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復合設備管腔建筑墻體,所述的復合設備管腔建筑墻體包括建筑墻體(1),其上設有設備接口(7);其特點為:復合設備管腔建筑墻體有一個復合設備管腔墻面板(2);復合設備管腔墻面板(2)固定在建筑墻體(1)的外側面上。復合設備管腔墻面板(2)包括外層板(3)和格構(4);外層板(3)位于格構(4)的下側;格構(4)和外層板(3)之間所形成的格子內構成貫穿的通路。在該通路中附有內層(5),內層(5)為貫穿的中空體。在該中空體內設有機電管線(6),機電管線(6)連接到建筑墻體(1)的設備接口(7)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標準化、規范化、節能、抗震、防水、維修與升級、提高墻體壽命方面具有突出效果。(*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建筑物外圍護領域,尤其涉及建筑物外圍護與機電線路一體化的墻體。更為具體地講,本技術屬于一種復合設備管腔建筑墻體。在國際專利分類表中,本技術應分為E04B小類。
技術介紹
目前,墻體作為建筑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形成包括砌體、混凝土、板材等不同材料形式實現的多類墻體。現在的建筑墻體由主墻體結構層、結合層、飾面層等組成。連接機電設備的管線按照各自的類別獨立安裝于建筑墻體上。所述墻體與管線在結構和功能上相互分離,施工重復而復雜,常因混亂造成使用功能障礙,更新維護極為不便,而且施工程序難于規范,從而影響工作效率,也浪費使用面積,美觀度也欠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能夠克服建筑墻體與各種管線分離設計施工的、增加空間的、整合資源的、施工規范化且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的、冬季保溫效果好而夏季隔熱性能高的、抗震的、易于管理及更新的、能夠一體化設計與生產的,夕卜型美觀的一種復合設備管腔建筑墻體。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所述的復合設備管腔建筑墻體包括建筑墻體1,在所述的建筑墻體I上設有設備接口 7 ;主要特點在于所述的復合設備管腔建筑墻體有一個復合設備管腔墻面板2 ;所述的復合設備管腔墻面板2固定在建筑墻體I的外側面上。所述的復合設備管腔墻面板2包括外層板3和格構4 ;所述的格構4的上側平面與所述的建筑墻體I的外側面相連接;所述的外層板3位于所述的格構4的下側;所述的格構4和外層板3之間所形成的格子內構成貫穿的通路。在所述的貫穿的通路中附有內層5,所述的內層5為貫穿的中空體。在所述的貫穿的中空體內設有機電管線6,機電管線6連接到建筑墻體I的設備接口 7上。機電管線6包括電氣、弱電、上下水、燃氣及暖氣管線。由于本技術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通過機電設備管線與建筑墻體一體化的設計,整合了資源,從設計到施工完全實現了標準化、規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擴大了使用空間,美化了室內環境,有利于設備系統的管理、維修與升級,具有持續發展空間;更為可貴的是本技術有利于冬季保溫、夏季隔熱,具有良好的節能效果;而且,本技術實現了墻體的徹底防水,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提聞了墻體壽命。附圖說明下面對本技術的附圖進行扼要說明,其中附圖I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附圖2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復合設備管腔墻面板2的零部件分離狀態下的俯視圖。附圖3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附有機電管線6的立體圖。附圖4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附有機電管線6和設備接口 7的立體圖。附圖5-1第一種格構的橫截面不意圖。附圖5-2第二種格構的橫截面示意圖。附圖5-3第二種格構的橫截面不意圖。附圖5-4第四種格構的橫截面示意圖。附圖5-5第五種格構的橫截面不意圖。附圖6-1為本技術格構的縱向剖面的第一類示意圖。附圖6-2為本技術格構的縱向剖面的第二類示意圖。附圖6-3為本技術格構的縱向剖面的第三類示意圖。附圖6-4為本技術格構的縱向剖面的第四類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其中附圖I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從本附圖可以看到1建筑墻體、2復合設備管腔墻面板、3外層板、4格構、5內層。在該實施例中,建筑墻體I為已有技術,本技術的主要技術特點在于該復合設備管腔建筑墻體有一個復合設備管腔墻面板2,所述的復合設備管腔墻面板2固定在建筑墻體I的外側面上。至于固定方式則屬于現有技術,可以使用現有技術中任一成熟技術連接。作為主要技術特點的復合設備管腔墻面板2,其包括外層板3、格構4和內層5。所述的格構4的上側平面與所述的建筑墻體I的外側面相連接;所述的外層板3位于所述的格構4的下側,在所述的格構4和所述的外層板3之間形成一個貫穿性的通路,在圖I中該通路是垂直向的;而所述的內層5為中空體,所述的內層5位于所述的格構4和外層板3之間所形成的格子內并構成貫穿的通路,也就是說在所述的格構4和所述的外層板3之間形成的貫穿性的通路正好可以容納所述的內層5 (結合附圖2可以看的更為清楚),而在所述的內層5內設有機電管線6,所述的機電管線6連接到所述的建筑墻體I的設備接口 7上(從附圖4可以看到)。這樣設計,令機電設備的所有管路或線路均在復合設備管腔墻面板2的格構4中的內層5里面布設;原則上講,在格構4中也可以直接布線,而且成本低,設計簡化,但是有了內層5能夠更為便于施工和使程序規范化,而且質量高。通過上述的技術方案,因為機電設備管線與建筑墻體采取了一體化的設計,不僅增加了室內的有效使用面積,而且令室內簡潔明快,從設計到施工完全實現了標準化、規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設備系統的管理、維修與升級。而且,對保溫、隔熱、防水、抗震、提高墻體壽命方面,效果甚佳。附圖2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復合設備管腔墻面板2的零部件分離狀態下的俯視圖。在該附圖中,可以看到3外層板、4格構、5內層。相對于附圖I而言,通過展示零部件分離狀態下的俯視圖,可以更為清楚地看到重要零部件的結構特征。例如,可以更為清楚地理解和看到所述的格構4的上側平面與所述的建筑墻體I的外側面相連接(結合圖I更好理解,注意建筑墻體I的內側面是面向室內的);所述的外層板3位于所述的格構4的下側;在所述的格構4和外層板3之間形成格子,在格子內構成貫穿的通路,在所述的貫穿的通路中附有內層5,所述的內層5為貫穿的中空體,在該中空體內用于容納連接機電設備的管線。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的格構4為準梳形,它與外層板3之間剛好形成截面為方形的格子,一般而言格子的數量> 2,所述的內層5的數量> 2。這些格子的大小正好可以容納內層5,所述的內層5的數量正好與格子的數量相等,其形狀相對應。附圖3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附有機電管線6的立體圖。從該圖中突出顯示2復合設備管腔墻面板、5內層和機電管線6。注意這里重點在于突出顯示機電管線6穿過內層5所形成的貫穿的中空體的情況,整個布線在貫穿的中空體內完成,因此可以保證室內布局規范、明快、現代和新朝,當然也增加了有效的使用面積,利于抗震和節能,也延長了建筑物的使用壽命。附圖4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附有機電管線6和設備接口 7的立體圖。從該圖可以看到室內簡單到僅保留必不可少的設備接口 7的地步,已經達到簡約的極致地步。 整個附圖5在于顯示本技術各類型格構的橫向剖面示意圖的情況(為了解相互關系,這里也繪出了外層板3和內層5。)。其中圖附圖5-1為第一種格構的橫截面示意圖,第一種格構4-1圍合成一邊開敞的連續的四邊形空腔;附圖5-2為第二種格構的橫截面示意圖,第二種格構4-2圍合成一邊開敞的非連續的四邊形空腔;附圖5-3為第三種格構的橫截面示意圖,第三種格構4-3圍合成一邊開敞的連續的梯形空腔;附圖5-4為第四種格構的橫截面示意圖,第四種格構4-4圍合成連續的圓形空腔;附圖5-5為第五種格構的橫截面示意圖,第五種格構4-5圍合成全封閉的連續的四邊形空腔。通常,所述的格構4的橫截面為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圓形。相應地,所述的內層5的橫截面也為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圓形。附圖6-1為本技術格構的縱向剖面的第一類示意圖,第一類格構4-6形成平行的縱向豎直的單一通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復合設備管腔建筑墻體,所述的復合設備管腔建筑墻體包括建筑墻體(1),在所述的建筑墻體(1)上設有設備接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合設備管腔建筑墻體有一個復合設備管腔墻面板(2);所述的復合設備管腔墻面板(2)固定在建筑墻體(1)的外側面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一飛,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中投國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