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氣化爐氣化燒嘴的冷卻裝置,包括一氣化燒嘴,一包覆于所述氣化燒嘴外側的冷卻夾套,及一螺旋式環繞在所述冷卻夾套外側的冷卻盤管,在所述氣化燒嘴頭部的外環噴管的外壁上至少部分區域設有外螺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用于氣化爐氣化燒嘴的冷卻裝置通過在所述氣化燒嘴頭部的外環噴管的外壁上設置外螺紋,在所述旋流式冷卻空腔的內壁上設置內螺紋,有效地加大了旋流式冷卻空腔的冷卻液流通通道表面的換熱面積,增強了冷卻液流動過程中的傳熱擾動,強化傳熱效果十分顯著,從而更加有效地保護了燒嘴端面金屬壁。(*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冷卻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氣化爐氣化燒嘴的冷卻裝置。
技術介紹
煤等含碳燃料的清潔高效利用已逐漸成為當今能源利用的重要課題。燃料氣化制合成氣已經成為了現代化工生產、聯合循環發電(簡稱IGCC發電)以及制氫等系統的重要技術。目前,煤等含碳燃料的氣化制合成氣技術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漿體燃料氣化技術,另ー類是干粉固體燃料氣化技木。現有國內外應用最廣的是漿體燃料氣化技木。而且,作為氣化系統的關鍵設備之一,氣化燒嘴技術的發展直接決定了漿體氣化技術的運行穩定性和可靠性,氣化燒嘴技術的落后嚴重制約了生產效率的提高?!び捎跉饣癄t內反應溫度高達1400°C,燒嘴射流火焰的溫度甚至超過2000°C。因此,如果氣化燒嘴冷卻裝置的結構設計不當,將會燒蝕其頭部,且燒蝕反應器內壁,這樣會產生嚴重后果?,F有漿體燃料氣化系統應用的燒嘴冷卻裝置,如圖I所示,所述冷卻裝置包括一包覆于氣化燒嘴I外側的所述冷卻夾套,及一螺旋式環繞在所述冷卻夾套外側的冷卻盤管5。其中,所述冷卻夾套包括一設于氣化燒嘴外環噴管I外側的夾套式冷卻室3和ー設置在所述氣化燒嘴的頭部的旋流式冷卻空腔4,而旋流式冷卻空腔4通過ー開ロ 43與夾套式冷卻室3連通形成回路。此處,由于現有的旋流式冷卻空腔4的外壁包覆在位于所述氣化燒嘴頭部的外環噴管的外部,通過包覆形成冷卻液流動腔體。當冷卻液流動時,通常的旋流式冷卻空腔4的內壁上與冷卻液接觸的一側以及位于頭部的氣化燒嘴外環噴管外壁上均采用光管或者光壁面的形式,采用光管壁面的冷卻通道的換熱面積小,容易產生傳熱系數低,傳熱效果差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氣化燒嘴的冷卻通道的換熱面積小,傳熱效果差的缺陷,提供一種用于氣化爐氣化燒嘴的冷卻裝置,所述冷卻裝置傳熱效率夠高,易加工且生產成本低。本技術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用于氣化爐氣化燒嘴的冷卻裝置,包括一氣化燒嘴,一包覆于所述氣化燒嘴外側的冷卻夾套,及一螺旋式環繞在所述冷卻夾套外側的冷卻盤管,其特點在于,在所述氣化燒嘴頭部的外環噴管的外壁上至少部分區域設有外螺紋。較佳地,所述氣化燒嘴的頭部環設有ー旋流式冷卻空腔,所述旋流式冷卻空腔的內壁上至少部分區域設有內螺紋。較佳地,所述氣化燒嘴為一三通道氣化燒嘴。本技術中,上述優選條件在符合本領域常識的基礎上可任意組合,即得本技術各較佳實施例。本技術的積極進步效果在干本技術用于氣化爐氣化燒嘴的冷卻裝置通過在所述氣化燒嘴頭部的外環噴管的外壁上設置外螺紋,在所述旋流式冷卻空腔的內壁上設置內螺紋,有效地加大了旋流式冷卻空腔的冷卻液流通通道表面的換熱面積,增強了冷卻液流動過程中的傳熱擾動,強化傳熱效果十分顯著,從而更加有效地保護了燒嘴端面金屬壁。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技術中用于氣化爐氣化燒嘴的冷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用于氣化爐氣化燒嘴的冷卻裝置的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技術用于氣化爐氣化燒嘴的冷卻裝置的實施例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給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實施例一如圖2所示,本技術用于氣化爐氣化燒嘴的冷卻裝置包括一氣化燒嘴,一包覆于所述氣化燒嘴外側的冷卻夾套,及一螺旋式環繞在所述冷卻夾套外側的冷卻盤管5。此處,所述氣化燒嘴采用一三通道氣化燒嘴。當然所述氣化燒嘴并不受此限制,也可以采用多通道,通道數量根據氣化爐實際霧化要求及具體設計來確定。其中,所述氣化燒嘴包括一氣化燒嘴外環噴管I。所述冷卻夾套包括一由一冷卻通道管2包覆在氣化燒嘴外環噴管I外部形成的夾套式冷卻室3,以及ー設置在所述氣化燒嘴的頭部的旋流式冷卻空腔4。旋流式冷卻空腔4的外壁包覆在位于所述氣化燒嘴頭部的外環噴管I的外部,從而形成ー個冷卻液流動腔體。所述冷卻液流動腔體包括一外環冷卻流道41和ー內環冷卻流道42。在內環冷卻流道42的上壁面上開設ー開ロ 43,通過開ロ43與夾套式冷卻室3連通形成回路。通過上述結構,冷卻液即可由與旋流式冷卻空腔4的外環冷卻流道41相連通的冷卻盤管5的端ロ進入,冷卻液經過整個冷卻盤管5后切向進入外環冷卻流道41和內環冷卻流道42,然后再由開ロ 43進入夾套式冷卻室3,從而形成回流。反之,若將夾套式冷卻室3設為冷卻液入口端,同樣可以形成回流冷卻系統。本技術在位于所述氣化燒嘴頭部的外環噴管I的外壁上至少部分區域設置一外螺紋11。此處,外螺紋11的螺紋升角和螺距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設計,從而得到合適的螺紋升角和螺距,以達到優良的傳熱效果。實施例ニ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在旋流式冷卻空腔4的內壁上至少部分區域設有內螺紋12,即旋流式冷卻空腔4內與冷卻液接觸的內壁上設置內螺紋12,這樣即可有效地加大冷卻液流通通道的表面換熱面積。內螺紋12和外螺紋11的結合使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強冷卻液的傳熱擾動,具有更為顯著的傳熱效果。綜上所述,本技術通過在所述氣化燒嘴內設置外螺紋11和內螺紋12,使得冷卻液流動時,形成圓滑規則的螺紋面流通通道。由此加大了冷卻液流通通道表面的換熱面積,且冷卻液在流通通道內靠近壁面處產生較強的螺旋轉流,增強了傳熱擾動,強化傳熱效果十分顯著,從而更加有效保護了燒嘴端面金屬壁。雖然以上描述了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些僅是舉例說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是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領域的技術 人員在不背離本技術的原理和實質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做出多種變更或修改,但這些變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氣化爐氣化燒嘴的冷卻裝置,包括一氣化燒嘴,一包覆于所述氣化燒嘴外側的冷卻夾套,及一螺旋式環繞在所述冷卻夾套外側的冷卻盤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氣化燒嘴頭部的外環噴管的外壁上至少部分區域設有外螺紋。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氣化爐氣化燒嘴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化燒嘴的頭部環設有ー旋流式冷卻空腔,所述旋流式冷卻空腔的內壁上至少部分區域設有內螺紋。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用于氣化爐氣化燒嘴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化燒嘴為一三通道氣化燒嘴。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氣化爐氣化燒嘴的冷卻裝置,包括一氣化燒嘴,一包覆于所述氣化燒嘴外側的冷卻夾套,及一螺旋式環繞在所述冷卻夾套外側的冷卻盤管,在所述氣化燒嘴頭部的外環噴管的外壁上至少部分區域設有外螺紋。本技術用于氣化爐氣化燒嘴的冷卻裝置通過在所述氣化燒嘴頭部的外環噴管的外壁上設置外螺紋,在所述旋流式冷卻空腔的內壁上設置內螺紋,有效地加大了旋流式冷卻空腔的冷卻液流通通道表面的換熱面積,增強了冷卻液流動過程中的傳熱擾動,強化傳熱效果十分顯著,從而更加有效地保護了燒嘴端面金屬壁。文檔編號C10J3/74GK202643657SQ20122027147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8日專利技術者宋金玲, 倪建軍 申請人: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氣化爐氣化燒嘴的冷卻裝置,包括一氣化燒嘴,一包覆于所述氣化燒嘴外側的冷卻夾套,及一螺旋式環繞在所述冷卻夾套外側的冷卻盤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氣化燒嘴頭部的外環噴管的外壁上至少部分區域設有外螺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金玲,倪建軍,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