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大型鋁合金在線淬火裝置,包括布置在鋁合金輸送線上方的第一組淬火介質噴頭、布置在鋁合金輸送線下方的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水泵和氣泵,所述水泵和氣泵通過淬火介質輸送管分別與第一組淬火介噴頭和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連通,所述淬火介質輸送管包括總管和支管,總管上設置有第一流量閥,支管上設置有第二流量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實現風冷淬火、風霧冷卻淬火和高壓水冷淬火,因而能提供足夠大的冷卻速度范圍,各淬火介質噴頭的流量可以調節,因而可根據型材不同部位的尺寸厚度提供不同的冷卻速度,控制淬火時零件的變形量,保證淬火質量;可通過自動控制系統控制流量閥的啟閉,從而可實現自動淬火,淬火精確度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淬火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鋁合金在線淬火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鋁合金在線淬火大部分都相對較落后,主要的冷卻方式有風冷、穿水冷卻、風+水混合冷卻,無高壓水冷淬火裝置。傳統鋁合金在線淬火裝置存在以下缺點I)、不能提供足夠大的冷卻速度范圍,不能根據不同合金和型材壁厚來選擇不同 的冷卻速度。2)、調節性差。鋁合金型材截面往往都是不對稱的,壁厚也不是均勻的,如果不能根據型材截面的情況進行冷卻速度大小的調節,厚壁的地方就會冷卻的慢,薄壁的地方就會冷卻的快,這樣就會造成型材變形和性能不均; 3)、淬火時間靠操作者經驗控制,精確度差,耗時長。由于以上的原因,在線淬火常造成型材變形量大,性能不穩定,廢品率過高,成本上升等問題,難以滿足生產的需求。但當前技術對鋁合金型材要求越來越高,主要表現在I、型材截面越來越寬,形狀越來越復雜;2、尺寸精度控制越來越嚴格;3、力學性能要求越來越高。為要滿足市場對鋁型材產品的要求,就給型材的生產工藝和裝備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線淬火環節。要使型材達到高的力學性能,型材淬火時的冷卻速度必須確保過飽和固溶體被固定下來不分解,防止強化相析出,以免降低淬火時效后的力學性能。因此,淬火時的冷卻速度應越快越好。但是冷卻速度越快,淬火型材的殘余應力和殘余變形也越大,型材的尺寸精度就無法保證。所以,要同時滿足以上三方面的要素,就給淬火提出更高的要求1、必需能夠提供足夠大的冷卻速度范圍,以滿足不同合金的淬火對冷卻速度敏感性的要求、和不同型材壁厚對冷卻速度的要求;2、在保證足夠大的冷卻速度的同時,有效減少型材冷卻時的變形,以保證型材的尺寸精度。技術內容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型鋁合金在線淬火裝置,其既能提供足夠大的冷卻速度范圍、還能根據型材不同部位的尺寸厚度對冷卻速度進行調節,從而可滿足鋁合金型材的淬火要求。本技術大型鋁合金在線淬火裝置,包括布置在鋁合金輸送線上方的第一組淬火介質噴頭、布置在鋁合金輸送線下方的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水泵和氣泵,所述水泵通過淬火介質輸送管分別與第一組淬火介噴頭和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連通,所述氣泵也通過淬火介質輸送管分別與第一組淬火介噴頭和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連通,所述淬火介質輸送管包括同水泵和氣泵連接的總管和連接各淬火介質噴頭與總管的支管,所述總管上設置有第一流量閥,所述支管上設置有第二流量閥。進一步,還包括分別布置在鋁合金輸送線寬度兩側的第三組淬火介質噴頭和第四組淬火介質噴頭,第三組淬火介質噴頭和第四組淬火介質噴頭也通過淬火介質輸送管同水泵和氣泵相連;進一步,所述第一組淬火介噴頭和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分別包括沿鋁合金輸送線寬度方向并列布置的3至5排淬火介質噴頭;進一步,所述第三組淬火介質噴頭和第四組淬火介質噴頭分別包括沿鋁合金輸送線上下方向并列布置的2至3排淬火介質噴頭;進一步,所述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的下方還設置有淬火介質收集槽,所述水泵的進口設置于淬火介質收集槽中;進一步,所述總管上設置有流量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大型鋁合金在線淬火裝置,可實現風冷淬火、風霧冷卻淬火和高壓水冷淬火,因而能提供足夠大的冷卻速度范圍,在具體操作中可根據型材壁厚和冷卻強度要求具體選擇冷卻方式;各淬火介質噴頭的流量可以調節,因而可根 據型材不同部位的尺寸厚度提供不同的冷卻速度,控制淬火時零件的變形量,保證淬火質量;可通過自動控制系統控制流量閥的啟閉,從而可實現自動淬火,淬火精確度高。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圖I為本技術大型鋁合金在線淬火裝置的結構意圖;圖2為圖I的A向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圖I為本技術大型鋁合金在線淬火裝置的結構意圖;圖2為圖I的A向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大型鋁合金在線淬火裝置,包括布置在鋁合金輸送線上方的第一組淬火介質噴頭I、布置在鋁合金輸送線下方的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2、水泵3和氣泵4,所述水泵3通過淬火介質輸送管分別與第一組淬火介噴頭I和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2連通,所述氣泵4也通過淬火介質輸送管分別與第一組淬火介噴頭I和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2連通,所述淬火介質輸送管包括同水泵3和氣泵4連接的總管5和連接各淬火介質噴頭與總管5的支管6,所述總管5上設置有第一流量閥7,所述支管6上設置有第二流量閥8。本技術大型鋁合金在線淬火裝置當只有水泵3工作時,可實現高壓水冷淬火;當只有氣泵4工作時,可實現風冷淬火;當水泵3和氣泵4同時工作時,淬火介質噴頭噴出風霧,可實現風霧冷卻淬火;由于本淬火裝置的冷卻形式較多,在具體操作中可根據型材壁厚和冷卻強度要求具體選擇冷卻方式,且淬火介質流量可控,因此本淬火裝置可提供足夠大的冷卻速度范圍。同時由于各淬火介質噴頭的流量可以調節,因而可根據型材不同部位的尺寸厚度提供不同的冷卻速度,控制淬火時零件的變形量,保證淬火質量。本淬火裝置可通過自動控制系統控制第一流量閥7的啟閉,從而可實現自動淬火,淬火精確度高。本實施例中,本大型鋁合金在線淬火裝置還包括分別布置在鋁合金輸送線寬度兩側的第三組淬火介質噴頭9和第四組淬火介質噴頭,第四組淬火介質噴頭在圖中未畫出,第三組淬火介質噴頭9和第四組淬火介質噴頭也通過淬火介質輸送管同水泵3和氣泵4相連。對于一些側部壁厚較大的型材,僅通過第一組淬火介噴頭I和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2進行冷卻,還不能使型材的兩側部達到足夠的冷卻速度,本結構中第三組淬火介質噴頭9和第四組淬火介質噴頭可對側部壁厚較大的型材提供足夠的冷卻速度,滿足生產需要。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組淬火介噴頭I和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2分別包括沿鋁合金輸送線寬度方向并列布置的4排淬火介質噴頭,相鄰淬火介質噴頭的間隔距離為lm,可使淬火介質均勻完整覆蓋型材上下表面;當然在不同實施方式中,第一組淬火介噴頭I和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2中淬火介質噴頭的排數可根據需要調節,針對一般的鋁合金型材寬度,設置3至5排淬火介質噴頭為最佳。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三組淬火介質噴頭9和第四組淬火介質噴頭分別包括沿鋁合金輸送線上下方向并列布置的3排淬火介質噴頭,相鄰淬火介質噴頭的間隔距離為lm,可使淬火介質均勻完整覆蓋型材側面;當然在不同實施方式中,第一組淬火介噴頭I和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2中淬火介質噴頭的排數可根據需要調節,針對一般的鋁合金型材厚度,設置2至3排淬火介質噴頭為最佳。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2的下方還設置有淬火介質收集槽10,所 述水泵3的進ロ設置于淬火介質收集槽10中,本結構可使淬火水循環利用。本實施例中,所述總管5上設置有流量計11,通過流量計可測得淬火中淬火介質的實際流量,掌握達到最佳淬火質量時所需的淬火介質流量,從而可實現精確的控制淬火介質流量,保證淬火質量。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宗g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權利要求1.ー種大型鋁合金在線淬火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鋁合金輸送線上方的第一組淬火介質噴頭、布置在鋁合金輸送線下方的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水泵和氣泵,所述水泵通過淬火介質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型鋁合金在線淬火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鋁合金輸送線上方的第一組淬火介質噴頭、布置在鋁合金輸送線下方的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水泵和氣泵,所述水泵通過淬火介質輸送管分別與第一組淬火介噴頭和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連通,所述氣泵也通過淬火介質輸送管分別與第一組淬火介噴頭和第二組淬火介質噴頭連通,所述淬火介質輸送管包括同水泵和氣泵連接的總管和連接各淬火介質噴頭與總管的支管,所述總管上設置有第一流量閥,所述支管上設置有第二流量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振華,劉兆偉,
申請(專利權)人:遼寧忠旺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