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功能梯子,它解決了現有多功能梯子笨重、不易搬動、占用空間大、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前下方柱(1)、中方柱(6)、前上方柱(7)、腳踏橫梁(2)、彈簧錐度插銷(4)和轉動軸(5)構成的上、中、下梯架構成的前梯和由上部方柱(11)、下部方柱(12)、腳踏橫梁(2)、弧形連接板(13)構成的后梯,通過合頁(9)和頂梁(10)連接成人字梯。它能夠巧妙運用梯子的多段結構,利用轉動軸(5)的旋轉和彈簧錐度插銷(4)的定位相互作用,通過折疊,實現人字梯與椅子間的相互轉換。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等優點,市場前景廣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登高設施,除具有梯子的高處作業、存放物品等外,還具有椅子的休息、辦公等功能。二、技術背景梯子是建筑、裝修、廣告等各個行業以及家庭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工具。目前市面上使用的一般都是一字梯或人字梯,而人字梯以其使用時穩定性好而被廣泛使用,但梯子作為一種登高輔助工具對于家庭日常生活來說不僅存在搬運比較費勁、使用率不高等問題,而且還要在現代住房空間狹小的環境下要騰出一塊地方存放梯子,確實給城市居民帶來麻煩。三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人們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既可作為椅子供人們日常生活使用,也可以作為梯子幫助人們登高作業的多功能梯子。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它是由前梯、后梯、腳踏橫梁、合頁等部分構成,前梯是由上中下三節梯架樞接而成,下梯架是在兩根下立柱之間設置腳踏橫梁,并在其內側平鋪座板,下立柱兩端設置了軸孔,并在其上端設置了彈簧錐度插銷;中梯架是在兩根中立柱之間設置腳踏橫梁,并在其兩端設置了軸孔和插銷定位孔;上梯架是在兩根上立柱之間設置腳踏橫梁,上立柱兩端設置軸孔,頂端軸孔內設置了頂梁,下端設置了彈簧錐度插銷;后梯是由上下兩節梯架樞接而成,上梯架是在兩根立柱之間設置腳踏橫梁,兩端設置軸孔,頂部軸孔內設置了頂梁,下部還設置了插銷定位孔;下梯架是在兩根立柱之間設置了腳踏橫梁和弧形連接板,并在上部設置了彈簧錐度插銷。梯架之間通過轉動軸相互連接,前后梯架的頂梁之間通過兩只合頁鉸連成一體。同時在前后梯架之間還設置了可調變距機構,該變距機構是由變距拉鉤、軸座、定距支撐架構成,軸座固定安裝于前梯上梯架的腳踏橫梁的內側,變距拉鉤的轉軸兩端安裝于軸座內,定距支撐架是由兩根橫桿和一根掛桿構成,兩根橫桿的一端活動鉸接在后梯上梯架的腳踏橫梁內側壁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高強度的鋁合金材料制作,操作簡便,質量輕、易收放、利用率高。每節梯子的連接部分是用彈簧錐度插銷和轉動軸有效連接定位,使產品具有一物兩用之功效,能滿足復雜的作業場地的需要,具有結構簡單,折疊、攜帶方便,安全可靠等優點,具有良好的市場開發前景。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四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人字梯使用狀態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椅子狀態整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可調變距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梯架樞接局部示意圖。圖中1為下立柱,2為腳踏橫梁,3為座板,4為彈簧錐度插銷,5為轉動軸,6為中立柱,7為上立柱,8為可調變距機構,9為合頁,10為頂梁,11為立柱,12為立柱,13為弧形連接板,14為變距拉鉤,15為軸座,16為定距支撐架。五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采用高強度的鋁合金材料,根據制作梯子規格大小,分別截取不同行度若干段,取相同長度的兩段鋁合金材料制作下立柱1,并在其之間安裝腳踏橫梁2,在其內側平鋪木質、塑料或鋁合金座板3,下立柱I兩端設置軸孔,并在其上端設置彈簧錐度插銷4,制成下梯架;取相同長度兩段鋁合金材料制作中立柱6,中間安裝腳踏橫梁2,并在其兩端設置軸孔和插銷定位孔,制成中梯架。取同樣長度的兩段鋁合金材料制作上立柱7,之間安裝二根腳踏橫梁2,上立柱7兩端設置軸孔,頂端軸孔內安裝頂梁10端部轉軸,下端設置了彈簧錐度插銷4,制成上梯架。然后上梯架、中梯架、下梯架之間通過轉動軸5相互連接,并使彈簧錐度插銷4對準梯架上設置的插銷定位孔形成前梯。同樣,取兩段相同長度的鋁合金材料制作立柱11,之間安裝二根腳踏橫梁2,兩端設置軸孔,頂部軸孔內安裝頂梁10端部轉軸,下部設置插銷定位孔,形成上梯架;取兩段長度相同的鋁合金材料制作兩根長立柱12,它們之間安裝二根腳踏橫梁2和二根弧形連接板13,并在上部適當位置設置兩對彈·簧錐度插銷4,形成下梯架。上下梯架之間通過轉動軸5相互連接,再將前后梯架的頂梁10之間通過兩只合頁9鉸連成一體。前后梯架之間還設置了可調變距機構8,如圖3所示,該變距機構是由變距拉鉤14、軸座15、定距支撐架16構成,軸座15固定安裝于前梯上梯架的腳踏橫梁2的內側,變距拉鉤4的轉軸兩端安裝于軸座15內,定距支撐架16是由兩根橫桿和一根掛桿構成,兩根橫桿的一端活動鉸接在后梯上梯架的腳踏橫梁2內側壁上。實施本技術時,松開可調變距機構8的變距拉鉤14,如圖4所示,分別按下后梯部分的上部方柱11和下部方柱12間的彈簧錐度插銷4按鈕,松開彈簧錐度插銷4 ;分別按下前梯的下方柱I、中方柱6和上方柱7間的彈簧錐度插銷4按鈕,松開彈簧錐度插銷4 ;順時針旋轉后梯部分的后下部方柱12,分別逆時針旋轉前梯的下方柱I和中方柱6直至前梯部分的下方柱I插銷定位孔和的安裝在后梯部分下部方柱12的彈簧錐度插銷4位置重合,壓下彈簧錐度插銷4按鈕直至完全插入下方柱I的錐孔;鎖住可調變距機構8的變距拉鉤14,即可完成梯子至椅子間的變換。本技術構思巧妙、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設計獨特、安全可靠、為全機械式操作,節能環保。“梯子”和“椅子”均為家居中必不可少、利用率較高的家具產品,提供方便的同時也了節約成本,節省了寶貴的空間。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梯子,它是由前梯、后梯、腳踏橫梁、合頁構成,其特征在于前梯是由上中下三節梯架樞接而成,下梯架是在兩根下立柱(I)之間設置腳踏橫梁(2),并在其內側平鋪座板(3),下立柱(I)兩端設置了軸孔,并在其上端設置了彈簧錐度插銷(4);中梯架是在兩根中立柱(6)之間設置腳踏橫梁(2),并在其兩端設置了軸孔和插銷定位孔;上梯架是在兩根上立柱(7)之間設置腳踏橫梁(2),上立柱(7)兩端設置軸孔,頂端軸孔內設置了頂梁(10),下端設置了彈簧錐度插銷(4);后梯是由上下兩節梯架樞接而成,上梯架是在兩根立柱(11)之間設置腳踏橫梁(2),兩端設置軸孔,頂部軸孔內設置了頂梁(10),下部還設置了插銷定位孔;下梯架是在兩根立柱(12)之間設置了腳踏橫梁(2)和弧形連接板(13),并在上部設置了彈簧錐度插銷(4);梯架之間通過轉動軸(5)相互連接,前后梯架的頂梁(10)之間通過兩只合頁(9)鉸連成一體。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梯子,其特征在于前后梯架之間設置了可調變距機構(8),該變距機構是由變距拉鉤(14)、軸座(15)、定距支撐架(16)構成,軸座(15)固定安 裝于前梯上梯架的腳踏橫梁(2)的內側,變距拉鉤(4)的轉軸兩端安裝于軸座(15)內,定距支撐架(16)是由兩根橫桿和一根掛桿構成,兩根橫桿的一端活動鉸接在后梯上梯架的腳踏橫梁(2)內側壁上。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多功能梯子,它解決了現有多功能梯子笨重、不易搬動、占用空間大、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前下方柱(1)、中方柱(6)、前上方柱(7)、腳踏橫梁(2)、彈簧錐度插銷(4)和轉動軸(5)構成的上、中、下梯架構成的前梯和由上部方柱(11)、下部方柱(12)、腳踏橫梁(2)、弧形連接板(13)構成的后梯,通過合頁(9)和頂梁(10)連接成人字梯。它能夠巧妙運用梯子的多段結構,利用轉動軸(5)的旋轉和彈簧錐度插銷(4)的定位相互作用,通過折疊,實現人字梯與椅子間的相互轉換。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等優點,市場前景廣闊。文檔編號E06C7/08GK202645416SQ20122026997公開日2013年1月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功能梯子,它是由前梯、后梯、腳踏橫梁、合頁構成,其特征在于:前梯是由上中下三節梯架樞接而成,下梯架是在兩根下立柱(1)之間設置腳踏橫梁(2),并在其內側平鋪座板(3),下立柱(1)兩端設置了軸孔,并在其上端設置了彈簧錐度插銷(4);中梯架是在兩根中立柱(6)之間設置腳踏橫梁(2),并在其兩端設置了軸孔和插銷定位孔;上梯架是在兩根上立柱(7)之間設置腳踏橫梁(2),上立柱(7)兩端設置軸孔,頂端軸孔內設置了頂梁(10),下端設置了彈簧錐度插銷(4);后梯是由上下兩節梯架樞接而成,上梯架是在兩根立柱(11)之間設置腳踏橫梁(2),兩端設置軸孔,頂部軸孔內設置了頂梁(10),下部還設置了插銷定位孔;下梯架是在兩根立柱(12)之間設置了腳踏橫梁(2)和弧形連接板(13),并在上部設置了彈簧錐度插銷(4);梯架之間通過轉動軸(5)相互連接,前后梯架的頂梁(10)之間通過兩只合頁(9)鉸連成一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陸龍福,曹明順,
申請(專利權)人: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