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環壓連接式薄壁金屬管道系統,包括互通的水平管道和豎直管道,水平管道由多段直通管通過直通接管連接而成,豎直管道通過彎頭接管與水平管道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直通接管兩端分別套接一個直通管,彎頭接管的一端套接水平管道的一個管端,另一端套接豎直管道的一個管端,套接的內外兩管之間裝有墊圈,套接部位設有通過徑向擠壓形成的至少兩道內凹密封環;水平管道還可通過三通接管連接分支管道。本管道系統采用薄壁不銹鋼管材及構件,外觀光澤柔美、強度高,管段之間的接頭通過徑向擠壓成的內凹密封環,強度高,密封性能可靠,使用壽命長,施工方便快捷、維修費用低。(*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室內各種給水、熱水等管道系統,特別是環壓連接式薄壁金屬管道系統。
技術介紹
傳統的工業與民用建筑給水管道多采用鍍鋅鋼、PP-R塑料、襯塑鋼等管材以螺紋、套絲、卡箍、焊接、粘接等方式連成系統。加工制作復雜、施工繁瑣,施工效率較低;而焊接、粘接的管道接口質量難以保證,接口部位容易發生滲漏等質量問題,且焊接部位需作防腐 處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水質衛生。此外,鍍鋅鋼管表面易被氧化、腐蝕,塑料管材則容易老化,產生表面龜裂、彎曲變形等現象,影響外觀質量和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給水管道系統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管道連接快速簡便、牢固、美觀的環壓連接式薄壁金屬管道系統。本管道系統包括互通的水平管道和豎直管道,所述水平管道由多段直通管通過直通接管連接而成,所述豎直管道通過彎頭接管與水平管道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直通接管兩端分別套接一個直通管,所述彎頭接管的一端套接水平管道的一個管端,另一端套接豎直管道的一個管端,套接的內外兩管之間裝有墊圈,套接部位設有通過徑向擠壓形成的至少兩道內凹密封環。本管道系統還包含一個或多個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通過三通接管與水平管道連接,三通接管的兩端分別與水平管道的兩段直通管套接,另一端與分支管道的一端套接;各套接的內外兩管之間裝有墊圈,各套接部位設有通過徑向擠壓形成的至少兩道內凹密封環。本管道系統還包含一個或多個閥門,所述各閥門的兩端分別通過閥門接管與所在管道的直通管連接,所述閥門接管的一端以螺紋與閥門連接,另一端與直通管套接,套接的內外兩管之間裝有墊圈,并在套接部位設有通過徑向擠壓形成的至少兩道內凹密封環。本管道系統還包含多個吊架,所述吊架由管箍、吊桿、六角螺栓和六角螺母組成,所述管箍夾持水平管道并通過六角螺栓和六角螺母夾緊,通過吊桿吊接在樓板上。所述管箍內側設有橡膠軟墊。還包含與墻體連接的管架,所述管架由支架、管箍和橡膠軟墊組成,所述管箍夾持管道,管箍兩端通過六角螺栓及螺母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墻面上。所述橡膠軟墊與三角架之間墊有弧形鋼襯板。本環壓連接式薄壁金屬管道系統采用薄壁不銹鋼管材及構件,外觀光澤柔美、強度高,管材韌性和耐腐蝕性好;管段之間采用直通(二通)接管或三通接管相連,采用專用的液壓環壓連接機對管件的套接部位徑向施壓,使之被擠壓變形,形成多道內凹的環形密封環,管道接頭部位強度高,密封性能可靠,使用壽命長,施工方便快捷、維修費用低。因無需焊接或粘接工藝,管內無銹蝕,無化學粘膠污染,確保水質安全衛生。附圖說明圖I表示環壓連接式薄壁金屬管道系統結構及在室內安裝示意圖。圖2是直通接管與兩直通連接狀態示意圖。圖3是閥門接管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吊架結構示意圖。圖5是管架結構示意圖。圖中,I 一水平管道,II —豎直管道,III一分支管道,I一直通管,2—直通接管,3—三通接管,4一90°彎頭接管,5—閥門,6—閥門接管,6-1—螺紋連接端,6-2—套管端,7—吊架,7-1—吊桿,7_2—墊圈,7_3—六角螺母,7-4、8-4—六角螺栓,7-5、8-5—橡膠軟墊,7-6、8-6—管箍,8—管架,8-1—弧形鋼襯板,8-2—支架,9 一樓板,10—墻體,11 一密封圈,12 —內凹密封環。具體實施方式下面根據附圖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環壓連接式薄壁金屬管道系統的實施例結構,系統中的管件和接管均采用薄壁不銹鋼管材制成。如圖I所示,本管道系統含有水平管道I、豎直管道II和分支管道III,水平管道I由多段直通管I通過墊圈7-2、直通接管2連接而成,豎直管道II通過90°彎頭接管4與水平管道I的右端相連接,分支管道III通過三通接管3與水平管道I相連接。豎直管道II和分支管道III均也可由多段直通管通過直通接管連接組合而成;水平管道I裝有閥門5,(豎直管道II和分支管道III也可根據需要安裝閥門),閥門5的兩端分別通過閥門接管6與直通管連接。水平管道I以吊架7吊接在樓板9上,靠墻的豎直管道II (或分支管道III)以管架8與墻體10連接。直通接管2與直通管I的連接方式見圖2,直通接管2的兩端分別套接一個直通管1,二者管壁之間裝入墊圈11,然后采用專用的液壓環壓連接機對套接部位的管件徑向施壓,使之形成至少兩道內凹的密封環12。通過徑向擠壓自然形成的環型密封具有可靠的S封效果。90°彎頭接管4的一端與水平管道I的直通管I之間、90°彎頭接管4的另一端與豎直管道II的直通管I之間也按圖2的連接方式通過直通接管2連接并密封;三通接管3的三個接口也以同樣的方式與三個直通管分別套接并密封,具體描述省略。如圖3,閥門接管6的一端是螺紋連接端6-1,與閥門5的螺紋相配,另一端是與直通管I相套接的套管連接端6-2,套管連接端6-2的連接方式及環壓密封方式同直通接管2。如圖1,閥門5通過兩端各一個閥門接管6連接在水平管道I中。如圖4,吊架7由管箍7-6、吊桿7-1、六角螺栓7-4、墊圈7_2和六角螺母7_3組成,管箍7-6內側設有橡膠軟墊7-5,直通管I (即水平管道I)被管箍7-6夾持并通過六角螺栓7-4和六角螺母7-5夾緊,通過吊桿7-1吊接在樓板10上。管架8結構如圖5,管架8由支架8-2、管箍8-2和橡膠軟墊8-5組成,所述管箍 8-6夾持管道直通管I,管箍8-6兩端通過六角栓8-4固定在支架8-2上,支架8-2固定在墻面10上。權利要求1.一種環壓連接式薄壁金屬管道系統,包括互通的水平管道和豎直管道,其特征是所述水平管道由多段直通管通過直通接管連接而成,所述豎直管道通過彎頭接管與水平管道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直通接管兩端分別套接一個直通管,所述彎頭接管的一端套接水平管道的一個管端,另一端套接豎直管道的一個管端,套接的內外兩管之間裝有墊圈,套接部位設有通過徑向擠壓形成的至少兩道內凹密封環。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環壓連接式薄壁金屬管道系統,其特征是還包含一個或多個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通過三通接管與水平管道連接,三通接管的兩端分別與水平管道的兩段直通管套接,另一端與分支管道的一端套接;各套接的內外兩管之間裝有墊圈,各套接部位設有通過徑向擠壓形成的至少兩道內凹密封環。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環壓連接式薄壁金屬管道系統,其特征是還包含一個或多個閥門,所述各閥門的兩端分別通過閥門接管與所在管道的直通管連接,所述閥門接管的一端以螺紋與閥門連接,另一端與直通管套接,套接的內外兩管之間裝有墊圈,并在套接部位設有通過徑向擠壓形成的至少兩道內凹密封環。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環壓連接式薄壁金屬管道系統,其特征是還包含多 個吊架,所述吊架由管箍、吊桿、六角螺栓和六角螺母組成,所述管箍夾持水平管道并通過六角螺栓和六角螺母夾緊,通過吊桿吊接在樓板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環壓連接式薄壁金屬管道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管箍內側設有橡膠軟墊。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環壓連接式薄壁金屬管道系統,其特征是還包含與墻體連接的管架,所述管架由支架、管箍和橡膠軟墊組成,所述管箍夾持管道,管箍兩端通過六角螺栓及螺母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墻面上。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環壓連接式薄壁金屬管道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橡膠軟墊與三角架之間墊有弧形鋼襯板。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環壓連接式薄壁金屬管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環壓連接式薄壁金屬管道系統,包括互通的水平管道和豎直管道,其特征是所述水平管道由多段直通管通過直通接管連接而成,所述豎直管道通過彎頭接管與水平管道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直通接管兩端分別套接一個直通管,所述彎頭接管的一端套接水平管道的一個管端,另一端套接豎直管道的一個管端,套接的內外兩管之間裝有墊圈,套接部位設有通過徑向擠壓形成的至少兩道內凹密封環。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克榮,許永遠,洪忠衛,劉明霞,巫敏,徐榮,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雙樓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