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船舶甲板鋼絲繩孔密封機構。它解決了目前因為沒有合適的對穿艙套管進行密封的裝置造成在實際作業中存在的密封不方便和密封效果差等問題。它包括密封主體,所述的密封主體包括多個相互配合的瓦形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等優點,主要用于密封船舶鋼絲繩甲板孔。(*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密封機構,尤其涉及ー種船舶甲板鋼絲繩孔密封機構。
技術介紹
灘淺海和近海鋪管船在鋪管過程中一般用8錨或者10錨定位和移船作業。對于暴露在室外的穿過甲板的錨繩和穿艙套管,根據船舶建造規范和中國船級社(CCS)要求,在船舶拖行吋,必須對此處進行保護密封,避 免在拖行過程中由于風浪等原因,造成錨機艙進水,從而避免對船舶造成行駛安全隱患。目前對穿艙套管還沒有合適的密封裝置,在實際作業中存在密封不方便和密封效果差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g在解決現有密封穿艙套管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改善現有密封效果和使用方便的穿甲板孔保護機構。本技術的目的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該穿甲板孔保護機構,包括密封主體,所述的密封主體包括多個相互配合的瓦形體。將所述的密封主體設計為包括多個相互配合的所述的瓦形體的作用在于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所述的瓦形體插入穿艙套管與錨繩之間空隙,通過這些瓦形體及其相互之間的配合作用,封閉該空隙。本技術的目的還可以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所述的瓦形體的外壁上最好設有密封槽。所述的瓦形體的外壁上設置密封槽的作用是通過使穿艙套管與該密封槽或與設置于該密封槽內的密封件的相互作用,使所述的密封主體在穿艙套管端ロ處對穿艙套管實現進一歩密封。所述的瓦形體從所述的密封槽處至該瓦形體一端的外壁最好為外徑由大至小變化的臺形面。將所述的瓦形體從所述的密封槽處至該瓦形體一端的外壁設計為所述的臺形面的作用是通過所述的臺形面外徑較小端小于穿艙套管內徑的結構,使所述的瓦形體更容易插入穿艙套管與錨繩之間的空隙,并能夠使所述的瓦形體更容易與穿艙套管和錨繩之間產生緊密接觸,實現更好的密封效果。所述的瓦形體的內壁上最好設有密封槽。在所述的瓦形體的內壁上設置密封槽的作用是通過在所述的密封槽內設置密封件,使所述的密封主體的內壁與錨繩之間實現更好的密封效果。所述的密封主體包括的瓦形體最好為兩個。通過兩個瓦形體對穿艙套管與錨繩之間空隙進行封閉具有簡化所述的密封主體結構、便于操作密封和易實現良好的密封效果等優點。所述的兩個瓦形體所構成的所述的密封主體的內壁最好為圓形,所述的瓦形體的內壁為半圓形弧面。將所述的密封主體的內壁設計為圓形的作用是通過所述的密封主體圓形內壁與通常所使用錨繩圓形外壁相互配合產生一定的密封效果。將所述的瓦形體的內壁設計為半圓形弧面的作用是使兩個配套使用的瓦形體易于實現基本相同的結構,方便加工制造和使用,并使所述的瓦形體更容易均衡插入穿艙套管與錨繩之間的空隙,從而使其內表面與錨繩產生緊密接觸,進ー步提高密封效果。所述的瓦形體外壁上的和內壁上的密封槽最好設置于所述的瓦形體的同一端。這樣設計結構可以使所述的瓦形體充分插入穿艙套管與錨繩之間的空隙,提高對所述的瓦形體的有效使用長度,方便密封操作。所述的瓦形體外壁上的和內壁上的密封槽最好相連通。所述的瓦形體外壁上的和內壁上的密封槽相連通作用是便于在密封槽內安裝固定密封件。在所述的密封槽內最好設有密封件。設置與所述的密封槽相配合的密封件的作用在于提高密封主體的密封效果。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由于通過使用相互配合的瓦形體等多個簡單的部件構成密封主體,有效提高了所述的密封主體對穿艙套管與錨繩之間空隙的密封性和操作的便利性。所以,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等優點。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瓦形體的結構剖示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瓦形體A-A向的結構剖示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瓦形體B-B向的結構剖示圖; 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使用狀態的結構剖示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C向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瓦形體主體,2、密封槽,3、密封槽,4、瓦形體,5、瓦形體,6、密封件,7、穿艙套管,8、甲板面,9、鋼絲繩。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ー步說明。該船舶甲板鋼絲繩孔密封機構,包括密封主體,所述的密封主體包括兩個相互配合的瓦形體4、5,所述的瓦形體主體I的外壁上設有密封槽2,所述的瓦形體主體I的內壁上設有密封槽3,所述的密封槽2、3設置于所述的瓦形體主體I的同一端,所述的瓦形體主體I外壁上的和內壁上的密封槽2、3相連通,在所述的密封槽2、3內設有聚氨酯密封件6,所述的瓦形體主體I從所述的密封槽2處至該瓦形體另ー端的外壁為外徑由大至小變化的圓臺形面,所述的兩個瓦形體4、5所構成的所述的密封主體的內壁為圓形,所述的瓦形體4、5的內壁為半圓形弧面。使用方法鋪管船拖行前,先將密封件6安裝在所述的兩個瓦形體4、5的密封槽2、3內,使所述的兩個瓦形體4、5的內壁沿鋼絲繩方向自上而下插入穿艙套管7內,夾緊鋼絲繩,并壓緊穿艙套管7上表面即可;在鋪管船鋪管施工或起錨前,將兩個瓦形體4、5取出即可。權利要求1.船舶甲板鋼絲繩孔密封機構,包括密封主體,其特征是所述的密封主體包括多個相互配合的瓦形體。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船舶甲板鋼絲繩孔密封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瓦形體的外壁上設有密封槽。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甲板鋼絲繩孔密封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瓦形體從所述的密封槽處至該瓦形體一端的外壁為外徑由大至小變化的臺形面。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船舶甲板鋼絲繩孔密封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密封主體包括的瓦形體為兩個。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甲板鋼絲繩孔密封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兩個瓦形體所構成的所述的密封主體的內壁為圓形,所述的瓦形體的內壁為半圓形弧面。6.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船舶甲板鋼絲繩孔密封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瓦形體的內壁上設有密封槽。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甲板鋼絲繩孔密封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瓦形體外壁上和內壁上的密封槽設置于所述的瓦形體的同一端。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甲板鋼絲繩孔密封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瓦形體外壁上的和內壁上的密封槽相連通。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甲板鋼絲繩孔密封機構,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外壁上和內壁上的密封槽內設有密封件。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船舶甲板鋼絲繩孔密封機構。它解決了目前因為沒有合適的對穿艙套管進行密封的裝置造成在實際作業中存在的密封不方便和密封效果差等問題。它包括密封主體,所述的密封主體包括多個相互配合的瓦形體。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等優點,主要用于密封船舶鋼絲繩甲板孔。文檔編號F16L5/02GK202646940SQ20122031777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日專利技術者遲艷芬, 魏中格, 李震, 錢永志, 姬廣帥, 李耀明, 韓鋒林 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勝利油田勝利石油化工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船舶甲板鋼絲繩孔密封機構,包括密封主體,其特征是所述的密封主體包括多個相互配合的瓦形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遲艷芬,魏中格,李震,錢永志,姬廣帥,李耀明,韓鋒林,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勝利石油化工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