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晾衣架的多組備用式手搖器底座,它由底座(1)、繞線圈(7)、備用繞線圈A(5)、備用繞線圈B(6)、備用繞線圈C(8),并在底座(1)上設有繞線圈安裝孔(2)、備用繞線圈A安裝孔(4)、備用繞線圈B安裝孔(9)、備用繞線圈C安裝孔(10)、底座安裝孔(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計的多組備用式手搖器底座的繞線圈,在繞線圈被損壞之后,底座任意旋轉到任意備用繞線圈上可以繼續使用,提高了晾衣架的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晾衣架的多組備用式手搖器底座。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的手搖式晾衣架由于使用頻率較高,晾衣架的底座及繞線圈容易損壞,使用壽命不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專利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晾衣架的多組備用式手搖器底座;本技術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其專利技術目的的一種晾衣架的多組備用式手搖器底座,它由底座I、繞線圈7、備用繞線圈A5、備用繞線圈B6、備用繞線圈C8,并在底座I上設有繞線圈安裝孔2、備用繞線圈A安裝孔4、備用繞線圈B安裝孔9、備用繞線圈C安裝孔10、底座安裝孔3 ;繞線圈7、備用繞線圈A5、備用繞線圈B6、備用繞線圈CS分別安裝在繞線圈安裝孔2、備用繞線圈A安裝孔4、備用繞線圈B安裝孔9、備用繞線圈C安裝孔10內;底座安裝孔3平均分布在底座I的四周。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本技術較好的實現其專利技術目的,設計的晾衣架的多組備用式手搖器底座設有備用的繞線圈,在繞線圈被損壞之后,底座任意旋轉到任意備用繞線圈上可以繼續使用,提高了晾衣架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標記I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標記I的平面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標記5、6、7、8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
技術實現思路
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由附圖可知,一種晾衣架的多組備用式手搖器底座,它由底座I、繞線圈7、備用繞線圈A5、備用繞線圈B6、備用繞線圈CS,并在底座I上設有繞線圈安裝孔2、備用繞線圈A安裝孔4、備用繞線圈B安裝孔9、備用繞線圈C安裝孔10、底座安裝孔3 ;繞線圈7、備用繞線圈A5、備用繞線圈B6、備用繞線圈CS分別安裝在繞線圈安裝孔2、備用繞線圈A安裝孔4、備用繞線圈B安裝孔9、備用繞線圈C安裝孔10內;底座安裝孔3平均分布在底座I的四周。本技術所述的底座I是指本技術的底座;在繞線圈被損壞之后,底座任意旋轉到任意備用繞線圈上可以繼續使用;其結構如附圖2、3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備用繞線圈A5是指備用的繞線圈;備用繞線圈A5與繞線圈7其功能一致,當繞線圈7損壞后將底座I旋轉90度啟用備用繞線圈A5后可正常使用,延長本手搖器使用壽命,起備用作用;其結構如附圖1、2、3所示。本技術所述的繞線圈7是指繞晾衣線的線圈;其結構如附圖I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底座安裝孔3是指底座I上的安裝孔,通過螺絲與底座連接,使蓋板4安裝在底座;其設計位置如附圖1、2、3部分所示。本技術所述的線圈安裝孔2是指安裝繞線圈7的安裝孔;其設計位置如附圖1、2、3部分所不。本技術專利技術名稱中所述的多組備用式是指底座I上設計了 A、B、C三組備用繞線圈。權利要求1.一種晾衣架的多組備用式手搖器底座,它由底座(I)、繞線圈(7)、備用繞線圈A(5)、備用繞線圈B (6)、備用繞線圈C (8),并在底座(I)上設有繞線圈安裝孔(2)、備用繞線圈A安裝孔(4)、備用繞線圈B安裝孔(9)、備用繞線圈C安裝孔(10)、底座安裝孔(3);其特征是繞線圈(7)、備用繞線圈A (5)、備用繞線圈B (6)、備用繞線圈C (8)分別安裝在繞線圈安裝孔(2)、備用繞線圈A安裝孔(4)、備用繞線圈B安裝孔(9)、備用繞線圈C安裝孔(10)內;底座安裝孔(3)平均分布在底座(I)的四周。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晾衣架的多組備用式手搖器底座,它由底座(1)、繞線圈(7)、備用繞線圈A(5)、備用繞線圈B(6)、備用繞線圈C(8),并在底座(1)上設有繞線圈安裝孔(2)、備用繞線圈A安裝孔(4)、備用繞線圈B安裝孔(9)、備用繞線圈C安裝孔(10)、底座安裝孔(3);本技術設計的多組備用式手搖器底座的繞線圈,在繞線圈被損壞之后,底座任意旋轉到任意備用繞線圈上可以繼續使用,提高了晾衣架的使用壽命。文檔編號B66D1/28GK202644221SQ20122033191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0日專利技術者帥珍亮 申請人:帥珍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晾衣架的多組備用式手搖器底座,它由底座(1)、繞線圈(7)、備用繞線圈A(5)、備用繞線圈B(6)、備用繞線圈C(8),并在底座(1)上設有繞線圈安裝孔(2)、備用繞線圈A安裝孔(4)、備用繞線圈B安裝孔(9)、備用繞線圈C安裝孔(10)、底座安裝孔(3);其特征是繞線圈(7)、備用繞線圈A(5)、備用繞線圈B(6)、備用繞線圈C(8)分別安裝在繞線圈安裝孔(2)、備用繞線圈A安裝孔(4)、備用繞線圈B安裝孔(9)、備用繞線圈C安裝孔(10)內;底座安裝孔(3)平均分布在底座(1)的四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帥珍亮,
申請(專利權)人:帥珍亮,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