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廂體電動翻轉頂蓋,包括驅動機構和翻轉頂蓋,驅動機構一端與翻轉頂蓋一側相連,驅動機構包括第一減速器、電動機、第二減速器和安裝底板,電動機固定在第一減速器一側上,電動機的輸出軸與第一減速器輸入端相連,第一減速器輸出端通過聯軸器與第二減速器輸入軸相連,第二減速器輸出軸與翻轉頂蓋一側的翻轉鉸接座鉸接;第一減速器底部和第二減速器底部通過安裝底板固定在廂體頂部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緊湊、易于安裝、維修保養方便,驅動機構設置在廂體上,不占用廂體內空間,擴大了廂體內的安裝面積,有利于雷達、通訊基站等工作設備的安裝。(*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車載方艙或廂式車廂頂部的活動頂蓋,尤其是ー種通過翻轉實現廂頂開ロ啟閉的電動頂蓋,屬于車輛附件
技術介紹
車載方艙或廂式車內需要安裝ー些工作時伸出廂體頂部、運輸時收藏于艙內的如雷達、通訊基站等工作設備,為此,車載方艙或廂式車頂部設有供設備進出艙的通道ロ,在通道口上設有可開啟關閉的活動頂蓋。現有的廂體頂部的活動頂蓋通過設置在車廂內的推桿裝置啟閉,推桿裝置占用了廂體內寶貴的使用空間,影響工作設備的安裝。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的驅動活動頂蓋啟閉的推桿裝置占用廂體內空間較大、影響工作設備的安裝的缺陷,本技術提供ー種結構緊湊、驅動裝置設置廂體外的活動頂蓋。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廂體電動翻轉頂蓋,包括驅動機構和翻轉頂蓋,所述驅動機構一端與翻轉頂蓋ー側相連,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第一減速器、電動機、第二減速器和安裝底板,所述電動機固定在第一減速器ー側上,電動機的輸出軸與第一減速器輸入端相連,第一減速器輸出端通過聯軸器與第二減速器輸入軸相連,第二減速器輸出軸與翻轉頂蓋ー側的翻轉鉸接座鉸接;第一減速器底部和第二減速器底部通過安裝底板固定在廂體頂部上。本技術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ー步實現。前述的廂體電動翻轉頂蓋,其中所述第二減速器為蝸輪蝸桿減速器;所述翻轉鉸接座包括底板、下端與底板固定連接的兩側立板,所述兩側立板分別與第二減速器輸出軸兩端固定連接。本技術結構緊湊、易于安裝、維修保養方便,驅動機構設置在廂體上,不占用廂體內空間,擴大了廂體內的安裝面積,有利于雷達、通訊基站等工作設備的安裝。本技術的第二減速器為蝸輪蝸桿減速器,由于蝸輪蝸桿傳動的自鎖作用,翻轉頂蓋可以鎖定在所需的開啟角度上,確保使用安全。本技術的優點和特點,將通過下面優選實施例的非限制性說明進行圖示和解釋,這些實施例,是參照附圖僅作為例子給出的。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開啟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關閉狀態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說明。如圖I 圖2所示,本實施例包括驅動機構I和翻轉頂蓋2,所述驅動機構I包括第一減速器11、電動機12、第二減速器13和安裝底板3,電動機12的端面法蘭固定在第一減速器ー側上,電動機12的輸出軸與第一減速器11輸入端相連,第一減速器11輸出端通過聯軸器14與第二減速器13輸入軸相連,第二減速器13輸出軸131與翻轉頂蓋2 —側的翻轉鉸接座21鉸接。翻轉頂蓋2為薄鋼板和型鋼拼接的焊接結構件,翻轉鉸接座21也為焊接結構件,包括底板211、下端與底板固定焊連的兩側立板212,所述兩側立板212分別通過數個緊固螺釘與第二減速器輸出軸131兩端固定連接。翻轉鉸接座21的底板211通過數個緊固螺釘固定在翻轉頂蓋2的一端上。第一減速器11底部和第二減速器13底部通過多個緊固螺釘固定在安裝底板3上,安裝底板3固定在廂體4頂部上。第二減速器13為蝸輪蝸桿減速器,利用蝸輪蝸桿傳動的自鎖作用,可確保翻轉頂蓋2能開啟在任意角度的位置上。翻轉頂蓋2開啟到最大角度位置或到關閉位置時,均用感應開關限位。本技術工作吋,電動機12通過第一減速器11帶動第二減速器13的蝸桿蝸輪轉動,經過兩級減速,第二減速器輸出軸131的轉速較低,第二減速器輸出軸131通過與其固定連接的翻轉鉸接座21帶動翻轉頂蓋2繞第二減速器輸出軸131軸心順時針轉動緩慢開啟,或逆時針轉動緩慢關閉翻轉頂蓋2。除上述實施例外,本技術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廂體電動翻轉頂蓋,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機構和翻轉頂蓋,所述驅動機構一端與翻轉頂蓋一側相連,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第一減速器、電動機、第二減速器和安裝底板,所述電動機固定在第一減速器一側上,電動機的輸出軸與第一減速器輸入端相連,第一減速器輸出端通過聯軸器與第二減速器輸入軸相連,第二減速器輸出軸與翻轉頂蓋的翻轉鉸接座鉸接;第一減速器底部和第二減速器底部通過安裝底板固定在廂體頂部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廂體電動翻轉頂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減速器為蝸輪蝸桿減速器。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廂體電動翻轉頂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轉鉸接座包括底板、下端與底板固定連接的兩側立板,所述兩側立板分別與第二減速器輸出軸兩端固定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廂體電動翻轉頂蓋,包括驅動機構和翻轉頂蓋,驅動機構一端與翻轉頂蓋一側相連,驅動機構包括第一減速器、電動機、第二減速器和安裝底板,電動機固定在第一減速器一側上,電動機的輸出軸與第一減速器輸入端相連,第一減速器輸出端通過聯軸器與第二減速器輸入軸相連,第二減速器輸出軸與翻轉頂蓋一側的翻轉鉸接座鉸接;第一減速器底部和第二減速器底部通過安裝底板固定在廂體頂部上。本技術結構緊湊、易于安裝、維修保養方便,驅動機構設置在廂體上,不占用廂體內空間,擴大了廂體內的安裝面積,有利于雷達、通訊基站等工作設備的安裝。文檔編號E05F15/12GK202645252SQ201220215160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5日專利技術者張毅榮, 王國俊, 郭恒燕 申請人:江蘇捷誠車載電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廂體電動翻轉頂蓋,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機構和翻轉頂蓋,所述驅動機構一端與翻轉頂蓋一側相連,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第一減速器、電動機、第二減速器和安裝底板,所述電動機固定在第一減速器一側上,電動機的輸出軸與第一減速器輸入端相連,第一減速器輸出端通過聯軸器與第二減速器輸入軸相連,第二減速器輸出軸與翻轉頂蓋的翻轉鉸接座鉸接;第一減速器底部和第二減速器底部通過安裝底板固定在廂體頂部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毅榮,王國俊,郭恒燕,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捷誠車載電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