接管5的兩端分別插入第一插口 6和第二插口 7后,導電棒13插入雙頭導電管17內,并形成電接觸,雙頭導電柱16插入導電套14內,并形成電接觸,從而使得第一電極構件12和第二電極構件18通過第一橋接件15導電連通。第一電極構件12、第二電極構件18和第一橋接件15之間的接觸僅起 導電作用,并沒有起到支撐轉動體的作用。在轉動體的第三插口 9內固定有第三電極構件。第三電極構件的具體結構與圖5所示的第二電極構件18的結構完全相同,不再贅述。在第二對接管8內固定有第二橋接件。第二橋接件的結構與圖4所示的第一橋接件15的結構完全相同,不再贅述。當第二對接管8的兩端分別插入兩個轉動體的第三插口 9后,所連接的兩個轉動體上的第三電極構件通過第二橋接件導電連通。第三電極構件與第二橋接件之間的接觸僅起導電作用,并沒有起到支撐轉動體的作用。實施例二參見圖6和圖7,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的第一插口 6的內部結構,轉動體的第二插口 7和第三插口 9的內部結構,以及第一對接管5和第二對接管8的內部結構,都與實施例一有所不同。下面僅就這些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作詳細說明,其他與實施例一相同的結構不再贅述。參見圖8,并結合圖6和圖7,在的第一插口 6內固定有第一套管19,第一套管19插入到第一對接管5內,燈座I通過第一套管19支撐第一對接管5。參見圖10,并結合圖6和圖7,在轉動體的第二插口 7內固定有第二套管20,第二套管20插入到第一對接管5內,第一對接管5通過第二套管20支撐轉動體。參見圖11,并結合圖6和圖7,在轉動體的第三插口 9內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易于擴展的組合式旋轉燈,包括燈座和帶有發光元件的轉動體,其特征是:燈座和轉動體之間通過第一對接管構成轉動連接關系,第一對接管的一端插入開設于燈座上的第一插口內,并可自由插拔,第一對接管的另一端插入開設于轉動體上的第二插口內,并可自由插拔,燈座通過第一對接管支撐轉動體,轉動體可繞第一對接管的中軸線轉動;在燈座的第一插口內固定有第一電極構件,在轉動體的第二插口內固定有第二電極構件,在第一對接管內固定有第一橋接件,第一電極構件和第二電極構件通過第一橋接件導電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育林,
申請(專利權)人:吳育林,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