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自動拆除墻體的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設置有支架,支架上設置有拆除裝置,拆除裝置包括連接到支架上的定位座,定位座的下方鉸接設置有能夠前后擺動的錘體,錘體的錘頭前端面上設置有鉤環,錘體的前方設置有鉸接到定位座上且能夠前后轉動的機械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可對墻體局部定點破拆,最大限度的解放人工,提高破拆效率和破拆效果,操作人員距作業點有足夠的安全距離,保證安全作業。(*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改造工程用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可遠程遙控、定點對建筑物內墻局部拆除的自動拆除墻體裝置。
技術介紹
近年來,我國經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城市化進程大大增加。不僅新的在建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對于老城區、已有建筑的改造工程,也如恒河沙數,數量激増。在建筑改造工程中,對原有墻體的破拆,一直是困擾施工企業的ー個大問題。由于內墻位于建筑內部,考慮到對建筑外觀及結構的保護,無法使用大型機械設備。傳統的處理方式為一般為人工破拆;對于老舊的建筑內墻人工破拆,不僅費時費カ效率低下,而且對于ー些特殊墻體,人工破拆根本無法完成,從而大大增加了改造工程的項目成本,影響工程エ 期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人工破拆內墻費時費力、破拆效果差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ー種自動拆除墻體裝置。為了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自動拆除墻體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設置有拆除裝置,所述拆除裝置包括連接到所述支架上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下方鉸接設置有錘體,所述錘體的錘頭前端面上設置有鉤環,所述錘體的前方設置有鉸接到所述定位座上的機械手。所述底座的側面固定有若干個螺栓套孔,所述螺栓套孔內設置有地腳螺栓。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設置有4個萬向輪。所述底座上設置有電動葫蘆,所述電動葫蘆的鋼絲繩繞過位于所述支架頂端的轉動支撐滑輪后,連接到所述機械手的前端上。所述底座上還設置有電動機,所述電動機連接有提升鋼絲,所述提升鋼絲繞過位于所述支架頂端的提升支撐滑輪后,連接到所述定位座的上端,所述定位座與所述支架兩側的支撐桿滑動連接。所述定位座與所述支撐桿之間設置有滑動滾軸。所述電動機為三相異步電動機,所述電動機和所述電動葫蘆的輸入端與一傳感器信號連接,所述傳感器與一遙控器信號連接。所述機械手上設置有與所述提升鋼絲配合使用的導向輪。所述機械手包括支撐臂和與所述鉤環配合使用的鉤動弾片,所述支撐臂的上端與設置在所述定位座下方的固定軸鉸接連接,所述支撐臂的下端設置有固定槽,所述鉤動弾片通過ー固定螺栓設置在所述固定槽內,位于所述鉤動彈片端部的內外兩側均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撐臂固定連接;所述提升鋼絲的端部與所述支撐臂的前端外側連接。所述定位座的上端前方固定有向上傾斜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的ー側設置有下行行程開關,所述支撐臂的上表面一側設置有與所述下行行程開關配合使用的變相觸碰板;所述定位座的一側設置有與所述變相觸碰板配合使用的上行行程開關;所述上行行程開關和所述下行行程開關均與所述電動葫蘆信號連接。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控制機械手抓住或勾住鉤環,帶動錘體向前上方移動,移動至一定高度后,機械手放開鉤環,使錘體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后方擺動,實現對后方墻體的撞擊,從而可對墻體局部定點破拆,最大限度的解放人エ,提高破拆效率和破拆效果,操作人員距作業點有足夠的安全距離,保證安全作業。其中,本技術是通過機械手的控制來實現錘體對墻體的破拆,減少了人力物力,還可使用遙控器進行遠距離控制機械手的抓放,同時通過調整定位座的垂直高度,實現對錘體高度的調整,保證了操作人員的安全。附圖說明 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I中A-A向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中定位座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右視圖。圖5為圖3的俯視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中機械手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的右視圖。圖8為圖6的俯視圖。其中,附圖標記為1、底座;2、電動葫蘆;3、導向輪;4、鉤環;5、錘體;6、機械手;7、定位座;8、下行行程開關;9、鋼絲繩;10、轉動支撐滑輪;11、提升支撐滑輪;12、支架;13、提升鋼絲;14、導向輪;15、固定板;16、上行行程開關;17、配電箱;18、電動機;19、地腳螺栓;20、螺栓套孔;21、萬向輪;22、固定軸;23、滑動滾軸;24、滑槽;25、彈簧;26、鉤動彈片;27、固定螺栓;28、彈簧固定架;29、固定槽;30、導向輪;31、變相觸碰板;32、支撐臂。具體實施方式針對人工破拆內墻費時費力、破拆效果差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ー種自動拆除墻體裝置,包括底座1,底座I上設置有支架12,支架12上設置有拆除裝置,拆除裝置包括連接到支架12上的定位座7,定位座7的下方鉸接設置有能夠前后擺動的錘體5,錘體5的錘頭前端面上設置有鉤環4,錘體5的前方設置有鉸接到定位座7上且能夠前后轉動的機械手6 ;底座I上設置有電動葫蘆2,電動葫蘆2的鋼絲繩9繞過位于支架12頂端的轉動支撐滑輪10后,連接到機械手6的前端上;底座I上還設置有電動機18,電動機18連接有提升鋼絲13,提升鋼絲13繞過位干支架12頂端的提升支撐滑輪11后,連接到定位座7的上端,定位座7與支架12兩側的支撐桿滑動連接,定位座7能夠沿支撐桿上下方向滑動;機械手6包括支撐臂32和與鉤環4配合使用的鉤動弾片26,支撐臂32的上端與設置在定位座7下方的固定軸22鉸接連接,支撐臂32的下端設置有固定槽29,鉤動弾片26通過ー固定螺栓27設置在固定槽29內,位于鉤動弾片26端部的內外兩側均設置有彈簧25,彈簧25的另一端與支撐臂32固定連接,其中,內側的彈簧25直接鉤掛在支撐臂32內側,外側的彈簧25的另一端鉤掛在設置在支撐臂32上的彈簧固定架28上;提升鋼絲13的端部與支撐臂32的前端外側連接;定位座7的上端前方固定有向上傾斜的固定板15,固定板15的下表面的一側設置有下行行程開關8,支撐臂32的上表面一側設置有與下行行程開關8配合使用的變相觸碰板31 ; 定位座7的一側設置有與變相觸碰板31配合使用的上行行程開關16 ;上行行程開關16和下行行程開關8均與電動葫蘆2信號連接;固定板15上和機械手6上均設置有與提升鋼絲13配合使用的導向輪14和導向輪30 ;定位座7與支撐桿之間設置有滑動滾軸23,;底座I的側面固定有4個螺栓套孔20,螺栓套孔20內設置有地腳螺栓19 ;底座I的下表面設置有4個萬向輪21 ;電動機18為三相異步電動機,電動機18和電動葫蘆2的輸入端與一傳感器信號連接,傳感器與一遙控器信號連接。其中,定位座7的兩側設置有滑槽30,滑動滾軸23的兩端設置在滑槽30的兩個側壁上;傳感器、保護電路等輔助設備設置在配電箱17內。本技術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首先通過底座I上的地腳螺栓19將裝置固定于需要破拆的墻體前,錘體5的錘頭面緊貼墻體,接通電源;2、通過遙控器向位于配電箱17中的傳感器發出信號,啟動三相異步電動機18,牽引提升鋼絲13在垂直方向上進ー步調整錘體5的位置,對準作業點;3、定位后,通過遙控器發出指令,啟動電動葫蘆2,牽引鋼絲繩9帶動位于機械手6端部彈簧收緊,勾起錘體5,并進ー步帶動機械手6上抬,至鉤動弾片26觸動固定板15,鉤動彈片26的下端向前上方轉動,從而使鉤動弾片26和鉤環4分離,錘體5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后下方擺動;4、錘體5下落,沖擊墻體;5、機械手6繼續上抬,至位干支撐臂32上的變向觸碰板31接觸下行行程開關8,電動葫蘆2反轉,機械手6向下運行;6、至機械手6的鉤動弾片26再次到達并勾住鉤環4,且支撐臂32觸碰位于定位座7上的上行行程開關16,電動葫蘆2再次反轉,牽引鋼絲繩9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自動拆除墻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設置有拆除裝置,所述拆除裝置包括連接到所述支架上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下方鉸接設置有錘體,所述錘體的錘頭前端面上設置有鉤環,所述錘體的前方設置有鉸接到所述定位座上的機械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玉發,趙海峰,秦家順,高存金,郝甲森,程廣仁,施光連,萬強,鄧波,邵娜,
申請(專利權)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